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一品仙娇 >

第382章

一品仙娇-第382章

小说: 一品仙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着那些和尚呀?”
  年轻女人也是个爱说话的,象倒豆子一样,将知道的全说了出来。
  原来,三年前的一天半夜里,天雾山那边突然起了大火。火光照亮了半边天。镇上的人们都被惊醒了。过了五天,从外面又开进来一支军队。十天后,禁区里的大军和这支军队一起走了。他们走的时候,押走了好多和尚。那些和尚披枷带锁的,被一串一串的绑着。镇上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
  “王掌柜很厉害的。在天雾山起火的第二天,就低价卖掉客栈,带着家人回老家了。等到大军撤走,大家反应过来,再低的价,也没人肯接手。”年轻女人啧啧赞道。
  原来和尚们是获罪被绑走了。唔,天下的帝王都是一个德性!沐晚打探到消息。附和了几句。告辞离开。
  回到山顶,她将探来的消息告诉百里溪。后者感慨不已:“东安的凤皇向来自我标榜仁义,也不过如此。”
  接下来。他们直接奔赴龙兴山。
  据百里溪说,在大秦朝,龙兴山一直被大秦皇室奉为祖地。不过,只有最初的两代凤皇千里迢迢的跑来祭了几次天。第三任凤皇嫌龙兴山地方偏远。山道崎岖,将祭天的地方改到了玄照山。从此。皇室之人鲜有再回龙兴山拜祭的。几千年过去,如果不是大秦倒数第二任凤皇刊印《大秦山经注》提到“龙兴山”,天下已无人记得这座山。到了东安朝,开国凤君曾派军队去驻守龙兴山。守了三年。完全看不到人迹。守山的将军请旨班师回朝。被驳回;后来是第二任凤君下旨调回龙兴山驻军。
  “我听说龙兴山有地宫,是始祖留下的,曾去过一次。就是一座很高很陡的荒山。我在山里转了好几天。什么也没有发现,空手而归。”
  沐晚想起在黑暗森林里。老怪说的那组数字,以及翻译方法,连忙翻出《大秦山经注》翻找。
  “五,十七……是个‘阶’字;六,卅……是个‘底’字。阶底,往正东方向,走十步。”她抬头问道,“龙兴山有很大的台阶吗?”
  百里溪一脸茫然的摇头:“没看过台阶。”
  就知道没这么简单。沐晚收了书,吐出一口浊气:“先过去,看看再说。”
  从天雾山到龙兴山,隔着七百余里。中间要经过一大一小两座城镇:云溪府和南化城。
  百里溪都去过。据他说,云溪府有一座在南边都很有名气的庵堂,云隐庵。全城的人都信奉佛陀。他本人最不喜去云溪府。
  不过,今非昔比。那个大秦的皇太孙百里溪早就死在了琉璃塔里,如今,他只是不弃,是国师的衣钵传人。为了查探东安的佛教现状,他必须去一趟城里。
  反正顺路,而且沐晚也很关心西地小界的道传,遂决定和他一同去城里转转。
  不想,他们在云溪府的东郊竟然看到了一座簇新的道观“小溪观”。从建筑形式、供奉的三清神像,到观里道士们的穿着打扮,都是正宗的道教。不似石青山脚的云霞观,只是挂了个道观的名字,实际上是座寺庙。
  香火挺旺盛的!
  难道东安变天了?沐晚看着进进出出的香客,竟然生出“恍如隔世”之感。
  百里溪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悄声说道:“沐道长,我想去打听一下,东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快去快回。”沐晚点头,心里甚是欣慰:百里溪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
  以前的他,愤世嫉俗,却又总是以弱示人。碰到事情,第一念头往往是想着借用男色;而现在的他,自立自强,有了独立的人格,心态平和,能客观的看待世间之事。可以说,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道修。
  百里溪虽然没有上苍垂怜,也获得回到小时候,重新开始,然而,他却已在苦难中战胜了自我,有如浴火重生。他的改变,比她更为艰难,也更为宝贵,更值得人敬重。
  浪子回头金不换,百里溪,真正的做到了。
  她忍不住为他喝彩,同时,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高兴,感到骄傲。
  在路上,百里溪也买了个行李木架。他背着亮子,走进小溪观。一刻多钟后,他满脸喜色的出观而来。
  看来是打听到好消息了。沐晚使了个眼色,径直往树林深处走去。
  到了一处僻静之地,她才站定身形。
  百里溪跟过来,乐呵呵的说道:“东安以佛为国教,却也出了一个不信佛的凤皇。”
  就象当年慧空碰到了一位不信道的大秦凤皇一样,东安的第三任凤皇居然是个不信佛的。她早就想发作日益坐大的佛陀们了。当接到天雾山的军报后,她觉得是时候教训一下佛陀们。于是,凤皇陛下乘机发难,以“护佛不得力”为名,最快的速度将半山寺的和尚们押解进京。朝中有大臣窥得圣心,见机上书,说新朝应有新气象,主张佛、道并举,行平衡之策。这话说到凤皇心坎里去了。道教毕竟已经传承了很久,以前,东安民众是在禁道的高压之下,不敢信道。现在朝廷宣布解禁,于是乎,各地的道观象雨后春笋一般的建了起来。以云溪府为例,三年里新建了四座道观。小溪观只是其中之一。
  百里溪说完,搓着手掌,乐道:“如果慧空大和尚在地府里有灵,岂怕要气得活过来。当年,他迷惑了大秦的凤皇,大秦道众没少受他的气。如果反过来,轮到东安的佛陀们尝尝当年的窝囊气。”
  沐晚笑了笑,轻声问道:“看来,你一直想行当年慧空之事,重建大秦喽?”
  脸上的笑意凝住,百里溪微怔。想了想,他答道:“我不是慧空,我也不会做慧空。”
  “此话怎讲?”沐晚故意问道。
  百里溪正色道:“我教在西地小界经此大劫,师尊身为国师,一直在反省。师尊说,当初,我教尊皇室为护教,试图借用世俗的政权来发扬我教,实在是错的太离谱。修道之人,当以修行为主。红尘历练不可少,但是,切不可身陷红尘而不能自拔。所以,师尊立下一条规矩,从我开始,以后的历代传人都不许入朝。除了师尊,祖姑婆也有类似的反省。从小到大,我都被教导,以复国为已任。是祖姑婆消除了我心中的执念。她告诉我,百里家早就烂到不能再烂,有什么资格复国?祖姑婆教导我,百里家虽然都修道,却没几个人是真正有道心的,要我以后远离百里家,远离朝廷,做一个真正的修士。我看到了半山寺和尚们的遭遇,刚刚又在小溪观里转了一圈,突然发现,能够护教,发扬我教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凤皇、王公大臣。天下的信众,包括我们所有的道修,才是真正的护教。”不知道为什么,这番话说出来,他只觉得心头象是点了一团火,热乎乎的,亮亮堂堂。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他从未没有体验过。
  沐晚听完,暗中松了一口气。很好,大劫之后,道众们都在反省。教训是惨痛的,是血淋淋的,但是,大家都记住了。真正复兴西地小界的道传,指日可待!
  百里溪见她没有言语,脸上飞红,弱弱的问道:“沐道长,是不是我哪里说错了?”
  沐晚展颜轻笑:“哪里。你说的很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弃道友,沐某受教了。”说着,她抱拳行了一个道礼。
  百里溪闻言,心中象是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齐齐涌了上来。“沐道长过奖了。”他借着回礼,垂眸掩去眼中之情。
  得到了她的盛赞,他心里甜如蜜;然而,在她心里,他始终只是一个“道友”……说好以她为榜样,从此心中只有道,可是,做起来,好难!从琉璃塔里出来后,他发现,对她的喜爱之情,不减反增。这些天,他的眼里、心里只有她。睁眼,看到的是她;闭眼,脑海里想到的也全是她。
  我该怎么办?我答应过师尊,从此心中唯有道……他不由咬牙。
  这时,亮子从背后的行李木架里伸出一只翅膀,轻敲他的背,悄声说道:“还站在这里做什么?人都要走远了!”
  “哦……”百里溪连忙屏去杂念,快步追上那道青色的身影。
  
  第376章 地宫
  
  两人在平溪府城里转了一圈。果然,以前佛教一家独大的形势不复存在。城里有很多人家外面既挂着五彩经幡,又在大门上贴着保家宅平安的黄符。
  百里溪有些看不过去。而沐晚却觉得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们只是凡夫俗子,并不是真正的信众。无论是挂经幡,还是贴平安符,他们都是想求一个家宅平安而已。凡俗界里,这样的人占绝大多数。我们不好用修士的标准去苛求他们。”
  百里溪低头,沉默不语,心道:怪不得祖姑婆说,修道之人应该有一颗包容、宽广的心。我的心,还是太狭窄了。
  转了一圈,沐晚仍然没有看到城隍庙的影子,心里微叹:一旦被毁,要想再恢复道统,并非易事。
  南化城的情况与云溪府大同小异。了解情况后,两人径直赶往龙兴山,渐渐远离了人烟。
  在深山里走了十余天,终于,他们赶到龙兴山之脚。
  龙兴山是一座双头山,又高又陡。来之前,沐晚心里猜测:所谓地宫,应该是在地下才对。所以,不用想,肯定是在山脚。
  于是,他们俩在山脚细细的寻找台阶的痕迹。
  找了三天,没有看到人工开凿出来的台阶!
  沐晚反省:可能是天然的石阶,或者看着象台阶的巨石之类的……又找了三天,两人翻遍山脚,仍然没有看到象台阶的石头、石块!
  怎么会这样!沐晚没辄了,又翻出《大秦山经注》重新翻译那组数字。
  没错,就是“阶底正东十步”!
  该死的阶底,到底是哪儿!
  好比是百爪挠心,沐晚随意的在一块青石上坐下来。茫然四顾。
  百里溪见状,坐在对面的另一块石头上,也是一筹莫展。也许打开地宫,沐晚就会找到回上界的路。从此一去不返。他将再也看不到她。但是,他只想她开开心心的,不想看到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