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术女有毒:将军,请自控 >

第21章

术女有毒:将军,请自控-第21章

小说: 术女有毒:将军,请自控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子期接过题一看,只略一思索,便同苏谨言讲解起了解题思路。

    苏谨言边听边点头。

    他年岁虽小,但在术科上的造诣,早已超过同龄人直逼中级学院的普通学生,加之唐大公子三人均擅术数,因此苏谨言在这术科上以前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且不时同他表哥罗书讨教,很是有几分水平。

    纪子期讲解完后,苏谨言思索片刻,便理解了这解题的思路。

    他望向纪子期的神情有些崇拜又有些怀疑,“子期,你说的很明白,我懂了!

    不过小爷有一事不明,子期你年岁也不大,与我表哥罗书相仿,罗表哥是天顺有名的术数天才,而你既然比罗表哥还厉害,为何从未听说过你的名号?

    我记得你与小雨均未考过童生试,那你这一身本领又从何处习得?”

    在昨晚决定帮苏谨言解题时,纪子期已在心中想好了答案,不过当时苏谨言沉浸在题被解出的兴奋中,一时忘记了怀疑她。

    “子期幼年遇到一位老人,当时子期看他年老无人照顾,便时时去看望他,因比老人对子期心生喜爱,便教了我许多高深的术数。

    老人性子古怪,不许我唤他先生,也不许我将他名讳泄露出去,且只准我一人独自研究。

    老人去世后子期谨遵老人遗志,不轻易展示这术数才能,再后来子期遭逢巨变,接下来的事少爷您也知道了。”

    苏谨言想到唐大公子之前所说,有些高人性子古怪之事,想来便是真的了。

    是以便信了纪子期所言,只叹道:“可惜了,这么厉害的人物却无缘一见。”

    忽又想起一事,有些兴奋,“昨日给我的那道题,唐大哥和吴三多果然都被惊艳了!

    我看这不出几日,这题便要在天顺各大小学院中流传开来了,可惜,这次小爷不能享受那荣耀了。”到最后语气流露出些许可惜。

    果真如苏谨言所料,不到三日,‘那一文钱去哪儿’的题,便传遍了大大小小的学院,各大户人家,丫鬟小厮,最后传到了茶园酒楼,街头巷尾,人尽皆知。

    将题传到苏谨言所在学院的,正是唐大公子的堂弟以及吴三多的侄子。

    作为第一个将此题带入学院引起轰动的学子,那二人享受到了无上的光荣与赞叹。

    苏谨言看着二人那得意样,牙齿咬得是咯嘣咯嘣响,心中有个声音在咆哮:那题是从小爷这出去的!是小爷先传出来的!你两个小子不过是拾爷牙慧!

    隔壁书桌一小公子见苏谨言脸涨的通红,鼻翼煽动,以为一向被同窗拥戴的苏谨言,见那些人都去吹捧别人去了而心生不平。

    便出言安慰道:“苏谨言,那唐吴二人只是暂时的得了个巧,一时风光而已,不会长久的,你不必放在心上,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你都比他二人优秀得多。”

    苏谨言一言不发,起身往外走,他需要找个地方发泄一下。

    “苏谨言,你去哪儿?”

    “茅房!”

    预习分院的赵夫子果然痴迷,拿到这题之后,便将自己关入了房中。

    夜半时,赵府书房里突然传来一阵桀桀怪笑。

    赵夫人从睡梦中惊醒,不知发生了何事,两个小公子直接被吓哭了,啼哭声在夜半人静时格外嘹亮,奶妈以为发生了何事,急忙唤过丫环掌灯前去查看。

    赵夫人命丫环将她简单收拾,披上批风急忙赶去看望自己的儿子。

    一时整个赵府灯火通明,人影闪动,脚步急促。

    ------题外话------

    小剧场:

    唐堂弟:请问我的名字呢?

    吴侄子:请问我的名字呢?

    苏谨言:好吧,看在你俩打酱油打得这么悲催的份上,这次就让你们风光风光吧!


32、被传开了!

    这一动静很快就惊扰到了左右隔壁院子的人家,随后一家传一家,一家传一家,那各院的灯火像现代开幕式的开灯仪式一样,依次亮开。

    两个小公子被奶妈抱着哄了一会喝了牛乳,便睡着了。

    赵夫人想起那笑声好似从书房传来,在小公子睡着后,便让丫鬟举灯往那书房走去。

    刚出房门便被自己的夫君赵夫子紧紧抱住,粗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兴奋:“夫人,你去哪儿了?让为夫好找!哈哈,那道题为夫知道是作何解了!为夫可真高兴,真高兴啊!”

    说完又大笑两声,神色激动,竟不顾丫环奶妈在场,在赵夫人脸上香了一口。

    丫环连忙垂低头,灯下露出的脖颈通红。

    赵夫人脸似火烧,呸了一声,欲推开那赵夫子,赵夫子却搂的紧紧的不肯松手,赵夫人知晓夫君有些痴性,只得作罢,二人相拥片刻,才会回到正房就寝。

    而城中众人相见时,第一句话便是问“你听说过‘那一文钱去哪儿了’那道题吗?”

    若被问者回答说未曾听说,那人便会面露鄙夷,“这你都没听说,太过孤陋寡闻了!我跟你说,这道题是这样的……”;

    若被问者早已知晓,便会鄙夷回那人,“这题我早就听说过了,妙,确实妙!”然后二人又会将此题重新再说一遍。

    赵夫子解开此题后,心情畅快,搂着赵夫人恩爱了一夜。

    第二日赵夫子找到将题告之他的人,追问他这题的出处,然后一直追问下去,方知最早源头来自唐大公子与吴三多。

    趁着这月的上旬这二人来分院,他便将二人单独留下,准备严刑逼供,誓要将那出题之人找不到可。

    唐大公子与吴三多,听说赵夫子花了半宿时间,便想明白了这题,很是敬佩!

    一是感叹一等术生不愧是一等术生,果然名不虚传,二是对赵夫子的刻苦钻研之心更是钦佩,这等精神方配得上这术生称号。

    二人心中自知以后若想在术数上再有长进,不只需要名师传授指点,这肯下苦功之心更是必需之径。

    “唐宋,吴思语,你二人老实交待,这题是从哪里传来的?”赵夫子站在二人面前,高大的身躯带给二人沉重的压迫感。

    吴三多先开口,“赵夫子,这是我们无意间听来的。”

    “唐宋你说。”吴三多素来口甜舌滑,赵夫子根本不信他之所言。

    唐宋道:“赵夫子,这确实是我们二人无意间听来的。”

    “哦,那你说说,在何处,是何人所说,那人生得何等模样。”

    “禀夫子,前两日陈生随他父亲远赴外地。陈家与吴家是世家素有往来,吴思语与陈生又是同窗,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吴思语代父前去秋波亭替陈家送行,我便随他一道去了。

    陈生一家离去后,我们便在亭中等那苏府少爷苏谨言,因前一日去鱼香阁吃了那鲍鱼甚是美味,便约了今日一齐再去品味一番。

    我们三人在亭中坐了一会,突听前面五米处开外有两人在争执,细听之下正是‘那一文钱去哪了’。

    我们三人听得有趣,便记了下来,回来后便当趣事讲给其他同窗听,未料到竟传开了。”

    “那那两人生得模样如何?”

    “好像是从南边来的人,个子不高,那语音听来有几分别扭。”唐大公子转向吴三多,“其他的我记得不太清了,当时只顾着听题,吴三多你还记得吗?”

    吴三多悄悄地给他伸了个大拇指,“我记得其中一人着土黄色衣衫,一人着深蓝色,两人面容甚是普通,没什么特别之处。

    要说特别,可能就是那口音了,明显不是本地人,只是我出天顺府甚少,不知是何地口音。”

    唐大公子接着道:“每年年末我都会随家父外出查账,也算去过不少地方,但那口音只听得出是南方口音,具体却不知出自何处了。”

    赵夫子并不太相信吴三多之言,只是唐宋一向是品学兼优人品稳重之人,二人又口径一致,赵夫子只能相信了。

    只是自那日之后,他一有时间便往那秋波亭跑,一等数个钟头,害得唐大公子等人日后相聚,只得换了地方,以免被赵夫子撞破。

    两人不愧是相交多年的好友,一唱一和之下把那赵夫子给骗过了,“那一文钱去哪了”之事今日就暂且揭过了。

    若不是唐大公子平时给人印象甚好,换作其他人,这二人今日可就没那么容易脱身了。

    唐大公子摸摸怀中苏谨言派小厮送过来的信笺,那上面正写着“夫子饮酒”问题的解题思路,还好这道题还没泄露出去。

    “吴三多,看来以后这题不能从我们口中泄露出去了。一次还可以说是听来的,这二次三次怎么说?

    若还说无意间听来的,别说赵夫子不信,我自己都无法说服我自己,接受这么离奇的事情。”

    吴三多点头表示同意。“你看这法子可行?我们将题找人抄好放入香囊之中,然后扔到学院或各夫子家中,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这题是从我们这出的了。”

    “法子倒是可行。只是这‘那一文钱去哪了’之题已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我怕被有心人守株待兔,这术数研究之人最不乏的就是有耐心又不顾一切的痴迷之人。

    你我二人被抓到了倒也没多大关系,毕竟我二人也只是传递者而已,只是怕连累了那高人。”

    “你这一说也有理。扔锦囊之法只可用一,不可用二。要不这样,以后这题我们先看看哪些是比较趣味老少皆宜的,再选一个放出去。至于以后,那就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嗯,暂时也只能如此了。”唐大公子道,“不过,今次为何只送了解题方案过来,没有出新的题?

    小苏子不是说,会同时将新题一起送过来的吗?难道出了什么岔,高人不愿意了吗?吴三多,要不我们写信去问问小苏子?”


33、被打包的纪子期(PK二更,求收!)

    “我看我们先等两日,许是那高人一时没有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