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使人发家致富-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锦元挑了挑眉,道:“我记得你哥哥上次也是考了第一名吧,那你哥哥岂不是中了小三元了?”
房言笑着点了点头,与有荣焉。
童夫人一听房大郎考得这样好,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家人了。
“前几天我听店铺的掌柜说你们家把对面的酒楼租下来了是吗?听说对面的酒楼已经搬走了,你们家什么时候去开张?”
房言听到童锦元提起来这件事情,心里高兴了一下,看来掌柜的果然是记住他们家了,而且童少爷也知道他们家在他们米粮店的对面了。这可是大喜事儿。
“是的,租下来了。最近我爹等着我两个哥哥的成绩,一时之间没心思去打理那家店铺。等过几天我爹爹忙完了家里的事情,就要去府城打理那家店铺了。不过,桌椅板凳什么的已经都做好的,还是在江记做的,我爹说非常的漂亮,而且非常的精细。”
童夫人听到东西是在江记做的,笑着道:“怎么不早说,我也好让他们好好做。”
房言道:“夫人家的店铺做工很好的,即使不说他们也做的非常细致。”
童锦元听了之后,笑着道:“嗯,如果过几天你们去府城的话,有需要的话记得跟掌柜的说一声,我已经交代好了。”
房言虽说想靠着童家,但也只是想狐假虎威的,听到童少爷又一次的提出来了可以帮忙,开心的说道:“嗯,那就多谢童少爷了。”
又说了几句话之后,房言和房大妮儿识趣的告别了。
等她们姐妹俩走了之后,童夫人看着自家儿子的眼神,说道:“元儿,你今天的话似乎多了一些。”
童锦元立马收回了视线,脸色也变了变,说道:“哪有,只是之前在府城恰好见到过,所以多说了几句。”
童夫人叹了一口气道:“自从定了亲,娘许久都没见你笑过了。你可是还在埋怨娘?”
童锦元抿了抿唇道:“没有,娘您多虑了。”
童夫人又叹息了一声,说道:“娘这也是为了你好,你如今已经十七岁了,再不成亲别人就不知道又说我们什么了。你不知道,那刘小姐死了之后,别人都怎么说你的。明明这事儿不关我儿的事儿,大家还都那样看你那样说你。我这心里也苦啊。”
童锦元想到那些事情,皱了皱眉,说道:“娘,您不用理会别人怎么说的。”
童夫人犹豫了一下,说道:“元儿,你既然不在乎那些话的话,那您跟娘说,你不满意这桩亲事是不是因为心里还想着刘家小姐?”
童锦元无奈的道:“娘,您想到哪里去了,我和刘小姐统共没见过几次面的,哪里就想着她了。”
说句没良心的话,他甚至都不记得刘小姐长什么样子。不仅现在不记得,从前也没看清楚过。
童夫人松了一口气,说道:“没想着她就好,她那样的人,也不值得我儿想着她。”
童锦元见自家母亲老是提及那件事情,转移话题道:“娘,您赶紧拜一拜吧。我还有事儿,先去门口等着您了,您拜完了就去马车那找儿子吧。”
说完,童锦元大踏步的走了。
童夫人抓着身边王妈妈的手说道:“元儿他,还是怪我啊,怪我给他定了这门亲事。”
王妈妈安慰道:“少爷他还年轻,等他成了亲生了孩子就能懂夫人的苦心了。”
等房言他们从寺庙里出来的时候,守在马车旁边的狗剩说道:“老爷,这是刚刚一位童夫人送过来的礼。说是庆贺两位少爷考上了秀才。”
房二河诧异的道:“童夫人?”
房言和房大妮儿听了之后互相看了看,房言道:“爹,我和大姐刚刚见到过童夫人和童少爷。他们问我们来干什么的,我就说了。”
房二河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咱们快找找,看看童少爷可还在,咱们去谢谢他们。”
狗剩阻止道:“老爷,刚刚我看到童家的马车离开了。”
房二河他们也只好把礼物收下了。
回到家之后,房言看了看,都是上等的笔墨纸砚。这两套还不得一百多两银子啊,童夫人真是大手笔啊!
刚刚她还看见童夫人和童少爷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没想到童夫人竟然还能记起来给他们家送礼,不愧是大户人家啊!礼数就是周到。
两天后,房二河开始宴请村里的人来吃饭。
房二河去县城请了几个厨子过来,在自己门口的空地上摆上了十几桌的流水席,请大家来吃。
之所以没在家里,是因为村子里摆流水席都是这样的习俗。在门口的大街上摆上一长串的桌子,然后把桌子全都拼起来,拼成一个长条状的。两边摆满了长板凳,谁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
说好的请大家吃三天,就真的请了大家吃三天。
这三天,每天门口都热热闹闹的。这是大喜事儿,很多人都过来沾沾喜气。
好在房言家喂了很多的猪,大家吃剩下来的菜一点都没浪费,全都进了猪的肚子里去。
房大郎这三天脸上的表情却是显得有些凝重。
等到第三天晚上,门口的长桌都撤了之后,房大郎道:“爹,我想在村子里办个学堂。”
房二河愣了一下,说道:“大郎,你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了?”
房大郎道:“这几日,我在村子里走了走,发现很多孩童家里都没有银钱去读书。都已经七八岁了,还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孩子,满口粗话。办个学堂,不求他们能在科举上有什么成就,至少能多懂一些道理,以后不至于是非不分。”
房大郎并不是一个慈善家,也不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他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实在是看不惯一些孩子的做法。如今,他肯定是要走仕途的。若是村民都不懂事,仗着他的势来做一些错事,做一些蠢事他实在是鞭长莫及的。
他既然姓了房,他就跟整个房家村都脱不开干系了。这些人,还是要好好来教一教的。况且,他们家如今开的分店越来越多,手里头也越来越需要得用的人。从外面买来的人终究还是不让人放心,不如自己的族人来的可靠。
而且,他们既然注定是一条船上的人,何不早早的做一些打算,把这些人用起来。
第154章 准备开张。
想到这里; 房大郎看了一眼房言,说道:“二妮儿不是说咱们家需要用的太多了吗; 学堂盖起来之后,咱们家要是缺账房先生了; 正好可以从学堂里面选了。”
房二河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的深谋远虑,笑着说道:“大郎; 你要是想办的话; 那就办吧。”
房大郎知道他爹一定会同意的,说道:“爹; 开办学堂的钱我想由咱们家来出。我观察过了; 就在祠堂附近盖一出院子,再去镇上或者县城请几个先生来。”
房言一听,却是眼前一亮; 她大哥这做法实在是高明啊!他们家出资来办学堂,以后别人感激的必定是他们家的。而且,办学堂也花费不了多少的,那些钱在他们家眼里实在是九牛一毛。这样做,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家的用人问题。
她知道,在这个朝代家族是非常的重要的; 有时候这些人犯的错还要当官的人来承担后果。这样; 她大哥在朝廷做官也能放心一些了。
出这么少的钱; 能达成这么大的目的。不错,不错。
“大哥,最好还要请几个女先生来; 教教女孩子读书识字。”
房大郎笑了下说道:“二妮儿,何须请女先生来,女先生来了也不方便。你们几个人不都是识字的吗,不如就由你们姐妹几个轮流来教一教。到时候让爹给你们发束修。”
房言拍手称赞:“大哥,这想法好啊。”
房二河想了想,道:“大郎,你这主意好啊,爹不及你眼光长远。明天你就跟我去找村长,咱们好好的商议一下。”
第二天,房二河和房大郎就去找村长了。
村长一听这话,也喜不自胜。赶紧开了祠堂,把大家叫过来一起商议一下。
房大郎站在中间,朝着大家拱了拱手,说道:“各位叔伯爷爷,今日请你们前来,是有要是相商。我在外读书这么多年,也遇见过不少的事情。须知一个家族要想繁盛起来,必须多几个读书人才行的。如今咱们房家村在左右的村子里都算是小的,要想壮大,咱们就要让孩子们读书。”
很多人一听房大郎的话,都在下面附议。
“是啊,是啊。”
“哎,只是读书太贵了。读不起啊。”
“谁不说呢,束修贵不说。那些纸张也怪贵的。”
听着大家的议论声,过了一会儿,房大郎道:“所以我提议,在咱们房家村建一个族学。”
大家一听这话,又议论起来了:“建个族学好啊,读书也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了。”
“是啊。”
“只是族学要花不少钱吧?”
……
有人问道:“玄哥儿,建族学的话是不是要让大家来捐钱啊。这是好事儿,要是捐钱的话我第一个捐。”
“我也捐。只是我们家穷,没多少银钱,捐不了多少。”
“我也捐,这可是一件大事儿。”
房大郎笑着道:“各位叔伯爷爷,大家的难处我也知道,所以这次就不用大家出钱了。这钱由我们家来出了。”
此话一出,下面的人都嗡嗡的议论起来了。
房明生看着大家的样子,笑着摸了摸胡子。
待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房大郎道:“我们家出钱盖族学,而且去县城请两个夫子来。”
有人听了之后道:“这样不妥,这建的是咱们房家村的族学,怎么能让你们家出全部的钱呢,最好每家都出一点。尽自己的能力来,有多少出多少。都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我也觉得。这是好事儿,我们家也出一些。”
房明生听大家讨论了一会儿之后,说道:“大家说的事情也是我考虑的,既然是房家的族学,咱们都多少出上一些吧。大头还是二河家出,咱们每家出个十文表示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