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闺记-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七皇子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回头了,“将她的舌头拔了,四肢剁了,但千万不要让她死了!”
这个恶毒的女人!
唯有让她求死不得,求生不能,才是对她最大的惩罚吧!
七皇子交待完,头也不回地转头离去了。
他现在要做的事太多了。
原本以为,就算他在皇位上成就不如他的父皇,但最起码可以守成,这是章相临终时让人告诉他的。
那老头,不光建议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还让他防备着崔家,“微臣听人说,他们手上有先帝的遗诏。”
这个遗诏,当然不是指十皇子继位的遗诏,因为崔太后已经替十皇子将皇位禅让了,并且在年前已经诏告天下,十皇子夭折了。
就算是他这个皇帝,也从未见过那个未曾谋面的弟弟,他甚至做过猜想,十皇子早已经不在人世,不然崔氏怎能如此痛快的交出皇位?
可七皇子却相信,关于太极殿里有他爹密诏的事并非捕风捉影,单看崔氏当日在灵堂上杀了符董的表现,他可以肯定,崔氏必定是想办法说动了姚章二位丞相昧着良心替他做了伪证。
章相若是想做纯臣,这话应该告诉老六才对,怎么会特意选择现在告诉他?
不外是用此事威胁他而己。
所以有些事情,他明明有异议,却不得不照着章相的主意来行事。
等他发觉不对的时候,已经做了好几件对崔家有利的事情了!
为此事,他不仅开始忌惮老六,还要防着章相完全倒向崔家。
毛家也是隐患!
这些事整日折磨得他吃不好睡不好,可他想做一个好皇帝的初衷一直没变。
何曾想到会有另外一份圣旨?
可七皇子现在并没有多少时间来关注这些事情了,因为紧急政务实在是太多了。
不仅玉门关告急,其他地方也开始有战事起来。
七皇子只觉得心力悴憔。
还没理清这些事,又有八百里加急的折子到了。
这份折子简直比吐蕃逼近玉门关还要命!
陆阳春再不济也可以挡上一阵子,但毛家忠下面却有一名叫常怀恩的大将谋反了,不仅杀了主帅,而且趁火打劫,抢掠了不少地方。
常怀恩,昌盛帝在位时的得力干将,向来忠心不二,怎么可能会成为反叛?
这折子简直让七皇子目瞪口呆。
想当年,常怀恩正好就跟着他去的蜀地,刚好又有毛定忠里应外合,他们很轻易地收复了蜀地。
虽然那个时候他并不关心政事,但是王府的长史却点拔他,说常怀恩不是汉人,怕不好掌控,所以才用的毛定忠。
他当时直觉不妥,若论功劳请赏,常怀恩的功劳并不比毛定忠低,可他却是投靠过来的游牧部落首领,昌盛帝为了防范他,便将他安置在毛定忠的下面。
原本他也觉得毛定忠父子挺忠心的,可没有想到他们会背叛了大周,仔细算起来,毛定忠也有鞑子的血统,只不过他之前是昌盛帝的家将,所以更加信任罢了,可后来毛卫周不仅偷偷的强占了别人未过门的妻子,而且随着父亲背叛了大周,可做为新帝的七皇子,登上大位的时间尚短,内有崔家、章相一干老奸巨滑的老贼暗地里使绊子,外有吐蕃虎视眈眈,根本不敢轻易的动毛定忠。
没想到毛定忠这次没反,他的手下却出了问题。
其实归根结底仍旧是毛定忠的问题。
折子是当地的御史上的,直言毛定忠为排除异己,用上司的身份,以和吐蕃交好为由,将常怀恩的三个女儿全送到了吐蕃,然后又找人指证诬陷对方和吐蕃勾结,可常怀恩为人非常仗义,也有真实本领,在军中声望甚好,毛定忠一不小心走露了风声,被人告诉了常怀恩。
毛定忠自是不肯定承认诬陷的事,不仅如此,他还放出风声,说什么皇上现在不封赏柳皇后的母族,就是想废后,要改立他的女儿为后。这本来是没有影的事,但常怀恩朝中无人,他的儿子听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觉得自己家无论如何也斗不赢毛家和毛妃,只能选择了走另一条极端,趁着月黑风高之夜,悄悄地潜入了毛家,直接杀死了毛定忠父子,然后迅速地背叛了朝廷,和吐蕃结了盟。
当然,这中间其实也有吐蕃细作在其中运作,不然吐蕃也不可能这么明目张胆直逼玉门关。
七皇子虽然老实,但也从程静姝的言语中间猜测出来,吐蕃敢选在这个时间和大周翻脸,必定是有内应,这个内应必定就是程静姝!
他如今已经对这个女人恶厌之极,不肯让她死得太痛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抓住为程静姝送信的细作。
柳皇后为了让七皇子发现程静姝的丑事,颇费了一番脑筋,除了七皇子和他身边的内侍,并没有人知道。
七皇子以程静姝为诱饵,很快抓住了为她卖命的人,重刑之下,马上招供了不少消息出来。
其实这些消息,也就是程静姝之前所说的那些,不过是更详细罢了。
七皇子听完,一个人关在房内,不吃不喝地过了整整一天一夜,并且吩咐任何人不准打扰他。
等他再出来,刚好是大朝会的时间,他便当着百官的面,执意要将皇位禅让给六皇子。
六皇子现在自然也不想接这样的烂摊子,哪想七皇子已经事先服了鹤顶红,发出这最后一道圣旨之后,没多久就与驾崩了。
正文 384 羡慕
六皇子就这么轻易地得到了皇位!
王琳芝急急忙忙地回了京城,还没有来得及喝口茶,皇宫方向便传来了沉闷的丧钟声,一问才知道七皇子竟然驾崩了。
转了一圈,皇位仍旧到了六皇子手里,而且仍旧是一个烂摊子,不由感慨命运的神奇。
七皇子从前和长公主府并不亲近,但现在死者为大,王琳芝二话不说,先去皇宫给七皇子上了一柱香。
她进灵堂的时候,柳皇后正带着一群嫔妃在那里哭灵。
柳皇后之前本是有些呆呆的,根本哭不出来,不知道为何,她看到王琳芝之后,泪水“唰”的一下就出来了。
之前她还算计着,王琳芝是必定要回京的,若到时候七皇子会因为程静姝的事给她脸色看的时候,大不了她请王琳芝为说客,帮她周旋求情。
别许很多人会觉得王琳芝和柳皇后没有交情,但柳皇后本人并不这么认为。
毕竟之前顾四太太冲撞她,她并没有怪罪,另外,王琳芝的儿子们满月的时候,她和她的娘家皆公开去送过礼的!
哪想七皇子这么经不起事,竟然自己将自己给毒死了!
而这件事的起因,就是七皇子发现程静姝的丑事,柳皇后便直接给这件事下了结论,七皇子是被程静姝给气死的!
她想不通七皇子为何会用鹤顶红,更想不通他为什么直接将皇位让给了六皇子。
可恶她之前竟然不知道半点风声,现在就算想做些什么也来不及了。
唯今之计,除了哭,便还是哭。
王琳芝给七皇子上了香,便去拜见六皇子去了,她现在心急如焚。
“寡人已经命二郎带了五万人,前去解西州之危了。”六皇子不等王琳芝开口,直接先告知了她这件事情。“姑母和姑丈吉人自有天相,阿妹不用太过担心。”
王琳芝虽然对局势不了解,但却清楚顾钺前世是战无不胜的骠骑大将军,如今听六皇子派的是他,不由悄悄地松了口气。
她来之前已经听说,顾钺被章相怂恿着七皇子派去平叛乱常怀恩去了,没想到六皇子会直接给了他五万人手,让他去了西州。
她心里充满了感激,可又不由担心起西南的局势来。
六皇子却仿佛知道她在想什么一般,又道:“薛大郎跟随着长兴侯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对付常怀恩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这倒也是。六皇子处理政务的时候,还真是干脆利落,一点都不脱泥带水。
若是意志不坚定,朝堂上一部分官员肯定会说什么平叛乱更为紧要,而西州却不是那么好掌控。
原本七皇子在位的时候,连长兴侯逝去的消息都不敢公布,怕的就是那些部落结盟共同来对付大周,没想到消息还是被程静姝悄悄地传进了吐蕃,不然他们也不会这么明日张胆公然挑衅大周。
“曾经皇后和清阳姑母拂照寡人良多,寡人现在定然也会保护他们。”
王琳芝突然发现,六皇子做了皇帝之后,话多了起来。
可他似乎十分伤感。
“还请皇上多爱惜自己的身体。”王琳芝劝慰道。
六皇子的这种神情,搁在她的眼中,就是在伤感他父兄的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这倒也没什么不好。
她自是想不到,六皇子是回忆起了昔日在自家父皇面前求娶王琳芝的事情来,难免有些惆怅。
可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日子总要继续下去。
六皇子很快收起了这份惆怅,让人取了四份一模一样的礼单出来,“带回去给小孩子们玩吧,这算是我补给他们的满月礼。”
他虽然没有送礼过去,但也没有忘了这件事,相反让王琳芝一回京就得了赏赐。
京城里这些高门大户,哪家没有打听消息的渠道,不出半天时间,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竟然全知道了。
连崔皇后都不得不叹上一声,“还以为程氏手段狠辣,若是和琅琊郡主对上,两人怎么也能过上招,没想到根本没有照面过,程氏就这般死了。”
崔太后虽然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到底年轻,手上又有人脉,消息依然灵通,自然知道程静姝现在过的什么日子,每每想到这个人,她的心上便有一种鲜血淋淋的痛快。
若不是程氏这个贱人,她的小十肯定还好好的活着,她现在肯定还当年的吴太后一般风光!
其实,若时光可以重要,她不再想要任何风光,只求她的小十能好好的活着,可就连这么简单的愿意也成了奢望,所以程静姝就是死一万遍,也抹煞不了崔太后心中的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