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使人发家致富-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里面长出来的东西比别人家二十亩地长出来的东西还要多。
罐头的话是按小碗来卖的,罐头分为三种,分别是橘子、桃子和苹果。这几样水果在市面上的价格是差不多的,都是四五文一斤。橘子偶尔稍微便宜一些,苹果有时稍微贵上一些。
所以,橘子罐头便宜一些,四文钱一碗,里面有半个橘子的分量。桃子罐头和苹果罐头的价格是一样的都是五文钱一碗,里面有三分之一的桃子和苹果的分量。
除了卖堂食之外,房言重点卖的是罐装的。罐装的自然是用罐子装的,而罐子是房言专门去定做的。
有些跟装酒的坛子一样的颜色,是土黄色的,有些是白色的陶瓷做的。
但是坛子的形状跟装酒的坛子形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口的话跟酒坛子的小口不同,而且也不是中间鼓起来的那种,是基本上上下一般大小的。
有一斤装的,两斤装的,还有五斤装的。这个一斤装的指的是里面有有一斤水果,水的分量是不算的。五斤装的里面自然是有五斤水果的。
出于密封性考虑,房言又去定做了木塞子。定做木塞子的时候,房言突然有了些想法。在之前买过来酒肆的时候这种想法就一斤萌芽了!因为她听到一斤酒竟然卖到20文钱一斤。不过,这些想法要等她慢慢的来探索了,眼前的事情是先把罐头给弄好了。
次一点的坛子做出来成本是10…15文钱一个,好一点的白色的坛子是80—100文一个,而且只有一斤和两斤的。所以,往外面卖的话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一斤橘子可以做成12碗罐头,一碗4文钱,一斤就是48文钱。再加上10文钱的坛子费,那就是58文钱。房言当然不会按照成本费来卖的,所以一斤橘子罐头是60文钱。
因为坛子做得多,所以才便宜的。白色的坛子在市面上卖的价格是100…150文的。所以白色坛子的橘子罐头,一斤房言卖到了180文。
其他的苹果和桃子罐头也是如此的,只能比橘子的更贵一些。
房言知道,这个价格对于大家来说有些高了。但是,她这次走的就不是平民路线,吃堂食的价格才是平民路线。她这些坛子装的就是让大户人家买来送礼的,或者自己买回去吃的。
在开业之前,房言先把各种水果都做了一些给孙家的老夫人送过去了。
效果也是非常的明显的,等到房言开业那天,孙家的老夫人派下人前来一口气买走了十坛两斤精装罐头,房言一下子就收到了将近三两银子。去去成本的话,房言赚了一两多银子。
房言开心的不得了,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回本了,回本了,之前那些东西没有白送。
而且,因为来买东西的人站在门口自曝了家门,所以很多人一听孙家老夫人买了,也跟风买了一些回去了。就那么短短的一刻钟,房言就卖出去十两银子的东西,虽然最后得到的没有那么多钱,但是也有个六七两银子的赚头。
接下来又有很多人来吃堂食。
因为是刚开业,所以前三天照例是便宜了一些。买精装的坛装的送一斤水果,买次一点的送半斤水果。
想喝果汁儿的话也可以来店里坐着喝了,里面的空间比较大,桌子也有个六张。
李福禄已经习惯了每天过来喝一杯果汁儿,今天看到果汁儿不见了,而且野菜馆的老板还站在了隔壁招呼客人,他上前去问了问。
一问之下,竟然有新的吃食出来了。让房言给他上了一碗苹果罐头。吃了一碗之后有些意犹未尽,又要了一碗。
吃完后,他跟房二河说道:“老板,你们家究竟是如何做出来这些吃食的,之前的榨果汁,感觉是里面的水喝起来很舒服。这次的罐头,是水果吃起来比较爽口,糖水的话反而却是一般了。这可真是奇怪了。”
房言每次看到李福禄来都非常的开心,这个人可是个地地道道的吃货,是个行家啊!你听听人家说的这话,一看就是认真品尝过东西了。
房二河笑着道:“客官,之前的水果是咱们家在外面买的,如今的水果是我们家自己种的。用的是跟野菜一样的种植方法,取的是山上的山泉水,自然味道有所不同。”
听了房二河的解释,李福禄说道:“这才对吗,我就说嘛,这味道虽然是甜的,却和你们家的野菜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134章 请人帮忙。
因为吃的比较开心; 临走的时候又赏了房言二钱银子,房言一看李福禄要走了; 赶紧叫住了他。
“李少爷,这是我们家新推出来的坛子装的水果罐头。跟您刚刚吃过的味道是一样的; 密封性比较好,能吃上好几天都不会坏呢。”
李福禄一听; 眼前一亮。
房言道:“李少爷; 这坛子就不给您要钱了,您刚刚的赏钱还多出来一些呢。”
李福禄一听; 脸色不高兴了; 从兜里又拿出来二钱银子,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们也是做小本生意的; 拿去。少爷我不差钱!”
说完,李福禄拎着一坛子苹果罐头走了。
到了家里之后,李福禄本来想自己吃的,但是想到这东西味道着实好,而且他母亲最近有些病了。想了想,就把这坛子罐头拿到正房去了。
李夫人很少能吃到儿子送来的吃食; 她这个儿子; 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听说这近一年迷上了外面的一家包子店; 天天跑出去吃。没想到越吃却越瘦了,不像原来一样胖了。
所以,看到儿子送过来的罐头的时候; 李夫人非常的开心。
“娘,这东西很好吃的,您多吃点儿,说不定吃了之后身体就好起来了。”
李夫人非常给面子的当场就让下人拿来碗和勺子舀了一些出来。没想到,味道真的很好,李夫人也是一口气吃下了两碗。直到身边的仆人提醒,她才住了口。
“怪不得禄儿说好吃,没想到味道真的不错。”
李福禄一听他娘夸赞他了,说道:“娘,您要是喜欢吃,我天天买给您吃。只要您的病能快快好起来就行。”
李夫人笑着道:“我儿有孝心了。对了,娘这两天给你相看了一个姑娘,是你表姨……”
李福禄想到今天又见到了那个身影,扶着头说道:“娘,我头疼,我先回去歇着了。我明日再来看您。”说着,一溜烟儿的跑掉了。
李夫人在后面喊他他也不应,又把李夫人气了一回。
不提李家的事情,房言那边的生意着实好的很。一天下来,有三十多两银子进账,去掉成本,也有十□□两银子的收入。房言知道,这是因为孙家老夫人带动起来的。平时一天能有个五两银子她也就谢天谢地了。
卖了几天之后,房言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五天下来,有了50两银子的收入。她也终于可以放心的步入正轨了。
她其实内心并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样轻松的,她也是非常的紧张的,罐头这种东西她知道在现代是好卖的,但是她不知道古代好不好卖。而且,从前的时候,他们家主要是做的比较平民化的东西,这次走的是中高档水平,第一次涉足,她真的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的。
一个白色的坛子批发价都是100文,这可是非常高的东西了,房言一次都没敢做太多的。就怕卖不出去砸在手中了。
可是,这些事情她谁都没有说。如果她自己都表现出来没有自信的话,想必房大妮儿、房二河和王氏会更加的紧张的。
过了开业的前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还能有个六七两银子的进账,房言觉得这生意可以做了。
之前削皮的事情都是找的他们家的下人来做的,得用的妇人都去了县城的店铺里帮忙。不仅如此,还又托房氏在县城给他们找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
房二河和王氏一开始也想找他们村子里相熟的人来做的,之所以没找,一是因为没有像李氏和许氏一样相熟的妇人。二是因为,如果在村子里找的话,怎么去县城也是麻烦的。
他们家的那两个下人是住在县城的,偶尔回一次家。他们家的男人也住在县城,来回拉一些菜。
如果拉一些妇人的话,恐怕别人要说闲话的。走着去的话,又稍微有些远了。综合考虑之下,房二河直接找了他县城的姑妈房氏。
所以,如今他们家剩下的下人,除了老妇人和小孩子,剩下的全都是男的。
男的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难免不太细心,而且他们家的下人力气又比较大,好多东西都被他们浪费了。所以,房言决定还是找一些妇人来做。他们家的这些下人还是去做一些体力活吧,比如去摘水果什么的。
至于选谁,房言早就想好了,房莲花的嫂子、房青的娘。房莲花和房青也做的话,也给他们算一半的工钱。
需要忙的时间就是早上卯正到巳时的时间,大概就是一个半时辰的样子。一个大人一个月200文,房莲花和房青的话一个月100文。
房言和房大妮儿也会跟着做的。
因为这家店的财政大权掌握在房言手中,所以房言也给房大妮儿开了100文的工钱,自己也一个月从里面拿出来100文。房言问房荷花要不要做,房荷花见大家都做,她也来做了。
本来房青的娘周氏怕女儿心里不得劲儿不想让她去做的,毕竟,房言家里有了很多下人,很多事情都是下人在做的。她作为房青的娘,去做一下也就算了,她怕女儿心思敏感,会想的比较多,觉得低人一等了。没看到嘛,自从房言家盖了大房子,女儿就没以前去她家去的勤快了。
跟房言家搞好关系是村里多少人想求也求不来的,房青的奶奶见房青不去还想打她一顿的。幸好周氏拦住了。
后来一听房言和房大妮儿两个人也做的,她就开导了一下女儿。没想到女儿自己这段时间已经想通了,非常愉快的答应下来了。
房莲花对于这些事情可没什么心理负担的。自从房言家盖了新房子,房言的两个哥哥考上了童生之后,她在村子里的地位隐隐也高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