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汁,再熬成琥珀色收贮之,寒月久服,可治中风偏瘫、口眼歪斜、痰涎壅滞;以黄犍牛肉与山药、莲肉、白茯苓、小茴香、红枣等共制成丸,可补诸虚百损;凡病后亏损、身体虚弱者,将牛肉加葱、姜炖烂,食肉喝汤可补之;慢性腹泻者,将牛肉加少量黄酒炖成浓汁,经常服用,可得补虚、收敛之效;脾胃虚弱、食欲欠佳、津液不足时,将牛肉与白萝卜共炖,也可治疗。
食用、保管牛肉应注意,勿使其受风吹,并且要严忌忽冷忽热;不然,肉会发干变黑、腐败变质。
鸡蛋——大自然的杰作
鸡蛋是由大自然精心“设计”成的一个营养完全的独立体。它能为小鸡胚胎发育提供足够且全面的营养素,并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但由于以前在宣传中的片面性,不少人中有一种“恐蛋心理”,认为鸡蛋中含胆固醇高,容易引起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其实,鸡蛋中的胆固醇主要集中于蛋黄中,每100克含1700毫克左右。而人体内也是需要胆固醇的,一个人每天需要消耗1~2克。它是人体大脑、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体肾上腺皮激素、维生素D、雌性激素及胆汁的合成材料;它可保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保护红细胞免受破坏,还可防止血管的过早破裂。
一个70公斤重的人,体内约有140克胆固醇。体内胆固醇来自两方面,一是体内自长,占人体需要量的80%;二是由食物中获取,占20%。医学家发现,当人们从食物中获取胆固醇数量增加时,则体内长成量就会相应减少。
据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报道,对116名32岁至62岁的男性试验观察,发现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不受鸡蛋胆固醇的影响,蛋黄中虽含胆固醇很高,但对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升高影响极校如每天进食两个鸡蛋,血液胆固醇仅升高约百分之二毫克。还有营养专家用蛋黄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因为蛋黄中也含丰富的卵磷脂,它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呈极细的微粒悬浮状,可防止胆固醇和脂肪沉积于血管壁上。所以即使有高血脂、冠心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也不必一点不吃蛋,每天吃一个鸡蛋也是有益的。
据美国波士顿内科医生伯曼报道,对400余名体重超标的警察采取减肥饮食,食物中包括每天吃几个鸡蛋。经过8年的观察,没有一个发作心脏玻据专家分析,因鸡蛋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而预防了冠心病的发生。所以,人们尽可大胆地每天吃1~2个鸡蛋,这样有助于健康,还可增强人脑的记忆力。
牛奶——优良的营养保健食品
牛奶是通行世界的营养保健食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牛奶所以经久不衰地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有着许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牛奶含有丰富而全面的营养成分。它含有3。3%的蛋白质,从数字上看虽不算多,但牛奶蛋白质系完全蛋白质,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特别是植物蛋白质中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极为丰富;牛奶蛋白质中40%为乳酪蛋白,其乳清蛋白含硫量的比例与鸡蛋清相当。牛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仅次于鸡蛋。牛奶中含有5%的乳糖,乳糖在消化道分解成葡萄糖分子和半乳糖分子,半乳糖是最易为人体吸收的单糖类。它不但对脑髓和神经的形成及发育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牛奶中还含有4%的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D、B1、B2、C等)。牛奶是良好的钙源,每百克含钙120毫克。此外还有磷、铁等矿物质。食用牛奶,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体(尤其是婴幼儿)对各种营养的需要。
其次,牛奶有着优良的医疗保健功能。近年来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牛奶脂肪不但为较多的低碳链和不饱和脂肪酸所组成,而且胆固醇含量低(每百克仅含13毫克,比肉、蛋类食品含胆固醇量都低),牛奶中还含有一种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物质。因此,食用牛奶不但不会引起胆固醇增高,反而具有降低体内胆固醇的作用。过去认为“高胆固醇及冠心病患者应禁食牛奶”的观念是错误的,应予抛弃。饮用牛奶,对消化道溃疡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饮用牛奶不但可使血管收缩,起到止血作用,而且可以补充病人对水和营养的需求,还能中和胃酸,防止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日本过去胃癌发病率很高,在所有癌症中死亡率占第一位。数十年来,由于食物构成变化——饮用牛奶和食用乳制品的比例大大增加,使胃癌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这就有力地证明:牛奶对预防胃癌也有一定功能。
饮用牛奶或以牛奶加配韭菜汁、姜汁、大枣、蜂蜜等,还可治疗产后虚弱、下虚消渴、反胃噎嗝、大便燥结、体虚、气血不足、阴虚便秘等症。
牛奶虽系营养食品,但食用时应讲究科学,不然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不要空腹喝牛奶。因为牛奶是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果空腹饮用,一部分蛋白质会“被迫”转化为热能,而起不到增补人体组织的作用。因而应该在喝牛奶的同时,吃些饼干、面包、馒头等食品。二是不应将煮好的牛奶在保温瓶里存放长时间后再喝,因为这样会损失维生素,细菌也容易孳生。
三是不宜把牛奶放置在透光玻璃瓶里,因为在光线的作用下,维生素A和C会遭到破坏,因此应避光保存。四是牛奶应该加糖饮用,不放糖或放糖少了,都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热量消耗掉,而起不到其强身壮体的作用。五是药品不要用牛奶送服,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铁等离子,它们能和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等)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性的盐,使药物难以被胃肠吸收,有些药品还会被这些离子所破坏,从而降低药的疗效。服药一般应在食用牛奶或奶制品后1。5小时以上。
马铃薯——第二面包
马铃薯又叫土豆,遍布五大洲,与稻、麦、玉米、高梁一起,被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字,如意大利人叫它地豆,法国人叫它地苹果,德国人叫它地梨,美国人叫它爱尔兰豆薯,苏联人叫它荷兰薯,我国则有的叫它山药蛋,有的叫它洋芋等。鉴于其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
马铃薯既可当蔬菜,也可作食粮,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分析,其块茎中约含淀粉15~25%,蛋白质2~3%,脂肪0。7%,粗纤维0。15%,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类维生素。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认为:“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可以得到人体所需要的一切食物元素。”目前,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以马铃薯作为一种主食,就像我国一些地区以红薯作为一种主食那样。马铃薯还有着另外的一些作用,例如,它所含的热量低于谷类等粮食,是理想的减肥食物;出海远航,吃些马铃薯,可预防坏血症,经常食用马铃薯,可防止结肠癌等。
由于马铃薯营养丰富,粮菜兼用,老少咸宜,功能齐全,颇受人们称赞。
有的称誉它为“第二面包”,有的赞扬它是“植物之王”。
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很多,炒、炸、烧、煮、煨、蒸、煎等均可。据统计,它可以做成400多种味道鲜美、形色各异的食品,其中著名的菜肴和食品有:苏联的土豆烧牛肉、马铃薯炒洋葱、咖哩马铃薯肉片;美国的马铃薯甜圈、巧克力马铃薯糕、油炸马铃薯片;法国的马铃薯夹心面包、马铃薯肉饼;西德的油炸马铃薯条以及我国的拔丝土豆、土豆炖肉等。
食用马铃薯应该注意:一是马铃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龙葵素(主要在皮里),特别是春天发芽时,幼芽及芽眼里较多,因此必须削皮食用,发芽严重的则不宜再食用。二是马铃薯中不少营养素易溶于水,因此削皮或切后尽量不泡水或尽量缩短泡水时间,以防营养素大量流失。
野菜——回归大自然
在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中,野菜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家庭,成为人们喜爱的佳肴。
野菜成佳肴,这是人们饮食观念发生变化带来的结果。野菜无污染,纤维多营养丰富,还能疗病养颜。
荠菜,是少有的“天然之珍”。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南宋诗人陆游对荠菜特别偏爱,并凉拌食之,非常科学。荠菜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十多种氨基酸以及钙、镁、磷、钾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们常常在荠菜抽苔开花之前,采回嫩绿的茎叶,精心烹调,做成鲜美可口的佳肴。
荠菜是药。《本草纲目》说它“利胆和中”,“明目益胃”,能“利五脏”、“治目痛”。据明朝兰茂著《滇南本草》载,荠菜“性平,味微甘,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草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荠菜含有地菜酸(即荠菜酸)、酒食酸、苹果酸、氨基硫酸、胆素、醋酰胆素,配糖体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凉血止血、收缩血管、杀菌之功效。据临床试验。用荠菜和仙鹅草各50克煎服治疗血崩和月经过多,效果甚佳。因此,在湖北武汉就有了“荠菜当灵丹”之说。
莼菜,滑嫩爽口,是理想的作羹汤的原料。《诗经》中的“茆”是它的古称。莼菜在我国分布极广,长江以南多野生。春、夏采嫩叶作蔬,秋天,叶小而苦,只可作饲料,故名“猪莼。”
现在,杭州和上海地区盛行用莼菜、鸡丝、鸡汤和鱼圆制作“西湖莼菜汤”、“莼菜鱼羹”,许多旅居国外侨胞及华裔友人,都喜欢品尝此菜,以表达他们思念祖国的深情。
莼菜还是药材。唐代《新修本草》认为“合鲋鱼作羹食,气胃弱不下食者,至宜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