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

第70章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70章

小说: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只是无限宇宙的非常渺小的一部分,地球是无限空间中的小小尘埃。布鲁诺还指出,无数的恒星都是像太阳那样巨大的火球,并且以巨大的速度疾驰着。它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地球那样的行星围绕,行星周围又有许多卫星。生命不仅存在于地球,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们看不到的遥远的行星。 
  基督教会绞尽脑汁企图使布鲁诺屈服,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布鲁诺被罗马教廷判处死刑。 
  布鲁诺死后,围绕着哥白尼学说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一些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科学家虽然坚信“日心说”是正确的,但却拿不出进一步的天文观测结果来证实。于是一些科学家开始研制倍率更大的天文望远镜,以期能观测到更清晰的天体图像,来证实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17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科学家伽利略首先研制出倍率较高的天文望远镜。通过这台望远镜,伽利略看到了凹凸不平的月亮。他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幅月面图。 
  不久,伽利略又得到另一惊人发现。他把望远镜瞄准金星,然后眯起一只眼睛凑近目镜一看,立刻惊呆了,只见一个小小的月牙在放光。明亮的金星竟然成了一弯蛾眉月,这只能是内行星才会发生的位相变化!也就是说金星是在绕太阳运行。 
  后来,伽利略又观测到太阳光盘上的黑子,并发现黑子在太阳面的移动和变化,证明太阳也在绕轴自转。 
  伽利略奔走呼号,慷慨陈辞,与反对他的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迫使伽利略“悔悟”,宗教法庭对年近7旬的老人施行了“维里亚”(意为不眠)的严酷刑讯。审讯像“马拉松”似地边连续50个小时,法官每隔4小时轮换一批,不让伽利略有片刻安宁。刽子手们把一件件刑具摆到他面前,向他描述受刑时的可怕惨状。。几个月的折磨使伽利略极度虚弱,他再也支撑不住了,终于在教会淫威胁迫下,在别人代拟的悔罪书上签了字。 
  最后,罗马宗教法庭判处伽利略终身监禁。伽利略听完法庭判决后,口中仍喃喃自语:“不管怎样,地球仍在转动!” 
  是的,地球仍在转动。真理是扼杀不了的。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又进一步丰富了伽利略的思想,确定了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三大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和液体火箭 
  后来,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用他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具有引力,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和它们的质量、相互间的距离有关),不仅解释了月球绕地球运行,而且还解释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道理:行星之所以不能脱离太阳而远走高飞,就是在于太阳对它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认为,使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力,跟使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力都是一样的,都是引力,只不过前者是太阳的引力在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是地球的引力在起主导作用。 
  牛顿从理论上架起了通往宇宙的天梯,使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有可能成为现实。但理论到现实的跨越毕竟不是轻而易举的,用什么来发射“铅弹”? 
  怎样才能使“铅弹”达到足够快的速度呢?于是,人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梦想。 
  19世纪,欧洲的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世界和宇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些基于当时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幻想小说也就应运而生。其中,被称为科幻小说鼻祖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是最著名的。他写的小说有《气球上的五星期》、《80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他也写过两部关于宇宙旅行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把这两本小说加起来,就构成从地球出发飞到月球,再回到地球的整个冒险故事。 
  这一时期的一个孩子,后来成为宇航之父,他就是星际航行理论的伟大奠基人、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钉齐奥尔科夫斯基。 
  1883年,他利用学校假期的时间写成《外层空间》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齐奥尔科夫斯基第一次提出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的原理,并画出第一张宇宙飞船的工作图。这种宇宙飞船是球形的,靠安装在舱中的大炮发射出的弹丸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同时,他又提出另一种宇宙飞船的方案。 
  这种宇宙飞船是靠贮藏器中放出气流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的。他这样写道:“让我们假设有一个装满强烈压缩气体的大桶子,如果扭开桶子一端的活门,那么气流就会不断地从大桶中冲出来,把气体质点推向空间的气体弹性也同样不停地推动着大桶。”这里,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的“大桶”,正是现今宇宙飞船的粗糙雏型。 
  后来,虽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飞艇研究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而不能够付诸实施,但他并不气馁,而又转向对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机的研究。他自制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仪器,用于测量空气在各种条件下对平板的阻力。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飞机飞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满怀信心地预言:人类终将实现用翅膀飞行!他的预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完成了《利用火箭仪器研究宇宙空间》的论文,首先提出火箭是人类飞出地球、飞向太空的工具。 
  可在沙皇统治的年代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甚至还受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后人没有忘记他,他的包括失重、超重、多级火箭、空间站等等的重要理论奠定了星际航行理论的科学基础,展现了宇航时代的美好未来。 
  这之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试验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把火箭理论引入实践。 
  1942年10月3日,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火箭终于发射成功了。这是火箭技术的一次突破性进展,是一种新式武器和飞行器的正式诞生,使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一天天变成现实。




记住他——加加林 
  在太空中,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与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没有重量,没有空气,当然也缺少大气压力。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时候,温度高达120℃,而在阴影下或在夜晚,温度又降低至…90℃,最低的时候甚至降到…120℃。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妥善的防护措施,人在太空一分钟也无法生存。 
  因为人体内的气体会急剧膨胀,体液迅速沸腾,氧气从肺、血液和组织中大量跑出来,使人立即死亡。所以,载人宇宙飞行比单纯发射人造卫星要困难的多。 
  但是,对于那些立志征服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勇士们来说,太空既是一个死亡的世界,又是一个充满神奇和令人向往的世界。他们要向太空挑战,向人体的极限挑战。第一个站出来发起挑战的勇士是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清晨,加加林少校身穿桔色宇航服,头戴密封的宇航帽,登上了巍然矗立在拜克努尔航天基地上的“东方号”宇宙飞船。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他镇定如常地检查完各种设备和仪器后,满怀信心地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出发准备完毕!” 
  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7分,巨大的运载火箭发动机点火启动了,火箭尾部喷出熊熊烈焰,推动着宇宙飞船腾空而起,载着人类第一位使者,向宇宙空间飞去。 
  宇宙飞船一起飞,加加林就接受了飞往太空道路上的第一个考验——超重。随着火箭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重量一下子增加了近10倍,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感到头晕眼花,血液流向下肢,严重时还会发生意识丧失的现象。这时候,加加林身上具有抗荷作用的宇航服起了重要作用,它紧紧地箍在身体上,能使血液均匀地流向全身,把超重对人体的作用减小到较低限度。尽管有一些不舒服,但没有影响加加林的健康和工作。宇宙飞船顺利地通过了稠密的大气层,透过飞船的舷窗,加加林看到了人类的摇篮——地球。他情不自禁地叫道:“真是太美了!” 
  飞船达到预定高度以后,与运载火箭脱离,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飞行。 
  由于飞船的速度产生的脱离地球的力量和地球的引力刚好平衡,飞船里的一切物体都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这时,加加林只要稍一用力就可以使身体在座舱里飘浮起来。手举起以后,要用力才能放下。写字的时候,要时刻用手按住本子,以防备它突然飘走。他在失重状态中认真地工作着。 
  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从太空俯瞰地球的人。千百年来,人类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然而这只是理论,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过。而加加林在离地球表面300多公里的太空清楚地看到,地平线是呈圆弧状的。他幽默地说:“地球仪是可以相信的。” 
  他在没有云层遮盖的时候,透过舷窗观望着地球上陡峻的山脉,奔腾的河流,葱郁的森林,蔚蓝色的海洋,还有那一座座繁华的城市。 
  飞船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后,弹射出巨大的降落伞,加加林带着宇宙的风尘,在绕地球一圈之后,降落在离预定着陆点10公里的田野上。一乡村老妇人和她正在挤牛奶的女儿迎接了这位天外归客。




“阿波罗计划” 
  前苏联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刺激了一向骄傲的美国人。 
  他们感到震惊,感到不安。他们期待着美国能早日赶上似乎所向无敌的苏联人。 
  经过对月球的一系列科学探测,人类彻底揭开了月球这一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的神秘面纱。那千百年来,为无数诗人的激情和想象而美化了的月球,只不过是一个完全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