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使人发家致富-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言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的,这些钱是大家一起努力赚的,当然要一起数一数。”
“1个,两个……94,95,96。一共96文钱。”房二妮儿和房二郎数完之后说道。
王氏一听最后的数字,也惊喜的说道:“这么多钱啊,今天竟然比昨天赚的还要多。”
房二河也在吃完饭之后就把他娘的那些话抛在脑后了。
不是说房二河不孝顺,也不是说房二河心里记恨他娘。而是因为,他从小就没怎么受到过她爹娘的关爱,现在也自然没有多少感情。你能指望一个从小被爹娘打骂,被爹娘不公平对待的人能有多少真感情吗?
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他爹娘亲生的。要不是他的长相特别像他爹,他真的认为他不是亲生的。他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的爹娘,的确是不疼自己的孩子的。
所以,他爹娘对他的教训,听听就好了。要让他反过来教训他的媳妇儿和女儿,这种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他还是知道谁跟他亲谁跟他近的。
该他孝敬的东西,他一分都不会少给的。但是,他已经这么大了,也跟爹娘分家了,所以有些事情,他自己做主就好了,就不麻烦爹娘做他的主了。他从前在镇上的时候就很少听他爹娘的话的,要是听话的话也就只能娶张氏那种媳妇了,也自然就娶不到王氏了。现在回来了,虽然离得他爹娘近了,但是,他依然没打算听他爹娘的话的。
他收了收心神,拿出来早上记的账本,说道:“馒头一共买了30个,收了15文钱。粥卖出去8碗,收了8文钱。凉拌野菜卖出去11碗,收了11文钱。菜卖出去31斤,收了62文钱。一共是96文钱。”
房大妮儿夸奖道:“看来二妮儿和二郎没有数错,跟爹爹记得账本是一样的。”
“爹,成本是多少呢?”房大郎点出了事情的关键。
房二河以前就是做木工活的,还开了店铺,所以家里人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做生意的事情的。
“鸡蛋、面粉、油盐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大概10文钱左右。所以,今天一共赚了86文钱。”
“爹,咋就比昨天多了10文钱啊。而且,虽然赚的比昨天多了,但是也更累了啊。早上起得也太早了些,还要忙这么多事情。”房二郎想了想说道。
王氏这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她笑着说道:“二郎这话说的不对,娘觉得还是这样清闲些。昨天咱们家光卖了野菜,娘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那么多菜咱们得等着。今天就不一样了,娘能帮上忙了,大家一起干卖的就快了许多。有的人在里面吃了堂食,走的时候还要带走一些的。”
房大郎听着王氏的话,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他爹:“爹,您觉得呢?”
“我也觉得你娘说的对,今天确实比昨天要好上一些。而且,咱们今天也起的早了些,明天可以晚起一刻钟。”
这时,房言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了:“爹爹,我觉得明天至少可以晚起半个时辰!”
说着,一家人都看向了她。
房言清了清嗓子说道:“爹,娘,咱们干嘛要在家里蒸好了馒头再去卖呢?咱们可以去了镇上再卖啊,而且后面不是有灶台吗?娘今天还在那里熬了粥的。咱们多垒上一个灶台,两个灶台一起蒸馒头,这不就快了吗?到时候,咱们只需要带上和好的面就行。用旁边那个小的灶台熬点粥。到了那里,爹爹和娘先开了门,一边在屋子里做馒头一边卖菜,做完之后端到后面去蒸。这样不是快了许多吗?”
今天是三点起床的,明天可以四点起床,这跟古代人四五点起床的时间差不多的。两个人一起去后面摘菜,四点半就能摘好的,到镇上实际也用不了一个时辰,五点多就到了镇上了。约莫五点半多一点就能开始卖了。跟今天的时辰差不多的。事实证明,这个时间正好镇上的人也是最多的时候。
王氏一听,眼前一亮,这主意好。
房大郎也点了点头说道:“这主意的确很好。不过,咱们家还要卖包子的,等以后卖包子的时候就不能这样了。”
“娘,其实明天就可以卖包子了。”房大妮儿一直没有讲话,这会儿开口了,“我也可以去帮忙的,而且还有小妹,咱们四个人肯定能忙过来的。”
王氏和房二河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王氏道:“你们在家好好绣花,赚钱的事情有我跟你爹在就行了。别说是你,明天二妮儿我也不让她去了。”
房二河也道:“咱家这生意也不大,我和你娘就能忙过来了,用不着你们的。你们有这份心意就够了。”
房言看着自家爹娘,说道:“爹,娘,你们这种想法不对。我觉得,明天我和大姐就去帮忙。现在咱们家没钱,就更要想着怎么去赚钱,哥哥还要考科举,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正说着呢,房二郎突然弱弱的说道:“其实,其实我可以不考科举的,我也可以去帮忙的。”
房二河还没来得及训斥他,房言先开口了,她笑了笑说道:“哥哥这种想法不对,科举考试又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考的,你是为了爹娘,为了大哥,为了大姐和我考的。只有你考上秀才了,咱们家才能不被人欺负。”
房二郎想要反驳的,但是房大郎说道:“二郎,你竟然还不如小妹明事理。爹娘为啥把钱都花在咱们身上了?家里的钱既然都花在咱们身上了,咱们就要对得起这些钱,对得起爹娘的期望。”
第27章 卖包子啦。
“嗯; 大哥说的很是。所以呢,为了攒钱; 咱们在初期,更要齐心协力。平时我和大姐也差不多时辰起床的; 大姐天天绣花也对眼睛不好的,出门去跟着爹娘一起卖卖菜; 长长见识也是好的。况且; 我觉得咱们不会累多久的,咱们家生意好起来了; 咱们就请个人来帮忙。我也不想天天憋在家里; 想跟爹娘一起去见识见识。”房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房二河和王氏还没说什么,房大郎首先同意了。
“我觉得小妹说的有道理; 左右也用不了几天,咱们先看看情况,如果卖的好,咱们就请人帮忙。如果卖的不好,也能早早的结束了。”房大郎说道。
他不是不想去,只不过; 现在的生意比较简单; 他爹和他娘两个人都能忙得过来。这不像去地里除草; 是个体力活,他和二郎都上才行。况且,他在这些事情上也帮不上什么忙的。还不如帮她爹娘在家里喂喂鸡喂喂猪。
而且; 这卖菜的生意也看不出来是不是个前景比较好的生意。如果好的话,花钱请人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好的话,提前结束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他之所以同意他两个妹妹去,是被房二妮儿说的点醒了。房二妮儿就是去镇上卖了几天的菜,整个人都比以前多了几分见识。若是他的大妹,房大妮儿呢?能不能也长长见识呢?他也不太赞同房大妮儿天天憋在家里绣花的,即使是女人,也得有点见识,有点自己的想法才能行。
王氏看了自己的大女儿一眼,心想,大女儿的确是内向了些,天天在家里绣花,没怎么出过门。即使是从前在镇上的时候,她也很少到前面去的。这么羞涩的女儿,今年已经十多岁了,也快说亲了。以后嫁了人,会不会受欺负啊……
现在世道也开明了许多,很多十几岁的姑娘也有跟爹娘一起卖菜,一起出门买东西的。虽说之前是在镇上,但是房大妮儿也很少出门,现在在村子里她就更不想出门了。村里的姑娘,再没有一点见识,那可真的不太好了。
现在这些活计的确也不怎么累的,女儿们既然想一起去,那就一起去吧。
“嗯,娘同意了。”王氏说道。
房二河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下去了,说道:“行,你娘既然同意了,你们俩就跟着吧。累了的话爹爹推着你们回来。”
接下来一家人又定了包什么馅儿的包子,一家人都同意了包荠菜馅儿的。先包上十个素馅儿的,再包上十个肉馅的。素馅儿的一文钱一个,肉馅的两文钱一个。馒头好卖可以多蒸一点,蒸上四十个。
凉拌菜的话,房言建议明天先少做一点。而且量的话,肯定也要比之前少一些才好。现在定价五文钱一斤,一斤可以做五碗,一碗卖一文钱。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卖菜划算。但是,如果量少的话,一斤做六碗,这样刨去盐、蒜、香油的成本,一斤也能赚上一些钱的。
何况,这本就是无本的买卖,怎么都不会亏的。这样还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凉拌菜。有了自己的特色以后,就可以卖更多的菜品,凉拌野苋菜、凉拌猪毛菜、凉拌蔬菜……
凉拌菜今天卖的就不是很好,明天马蜂菜开始涨价,定然卖的也不怎么样的。等到再过几天,肯定就好卖了。
很多人就会发现,这种神奇的马蜂菜价格涨上去之后真的不会下来了。而且,一斤马蜂菜可以做差不多五六碗凉拌菜,卖的话也就是一文钱一碗。这样算一算,还不如直接买现成的。还省去了自己回家做的功夫。
后面菜地里的菜还没来得及去浇点水,不知道效果如何,一会儿她要去看看,偷偷尝一尝,如果也有效果的话,她就不用灵泉了,如果没有效果的话,还要弄一点灵泉。
粥的话,就不熬那么稠的粥了。放一点点细面,烧一锅白面汤,里面放一点盐,放一点点菜叶,一锅汤打上两个鸡蛋。鸡蛋一文钱一个,一大锅汤放两个鸡蛋,也就是两文钱。再加上一点点菜叶、盐,柴火可以自己去山上砍来拉过去。一锅汤也不到三文钱的成本。
凡是在店里消费三文钱以上的,都白可以随便喝。
这一点是房言想出来的,有些人未必不会为了一碗免费的汤,在店里多花上一文钱买包子或者馒头。
一家人商量完之后,房二河去镇上垒灶台去了,也把走之前带了几捆柴,也把儿子递给他的牌匾挂上了。牌匾是一块干净的木头做的,上面用毛笔写着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