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101章

天下珍玩-第101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个枣木盒子。所谓的大,只是相对唐易之前的想象而言,盒子长约60厘米,宽约15厘米,倒是不厚,只有10厘米,否则抽屉里也放不下了。
  枣木盒子泛着油润的光泽,不是这两年新做的,但是唐易凝神看了一会儿就发现,这盒子相对于里面的东西来说,肯定是后配的!
  因为盒子上,浮动起一层白色的宝光!
  这里面,那就应当是金属器物。
  许一琳将盒子放到沙发前的茶几上,打开了盒子。
  盒子里,竟然是一把刀!
  确切的说,是一把缩小了比例的刀。因为刀长不过半米,宽也只有五六公分。此刀厚背直身,刀尖斜锐,颇有几分汉刀的风采,但是整个刀头却又有一种很难形容的弧度,细赏颇为优美。
  刀为镔铁所制,不过吞口和刀柄造型雅致,而且鎏金错银,装饰华丽。不知炼刀时加入过什么特殊材料,整把刀不仅毫无锈迹,而且闪动着特殊的光芒。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刀更像是一把真刀的缩小模型,但是,刃口却十分锋利!
  “明末礼器,实出宫廷,刀名绣春……”唐易脑中源源涌出的直觉让他不由一震,立即想起了崇祯罪己铜香炉炉盖上内刻的铭文,其中就有“镔刀铜炉”这四个字。
  年代对,材质也对,而且一把刀竟然也是礼器!所以,能吻合的点很多。
  运气不会这么好吧?这包里就是铜香炉,结果直接把镔刀“引”出来了?
  不过,这把刀虽然做得颇具煌煌贵气,上面却并没有任何铭文,虽然能确定是明末之物,但是是否是炉盖铭文上所谓的镔刀却无从考证。
  而且,单从这把刀上,也看不出有什么办法能破解铜香炉所生烟雾的秘密。
  “看来,是我想得有点儿多了,还是顺其自然吧。”唐易心里轻轻叹了一句。
  “怎么样?这把刀算是古董吧?”许一琳见唐易看的出了神,在一边轻推了一下唐易的胳膊。
  “这是明末宫廷的礼器,用在礼仪、出行、祭祀等一些场合。确实是个古董,而且保存得十分完好。”唐易回过神来,不由自主握住刀柄,轻轻一挥,寒光凛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绣春刀!”
  “什么?绣春刀?绣春刀不是锦衣卫用的吗?绣春刀!?还有飞鱼服!”许一琳似乎有点儿兴奋了。
  唐易却哭笑不得,对于一个学历史的人,尤其是像他这样精通明清历史的人来说,看某些影视剧的时候别扭得很,比如有的以明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上,刀的制式却有明显的清代腰刀的特征,而且还带着现代技术的影子,哪里像明代的官刀?
  “飞鱼服确实是有的。而且我敢说,飞鱼服简直是华夏古代史上最帅的打架专用官服!”唐易笑着说道,“这可比纳粹军装牛逼。飞鱼服之所以叫飞鱼服,是因为补色就是飞鱼。”
  “这官服上绣一条鱼是什么意思?”许一琳不由问道。
  “这可不是普通的鱼,龙头鱼身,还带有双翼,故称飞鱼,看起来就挺横。现在很多人纹身纹一条龙啥的,可比这飞鱼逊色多了。”唐易解释道。
  “那绣春刀呢?为什么叫绣春刀?”许一琳接着问道。
  “真正的绣春刀并没有出土的实物可以佐证,你这把虽然有点儿模型的意思,不过也算是开了个先例了!”
  唐易想了想说道:“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说是文武大臣随驾,就可能赐绣春刀。再就是说锦衣卫如果级别够高,如果护驾祭祀,也会赐绣春刀。我估计,因为这是官刀,而且很是华丽,如同绣品,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
  “那锦衣卫执行公务,会不会也用?”许一琳起了浓厚的兴趣,问题一个接一个。
  “这个,我倒没看过相关的史料。不过,虽然锦衣卫真正动刀子的机会没有那么多,但是从这把刀上也能看出来,开刃了,要是纯粹的礼器,也不用开刃。”唐易分析道。
  “奇怪了,这把刀竟然没有刀鞘!”许一琳也拿起了刀,盯着说道。
  “如果真是祭祀用刀,特别是表明后人心迹什么的,没有刀鞘也说得通。”唐易越说,越觉得这就是那把所谓的“镔刀”,但是眼下,他最大的疑问就是:
  “许记者,你一个姑娘家家,这把刀究竟是哪里来的?”


第159章 镔刀铜炉
  许一琳笑道,“看来真是件古董,我当时就是随便一说。没想到看上去很新,竟然有几百年历史了。这来历,是有些故事呢。”
  唐易解释了几句,“古玩这东西,有时候看着锃明瓦亮杠杠新,但却是老东西,有时候感觉残破老旧,其实刚做没几天。这把刀应该出自宫廷,而且传承有序,所以保存如此完好也属正常。”
  “还真让你说对了,送给我这把刀的人,专门收藏青铜器。”许一琳便简单介绍了下得到这把刀的过程。
  原来,一年前山海都市报搞了一个文化魅力华夏行的活动,许一琳去西陕省的省会长安市采访,认识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是西陕省博物馆的特邀顾问,也是青铜器的收藏大家。
  采访过程中,老先生听说许一琳是山海省人,便说起一件事儿来。
  老先生老家不在长安,是西陕省的一个偏远小县。年轻的时候,正逢战乱,当时他唯一的妹妹远嫁到了山海省。当时兵荒马乱,通讯又极其落后,所以此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过,一直杳无音信。
  后来老先生又到了长安市定居,老家的亲戚也都去世的去世,离开的离开。老先生听说许一琳是在山海都市报工作,所以请她帮忙,看能不能找到他的妹妹。
  许一琳回到山海省之后,把这个事情写成了一篇报道,与西陕晚报联动,发起了寻人线索大征集。结果,老先生的妹妹不仅健在,而且就在山州市,兄妹两人相隔数十年后终于再次相见。
  兄妹抱头痛哭,场面感人至深,一组报道完美收官。许一琳还因为这组报道获了一个山海省新闻奖。
  老先生做人做得地道,来山州与妹妹见面的时候,还给许一琳带来了礼物。
  不用说,就是这把绣春刀。
  不过,老先生的主攻方向是青铜器,所以对于此物的认知也比较模糊,他能判定是明末的官刀,而且十分漂亮,所以觉得送给许一琳这样的美女记者很合适。
  许一琳一开始坚决推辞,但是老先生坚决要送,而且差点儿翻脸,无奈之下,许一琳只得接受了这份礼物。因为不懂,所以也就一直搁着。
  “这老先生没说这把刀是怎么得来的?”唐易问道。
  许一琳道,“我跟他相互推挡了一阵,他还真说了,他说这把刀是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粤省出差的时候买的。当时只花了十几块钱。”
  “当时十几块钱不少了,猪肉才几毛钱一斤。”唐易点点头,心想,装着铜香炉炉盖的机关盒子也是从粤省来的,看来真说不定和南明永历帝有关。
  镔刀铜炉……
  “我说,许记者,这把刀能不能借给我研究几天?”唐易思忖了一会儿,终于说道。
  “想要?送给你算了!”许一琳道,“说实话,我留着也没用,宝刀赠与英雄嘛!”
  唐易活动了下肩膀,“得了吧,我还英雄呢,要不是你背后帮忙,我差点儿就被人揍成狗熊了!”
  许一琳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心眼儿不少啊,还在那盆绿植里装了一个摄像头,而且还觉得那个王铁来者不善,硬是没有暴露!”
  “这里边可不光是王铁的事儿,道道多了。”唐易指了指那个大书包,“这里面的铜香炉,恐怕是被人盯上了。”
  许一琳看着唐易,似乎有些吃惊,但是想了想,并没有进一步询问,而是说道,“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只管开口,咱们年纪差不多,你也别总叫我许记者,叫我一琳就行。这把刀我留着真是没用,你也不用客气。”
  “好吧。”唐易笑了笑,“这样吧,我先拿回去研究一下,研究完了再说,你看行吗?”
  “行,随你。”许一琳痛快应道。
  “那什么,我真得走了。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唐易起身道。
  “我正好得回趟报社,要过古玩街,不绕路,我开车送你吧。”许一琳说罢,径直向门口走去。
  唐易一看,许一琳不像客气,也就没有推辞。一边下楼,他一边心想,自己大学时就把驾照拿到了,没辆车还真不方便,看来得计划着买辆车了。
  上车前,唐易将大书包和枣木盒子放进了后备厢。这下子,镔刀铜炉居然聚首了,虽然唐易还没有把握确定,这镔刀是否就是炉盖铭文所指的“镔刀”?
  许一琳的车是一辆红色马六,算是很大众的一款车型,不过车牌号却是山A666YL,俩字母显然是许一琳名字的缩写,能拍上三个六,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听她叫局长叫胡叔叔,想必关系不浅。”唐易暗道。
  许一琳开车快到古玩街的时候,执意要走一条小路,这样能在古玩街东口路边停车,唐易连喊“不用麻烦了”,但还是没有拦住许一琳。
  就在驶出这条小路口的时候,许一琳正在扭头和唐易说话,突然车前传来了“哎哟”一声!
  撞人了?
  而且听声音,似乎是个老人的声音!
  许一琳暗叫,要真是撞了老人,那可就麻烦大了,立即停车。
  车前,有一个老大爷正斜躺在地上,看样子得有70多岁了,头发花白,黑干条瘦,脸上皱纹纵横。此时,老大爷正准备坐起来。
  “老人家,没事吧?”唐易迅速从车上下来,上前搀扶起了老人。许一琳速度没有唐易快,但也很快走到了老大爷跟前,“您慢慢活动下身体试试,看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下?”
  老人的衣服很旧,但是却很干净,“没事儿。”老大爷拍了拍身上的土站了起来,“轻轻蹭了一下,我的身子骨还算硬朗!”
  “您真的没事?”许一琳又问了一句。
  “我一把年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