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骤然停息之后,船上的人发觉“金鹿”号已漂近一群稀稀落落的岛屿,而在岛屿的南方则伸展着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
面对着辽阔的大海,德雷克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发现。因为自麦哲伦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海峡南面的火地岛是延伸到南方大陆的一部分。而目前的事实表明,它只不过是一群岛屿而已。这些岛屿是南部美洲的最南端,再往南并无陆地,只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在此汇合。
德雷克登上海岸扑倒在土地上,亲吻着岩石,然后对部下说:“我们已来到了世界上已知陆地的最南端,并且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走得更南。”
接着他下令“金鹿”号向北航行。他想寻找美洲北端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会合点。但3个星期后,极度的寒冷和浓密的大雾严重阻碍着他们,而且海岸似乎不断向西北延伸,好像一直通往亚洲。当他看到从北涌来的浮冰之后,他才让“金鹿”号掉头往南,在气候宜人的海岸边休整。这时,他的头脑里又闪现出环球航行的想法,就毫不犹豫地驾船向西驶去。。经菲律宾,穿马六甲海峡,渡印度洋,绕好望角,过佛得角群岛。1580年9月26日,他们终于回到了出发时的港口——普利茅斯。这样,他们在海上度过了34个月。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为表彰德雷克的功绩,赐予他一把镀金的宝剑,并破格封海盗出身的他为爵士。而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发现,把南美南端与南极半岛之间的通道称为“德雷克”海峡。
然而南极是否存在着一片大陆,依旧是个惑人的梦。而在100年后,英国人詹姆斯·库克却成了人类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南极探险家。
征服南极 库克船长的贡献
1768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莫尔顿市一个贫寒之家的库克,凭藉自己的勤奋好学、刻苦耐劳,此时已成为一名船长。他这时才30岁,被皇家科学院委派寻找南方新大陆。
他把一艘370吨的独桅运煤船改装成探险船,命名为“奋斗”号。该年的8月25日,“奋斗”号离开普利茅斯港,向南航行。南太平洋的秋天,气候非常恶劣,“奋斗”号经常处于狂风巨浪之中。到达南纬40°时,眼前仍是茫茫大海,没有一点陆地的影子,库克就决定转舵向西,到达新西兰的东海岸。100多年前,塔斯曼已经到过这里,但他错误地以为这是南大陆的北部海角。库克为了弄清真实情况,就沿东海岸北上,最终证实新西兰并非是大陆,而是毗邻的两个大海岛。
1770年11月,“奋斗”号抵达巴塔维亚,但蔓延着的痢疾和疟疾,夺去了“奋斗”号1/3船员,于是库克下令返回英国。
次年,英国政府再次委派库克到南纬40°以南的地区进行考察。破损不堪的“奋斗”号早已不能担此重任了。皇家科学院又拨给库克两艘独桅船,一艘名为“果敢”号,由库克指挥;另一艘“冒险”号由托拜厄斯·弗尔诺指挥。他们于1772年7月13日启锚直驶南大洋。
船过好望角,越往南行驶天气越寒冷。冰雪不停地迎面刮来,令人难以招架,但库克仍然下令前进。1773年1月中旬,船队进入南极圈,这是人类首次闯入这个陌生的禁区。接着,巨大的冰山阻碍了他们的行程。他们被迫让船往北开,在克罗泽岛和克尔格伦岛稍事休整后,便向东准备到澳大利亚东海岸,但海上的大风和浓雾使“果敢”号和“冒险”号失去了联系。直到5月份,他们才在新西兰西部的海域重新聚合。这时,库克通过实地航行,已证明南半球南纬40°以南的1/3水域中没有大陆存在的可能。
船队在新西兰休整后,便继续航行,但风暴很快又打散了“果敢”号和“冒险”号。库克虽经多方寻找,但始终白费精力,只得孤舟继续探险。“果敢”号再一次进入高纬度海域,进行“之”字形绕纬度线一周航行,先后两次进入南极圈,最远到达南纬71°10′。这时,厚实的坚冰挡住了他们的航道——库克根本没意识到,他朝思暮想的南极大陆海岸离他只有240公里。
恶劣的气候使他灰心丧气了。1775年3月21日,他回到好望角时,在报告中写道:“现在,我已经完成了高纬度的环南大洋之行,在我们所到的地方是没有大陆存在的。这次航行所有的目的都已圆满地达到了,对南半球已经作了充分的考察。自古以来的地理学家和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航海家寻找南大陆的梦想接近结束了。在我之后,没有人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我也不会嫉妒和羡慕他所获得的声誉。我敢说,世界不会因为那一发现而获得任何好处。”他还感慨:人常常为自己的梦幻所困惑,而南大陆的梦是最诱人的,所以破灭之后也是最痛苦的。
库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到过南极圈,又到过北极圈的探险家。后来,他在夏威夷与那里的波利尼西亚人发生械斗,一个伟大的南极大陆的寻梦者就在那场械斗中死于非命。
英雄时代的第一次
19世纪40年代,探险家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极和神秘的非洲内地,对南极的兴趣减少了。在1842~1892年间,除了英国科学考察船“挑战者”号到过南极圈,南极区一直是猎鲸者和捕杀海豹者的天下。不过,有远见的科学家和海军军官并没有忘记南极,他们呼吁给予这块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地方更多的重视。这呼吁在1881~1882年的“第一个国际地球极地年”后更强烈了。
到19世纪末期,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变革,教育的普及开阔了公众的眼界,报刊和杂志的发行沟通了人们的思想。所有这些因素反之又刺激了人们对自然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南极逐渐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895年,伦敦第六次国际地理学会议郑重提请世界各国政府注意:自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这25年时间,是“南极考察的英雄时代”。这个会议吹响了人类向南极进军的号角。
把这个时代冠以“英雄”的前缀是出于古希腊人的习俗,他们把一种半人半神的生灵,称之为“英雄”,他们具有普通人类不可比拟的力量和刚毅,并且在磨难面前显示出人类远不可及的耐久力和崇高精神。
英雄时代的第一次有组织的探险活动是由比利时海军筹划的。它得到布鲁塞尔地理协会、比利时政府和某些个人的资助。队员来自5个国家,船上的大副阿蒙森那时还是无名之辈,而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却充当了这个英雄时代的主角之一。1898年,这支探险队沿南极半岛作了大量的实地测量和科学调查。到了8月3日,那艘“别列什卡”号突然被冰封冻在别林斯高晋海。
直到第二年2月14日才从冰层中挣脱出来。这些经受极端困苦寒冷折磨的人,度过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漫漫暗夜。当地平线露出阳光时,都惊得说不出话来,后来才恍然大悟,泪流满面地欢呼起来。
但他们不是第一批在南极越冬的人。自从侨居英国的挪威人波昔葛利芬乘捕鲸船“南十字星座”号归国之后,“南极越冬第一人”的荣誉使他尝到了万人瞩目的滋味,这滋味是双手沾满鲸血的普通船员从未体会过的。于是他毅然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决定当一名南极探险家。他四处奔走,八方呼喊,但热心的资助者却寥若晨星。后来,当他心灰意冷准备重操捕鲸的旧业时,突然来了个叫乔治·纽恩斯的人。那人是个出版家,腰缠万贯,他曾对北极有浓厚的兴趣,现在潮流变了,他的目光自然也跟随着移向南方。他愿意赞助波昔葛利芬的计划,条件是他应获得探险过程中所有的照片刊印权。
波昔葛利芬此时有些绝路逢生的感觉,他立即就允诺了。
波昔葛利芬匆匆改造了他的那艘“南十字星座”号,匆匆踏上了征程,他于1899年2月17日在罗斯海西北的阿德尔角登陆。这时已近夏末了,但他和他的探险队站在岬角上,惊讶地看到,躲在浮冰带后面的罗斯海平静得像一个既温柔又冷清的大湖。“南十字星座”号为了避免被冰冻住,留下了波昔葛利芬和他的探险队,就急急地向北开走了。
他们在阿德尔角按照计划过冬,但他们发现,要爬上浅滩四周的悬崖峭壁是痴心妄想,所以到内陆探险的打算也就成了泡影。为了对纽恩斯有所交待,波昔葛利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沿着已经结冰的罗斯海海岸作了些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动物、植物和岩石标本,记录了气象的变化并进行了地磁测量。
这是人类第一次有计划地在南极大陆进行冬季考察。人类第一次在南极大陆发现昆虫,第一次在南极大陆使用狗拉雪橇,第一次。。非常遗憾,也是第一次在南极大陆举行葬礼——1899年10月15日,探险队的挪威籍动物学家哈森患内疾死去。波昔葛利芬把他葬在一个300多米高的冰崖之下,并在那里竖起了南极大陆第一个十字架。
斯科特与阿蒙森
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南极探险计划。该计划要求英国、德国和瑞士组织3支探险队,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沿不同的路线对南极大陆的几个地区进行综合性的实地考察,从而争取对该大陆的探测工作有突破性的进展。
皇家地理协会会长克莱门特·马卡姆爵士为英国没有合适的探险队队长而焦虑。
1899年春天的一天,爵士在路上偶然遇到了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并认定他是探险队队长最好的人眩31岁的斯科特确是个能力非凡的人,他挑选的探险队员也十分干练。在短短的一年当中,新船下水并把设备安装完毕;生活的必需品采购齐备、编号包装;数吨重的仪器亦已集中上船。在斯科特的“发现”号于1901年8月起航时,没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遗忘。
几年后斯科特回到英国,凯旋使他名利双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