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崩泪流 >

第158章

天崩泪流-第158章

小说: 天崩泪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队伍之前引路的是“纸驴”(用竹竿和彩纸扎成的驴子)。当然,“纸驴”自己是不能走的,因此必须得找个人拿着才行。拿“纸驴”的必须是孩子,而且这个孩子还必须得跟死者有较近的血缘关系才行。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死者的孙子或者重孙持着“纸驴”而行。可是,父亲就只有一孙女。于是,问题也就由此而生。有人觉得,在只有一孙女的情况下,那也就勉为其难地让孙女拿好了。但,绝大部分人却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拿“纸驴”的只能是男孩。因此,最终,还是让父亲的外孙拿起了“纸驴”。由此,就不难看出,在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有多么严重了。
  紧跟着“纸驴”的就是彩纸“家堂”。这个“家堂”从外观上来看,与古时结婚时的花轿极为相似,只不过内部构造有很大的差别罢了。在“家堂”的两侧,各有一根竹竿延伸而出,这两竹竿是为方便抬起“家堂”而设。因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确定抬“家堂”的人选。每根竹竿的两端各需一人,所以总共要四人。这四人与拿“纸驴”的一样,都必须是男性。拿“纸驴”的是孩子,而抬“家堂”的则必须是成年人。以前,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一般都子女成群,那个时候,就是在一众儿子中按照排行选出年龄最长的四个。不过,父亲就我一个儿子,因此,这人选的问题就有些伤脑筋了。毫无疑问,我是其中的不二人选。另外三人,在经过一阵争吵之后,决定按照与父亲的亲疏关系来确定。俗话说,女婿半个儿,因此首先被确定下来的就是姐夫。再接下来的两位就是父亲三个外甥中到来的两位。
  在抬“家堂”的时候,这站位也是有讲究的。关系最亲的必须站在最佳位置。前后中,自然以前为尊;至于左右,不同的场合,情况会有所不同,一般喜庆活动以左为贵,而凶伤吊唁则以右为尊。因此从前往后、从右往左依次是我、姐夫以及父亲的两个外甥。
  其他一众人等则按序跟在“家堂”后面。一切准备就绪,在鼓乐齐鸣声中,浩浩荡荡的队伍就缓缓前行了。
  我们首先要去的并非焚化目的地,而是土地庙。我一直在奇怪,为什么在化“家堂”之前要先去一次土地庙呢?难不成,这一方土地还能管到阴间的物事不成?当然,也可能是当地的人们希望得土地庇佑让焚化的“家堂”能够顺利穿越时空而为先人所用吧。
  在路途中,女儿见我外甥拿着“纸驴”当先前行,觉得甚是好玩,因此羡慕之余,也想上去拿着“纸驴”玩玩。在两个孩子眼中,这样的活动除了好玩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什么了。因为他们俩还远未到能够坚持悲伤的年龄。也许,就只有在得知自己爷爷或者外公过世的那一刹那,两个孩子的幼小心灵才略微触动了那么一下吧。起初,老婆是不让女儿上前的。但在不经意间,小家伙就窜到了外甥身旁。在我的准许之下,外甥就与女儿一同一蹦一跳地在前面领路。好在,这样的情况并没有遭到一帮老顽固们的反对和制止。
  本来,化“家堂”就是当做喜事来办的。这也与我们这里的风俗有关。一般情况下,年过五十之后,就可以办成“喜葬”。所谓“喜葬”,就是指将葬礼当作喜事来办。比如说军乐队中那令我生厌的逗乐节目,实则上就是暗合了“喜葬”习俗。否则,军乐队的表演也就不会在我们这里大行其道了。只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大为增长,像父亲这般六十刚出头就过世的,已经算是年纪轻的了。因此,在父亲的葬礼之中所体现出的“喜庆”,总是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第263章  焚化家堂
  浩荡的队伍,在鼓乐敲打声中先是一路往西。这样的声势,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围观的人群。外甥和女儿是不知道应该往哪里走的,因此每逢拐弯处,都会有人出言提醒。拿着好玩的彩色“纸驴”,一路领着众人前行,这两小家伙特有成就感,因此忙了个也玩了个不亦乐乎。
  土地庙离我家并不远,没多长时间,也就到了。略作停留。主要是进去磕个头,跟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二人打声招呼。让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知道,这“家堂”乃是后辈孝敬父亲之物。这段时间,我给父亲送饭也都是送到土地庙来的。因此,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对父亲(鬼魂)也已经算是相当熟识了。在我们的恭请之下,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一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拂一二。
  应有的程序完成之后,我们就继续上路了。队伍的顺序依然不变。两个小孩子拿着“纸驴”在前面开道,我、姐夫和父亲的两个外甥抬着“家堂”紧跟其上,跟在我们后面的就是其他一众亲朋了。
  其时,我心里也不大清楚,接下来,我们该去哪里。很快,我们就回到了我家门前的大路上。不过,没有重新回到我家,而是从我家门口一路往东。最起码,我已经知道,这“化家堂”的场所肯定选在东方。在我印象之中,似乎绝大部分人家都是在自家东边的方位进行焚化的。这跟我国“以东为尊”的古礼有一定关系。那古人为何要“以东为尊”呢?据说,这就与古人认知空间方位的先后顺序以及朝日风俗有关了。当然,我们可不是古人,除了受古礼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了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今人常以东方文明古国自居。中国地处东方,因此从名族情节来看,“以东为尊”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一路缓缓而行,一路吹吹打打。渐渐地,我们的队伍就越发地壮大了起来。在一众亲朋好友身后已经聚拢了越来越多的瞧热闹的人。当然,这些瞧热闹的以老人和小孩居多。
  往东一段距离之后,我们又拐弯往北。起初,我是有些疑惑的。因为,从方位上来看,应该是以“东南”为最佳。不过,对于阴阳(师)看时辰、测方位的那套,我知之甚少。在我想来,阴阳选择这个方位,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再仔细地想了想,才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为什么阴阳要选择东北这个次佳方位呢?其实,阴阳最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了“方位相合”的问题。父亲的土葬之所就选在我家的东北方向,如果阴阳只看到方位最佳而选择东南的话,那么在那个方位所化的“家堂”就会因为距离过远而导致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接受不到。这就跟邮寄信件一般,地址不对那对方肯定就无法收到了。与地址不对相应的就是方位不合。因此,在“化家堂”一事上,“方位是否相合”的重要性还要在“方位是否最佳”之上。综合“方位是否相合”与“方位是否最佳”这两方面的考虑,阴阳才最终选择了“东北”这个方向。
  往北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折而往东。最终,我们停在了一空旷的三岔路口处。所谓“空旷”,就是指这里乃是一片农田,没有人家居住。因为,焚烧的时候,会产生滚滚浓烟,如果在人居密集处,势必会招致怨言。为什么要选在“三岔路口”?所谓“三岔路口”,就是去往不同方向的岔路所在。“三岔”实际暗喻四通八达之意。只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这焚化的“家堂”才能更好更快地去往目的地。换言之,去往另一个世界的父亲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家堂”安居。
  在“纸驴”的引领下,我、姐夫和父亲的两个外甥就将“家堂”放置到合适的地方。至此,“纸驴”的使命也就最终完成了。因此,在别人的授意下,外甥就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将手中的“纸驴”抛到“家堂”一旁。
  紧接着,抬棺材的众人就将携带而来的秸秆围着“家堂”摆上一圈。不管军乐队的人是不是已经疲惫了,但在这个时刻,他们都必须要卯着劲地敲打和吹奏了,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化家堂”的高潮时间。
  在鼓乐声中,我们一众人按序面向“家堂”跪拜。在我们跪拜的同时,“家堂”也被专人点燃了。一时间,火借风势,噼里啪啦声中,火光冲天。据说,这火头是越高越好。火头越高,说明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父亲接受“家堂”的程度就越高;同时,火头越高,也暗喻着父亲这边的后辈生活会越发的红火。至此,也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化家堂”的地方一般会选择在空旷处了吧。
  跪拜之后,我们就不需要再围着熊熊火光了。除了专门负责焚化“家堂”的,其他人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得回去了。不过,回去的时候,与去殡仪馆时一样,绝不能走重复的道路。来的时候,我们走的是水泥大道,因此回去的时候,我们就只能选择田间的羊肠小道了。
  在回去的过程之中,还有一场比拼。这比拼的就是回家的速度,据说越快赶回家的,将来就越容易发财或事业兴旺。当然,这当中肯定是有什么道理的。只是不知道罢了。
  绝大部分人跟来时一样悠然自得,因为需要比拼速度的只不过是少部分人。这少部分人就是与父亲关系最为亲密的几个。我、姐姐、两个堂弟以及父亲的两个外甥一家。当然,这里指的全是父亲的后辈。于是,磕头完毕之后,小几家子的人就无一例外地拔腿往家中跑去。我和姐姐自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为我们地儿熟,而其他人在七绕八绕之后,已经有些迷糊了,在不能原路返回的情况下,好些人还真搞不清该走哪条道。甚至有人把鞋都跑掉了,由此就不难看出其比拼的热烈程度了。


第264章  墓穴选址
  最后,到底是哪个先到家的,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因为,对于所谓“发财或者事业兴旺”的结果,我并不是如何相信。当时,之所以也会参与到热烈的比拼之中,完全是出于对本地习俗的一种尊重。
  只要是参加“化家堂”的,回来之后,无一例外地要跨一下火堆,否则就不能进入家中。很快,众人就都陆陆续续地返回。“化家堂”本就是上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