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性心理学 >

第62章

性心理学-第62章

小说: 性心理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例里,他可以说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一人,因此,我就利用他的姓名来创制“哀鸿现象”的名词。
    另一个比较没有他著名的实例是舒瓦齐修院院长(abbé de Choisy,1644—。。
    1724);他也是贵族家庭出身,有几个方面他比哀鸿更富有代表性;他写过一本自传,从这自传和别的当时的文献里,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很文雅与和蔼①见希氏所著《内心的冲突与犯罪行为》一书。②这种青年窃犯的例于是不少的,在近代都市里也特别容易发现。记得七八年前上海就有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不知犯了多少次细微的窃案,也不知进过多少次捕房,终不悔改,当时各报的所谓“社会新闻”都拿他做了好题目,译者在《华年周刊》里,曾根据希利的见地,写了一篇短评,替他开脱。据希氏说,此种例子,只需有适当的关于性知识方面的开导,把他所谓内心的冲突调解开了,偷窃的行为便可立即停止,永不再犯。③霭氏此说恐不尽然。希氏所述的现象貌若为性欲的闪避而发,事实上又何尝不是为性欲的满足而发(当然是童年与春机发陈年龄的一种暗中摸索的满足,与成年人所谓的满足不同)。在全部性爱的象征现象的讨论里,霭氏承认凡是象征性的满足都是替代的满足(vicarioussatisfaction)。希氏所述的现象,在一度偷窃之后,又何尝得不到一种替代的满足呢?因为可以得到一种满足,所以经过相当时期以后,总需偷窃一次。因为替代的满足究不如从性知识的开导所得的满足那般实在,所以一经开导,偷窃行为就从而停止。可亲的人,他虽有戾换的癖性,却很能获得人的欢心,他很有风仪,很和易近人,也很有几分女性化,但对女子又极崇拜,性的热情并不强烈,似乎尚在中人以下,但至少也生过一个孩子,理智的能力很高也很醇,当时许多有声望的人都拿他当做一个畏友。他成为一个著名的宗教家,教会的掌故家,并且担任过法国学院的掌教。④在著名的女子中我们也找得到不少戾换的例子,例如英国贵族斯坦厄普女士(Lady Hester Stanhope)和巴里(JamesBarry),⑤巴里一生穿着男子的衣服,并且还做过英国陆军军医部的高级总监。这两个戾换的女子似乎都不曾有过同性恋的表现。①哀鸿现象或性美的戾换现象是一个异常普通的变态;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若比较各种歧变的流行程度,同性恋以后,就要轮到它了。就戾换的男子的日常生活看去,他们是很寻常的,并没有什么可以惊人的特性,和一般的男子也许完全分不出来,不过有时候感觉要比较锐敏,性情要比较沉静,他们对妻室往往很能爱护,不过性的情绪与能力大都比较薄弱。他们的戾转的旨趣大都是极难得透露的,因此,即在和他们最亲近的人,也往往会全不知道。戾换的例子也不全都喜欢“换装”(crossdressing,这英文名词是卡本特起的),不过,不换则已,换则总可以完全成功,换的技巧也很好,对于女子服装的采用,即在最小的细节上,也都能得心应手,真好像生来就有这本领似的;据他们自己说,全部换装的手续和换装后的姿态行动,他们总感到十分自然,毫不牵强。①在性的关系上,他们虽难得有戾换的愿望,但有时对女子孕育和做母亲的经验,却感到很强烈的兴趣而心驰神往。在智力方面,他们大抵在中人以上,成为作家或从事其他业务而成名的,很有一些例子。
    性美的戾换现象可以归作间性状态的一种。不过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似乎还不容易说清楚。我们不妨同意基尔南的见地,认为有时它是由发育的中途停止和以前我曾提到的在体格方面的阉寺现象(eunuchoidism)很可相比,实际上戾换现象和阉寺现象有时好像是有些联带关系的。既然如此,戾换现象的解释或许也可以向内分泌利用的不平衡与不和谐方面去寻找,未来这方面的知识更加充分以后,我们或许可以从调整内分泌的作用入手而觅取一种治疗的方法。
    在心理方面,据我看来,戾换的人抱着一种极端的审美的旨趣,想模仿所爱的对象,以至于想和所爱慕的对象混为一体。上文所说的认同的心理就是这个。一个男子想和他所爱的女子混而为一,原是一个正常的心理。①戾换的人也有此心理,不过走了极端,走过了头,其所以过头的理由大概是这样的,一则因为他心理上有些感觉锐敏与近乎女性的成分,再则因为他的男性的性能或因神经脆弱的关系而有所缺陷;锐敏的感觉煎逼于内,而脆弱的④本节大部分根据霭氏《研究录》第五辑中《性爱的象征现象》篇第五章。⑤乐园的神话出犹太经典,今载在《旧约全书·刨世纪》中。英诗人弥尔顿(Milion)有长诗叫《失乐园》。弗氏在此所指当然是淳朴的原始时代,乐园云云,不过是一个更诗意的说法罢了。①见拉氏所著《裸恋者》一文,载在法国《医学会刊》(L’UnionMdlcale),1877 年5 月号。①见伊氏所著关于裸恋现象的观察一文,载《刀针》(英国著名之医学杂志),1924 年8 月23 日。①清纪陶记载着的一例似乎是羊痫性的拟裸恋:“一宦家妇,遇婢女有过,不加鞭箠,但褫下衣,使露体伏地,自云如蒲鞭之示辱也。后此宦家女患癫痫,每防守稍疏,辄裸而舞蹈云”(《阅微草堂笔记》卷九,或《如是我闻》卷三)。此宦家妇前半节有虐恋(见下节正文)的倾向,下半节则显然患痫性的拟裸恋。痫风中有一种叫亨丁顿的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患者是会舞蹈的。男性性能不足以应付于外,结果就只有走极端认同的一途了。不正常的童年生活,加上母亲的溺爱,而母亲本人在心理上或许也不大正常,这种情形似乎有时也可以鼓励戾换现象的发生。精神分析派作家费尼克尔(Fenichel)认为戾换现象的特殊因素是一个阉割症结(释见第三章第一节);不过,这种因素的推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费氏对于一切性歧变的解释,几乎无往而不用阉割症结的说法,同时费氏也承认他这种见解对于戾换的女子是不适用的。
    ①男子的性能集中于性器官,女子则比较散漫,其发欲带的多而且广,要远在男子之上,已具见第一章中,布氏的见地,显然以此为张本。第四节治疗的问题性逆转这样一个如此特殊的状态当然会引起种种特殊的问题。一方面,在模样上是个十分十二分的变态,而同时,至少就许多例子而言,这变态却和一般的身心健康并行不悖;而又一方面,它虽属一种变异,却又不是人类的一个生物学上的突变。①这变异牵涉到的只是身体大的特殊功能之一,固然我们也承认这功能恰巧是非同小可的一个,影响所及,可以牵动全身。它的所以为变异,上文已经说过,也不过像色盲之所以为变异,并无其他特殊的意义。施瓦茨(Oswald schwartz)不久以前在这方面的一篇精密的(固然也有一些失诸过于哲学的,而不完全是科学的)研究里,依然主张我们不能不把同性恋当做病态看,不过他也还很谨严地指出,他所了解的“病态”是有一个定义的,就是“一个器官对全身功能的法则有不遵守约束时”才是病态,而此种不守约束的原因,大抵可以追溯到一种幼稚状态的留滞,即未因发育而休退;他这种“病态”的界说是和威尔休的“病理”的界说有根相同的意义的。这种看法也和弗洛伊德的地位很相近,弗氏以为在同性恋的状态里,先天的倾向和后天的经验是紧密地联锁在一起而分不开的,同时,和别的专家的见地也相去不远,这些专家认为一切真正的同性恋都有一个生成的基础,其因外铄的力量而发生的各种方式的同性恋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
    严格的治疗方法不在本书范围以内。马拉尼昂和其他专家在这方面都有过充分的讨论可供参考。不过不提同性恋的状态则已,偶一提到,无论其有无先天逆转的基础,治疗的问题往往是一个首先有人揭出的问题。而普通提出的治疗方法既不外精神治疗的一途,则从心理的立场,此种治疗究属有何益处,自亦不容不加讨论。
    我先把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搁过不提,因为它还没有通行,还没有受专家的公认。利普舒茨说到过一个同性恋的男子;医师把一个正常的男子的睾丸移殖到他身上之后,他居然变成了异性恋的,而在一年以内觉得可以和女子结婚了。这种外科手术究属可能到什么程度,有效到什么程度,目前观察到的资料实在太少,无从断定。对于这种治疗方法,骤然看去,好像是不成问题地有效,其实不然。在有一个时候,很多人也一厢情愿地以为一切同性恋的例子必须施行这种手术才有办法。如今也不然了;固然专家之中,到现在还有人赞成这种方法,甚至对很显明有先天逆转基础的例子,他们也认为只要本人愿意,也不妨施用这种手术。不过我以为如果遇到这种根深蒂固与格局完整的逆转的例子,这种方法是不相宜的,不要说施行手术,就是想把它一些有组织的生活习惯、观念、理想等等根本上加以改革,以至于干犯他个人原有的性格,我以为尚需郑重考虑之后,方才可以下手。我们总需记得,如果一个例子真是根抵深远,而已成一种固定的状态的话,一切正常的治疗方法都是行不大通的,外科的手术并不是例外。催眠的暗示方法,在以前对于各式各样的性变态的例子,是发生过效力的,至少对于不少例子是如此,但对于格局已成而有先天倾向的歧变,也是相当没有用的。并且运用这种方法也有困难,因为这种例子往往不接受暗示,拒绝暗示,好比一个正常的人拒绝犯罪行为的暗示一样。施伦克…诺津在许多年前,当性逆转的先天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还没有确立的时候,就费过不少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