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经典案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维网用户为此必须购买装配有快速微处理器的附加线路板。IAL还开发了普及应用Inter电话的软件,并使它的软件成为Inter的标准。下一步IAL将开发Inter可视电话软件。
二是与好莱坞开展合作。1996年12月英特尔公司在好莱坞建立媒体实验室,旨在展示个人电脑可以被用于媒体传播和提供新节目的内容。实验室现正在开发用于娱乐、休闲和事务处理的未来一代个人电脑。
三是对信息网络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现在英特尔公司共拥有50多家经营信息网络业务公司的股本,总值超过5亿美元。英特尔很乐于经营那些必须来用它的微处理器的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它正同迪斯尼公司洽谈,以新的电子手段出售其节目。它还为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设计电子视频会议网络。格罗夫特别重视数字式摄影,认为这对于微处理器来说是一笔大生意。
近几年来,英特尔股价一直是华尔街高技术公司股票市场走势的“领头羊”,美国金融分析家把它的增值看作是“华尔街牛市的发动机”,并且增强投资者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信心。但是英特尔公司如果遇到了风险,则使一大批高技术公司股价下跌。如数据设备公司(DEC)状告英特尔公司的奔腾Ⅱ型芯片剽窃它的阿尔法微处理器的技术后,不但英特尔股份下跌15%,一度降到140美元,而且IBM、微软等抢手股票也随之下滑,致使道琼斯指数平均下降88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降2。72点。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假定没有英特尔超凡的业绩,那么近20年来全球性的电脑产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将会是大打折扣的。”
2。“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在风险投资界有这样一种说法:风险投资第一投是人,第二投是人,第三投还是人。
在风险投资界有这样一种说法,风险投资第一投是人,第二投是人,第三投的还是人。世界上的任何创造都源于人的智慧,风险投资公司之所以会承担高风险投资,创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企业家脑海中的新点子以及隐藏在新点子之下的巨大财富。因而风险投资对企业家素质要求较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忠诚正直。包括正直可信、守法、公平。
*成就感。能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艰苦奋斗。
*活力充沛。必须具有完成投资计划规定任务的坚定信念,具有驱动力的奋斗热情,首创精神。
*天资过人。善于认识复杂的局面,认清事物的本质,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进行最优决策。
*学识渊博。学识,不仅指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丰富的经验,对所从事的行业所积累的经验。
*领导素质。包括自信、自强和一定程度的以我为核心。领导能力既表现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表现为组织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企业家应很机敏,遇到意外的事件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美国最具影响力媒体之一的《时代周刊》每年要选出一位本年度最能引起关注的风云人物作为其年终的封面人物。荣登《时代周刊》1997年度封面风云人物的是多年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计算机行业巨子——英特尔公司总裁安德鲁·格罗夫。
格罗夫之所以能获取此项殊荣,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他具备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家要求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在他的一生中,尤其是在领导英特尔公司的奋斗生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格罗夫于1936年9月2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格罗夫从小就饱经风霜,历尽艰辛,磨练了坚强的意志。格罗夫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也是父母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上大学。
20岁的格罗夫终于如愿以偿,进了免收学费的纽约城市大学,它是当年美国新移民心目中的“牛津大学”。1960年,原来只学过3年英语的格罗夫却以门门“A”的优异成绩于该校毕业,《纽约时报》为此还大大宣扬了一番。
当他毕业的时候,美国多家研究公司聘请他去工作。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他选择了相对来说还没有什么名气的费尔柴尔德公司,因为他凭直觉看到半导体业的前景。60年代早期正处于计算机开始全面革命的前夕,而费尔柴尔德公司便是这场革命的发祥地。早期计算机在提高运算速度时遇上了一只“拦路虎”: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它就变得越热,而主要的热量来自于计算机的真空管。这些真空管保留或释放出大量的电荷,一旦这些真空管过热,那么计算机就不得不停工歇一歇,从而大大地影响了早期计算机的性能。理论上讲,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发明一种具有跟真空管一样功能,但性能却相对稳定不受温度影响的装置,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晶体管”的装置。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戈登·莫尔(当时负责费尔柴尔德公司的研究工作,后来是英特尔公司的总裁、格罗夫的良师益友)提出,这些电荷可以用一种由金属氧化物和矽复合而成的综合电路来存储,也就是后来的“莫斯”晶体管。不同于其他半导体材料,矽既是一种优良的电荷载体,也是一种几乎可以无限吸热的导体。这意味着,电子即使在导体表面以光速运行时,导体也不会因为过热而被融化。更重要的是,由于矽是从沙子里提取出来的,所以地球上矽的资源非常丰富。
到公司几个月后,格罗夫和他的朋友们取得了计算机史上最重大的突破——找到了导致“莫斯”导体不稳定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芯片加工处理过程中矽的不纯引起的。这一发现解决了材料科学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并且为半导体业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的这一发现却没有引起公司的重视。
1968年,格罗夫同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人戈登·莫尔和诺伊斯一道脱离费尔柴尔德公司,另起炉灶,组建英特尔公司。当时公司的资本是250万美元。根据格罗夫本人的需求,他由科研工作转到制造部门,集中力量提高产品质量。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担任部门经理,1979年,出任英特尔公司的总裁。
格罗夫是科学家经营企业的典型。他从1987年起任英特尔公司的总经理。在此以后的10年是该公司最兴旺发达的时期,它的各个重大成就无不打上格罗夫的印记。
格罗夫管理英特尔公司最大的特点是外松内紧。在圣克拉拉那幢如同迷宫一般的英特尔总部大楼内呈现出的是一派轻轻松松的景象:到处是小隔间、咖啡杯和出入证。迎面走廊的墙上贴着一幅1。5米高的诺伊斯的黑白照片。这位英特尔公司杰出元老已于1990年去世了。格罗夫和莫尔就在公司总部宽2。5米、长2。7米的标准隔间里工作。只要自己愿意,任何职员都可以跟他们的最高老板谈上几句话。英特尔公司的老总们没有任何的特权,如果格罗夫上班迟到了,那么他就得跟普通新来的工程师一样满楼里找空着的隔间。而英特尔公司副总裁、58岁的克雷格·巴雷特从日本或者马来西亚谈业务回国后,经常会穿着一双松散的牛仔靴出现在蒙大拿的农场上。1995年冬天,英特尔公司宣布了惊人之举:只要愿意的话,那么英特尔公司的雇员可以选择公司的股票作为其薪水。光是这个决定就使英特尔出现了好几千个百万富翁。
同样,英特尔公司在引入风险投资时,也愿意支付给风险投资家一部分本公司的股票作为回报。
其实,企业家可以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引入风险投资,并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支付给风险投资家一部分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的信用、享有特权的借款凭证等。不同阶段,企业可能筹集到的风险投资额和企业必须为之付出的代价也不同。
开创阶段,即新产品样品阶段(距离实现盈亏平衡还有2~3年的时间)。此阶段获得投资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企业家提出的新点子很难获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每个投资于开创阶段的人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企业家只有放弃较多的公司权益,才能争取到风险资本。
开发阶段(距离盈亏平衡还有1~2年的时间)。样品试制、经济研究、市场分析以及其他的综合分析证明企业家的设想可行,企业家可以利用这一良好成果向有关风险投资机构争取投资。
扩展阶段(距离盈亏平衡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市场上有生命力的产品和服务,公司需要增资扩展现有的业务,这阶段公司不宜出让较多的公司股权。
发展阶段。公司的投资项目已越过盈亏平衡点,硕大的盈利机会摆在面前,只要能迅速投资,就可获取高额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得巨额投资,企业家也不得不放弃少量的公司权益。
杠杆式买入。企业家向风险投资公司举借债务,购买公司,同时放弃一部分公司权益。
转折阶段。公司面临困境,甚至可能破产,此时投入风险资本风险较高,企业家必须有保证公司起死回生、尽快扭转不利局面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能使风险投资家慷慨出资。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些表面现象就代表英特尔公司的管理风格了。格罗夫的严格管理在全美国都是出了名的。1984年,美国的《财富》杂志就把他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然而,正是这种外松内紧的管理风格帮助英特尔公司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最大的困难是1994年出现的。当英特尔公司把数以百万的芯片送往世界各地的时候,技术人员发现这些芯片存在着不大不小的问题——会导致计算机错误的短时脉冲波干扰。刚开始的时候,公司还抱着侥幸心理: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非常之低,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