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泪流-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重任,但如此一来,我手所不能及的地方就只剩下两三排的样子了。当然,靠近中轴线的这各两三排的人也是不能不发的。我是够不着,但难道就不可以请他们前排或者后排的人帮忙传递吗?
计较完毕之后,我就即刻行动了起来。我在前面发香烟,一人一根;老婆紧跟在我后面给没发到香烟的人发糖,糖是随手抓的,只是碰到孩子的时候,会多抓上一点。从开始发烟发糖那一刻开始,我的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了起来。因为,我必须得记清自己刚刚所发的那一半处在界限处的都有哪些人。只有记清了,才能绝对避免漏发事件的发生。起初,自己因错发而生的担忧,其实是有些多余的。因为,每当我错发之际,那坐在妇人旁边的人就会起哄式地提醒我应该给其发烟。当然,我们村上的人,绝大部分老婆是不认识的,所以我在发烟的同时,还得照应着老婆一点,特别是在请人家帮忙将糖递给我们够不到的人的时候。发到一半,我身上所带的几包香烟就完全空了,于是,我不得不让老婆暂停一会儿,而自己则赶紧回家去取烟。
再半圈发下来,我刚刚所拿的几包烟就又空了。你可别忘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妇人和孩子只是发的糖。因此,据我不完全统计,这次前来观看演出的人,最起码也有两三百人。
在我们发了之后,父亲的两个外甥也去发了一圈。当然,姐姐和姐夫也是必须要去发的。最后,我和老婆还得再去发一次。一般来说,主家都是要发两次的。第一次,是在开始的时候,寓意着欢迎光临;后一次,是在即将结束之时,表示恭送。从这个新生习俗之中,就不难看出我们这里的人是相当热情好客的。这个习俗也算是整个中华民族习俗的一个缩影。由此,我对本民族“礼仪之邦”的称谓似乎理解得更为通透了一些。
军乐队结束之后,我终于得以稍许清闲。一放松下来,我方才想到先前姨哥跟我提及的香烟一事。现在想来,姨哥毕竟算是我们家的亲戚。刚才,在场地上观看演出的,其实有好些我根本就不相识。对于那些莫不相干的人,我都能发上五六包香烟,难道对于自己家的亲戚,反倒舍不得两包香烟了吗?别说姨哥往我要烟确实可能是为了疏通关系,即便是他真是糊弄我,我就给他两包香烟抽抽,那又怎么了?想到这里,我就毅然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给姨哥两包香烟。
当我再次留意姨哥的时候,发现他正一人暗自神伤地坐在一角落处。从那红肿的双眼之中,就不难看出,在嚎啕大哭之后,他一定又流了不少眼泪。想到当时姨哥向我要两包香烟但却被我委婉回绝时的尴尬模样,我不禁心生悔意。唉,那时,自己是不是做得有些过分了?
我走上前去,轻唤一声:“哥……”
“嗯……”姨哥本能地应了一声,然后依然神情哀伤地坐在角落处。
看到他那发自内心的悲伤之情,我心中的悔意就越发地浓重了起来。“给。”我一边说一边递给他两包香烟。
姨哥摇了摇头,并未伸手接过。“你说得不错,这样的香烟去世务确实是差了些。”就在我尴尬之际,姨哥伸手从裤袋中掏出两包香烟,“因此,我特定到门口小店里去买了两包好的。五十元一包,应该可以拿得出手了。”
第245章 凌晨灵车
闻言,一股羞愧之情瞬间席上心头。姨哥的话充分表明他起初所说的想为父亲到殡仪馆找人的事是真的。否则,在我暗示不给他香烟之后,他也不会自己跑去小店购买品牌香烟了。我羞愧,是因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人家确实是真心想帮忙,但我当时却表示了怀疑甚至出言讽刺。再后来,我更是觉得他有可能是想借此骗两包香烟来抽抽。我羞愧,更是因为自己那小人的做派。姨哥是父亲的徒弟不错,但现在人家可是在帮我们办事,因此这办事所需要世务用的香烟自然应该由我们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姨哥因此而向我拿两包香烟,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那时我心底却偏偏要认为受过父亲恩惠的他就应该要自己花费些为父亲办事,这就有些与中华民族“施恩不图报”的优良品德不相符合了。如若我当时与父亲干女儿的谈话被姨哥听到的话,那么此刻我就不仅仅是羞愧,而是完全无地自容了。
我尴尬地收回依然拿着两包香烟的右手,我尴尬但却感激地冲姨哥笑了笑,然后就羞愧并尴尬地回到冰棺旁继续守候父亲了。
其实,在军乐队结束后,还是可以小睡一会儿的,但今晚来的亲朋好友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在军乐队还未结束之时,楼上楼下四张大床上就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人。即便是我想睡,也已经不可能找到地方了。
在我忙碌的时候,亲朋好友之中,自会有人自觉地接替我守候的位置。只是,那些偶尔客串一把的人的技术是远远无法与我相比的。这些人,一般都是在火势上来之后,就一个劲地往坛子里猛塞黄纸。于是,明亮的火头很快就因氧气不足而熄灭。在这样的情况下,火一旦熄灭了,那么坛子口就会往外狂吐滚滚浓烟。没多长时间,整个屋子就会被弄得乌烟瘴气,怨声载道。而,每当我一到,就会非常熟练地将火苗从浓烟之中给解放出来。没多长时间,屋子内就会重新恢复清明。因此,我解放的可不仅仅是火苗,还有身处我家的一众人等的鼻子。我这焚烧纸钱的技巧可是这几天经过千锤百炼而来的,也许,这就叫做“熟能生巧”吧。
这去殡仪馆的时辰也是预先由阴阳看好的,不到凌晨一点,需要跟着到殡仪馆的一众亲朋好友就被叫醒了。
去殡仪馆的车子,堂哥早就联系好了。出租冰棺的是专门干这行的,因此提供的可是一条龙服务。除了能够解决雨棚的问题之外,还能帮你提供灵车和中巴。所以,堂哥只需跟那位出租冰棺的熟人打个电话说一下出发的时间以及所需车辆的数量就可以了。
灵车和中巴是提前到的。因为,出发之前还得有些准备工作不得不做。首先,在抬棺材的人的吆喝声中,父亲所躺着的冰棺被抬到了灵车之上。然后就是清点人数,并分配各自所坐的车辆。原本,我是让堂哥叫两辆中巴的。但堂哥说,有好几部小轿车呢,都用起来,也就能抵上一个中巴车了。于是,堂哥自作主张地只喊了一辆中巴过来。我知道,这是堂哥在替我节省开支呢!还有,就是在八十多岁的本族老人的指挥之下,带齐沿路所必需的物品。
我、老婆、孩子和姐姐、姐夫、外甥作为跟父亲关系最为亲近的人,自然是坐在灵车之上。灵车大概有中巴车大小,后半部分是专门用来放冰棺的,前半部分设有座位,可以坐中巴车一半左右的人。当然,前半部分跟后半部分是完全隔开的。除了我们两家子之外,还有父亲的两个外甥以及沿途帮忙的几个本族之人和抬棺材的人。
灵车在最前方,后面则跟着中巴车和一众小轿车。在一阵鞭炮轰鸣声中,长长的车队终于在夜色之中往前开动了起来。
没前进多长时间,灵车就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在我们脚下的可是途中的第一张桥。此刻,本族八十多岁的老人赶紧提醒道:“某某(我小名的代称),快往桥下扔钱。”
“扔钱”?不错,你没听错,就是“扔钱”!这可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风俗,灵车每过一张桥,都必须得“扔钱”。当然,这里的“扔钱”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并非真的让你破财。因此,一般,我们所扔的只是面额最小的硬币。出发前,在八十多岁老人的提醒下,我早就往口袋里塞满了一角一角的硬币。因此,一听到老人说“扔钱”,我就条件反射似地伸手往口袋中抓去。紧接着就从打开的车窗往外使劲地一抛。只听得“哗啦啦”一片水声。
“呃……”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短暂惊愕之后,就好心地再次提醒道:“太多了!你只要象征性地扔上一两个就可以了!”
这乃是我生平第一次“扔钱”,在我想来,这“扔钱”应该也是有时间讲究的,因此听到老人的提醒之后,心中所存的就只有一个快速的念头。正是因为太急促了,所以压根儿就没注意到自己所抓硬币的多少。我知道老人的意思,他是怕我浪费了。因此,我赶紧非常配合地应道:“哦,知道了!”只是,我的声音完全被鞭炮的轰鸣声给掩盖掉了。
每逢桥梁,都需燃放炮竹,这也是灵车过桥时所必须要做的事情。跟“扔钱”一样,我同样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怕有“水鬼”拦路?因此,通过燃放“炮竹”的方法来吓走拦路之野鬼?倘若真是这么想的话,那么就是不知道此刻父亲的魂魄是在何方?倘若依然陪伴在肉身之侧的话,那么岂不是连父亲也给惊吓了?如果将父亲的魂魄给惊走的话,那么也不知道父亲能不能再找到肉身,或者能不能再找到回家的路?倘若找不到肉身,也不认识回家的路的话,那么父亲会不会也变成孤魂野鬼呢?我有些迷茫,有些不解,甚至还有些担心。所谓关心则乱,即便是父亲已经过世,我依然情不自禁地“慌乱”了起来。
第246章 别样过桥
除此之外,每到一座桥梁,还必须要做的就是扔黄纸以及父亲生前所穿过的衣服或者鞋袜之类的。对于扔黄纸一事,我一直不怎么想得明白。从迷信的角度来看,这黄纸必须要经过焚烧方才能够转化成阴间的冥币。既然如此,那么这一路之上不断抛洒纸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印象之中,似乎听老人说过,这一路上的黄纸以及桥梁处的衣帽鞋袜所起到的实际是引路的作用。根据黄纸和熟悉的衣帽鞋袜,过世之人的鬼魂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按照这样的说法,人刚刚过世的那一段时间,鬼魂应该依然依附于肉身之上。在火化之后,失却肉身的鬼魂,方才意识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