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崩泪流 >

第146章

天崩泪流-第146章

小说: 天崩泪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顺”道德帽子的遮掩之下,那些军乐队的人就赚了个盘满钵满。他们在拿着钱的同时,心中兴许还在暗骂:“你们这些傻瓜,难道给我们的钱越多就能代表你们越孝顺吗?”
  只第一次经历之后,我就已经认清了那些军乐队的丑恶嘴脸,因此,第二次的时候,只跑第一圈的时候,我才象征性地给他们两个硬币。收钱之人表示嫌少的时候,我就耸耸肩,摆出一副“就这么点,多了没有”的无奈之举。第二圈,我一毛钱都不会给。如果跟我硬要,那么我就恶狠狠地瞪那人一眼,那人见情势不对,也就只好作罢。第三圈,对我印象已经极为深刻的那人,就已经将我直接当做空气了。
  正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当初才强调,在“跑堂”的时候,只给一次喜钱,而且只得“五元”。在哀乐逼近之时,我就赶紧通知所有需要“跑堂”的亲朋好友们准备好零钱。并且告知他们,我已经预先跟军乐队的人谈妥了,只要给一次“五元”就行了。多了,则坚决不给!


第243章  满是铜臭
  在司仪的吆喝之下,一众穿白大褂(当地对孝服的俗称)的就开始围着冰棺走了起来。当然,那时,今天下午被从市里接回来的两个孩子已经睡了,因此,我们就没将他们吵醒。父亲才只六十出头,所以围着冰棺的人并不是太多。这排队的秩序也是颇有讲究的,一定要按照跟父亲血缘的亲疏关系来确定。所以,我和老婆是排在最前面,紧跟着的是姐姐和姐夫,再后面就是叔叔家的儿子、儿媳,然后才是父亲的一众外甥,最后是干儿子、干女儿之类的。一圈结束,在一堆祝福语之后,军乐队的人就开始收要喜钱了。我自然是首当其冲,在我的带领之下,一众穿白大褂的都只是给了“五元”。收钱的那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有准备、有组织的,因此瞬即就流露出不快之色。只不过,他们即便是心中再不快,也只能默默地忍着。因为,这些都是事先就商定好了的。他们担心,如果自己不讲信用的话,那么最后的费用很可能就会拿不到了。在我们这里,请军乐队的惯例都是,在所有的事情完结之后,主家才会给付当初所承诺的费用。
  第一圈下来之后,已经弄清形势的军乐队众人,就已经完全失去了动力。第二圈、第三圈根本就没有任何停顿,也少了不少祝福用语。没办法,没了收入,他们也就没了动力。别家喧闹、漫长的“跑堂”,到了我们家,在象征性地走了个过场之后,就草草收场了。完事之后,军乐队众人就满脸失望地迅速返回舞台去了。他们之所以会失望,那是因为这次“跑堂”他们少了不少额外收入。虽然,我们家穿白大褂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怎么着也有二十、多人。如果不是我事先想到这样的问题,早有准备的话,那么只要其中多些个给十元、二十元的话,一次“跑堂”下来,少说点,他们也能获得二三百元的收入。三次下来,运气好的话,说不准就有将近千元了。可,他们这次,就只获得不到二百元。如此之大的收入差距,他们不失望也才怪了。
  遭受这次巨大的打击之后,我感觉外面的演出似乎都变得冷淡了许多。不过,那些人即便是心中再怎么不快,演出也必须要继续。否则,他们很可能连最后的费用也别想拿到。再者说,他们如果表现得太过分的话,那么无疑就会砸了自己的招聘。以后,最起码我们村上就没人再愿意请他们这支军乐队了。这样的损失可不是他们所能承担得起的。
  当然,他们那些人的所谓演出,我还不看在眼中。就他们这些草台班子,表演的节目跟专业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两点。有些人唱的歌,就连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有时候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发音不准之处。农村人过来看节目,其实图的就是个热闹。因此,根本就不会有人关心这些客串的歌曲唱得是不是准确。军乐队主打项目就是用方言所表演的类似相声、小品的节目。通常是男女搭配,其中充斥着不少插科打诨的话。为了博取观众的笑声,军乐队的演出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借用涉黄的段子来吸引人的注意。这实际上才是军乐队吸引观众的法宝。也正是因为闲来无事的农村驻守老头子、老太太们想找些乐子,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才会鼓捣着人家去请军乐队这样的草台班子。
  只是,军乐队所承接的可是白事。在主家之人心情悲怆甚至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外面观看演出的远近村民们却笑得前俯后仰。这样的演出绝对是不合时宜的,是对主家人沉痛悼念亲人的绝大讽刺。也正是因此,我才会抵触军乐队,才会在最初的时候强调我们家不请军乐队。只是,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军乐队一般都是由女儿请的,所以在姐姐、姐夫已经决定请军乐队的情况下,我自然不好再反对什么。
  也许是因为少了收入的缘故,所以军乐队的人难免就有些偷工减料。我感觉,他们演出的高潮似乎要比别家来得早了些。
  军乐队演出的高潮叫“踩高跷”,就是有一人踩着高跷在舞台上扭秧歌般地走上两下。当然,他们所踩高跷其实就只是比地面略高一点的小木棍,跟专业人士所踩的超过一米甚至更高的高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踩着高跷扭动几下,只不过是为了吸引观众们的注意。然后,他们就会通过高音喇叭将一众穿白大褂的请上舞台。我捧着父亲的遗像走在最前面,其他人则跟在我身后。走上舞台之后,在他们的指挥之下,我将父亲的遗像放到特定的位置,然后就和老婆并列对着父亲的遗像跪下。其他一众人等则在我和老婆的身后下跪。当时,我都有些怀疑,如果是子孙满堂的高龄老人的话,那么他们所搭的这个舞台是不是有足够的空间。当然我们下跪的时候,全部是背对着观众的。因为,我们跪拜的是父亲,可不是村里的父老乡亲们。
  可能是先前跑堂的时候,他们拿的喜钱实在是太少了点,所以当我们跪下的时候,他们就以少人为由用高音喇叭又喊了一会儿“穿白大褂的孝子们请全部登台”!我感觉这就是赤裸裸的报复,他们这是想通过让我们多跪上一段时间来惩罚我们先前的小气。见确实没人再过来,他们的祝福性的话语才终于开始了。
  当然,如此高潮的节目之中,铜臭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在祝福性的话语结束之后,他们会让所有登台的人一个一个地当着众人的面呈上自己的喜钱。我知道他们的心思,众目睽睽之下,一些好面子的人势必就会出手大方,而他们呢,当然是来者不拒,甚至心中还默念着“多多益善”的字样。由于已经事先约定好了,这一次,军乐队的人依然没有闹。我想,倘若让这些人闹腾起来的话,在舞台之上,很多么没见过这种阵势的人,在军乐队那些家伙的稍许挑拨之下,就会不得不慷慨解囊,双手奉上一张又一张钞票了。什么“喜钱代表着孝心”“喜钱不足就表明孝心不足”的话,就那些人的德行,百分之百是能忽悠得出的。
  与“跑堂”一样,我们一人就只给了五元。但我总是在想,如果没有这“五元”的话,那么这也未尝不是一个纪念过世先人的好方法。


第244章  发烟发糖
  在我们下了舞台之后,休息了一会儿的踩高跷的那位,就再次非常不专业地扭动了那么几下,然后,整个军乐队的表演也就算是完全结束了。下面坐着的一群老头子、老太太们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没有料想到我们家的军乐队表演会结束得如此之快。
  自姨哥跟我提及殡仪馆找人一事后,我就一直在忙碌着。先是“跑堂”,在“跑堂”与“踩高跷”的空隙处,我还要到观看演出的场地上去发烟发糖。这是本地最近形成的一种习俗,不管你是什么事,请戏班(一般是喜事)也好,请军乐队(肯定是白事)也罢,只要涉及到演出,只要是有人来捧场观看的,那么在左邻右舍观看的过程之中,主家之人就必须得发糖发烟以示感谢。烟一般是发给成年男子,糖一般是发给妇女儿童。前来观看的,一般都是离得较近的本村之人,因此相互之间都是比较熟悉的,如果碰到平时就有抽烟习惯的妇人,那么主家之人也是必须要给其香烟的,否则就会被视为无礼。其实,我不常在老家,所以对于本村很多人的习性并不完全了解。但,我现在是家里的唯一男性,这发烟发糖的事儿却是推脱不了的。因此,母亲和堂哥在提醒我碰到抽烟的妇人也要发烟之后,就又补充说道:“你也不用太担心,如果有个别人弄不清楚而发错了,那么想来人家也不会过多责怪。毕竟,大家都知道你不常在家!”
  在心怀自己失礼的忐忑之中,我和老婆来到了观看演出的场地。一看到那黑压压的一大片密密麻麻的人群,我就有些发懵的感觉。天啊!这么多人,而且还一个挨着一个!我该怎么发呢?这不是在电影院,横着竖着皆有过道。他们都是自发地无组织无秩序地就座的。那完全就是一个紧挨着一个,属于那种密得想“见缝插针”都插不上的那种。也许,给抽烟的妇人发了糖,人家还能一定程度上表示理解。毕竟,不常在家的我,不大可能对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无比了解。但,倘若出现漏发的情况,那么肯定就会遭来一片骂声了。而且,这是一种根本就难以解释的失礼行为,还是比错发(应该发烟的却发了糖)更为严重的失礼行为。因此,这样致命的疏漏是万万不能出的。
  短暂的愣神之后,我心中就已经有了计较。整个场地呈长方形,因此以宽的中轴线为界,我将观看的人群简单地分成两个部分。被切成两块之后,其实,我还是不可能完成发烟发糖的重任,但如此一来,我手所不能及的地方就只剩下两三排的样子了。当然,靠近中轴线的这各两三排的人也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