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侧女史官-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不知帝会指谁,上次说要在那些花名册里选一个,自己也呈交了花名册,不知帝会不会看在她从跟他到现在一直兢兢业业的份上考虑她啊,毕竟是祖父在窦侃还没中进士的时候就相中了。
“抚儿累了吗?”
司马抚儿抬起头,见帝正瞧着她,赶紧道:“臣不累。”
源流笑问:“那怎么分神了,看的怎么样,这一份谁的?”
“是窦侃的。”司马抚儿将窦侃的考卷递给了源流。
“窦侃?”源流皱了皱眉,接过他的考卷。
帝不会是把他忘了吧,之前初试结束将录取的进士名单呈给他的时候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应,这会儿这个反应就好像不记得这个人了似的,唉,近一年来帝日理万机,收南燕收南吴,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不太好,把他忘了也正常,那还给不给他指婚啊。
帝仔仔细细的将窦侃的考卷看了一遍,问道:“抚儿举得窦侃如何?”
司马抚儿思虑了一会儿再次郑重道:“韩大人录取的进士里虽然有很不靠谱的,但至少窦侃是实至名归的。”希望您别对官宦子弟有成见,冤枉人家是靠老爹窦大人的关系才中的进士,看窦侃这答卷,根本就是有真才实学的。
源流又扫了一眼窦侃的考卷,点头道:“朕也这么认为。”又笑道:“子乐倒是不负朕望,那朕真的要给子乐指婚了。”
您没忘了啊,司马抚儿又试探着问:“窦侃是初试第一名,不知覆试陛下会给他第几名?”
就她目前看过的考卷还是觉得窦侃的最好,不过能不能当状元就看他造化了,说不准帝这次为了鼓励寒门子弟就硬把你压了下去拉一个寒门上来当状元呢。
“等都批完了再看吧。抚儿那还有多少?”
“二十多份。”
“先把抚儿认为不合格的给朕。”
司马抚儿觉得责任重大,毕竟考中~功名对这些士子来说太重要了,虽然她看过的有近十份她认为不能被录取,但还是以保持谨慎的态度觉得没必要过于严苛断送他们的前程,最后斟酌着从那十份里又选取了三份她觉得实在是差得不像话的交给了源流,这三人偏偏还是初试都过了的。
“这么少?”源流接过这三份考卷,“那些都合格了?”
“臣才疏学浅,其他的还是陛下决定的好,臣不敢太过草率。”
源流逐一看了这三份考卷,在上面各批了几个字便搁置到一边去了,神色颇为冷肃,“朝廷若是都录用的这些人,长此以往下去如何了得,科举名为选拔人才,若都这么来,科举还不是徒有其名。”又缓和了神色对司马抚儿道:“抚儿不必太过自谦,朕相信你的眼光,把认为不好的再拿给朕。”
司马抚儿硬着头皮又给了他三份,他批阅后又将其搁置到了一边。他又递给司马抚儿一叠考卷,“这些都是南吴那三十六名进士的,抚儿先看看,把认为不合格的给朕。”
司马抚儿接过这些考卷,心理直打鼓,帝早看这三十六个穷措大不顺眼了,不会把他们都刷掉吧,自己还是仔细看看吧,能留一个是一个,都挺不容易的。
这一份份看下来,司马抚儿发现诗赋这一块都蛮不错,有的真是很有文采,时政这一块就参差不齐了,有些空话太多,有些都是套话或者老掉牙的看法。
斟酌来斟酌去,虽然不是都好,但也并不像之前那几个那么不靠谱。有几个是完全可以录用的,其他的,还是帝决定吧,所以这次司马抚儿把她认为完全可以录用的呈给了帝,一共十二名,帝接过一一看了,笑问:“这些可以,其他的都不好?”
“那倒也不是,还是您自己决定吧,反正您不待见他们。”
“朕择才而取,可绝不会偏袒谁打压谁。这些个穷措大只要抚儿觉得好就录用,若抚儿都觉得不好那自然是不能录用的。”
司马抚儿有点赌气,“那臣觉得这些穷措大都不错呢。”
“那就都录用。”
那您就都录用吧,反正比韩方选的那几个强很多,司马抚儿将另二十四份考卷都放到了源流的面前,“臣觉着都凑合。”
源流接过,看也没看,就给批了个全部赐同进士出身,本朝进士共分五甲,第一甲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甲第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那就是说这二十四个人全部都是第五甲。
“抚儿不满意?”
“第五甲?”
“五甲也是进士。”
那倒也是,帝能将这些穷措大,哦,不对,南吴进士的功名全部保留已经不错了,五甲也是进士,进士功名,士子们奋斗的目标啊。更何况若是严苛点这二十几位可以都被刷掉,现在第五甲进士也比较符合他们文章的水平。她之前说觉得都好是有点赌气的,没想到帝还真的全部录用了。
“陛下还是给他们留了条路了。”
源流深看她一眼,笑道:“抚儿总算知道朕心慈手软了。”
考卷太多,一时半会儿批不完,帝直接将考卷抱回了福宁殿,前后花了三天时间才最终批完。
帝亲批的录取名单出来后,朝野大哗,原先录取的进士科十二人中竟有六人落选,诸科也有十人落选,而原先落榜的人中却又有进士科十二人、诸科六十八人入选。同时本次的主考官翰林学士韩方被连降三级。
录取名单出来后没多久,源流又下了一道旨,从今科起增加殿试。
第57章 第57章 状元
前两年既没覆试也没殿试,都是考完后主考官呈上录取的名单帝直接录用,今年不仅加了覆试竟然还加了殿试,帝说了既然考取了就得让他看看到底啥样,最后殿试再决定各考生等第。
那说明覆试第一依旧不一定是最终的状元了,司马抚儿乘隙又回了一趟家,司马渊说帝这次增加殿试,全部召见,那往后的进士就都是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了,这样倒是可以避免前朝末年的朋党之争,为自己培养亲信。
前朝末年的朋党之争非常厉害,前后持续了近四十年,进士和主考官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师生关系,主考官经常以此来培植自己的势力。现在帝增加殿试,全部面见,最后由他定等第,那这些进士就全部是他的门生了,主考官很难再通过科考培植自己的势力。
“不知道窦侃能不能最后当上状元呢,这次覆试陛下还是定的他第一。”
“反正都跟咱家黄了,当了状元也是人家的。”
“就真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好好回去当你的差,其他的就甭瞎想了。”
“好歹也是咱家先看中的嘛。”
“那也没辙,没啥事赶紧回去吧。”
“祖父,这里才是我的家啊,我难得回来一次您怎么总是赶我走啊。”
“今儿又不是休沐,你跑回来干啥,这几天正好也忙,回去吧。”
殿试如期举行,帝亲制策问,一一召对,人数比较多,因此整整持续了一整天。
考生们初见圣颜,比较激动也比较紧张,各自的表现也大不相同,有的哆嗦得话都说不出来,幸好窦侃不是第一次见帝,虽然也紧张,但情绪控制的比较好,对答也颇自如。
司马抚儿瞅着他的表现在众人里算是出色的了,帝对他也很满意,那他怎么着也该是一甲进士了吧,但也说不准,他有几个劣势。一来他是初试第一,那也就是韩方选出来的第一,可韩方现在已被连降三级了,帝还会点他选出来的进士为状元吗。二来他是官宦子弟,老爹现在是正三品,而帝现在正要提拔寒门子弟呢,唉,能不能一甲就看帝的心情了。
那个瞿廉表现的也不错,毕竟之前连御状都告了,这会儿也就没那么慌了。还有几个年纪颇老的考生,已经鬓发皆白,看帝的神态也颇为怜悯,唉,不管怎样这次也总算中了,不必再考了。
填进士榜时,司马抚儿伸着脖子瞅着帝会点谁为状元,帝拿着兔毫的手悬在状元那一栏上,“抚儿看这次点谁为状元好?”
“陛下,您早就选好了吧。”
“看看抚儿想的跟朕想的是不是一样。”
司马抚儿琢磨了会儿,道:“臣看那位林姓进士倒是不错,皓首穷经几十载,不急不躁永不放弃,文章做得也挺漂亮,现在年纪虽然大了些,但人也比其他人稳重些,而且又考了这么多年,现在点为状元既显得您皇恩浩荡,又表明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源流摸了摸下巴,“那就点他为探花吧。”
探花?“陛下,前朝可都是将进士中最年少的称作探花的。”前朝进士及第后会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然后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少英俊的作为探花使沿途采摘鲜花,可这位林进士鬓发都白了,哪有这么老的探花。
“那是前朝,本朝得改改,就把探花改为一甲第三名,”说完真的就在进士榜一甲第三名的位置上写上了林进士的名字,“一甲进士,也不枉他考了这么多年,而且看其文章也确实有些见识。”
“陛下,这第三名不是榜眼吗?”司马抚儿瞅着他竟然把榜眼的名号改成了探花,唉,您是陛下,当然想干什么干什么。
“第三名是榜眼,第二名也是榜眼,多不好区分。”
这倒也是,在进士榜上,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位置正好在状元的两边偏下的地方,看上去像人的眼睛,所以谓之榜眼,因此第二名第三名都叫榜眼。“那您这是要改名号?”
“一二名不变,第三名改为探花,否则说到榜眼,是指谁?难道还要叫榜眼二榜眼三吗?”
司马抚儿嘻嘻笑道:“这好办啊,人眼分左右,榜眼也可以分左右嘛,第二名就叫右榜眼,第三名就叫左榜眼。”
源流瞥了她一眼,“胡说,那多难听。”又笑道:“还是探花好听,状元、榜眼、探花,这样不是更好?”
“那就只剩一只眼啦。”
帝不理,毅然将左榜眼改成了探花。
“您还不如把林进士点为榜眼呢,探花郎都是少年郎。”
“谁说年老的就不能探花了,从今科起探花不分年龄。”
定了探花,那另一只眼和状元呢?司马抚儿正等着他下笔呢,帝又问她谁该状元了。
“瞿进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