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崩泪流 >

第154章

天崩泪流-第154章

小说: 天崩泪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哥哥这里多谢了。放心,哥心中有数。唉,接下来,我该向谁开口好呢?”姨哥一边呢喃着一边挂断了电话。
  心中有数,你心中有数才怪了呢!我心中不禁暗骂一声。这为了养子买房的事情,都已经在开口往别人借钱了,你觉得他还会有老底子吗?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为姨哥晚年的幸福担忧了起来。


第256章  辟邪趋吉
  我将父亲的“遗像”置于怀中,双手如同捧着珍宝一般捧着装着父亲骨骼的骨灰袋。由于工作人员的照顾,这骨灰袋还是显得颇为沉重的。只是,那时心神激荡中的我却丝毫感觉不出这份沉重。从那骨灰袋中所传来的温柔,就如同父亲的体温一般。我小心谨慎,生怕摔着了;我黯然神伤,因为我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与父亲如此近距离接触;我胡思乱想,奢望着时间能够停留,好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着父亲……
  不知道小舅舅有没有与姨哥继续争吵,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出的焚烧重地,不知道与我一道同行的都有哪些人……自捧起略带温热的骨灰袋的那一刻起,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想静静地一个人再好好地陪会儿父亲。在那一刻,天地之间仿佛就只剩了我们父子二人。眼中不断浮现的就只有父亲以往的音容笑貌。
  剧烈的颠簸,将我从与父亲的神交中惊醒。抬头看时,发觉自己已经回到了灵车之上,并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虽然一夜未睡,但我所却丝毫感不觉到困。因为,此时充斥于心间的就只有那浓浓的悲伤。
  虽然在殡仪馆耽搁了不少时间,但此刻天依然是黑沉沉的一片。与来时的前呼后拥不同,现在,就只灵车孤零零地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很显然,其它的车辆并未与灵车同行。因此,坐于灵车之上的众人就开始议论了开来。
  “其它车都哪儿去了?”一人问道。
  “不知道。估计走其它道回去了。”司机回答说。
  司机都回答不知道,那就说明其它车是真没跟我们一起。因此,家族中八十多岁的老人就有些不放心地叹息一声:“不晓得他们知不知道‘不能从原路返回’的规矩?”
  “应该知道。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参加葬礼,难道会连这种规矩都不知道吗?”一抬棺材的听后,立即出言宽慰道。
  这里所涉及到的规矩,也是我们这里白事上的风俗之一。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前往殡仪馆的时候,是不能走重复道路的。当然,这里边肯定是有什么深层次原因的,只是那深层次的原因我还不太清楚罢了。所以,一般情况之下,前往殡仪馆的时候,出了大门,就一路往东,然后再取道过去;回来的时候,除了殡仪馆门前必走的那一小段路之外,宁可绕远路,也绝不能走重复的道,最后必须得从西边回到门前。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规矩,所以比较注重传统习俗的本族八十多岁的老人才会有那么一问。
  “也说不准,我那小兄弟(叔叔家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弟)毕竟年纪还轻,就未必会知道这样的规矩。”八十多岁的老人依然放心不下。
  “没事,那几部小轿车应该是在一起的。某某(我堂弟名字的代称)可能未必知道。但某某(我堂哥名字的代称)和某某(父亲表兄家大儿子名字的代称)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指的是为他们自己的父亲办过丧事),他们两个肯定是知道这个规矩的。放心,有他们两人带队,准保出不了叉子!”
  听了另一抬棺材之人的话,八十多岁的老人的情绪才逐渐平复了下来。看其表情,似乎破坏了这个规矩就会带来无比恐怖的灾难一般。
  中途,灵车出了点小故障,稍许停了一会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停顿,所以我们才会被落在最后。当灵车来到通往我家门口西边的那条大道的三岔路口的时候,发觉其它车辆已经全部整齐地靠在路边等候在那里了。我不觉得他们会有这样的默契,想必是在出发之前早就约定好了的。灵车来到三岔路口,也停了下来。早到的车辆早就准备好了,因此看到灵车到了,就开始点燃烟花炮竹。在剧烈的轰鸣声中,我们车上也下来几人,将剩余的烟花炮竹全部取出,然后一股脑儿地点上。一时间,只见路口火光四射、烟雾升腾。
  不待烟雾消散,众人就全部回到车上。接下来,灵车继续在前方开道,其它车辆则徐徐跟在后面。也许,这灵车在最前面本也就是风俗的一种。比方说,香港人拍的恐怖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句话:“阴人上路,生人回避”。这灵车所装载的不就是“阴人”吗?“阴人”上路,谁敢挡道?当然,这种风俗,除了惊惧的心理之外,更多的就是表示对“死者”的一种尊重。“死者为大”本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了三岔路口,没多长时间,就来到了我家门前的大路。此刻,早就有人准备在那边。通往我家的路两边已经树立起了干草把,路中央也倒着放置了一两把干草。待车上众人下来之后,等候一旁的就立即将干草把点燃。所有前往殡仪馆的人,都必须从干草把中间穿过,同时还得跨过火堆。这也是我们这里的风俗。殡仪馆乃是阴气会聚之地,身居其中之人,难免会沾染上一些不干不净的东西。火,在中华文化中乃是光明的象征,具有驱除一切污秽之功效。因此,从殡仪馆回来之后,就一定要从火中穿过(两边和脚下都是火,也就象征着从火中穿行而过了)。只有这样才能将可能沾染的不干不净的东西给驱除掉。如此做法,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讨个吉利罢了。而且,这样的吉利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感受。
  来到家门口,还不能立即进入家中。在雨棚之下的几个圆桌之上已经放满了预先盛好的豆腐汤。每个去往殡仪馆的,都必须喝过豆腐汤之后方才能够进门。
  当然,民间传说与豆腐相关的一般都跟“孝”有关,比如说战国时乐毅请吃豆腐宴的故事,又比如说西汉淮南王刘安用冷豆腐正名(正自己孝顺的名节)的故事。就连江淮地区阿公和三个媳妇之间的故事都牵扯到“孝顺”一事。只不过,我们这里的豆腐汤却与“孝”无关。刚才说了,殡仪馆乃是阴气会聚之地,因此喝“豆腐汤”其实是为了驱除邪气,更准确地说,是为了驱除在殡仪馆所沾染的“阴气”(邪气的一种)。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不喝豆腐汤就不能进门一说。否则,就会将阴邪之气带人家中。


第257章  入棺讲究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如何穿过火堆、如何喝下豆腐汤的了。毕竟,那时的我双手捧得满满的,行动不是非常方便。特别是喝豆腐汤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腾出手来端碗。那时候,我心中所想的也许就只有怀中的父亲吧。虽然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也必然是跨过火堆并喝了豆腐汤方才进入家中的。
  一进家门,就有专人接过我手中的遗像和骨灰袋。原本悲伤但却充实的感觉顿时消失了。我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这样的感觉与悲伤交揉在一切,顿时就轰击得我愣在当场。意识模糊了,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那温热如同体温般的袋子,似乎就与父亲的身体毫无二至。双手不断传来的温热,让我感觉父亲就仿佛活转过来了一般。我的双手仿佛就在触摸着父亲那散发正常气息的身体。正是因为感觉着父亲的气息,所以我才会感觉到充实。但是,现在,这样的充实却消失了,而且是永远地消失了。我有些感激灵车所出的故障,因为,正是这样的故障,才让我有机会多陪伴了父亲一会儿。我无比讨厌甚至是痛恨这种空落落的感觉。我不想与父亲分开。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已经开始怀起念灵车之上那种悲伤但却充实的感觉来。
  正是因为那片刻的精神恍惚,所以我错过了很多。到现在,我都没能弄清楚,在专人接过父亲的遗像和骨灰之后,亲朋好友们包括我在内有没有再次跪拜。按道理来说,应该再次跪拜一下,以示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不过,我真的不知道、真的不清楚了。因为,那一刻,我似乎已经魂不附体,失却了对外界的一切感知。
  在剧烈的争吵声中,我终于恢复了正常。原来,是抬棺材的人,他们在为入棺一事而争吵。今天,是父亲出殡的大日子。下葬,本就是大事,因此在时辰上都是很有讲究的。为了能赶得及在阴阳所看的时辰之内下葬,现在就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准备了。这里的“入棺”原本是指将死者放入棺材之中。但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是火化,因此入棺的就只能是骨灰了。他们起初争论的就是该如何放置的问题。这入棺也是有考究的,那就是尸身朝向的问题。头朝那边,脚朝那边,棺材大的,还得考究靠向头一边还是靠向脚一边的问题。当然,这里的门道就不是我所能说得清的了,而且不同地方,其细节又有所差别。因此,争吵也就由此而来。在入棺的时候,旁边有不少亲朋看着,有些自认为懂的也会偶尔插上一两句。加之,在母亲的嘱托之下,二舅也加入到了帮忙入棺的行列之中。二舅跟我们不是同一村的,因此在具体细节方面,就不可避免地会与本村帮忙的产生些许冲突。不过,总得来说还算是顺利,因为二舅的性子还算温和,很多时候并不会太坚持己见。
  如果跟别家一样,彻底焚化成灰,也许争吵会小得多。因为,那样话,也就无法区分头、脚以及方位的问题,只需象征性地将骨灰撒于棺材之内也就行了。但,父亲的却不是这样,人体中最最重要的骨骼几乎都是完整的。头骨还好一点,一看就知道了,根本无需争吵。但涉及到手骨和腿骨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到底是手骨还是腿骨呢?不是专业人士,还真有些难以区分。所以,争吵也就随之而来。再加上这手骨和腿骨到底放在棺材的什么方位,也是有所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