天下珍玩-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易想了想,这似乎是最为可行的办法了,便点头应允。
货车开到了一处洗衣店门前停下。唐易心想,怪不得说能借到胶皮手套,原来是洗衣店。氨水能去除污渍,是洗衣店要的货。
“不好!”刚想到这里,唐易突然意识到,氨水是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木盒里的青铜剑在里面泡了这么长时间,会不会被腐蚀了?
唐易几乎是跳下了车,接着三下两下爬到了车上,“师傅,麻烦您赶紧帮我从店里要一副胶皮手套!”
“小伙子挺着急的,你等着。”货车司机常来送货,和老板熟得很,立即走到了店里,不多会儿便拿出了一副黄色的胶皮手套递给唐易。
唐易从塑料桶里拿出木盒,发现木盒早已被泡得湿透了,提起来之后,里面哗哗向外流出了氨水,显然木盒里面已经被水灌满了。
刺鼻的气味弥漫,唐易屏住呼吸下了车,将木盒放在洗衣店门口,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接着就把青铜剑拿了出来,放在了地上。而货车司机也立即上车,盖上了塑料桶的盖子。
好处是在洗衣店门口,货车司机很热心,又帮忙从里面接了一根自来水管子出来,对准木盒和青铜剑冲洗起来。
刺鼻的味道逐渐消散,最终闻不到了。木盒被冲刷后显得很干净,青铜剑……
“卧槽!”唐易看着被冲洗干净的青铜剑,不禁叫出声来,铜锈竟然全都剥落下来,想不到氨水竟然有去除铜锈的功效!
绿色的铜锈去除,整把剑却没有受损,反倒是露出了黑亮的青铜底色,一种逼人的寒气在剑身缭绕。而且,去除了锈迹,古剑的形制仿佛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在光气的笼罩之下,硕大的剑身看上去,竟然没有半分笨拙的感觉。
唐易急忙掏出手帕,将整把剑细心擦拭了一下。这一擦不要紧,原本覆盖在剑格上侧剑身上的青铜片,竟一下子被擦了下来!这青铜片不知用什么方法贴合在上面,生出一层锈迹后,锈与铜片边缘齐平,更为牢固,没想到被氨水浸泡后,竟然如此轻而易举地掉了下来。
掉落之后,原先被青铜片覆盖的地方,竟有丝丝金光闪动!
唐易一惊,手里把持不稳,青铜重剑的一侧剑刃斜着向下荡了过去。
“咔嚓!”
黑黝黝的看似无锋的剑刃恰好切到了榆木盒子上,这榆木盒子竟然如豆腐般被切为两段!
榆木的弹性很好,一般用柴刀砍起来颇为费劲儿,而且这榆木相当于泡了水,应该更加坚韧,没想到竟然在毫不用力的情况下轻松被切割,断口光滑平整,如同打磨过一般!
“这宝光真不是白给的!”唐易心里惊叹一声。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便又回到原先被青铜片覆盖的地方,这里之所以发出丝丝金光,是因为上面有两个错金铭文!
对于青铜剑也好,青铜器物也好,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东西,铭文越多,价值越大。铭文有错金,错银,铸刻等种种分别;错金,无疑是最为贵重的。
所谓错金,就是用纯金丝将铭文镶嵌到青铜里,这种技术,春秋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直到今天也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手段。
剑身上这两个错金铭文,丝毫看不出镶嵌的痕迹,仿佛自成一体,熠熠生光。反观当下大量的仿制品,一般是先在表面刻好字,然后涂上金泥,冷却后再加以修整,终究有失呆板。
很多青铜器上的铭文,都是金文,金文这个称谓也大抵是因为出现在金属器上,如此得来。唐易毕竟是个历史专业的大学生,稍加辨认便得出结论,这把青铜重剑上的两字错金铭文,应该是一种古篆,似乎和金文有些许相通,但终究不是金文。
第14章 涂锈奇方
这两个字,唐易不仅认不出来,而且端详了半天,连是哪种字体都不得而知。
“小伙子,没事吧?”此时,货车司机已经卸下了塑料桶,准备离去。
“没事,没事,歪打正着,把剑上的锈迹给去除了。对了,您车上有编织袋什么的么,我的盒子被砍断了,我包一包带走。”唐易抬头看了看司机,立即说道。
“这是个古董吧?值钱吗?”司机从车上找出两个编织袋,又拿出一小捆细绳,递给了唐易。唐易从古玩街上出来,这把剑又是古剑样式,司机自然而然有此一问。
“什么古董啊,就是个工艺品,我家老爷子好这口儿,买着玩的。”唐易迅速用编织袋和细绳将青铜剑捆扎好,然后掏出一张50元的票子递给了司机,“大哥,真是麻烦你了!”
“你这不是骂人么?”司机摆摆手,立即倒退了两步,扭头就要上车。
唐易快步跟上,“买两包烟抽!”便把钱塞到了司机的裤兜里。
“你这小伙子!”司机嗔怪了一声,却没有再把钱掏出来,“这样吧,你去哪里?我再送你一程!”
唐易想了想,没有推辞,“好,去山海大学吧。”
唐易隐隐有一种预感,想辨识这样古奥的文字,恐怕放眼整个山海省,方承恪教授是最具权威的专家了。
货车司机发动车子,离开了洗衣店。许是刚得了五十块钱,他心情不错,伸手按了下车上的CD按钮。
“你一十五岁登帝位,少年天子不知愁……”车内传出了越剧《梅龙镇》的唱腔,货车司机竟然跟着哼唱起来,他这么一个五大三粗满脸胡茬的汉子居然学着吴侬软语哼唱,让唐易直接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越剧?越……”不自在的同时,唐易却蓦然想起,在上春秋历史课的时候,越王勾践是个不可不提的人物,而“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更是声名赫赫,唐易自然见过这把剑的图片资料,剑身上这八个字的铭文也是错金而成。
那上面的字体好像和我这把青铜剑上的字体相同!
难道这两个字是鸟虫篆?!
鸟虫篆,又称鸟虫书,笔画如虫,画首饰以鸟状,由此得名。鸟虫篆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这种书体常以错金形式出现,高贵而华丽,富有装饰效果。
当年,越王勾践剑出土,为了辨识这八个字的错金鸟虫篆,就连郭沫若这样的专家也和其他专家产生过争议,可见当时鸟虫篆极难辨识。不过,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当下对鸟虫篆辨识度已经有极大提高,想必,对于方承恪这样的专家来说,认出这两个字,应该不会那么困难了。
想到这里,唐易突然兴奋起来,身体微微有些发抖。如果这两个错金古篆是鸟虫篆,这把剑很有可能是春秋时的王侯用剑,加上浓厚的宝光,那就肯定是一件宝物,错不了!
到了山海大学门口,唐易谢过货车司机下车,接着给方承恪打了一个电话,方承恪正在古代史研究所,听说唐易又入手了东西,直接让他带着到研究所来。
“来来来,今天周末,研究所没人,我是因为老婆子不在家,自己没事干,所以来看看。”唐易来到方承恪在研究所的办公室门前,还没敲门,方承恪就拉开了门,可能是早听到了唐易的脚步声。
唐易三下五除二将编织袋拆下,小心将这把青铜重剑放到了方承恪的桌上。
“嗯?”方承恪见到这把硕大的古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立即抽屉里拿出一副白手套,戴上之后拿起剑仔细端详起来。
看着方承恪的认真劲儿,唐易一阵汗颜,事出匆忙,他就用编织袋子包着把剑拿过来了,确实是太不讲究了!以后坚决不能再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方承恪的目光,最终落在那两个字的错金铭文上。
“鸟虫篆!真乃神器也!”方承恪终于小心放下古剑,盯着唐易说道,“唐易啊,我真是怀疑,你和宝物的缘分是不是天生的,这样的奇珍,居然也到了你的手里!”
“方教授,我确实是无意中在文化市场淘到的,这应该是把春秋时的王侯用剑,只是我不认识这两个错金古篆……”唐易挠了挠头,认真说道。
不等唐易说完,方承恪就打断了他:“无意中淘到?这宝剑虽说不是大开门,但是光这两个错金铭文就会让很多人心动了,这样也能让你在文化市场捡漏?这岂止是把王侯用剑这么简单!”
“方教授,是这样的,刚开始时,这把剑布满绿色的铜锈,错金古篆的部分也被一块青铜片遮挡,结果我不小心把剑掉进氨水桶里的,阴差阳错,居然铜锈尽去,而且青铜片也掉下来了。”唐易连忙解释道。
“氨水?暴殄天物啊……”方承恪不由立即重新端详这把古剑,突然间眉毛一挑,“不对啊,氨水虽然有络合铜锈的作用,但又怎么会清除得如此彻底,难道是……”
看着方承恪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唐易也没敢出声,静等下文。
“看来,真的有‘涂锈方’!”方承恪沉吟道:“这传说中的‘涂锈方’早已失传,而且只存在于极少的野史中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知者甚少。主要是古人在战乱时为了保护一些珍贵的金属器,使用奇特的方法在器物表面造就一层锈迹,遮挡本来面目,以使携带时不易被关注。”
方承恪接着介绍道:“你说的青铜片覆盖错金铭文,也印证了这一点,错金部位是没法涂锈的,所以贴合上了一块铜片,看起来似乎是修补的痕迹,十分巧妙。不过,就这把剑来说,确实是值得大动心思来保护。”
“也就是说,这层锈是涂覆上去的,其实并不是剑体自身的锈迹,相反还起到了保护古剑,避免生锈的作用?这正因为这样,才能被氨水一次性去除?”唐易陡然明白了,不由接口问道。
“是啊,古人哪里会制造10%的氨水这种化学制剂,涂锈方肯定有自己的一套除锈方法。只是你的运气也太好了,碰巧去了锈。而且,如果你碰上的氨水浓度过高,或者泡的时间再长一点儿,恐怕剑体表面可能要受损了,现在,竟然是恰到好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