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帝侧女史官 >

第51章

帝侧女史官-第51章

小说: 帝侧女史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源流点头。

司马抚儿玩心重,一听说乌衣巷刚刚的不快便很快散去了,拉着源流就要赶快去。走过一座桥的时候,源流说:“这是朱雀桥。”

司马抚儿看了看桥上的几个字,想到那句诗又有些伤感了:“等打起仗来又要生野草了,这样的景致怕是又要烟消云散了。这里很快就会成为又一个西蜀吧,本来安居乐业,一夜之间就家破人亡了。”

“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了。这里现在什么样以后还是什么样。”

他的话温淡却坚定,像是在做着保证。司马抚儿看了看他便又拉着他下了桥。快到乌衣巷的时候她问:“您怎么这么熟啊。”

源流笑道:“我年轻的时候来过。”

年轻的时候,司马抚儿撇了撇嘴,“您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啊。”

源流想了想道:“有十多年了吧。”

“十年前,也是来玩的?”

“当年闯荡江湖去过很多地方。”

“您这身子还能闯荡江湖吗?”

他笑:“身子不好才更需要到处走走,运动运动。”

玩了一上午,正路过一处酒楼,源流拉住她:“逛了这么半天,进去喝口水歇歇。”

她逛得正起劲呢,一点也不累,看来帝是累了,唉,这种身体还不如她呢,他当年到底怎么闯荡江湖的。

进了酒楼,找了张桌子坐下,正要点菜便听见邻桌的正在大聊特聊什么封后之事。

小二过来,源流便问道:“刚刚听那桌人说什么封后,是怎么一回事啊?”

“客官是外地来的?竟连这都不知道。”

“我们是外地商贾,正好来金陵做些买卖。”

“那来的正巧,国主三日后就要举行封后大典了,客官正好可以看一看。”

司马抚儿诧异道:“封后?你们国后不是刚刚去世吗?”

“是啊,所以现在要立新的国后,新的国后就是少后的妹妹。”

司马抚儿傻眼了:“但少后薨逝还没多久啊。”

“国丧以日易月。而且啊,”小二降低了声音道,“新的这位小少后早就住进宫里了。”

源流笑道:“这可不能乱说。”

“你们外地人不知道,金陵城早就传遍了,谁不知道,当初国主自己写的词都流传到宫外来了。”

司马抚儿的心沉了又沉,沉了又沉,源流让她点菜她也没心思,亏自己刚刚为他说了那么多话,还曾被他那篇长篇诔文给感动了,真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又要立后了,还是少后的妹妹。

源流见她不搭理,便自己点了几个特色菜。

“姐妹共侍一夫的事多了,不稀奇。兴许日后还能成为美谈呢,就像娥皇女英一样。”

司马抚儿闷闷的不说话。

“周煌的那首词抚儿不是也已经看过了吗,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啊。”

什么意料之中,自己可从来没想过他这么快就封后,“我可没您想得那么周全。”

“我之前就说过国后的位子很快就会补上,而且还是少后,是抚儿硬是不肯相信。”

司马抚儿灵光一现:“您赶在这个时候来该不就是为了来看封后大典的吧?”

源流笑,拍了拍她的头:“聪明。”

司马抚儿哼一声,“看别人封后有什么意思,您还是自己赶紧的吧。”

源流笑道:“国库空虚,暂缓。”

菜很快就上来了,都是很典型的金陵菜,源流见她不动筷,便给她夹了一道菜:“吃啊,抚儿应该还没吃过金陵菜。”

是没吃过,来的路上还惦记来着,但现在都被搅得没什么胃口了。源流见她还是没动,凑到她耳边低声道:“这可都是用的国库的钱买的,别浪费啊。”

司马抚儿剜他一眼,撇撇嘴,还是开始吃起来,她刚吃完碗里的,源流就又给她夹了一块肉道:“全都吃完啊。”

菜挺好吃的,司马抚儿这会儿还真是有点饿了,但还是不服气的口是心非道:“我吃不下。”

源流眼里笑意满满:“浪费多少都从抚儿俸禄里扣。”

司马抚儿火了,“凭什么扣我的,您自己怎么不吃,菜又不是我点的。”

“都是为抚儿点的,我的身体不易多食。”

司马抚儿往嘴里又塞了一口菜,觉得味道不错,吃完后恼道:“还说丞相抠呢,我看您才是最抠的。”

源流一边给司马抚儿夹菜一边道:“我跟湛兮可不一样,发给他的俸禄那就是他自己的了,他不用那就是抠门,但国库的钱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就是替大家暂管着,可不能说我抠门。湛兮比我富裕多了,我还没抚儿富裕呢。”

金陵菜跟金陵美景一样,还真是名不虚传,刚还没胃口呢,这会儿已经胃口大开,便又吃了点,嘴里含含糊糊的发出两个字:“哭穷。”

源流笑着低声道:“朕是真的穷,又要养兵,又要养官,还免了那么多的苛捐杂税,三年五载的闹一次灾荒还得去赈济灾民,朕手里真不剩几个子了。”

本朝官员俸禄高倒是事实,他当初收了那些武将的兵权花了不少钱来安抚,就跟花钱买兵权似的,但您也不至于就穷成这样吧,“您少哭穷,西蜀、南燕的国库不都被您收了吗?西蜀国库的钱财多到现在还都没全运回来呢。”

“本朝经历五代国力凋敝,西蜀国库虽然充实,但还是不够,至于南燕的,被刘尚烧了不少,还被运走不少,到朕手里的没剩多少了。”

“所以您又瞄准南吴了么。”

“与其给周煌风花雪月,倒不如朕收了用在实处。”

“既然这么穷,您真不该下江南来,就为了看一场封后大典,浪费钱。”

他点头:“所以抚儿不要浪费,再多吃点。而且不是只为了看封后大典,我的师父这阵子正好在金陵,我要去看看他。”

师父?“药圣?”

源流点头:“他现在就住在附近,吃完了我们就过去。”

虽然源流说就在附近,但吃完饭后源流带着她跟散步似的足足散了一个时辰才散到一处极为古朴的老宅前。

“到了。”源流叩响了老宅的大门。

打开门的竟是一个和尚,司马抚儿吃了一惊,源流倒没什么意外。这个和尚她见过,就是那次向帝献策的若水和尚,他怎么在这?对了,上次他不要任何赏赐,只求帝一件事,就是求见药圣,希望药圣赐药。源流答应了,原来他现在真的跟药圣在一起。

“阿弥陀佛。”

“师父呢?”

若水和尚带着源流和司马抚儿便进了宅子,源流对司马抚儿道:“这里是师父在金陵的落脚处。”

宅子很清幽,周边种有不少稀奇的花草,刚进了内宅,便闻到一股药香,一个老者正背对着他们弓着身子在一丛花圃旁边观察着什么。

“师父。”

老者闻言转过身来,白发白胡,圆脸极为红润,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鹤发童颜了,司马抚儿极为吃惊,拿不准他到底多大岁数,或许有一百岁了,但这面色和精气神又不太像。

源流走过去,躬身行礼:“师父可安好?”

“好。”药圣仔细看了看他的面色,“徒儿不太好。”

“让师父挂心了,愚徒尚好。”

药圣拉过他的手为他把脉,良久,摇头道:“不知保养。颜儿之前给我来了封信。”

源流心知慕容华颜肯定在师父那告了他一状,笑道:“颜儿就会夸大其词,不过是一时风寒,没什么大碍。”

药圣瞅了瞅一边跟着的司马抚儿:“这个娃娃是谁?”

“我的小跟班,在宫里是史官。”

药圣点点头,又瞧了司马抚儿一会儿,忽然道:“就是因为她吗?”

司马抚儿莫名其妙。

源流笑道:“师父,咱们进去说吧。”

进了内间,药圣给源流倒了杯茶,又给司马抚儿倒了杯,还道:“娃娃坐。”司马抚儿接过药圣倒的茶看了看源流,见其点点头便坐在了其旁边的椅子上。

“知道你国事操劳,但也需要知道保养。你这样一折腾,又变回去了。上次让颜儿带给你的药你可有按时服用?”

“徒儿都有按时服用,师父放心。”

药圣点点头,“你既要干大事,就更不能乱来,若是折损阳寿如何干大事。”

源流点头道:“师父教训的是,徒儿知晓了。”

药圣又转向司马抚儿:“娃娃,既然你成日跟着他,就劳你好好提醒他了,要多多休息,调整心绪,切忌大喜大悲,不可太过劳心伤神,尤其不能再风寒了。”

司马抚儿捧着茶碗有点木木的,听药圣说完直点头,虽然不知道药圣为何这样叮嘱她,她作为起居注史官自然要跟着他,但他想干嘛她哪有权利管。

药圣似乎看出她在想什么,便又道:“娃娃既然是史官,就不仅要如实记载,还应多加劝谏,否则他阳寿尽了,于国于民岂不都不利。”

司马抚儿被阳寿尽了这几个字吓了一跳,手里的茶碗不幸落地,砰一声又吓自己一跳。

“师父别吓唬她,她不经事。”

司马抚儿被连番惊吓吓得愣了一会儿,但很快便起身要收拾茶碗,被源流拦住,招来一个小童收拾了,药圣道:“是不是吓唬你自己清楚。”

源流脸上带着柔和的笑,不动声色的转移了话题:“师父,若水和尚送来的女子不知如何了?”

“不妙,但也没死。”

“那师父能救活吗?”

“吊着一口气,但一直未醒,就看造化了。”

药圣让他坐一会儿,自己进了内屋,出来的时候拿着三个瓷瓶,“拿着吧,都是救命的药,但还是要靠你自己保养。”

源流感激:“有劳师父了,徒儿内疚。”

“罢罢,你一定要完成大业,就去干吧,为师能为你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其他的还要看你自己。”

临走时,药圣塞给司马抚儿一张纸:“娃娃,爷爷叮嘱你的话你可要记住了,把这个好好看看,他若自己忘记保养,你要随时提醒他。”

司马抚儿赶紧接过直点头:“您放心。”

若水和尚还在外宅站着,源流走过他身边时道:“三日后举行封后大典。”

“阿弥陀佛。”

出了老宅,司马抚儿才有点缓过气来,试探着问:“药圣说的真有那么严重吗?上次慕容大夫也这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