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城主冷艳高贵-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利落地滚了。
伺候大半个疯子,真不是一件好差事。
又过了几日,秦王在章台宫宣布了一件大事。
他要立太子。
虽然是一件大事,但因为很久之前就放出了风声,甚至还弄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校考,所以宗亲的接受度都非常高,听见了眼皮子都不抬一下的。
不得不说,就连太子的人选都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公子政。
理应如此,族老点点头。
他们都看见对方在校考中的突出表现,如果他不是太子,这些个宗亲反而会质疑为什么不让公子政当太子,现在秦王宣布的人选,可以说是顺应民意。
不过。
下面的宗亲偷偷抬头看神采奕奕的秦王。
是不是他们看错了,总觉得秦王年轻了许多。
之前还是一头白发,现在竟然都变成了黑发,简直就是返老还童啊!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这自己默默想秦王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年轻之时,对方又让宦官宣读了第二条告示。
叶孤城为太子傅!这下子,族老都愣了,太子傅是太子的老师,绝对算是重要官职,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家担当。
但是现在的老太子傅还没有死,就算是新人顶上,都不应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啊!一时间,所有人都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个叶孤城是谁。
“太子太傅?”
李斯吃了一惊。
他从稷下学宫,到随荀子外出办书院,已经过去快十年了。
十年,弹指一挥间,能够让人记住许多东西,也能让人忘记许多东西。
但计算是记忆力再差,他也不会忘记自己当年的同学。
叶孤城。
直到今日,李斯都不得不成为,这人是只要看一眼就绝对不会忘记的人。
他大概知道之前他入了赵国,好像是在做生意,当了一个很好的商人,但是除此之外,竟然灭有太多听过叶孤城的名字。
因为李斯的志愿是当官啊,叶孤城没有谋官位,名声怎么会传到李斯的耳中?
然而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如此,就算是李斯也没有想到,对方的名声第一次从正规途径传入自己的耳中,竟然就是太子太傅。
他不得不叹息一声道:“此人深谋远虑,远胜于常人。”
可不就是远胜于常人?
他想到了对方当年毅然决然离开稷下学宫进入赵国的背影。
是不是那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
他看向西边,摇了摇头。
秦国啊秦国。
是否也到他西行的时候了?
叶孤城也知道自己成为太子傅了。
但是他却不是听诏书说的,而是听秦王说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他明面上成为太子傅,但是干得事情,却不仅仅是太子傅的事情啊!他看着秦王闪着光的眼睛,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按照对方的形容,他哪里是当太子傅啊。
分明就是国师好吗?!叶孤城想想,秦国没有国师这个职业,所以干方士的事做到最高等级的究竟是哪个?
徐福两个字砸入他的脑海中,随后就是四个明晃晃的大字“祸国殃民”。
哦。
叶孤城一脸冷漠。
所谓的国师啊,不就是所谓的反派标配吗?
还是一定会被主角打倒的那种。
再往后推一点,岂不是还有“焚书坑儒”之说?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儒,而是方士。
叶孤城:……
大家好,我要成为神棍反派了,还是秦始皇最讨厌的那种。
第156章
当太子傅是一个技术活。
但是叶孤城当太子傅,不仅是一个技术活还是一个高危活。
当然,这不是说他的性命高危,而是政治上的高危,毕竟叶孤城武力值杠杠的,谁想杀他,几乎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他现在的身份又特别敏感,想要在政治上走上一条坦荡的康庄大道,不仅不简单,而且很难。
想到这里,他又叹了一口气,与国运相连,意味着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绝对不能出问题,最好还能流传千代万代。
这真是充分考验他的聪明才智,比治理当年的白云城难多了。
虽然还没有治国,只不过开始深入咸阳宫,就发现困难重重。
本职的教育工作因为已经习惯,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困扰,甚至因为王宫内也有教导太子的老师,叶孤城的工作量比之以前还大大减少,起码陪伴嬴政的时间,比之前少多了。
时间的减少引起了太子的不满。
好在,太子本人还是很通情达理的,虽然对叶师与他在一起时间变少有点不满,但新上任的其他老师也都是饱学之士,因为都是某门类的专精,甚至还能补充他的知识量,让他了解更多之前不曾听说过的道理,这让嬴政变成了一块吸水的海绵,不停地汲取知识,让他的新老师们赞不绝口。
就算是叶孤城也不得不感叹,像是嬴政这样的学生,哪里都是很受欢迎的。
因为看见嬴政的表现,吕不韦也稍微放了一点心。
现在虽然蔡泽还是相,但吕不韦才是真正干事的,谁都知道文信侯是秦王面前的红人,因为秦王自己的喜好问题,明明他的官职并没有蔡泽高,但是干的很多事情,甚至都能越过蔡泽。
这让吕不韦不得不想更多更重要的问题。
比如说对秦国政治的思考。
叶孤城不得不承认,吕不韦此人当政还是很有能力的,他甚至已经看到了秦国以法治国的弊端。
并不是说依法治国不好,只不过秦国向来严刑峻法,法度甚至严明到了严苛的地步,秦国的人早已适应,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因为严苛的法度而团结在一起,如同钢板一般,这是从商鞅变法之后形成的秦国新风气。
然而,如果秦真的能统一山东六国,要求其他国家的人也这么做,势必会引起反弹。
山东六国,虽然也有法度,但是比起秦国要松散不知道多少倍,想要治理的话,必定要放开秦国的法度。
当然,这些只不过是提前脑内预演罢了,毕竟,虽然现在的秦国已经十分强大,但是他们确实还没有征服山东六国。
这恐怕是现在的公子政未来的秦王的工作吧。
想到这里,吕不韦又叹了一口气,但这绝对不是因为失望而叹气,相反,他在知道嬴政上课的态度时,竟然还诡异地觉得有些欣慰。
没有办法,那一日的考试,很多都与秦国的政治有关,从他开始听有关法家的考题就觉得有点不妙,他们的太子,竟然能将一本《商君书》倒背如流,这难道不是将其封为圣典?
叶孤城:……
划重点有错咯?
《商君书》确实是秦国的政治根本,然而正如同吕不韦之前所想的那样,如果一味只看法家的典籍,对其他学说不屑一顾,根本无法改善秦国政治上的弊端,甚至对他未来想要制订的新政也会很有影响。
秦王如果三年后死了,到时候嬴政也不过就是十三岁罢了,按照秦王二十岁当政的传统,中间还有七年。
吕不韦很自信,这七年,应该是他作为秦相执掌朝政,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新政在秦国推广,改变积蓄已久弊病,这其中万万不能让新秦王阻拦他。
这样想着,就不得不去打听一下太子的上课情况,看看他对其他各家学派究竟有何见解了。
要是真的只对法家感兴趣,那他们就真的要好好谈谈了。
吕不韦原本都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却没有想到,等他真找到了嬴政的老师,却发现他好像不止对法家感兴趣。
儒家的思想都听得津津有味啊!
因为现实与想象不符,吕不韦虽然没有大惊失色,却悄咪咪地又找了叶孤城,隐晦地问他:“太子对何家学说最感兴趣?”
其实他要是早点问就好了。
毕竟事关嬴政的政治倾向啊,没有人比叶孤城更加熟悉了,但是吕不韦就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叶孤城看他一眼,哪里不知道吕不韦想了什么,事实上,这世界上还真的没有谁比他对嬴政更加清楚了。
毕竟孩子是他从小养到大的啊,小孩子虽然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在没有成长起来之前还是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的。
嬴政小时候是表现出了对法家深深的热爱没有错啊,但叶孤城本人也是深谋远虑,又因为后世的发展比谁都要更加清楚儒术治国的妙用,虽然从汉代开始董仲舒提出来了外儒内法的说法,但就算内法,外也是儒,总要在政治的外壳包裹一层甜蜜的糖衣炮弹。
老秦人坚毅刚强,又民风剽悍,但是同样的,无论是在学术上也好,还是精致程度上也好,远远比不上山东六国,这虽然让他们更加强大,但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国力的畸形发展。
能够打天下,却没有治理的好方法,这就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
叶孤城想,这样不行啊,他的境界与国运紧紧相连,更不要说他想要平天下的目的根本不是暂时的统一,而是希望战国之后这个国家真的能够长治久安,起码也要如同大部分的朝代一样,绵延几百年才成啊。
有这样一个目光长远的老师,嬴政自然是从小就受到了各家学说都要汲取,百家争鸣似的教育。
虽然法家是很不错,但是儒家也要好好学啊,剩下的显学一个不落下,有什么优点都要吸取才行。
如此先进的教学理念,吕不韦自然是不知道的,而叶孤城也并没有准备挑战这个时代人的三观。
他们还是将就正统的,如果坚持一个学派的学说就要坚持到底,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荀子一个儒家大事教出了两个法家集大成者这样的事情了。
要是在现代的话,搞不好会成为儒家兼法家吧?
所以,叶孤城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吕不韦,他学生是个好学生啊,虽然挺喜欢法家,但也挺喜欢儒家的啊,你要是说的有道理就与他谈谈,他绝对不会不屑一顾的吧啦吧啦吧啦。
简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