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迷养成手册-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文昶面不改色,道:“我贺文昶扪心自问,自己算不得君子,饿到了极点的时候,连寺庙里头祭祀的祭品都偷过,算不上是好人,可是,我自认为,自己也不算是小人,至少恩将仇报的事情,贺文昶便是做不来的,哪怕是现在动动嘴与你虚与委蛇,也是做不来的。”
阮琨碧缓缓的翘起自己的一边嘴角,嗤笑道:“话说的倒是真好听,你可知道我是什么身份?我对付不了永宁侯府,可是想要为难你,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现在,你就是死在这里,她只怕也不会知道!”
贺文昶面上神色一丝未变:“贺文昶此人,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周身几本旧书再加上这一座破房子也值不了几个钱,阮姑娘高兴如何便如何吧。本人虽是不名一文,可是真的砸碎了骨头细细称量,还是有几斤风骨的,立足天地间,已经是足矣。”
阮琨碧这下子是真正的冷笑了起来。
虽然面上在笑,却也在心里头打定了主意——这个贺文昶必须死。
她本来就是为了拉拢将来出人头地的他才特意过来的,既然二人谈崩了,那自然不会留下他了,留着干什么,等他出人头地了,反手捅自己一刀吗?
为了自己的安全二皇子派了两个高手随时跟着,表面上是两个丫鬟,实际上却是内功的高手,此刻倒是派上了用处,她冷冷的站起身,示意那二人等自己出去后边动手。
左右贺文昶虽然小有名气,却也是无亲族师友,死了也就死了,自然不会有什么人为他张目。
就算是有人不识抬举,二皇子也足以压下去了。
恰在此时,一道苍老而又有些无力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贺公子可在吗?我家先生请你过去品画,还请务必不吝赐教才是。”
阮琨碧有点不悦,什么先生?
她想着住在这里头的人撑死了也就是一个私塾老师之类的,便神色凌厉的瞥了瞥身后的丫鬟,那丫鬟会意,抬高了声音,道:“我家主子有事同贺公子相谈,还是请你家先生改日再请好了。”
“不行,不行,”那老人的声音慢腾腾的,却是非常有力的拒绝了:“我家先生脾气大,想请的人还没有请不到的,还是请贺公子先出来见一见吧。”
今日阮琨碧到了这里之后,连续两次知道了不识抬举这个词的意思,连一直端着的架子都顾不上了,冷笑道:“你家先生好生了不起,可否告知名姓,那一日叫我亲自上门拜访才是!”
“姑娘玩笑了,”那老人的声音依旧是慢条斯理,慢腾腾的叫人想要按快进键:“我家先生姓王,单名一个梁字,算不上什么大人物。可他素来不喜欢见外人,姑娘贸然上门,只怕他是不肯见的。”
阮琨碧还以为对方会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谁知道冒出来一个从没听说过得名字,偏生架子又摆的这般高,当即便想要大笑三声,还没有来得及张开口,便被一边的两个丫鬟紧紧地掩住了嘴。
其中一个丫鬟面色有些青白,声音却是极为谦和:“听闻王公前往蜀中游历去了,却不想在此地见到了,委实是奴婢的福气,今日是我吗冒犯了,还请王公勿怪。”
那老者似乎无意深谈,只是道:“请贺公子过来吧,不要叫先生久等才好。”
贺文昶本以为自己是死定了的,可是此刻眼见着峰回路转,再听了请自己前去赏花的人是谁,一瞬间便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跌跌撞撞的走到院子里区,推开了那一扇木门,目光发亮的盯着外头的那名老者。
那老者似乎也不想多说的样子,只笑眯眯的看了看屋内,便带着贺文昶离去了。
阮琨碧刚刚被两个丫鬟掩住了口,再看他们后来的态度,便知道自己只怕是碰上钉子了,可是她又想不明白,到底什么人,会令二皇子府上出来的人也要小心对待呢?
她对于两个丫鬟有些不满,语气便有些冲:“你们有没有一点尊卑心了?哪个给了你们胆子,上来掩住我的……”
那丫鬟却没有吭声,只是急匆匆的叫了二皇子府上的人进来,道:“赶快回去禀告殿下,琅琊王氏的王公自蜀中返回金陵了,”那丫鬟意味不明的看了看阮琨碧,又低声道:“把今日的事情,同殿下完完本本的说一遍。”
作者有话要说: 你萌的阮阮还是没有上线︿( ̄︶ ̄)︿
第136章 所谓名士
“贱人!”
砰地一声; 二皇子那手中的那只青瓷杯盏砸在地上,面色发青,眼中射出的冷光更是令人止不住发颤; 他此刻几乎恨不得当即生撕了阮琨碧; 自然顾不上什么形象:“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得罪了永宁侯府也就算了,居然硬生生得罪了王公!”
侍立在一边的丫鬟们顿时眼观鼻鼻观心,唯恐发出一丝声响; 惹得二皇子朝自己开火; 那个回来回禀消息的更是努力把脑袋缩回脖子里头; 唯恐二皇子下一只茶杯砸到自己脑门儿上; 就是二皇子妃也是低着头,没有吭声。
二皇子额头的青筋蹦得老高; 忽的冷笑一声,目光怨愤的可怕:“别人想见王公都见不到,偏偏她运气这般好; 一出门就撞了上去; ”最后两个字; 几乎是从他的牙缝里头磨着出来的:“该死!”
二皇子妃面上也是神色凝重; 上前劝慰道:“殿下暂且不要生气; 那无非是做无用功罢了,好生想一想办法才是真的。”
二皇子见了二皇子妃,面上的神色倒是稍稍好看了几分,瘫坐在椅子上头; 一手撑额有些无力的道:“我现在脑子里头乱糟糟的,什么都想不出来!她自己作死也就罢了,居然是打着我的名号出去作死!那可是王梁,世家魁首的王梁,被先帝与父皇亲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王梁!你叫我怎么不动气,怎么静得下心来!”
王梁今年五十有一却尚未成家,最喜游历四方,少在人前现身。
但是他的名声,却并不会因为他的年低调而少半分,反而透露出浓浓的所谓的低调的奢华。
他姓氏中的这个王,是世家中的琅琊王,就是本届榜眼王明远所在的那个琅琊王。
与王明远不同的是,他的辈分要比王明远高两辈,是王明远的叔爷爷,也是当代琅琊王氏族主的嫡亲叔父。
他是王明远曾祖母的老来子,真正正正的老蚌含珠,比王明远的爷爷要小上二十多岁,五十一岁的年纪,在朝堂上乃至于文坛上还算是年轻。
可这个时代的世家可不讲究年纪,而是完完全全看资历辈分的。
虽然他今年才五十有一,可真正论起资历来,他应该跟二皇子的外祖父是一辈人,便是二皇子的岳父见了他,也要规规矩矩的叫一声世叔。
而且,他也是当世名士与文艺青年的最好代表。
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嵩放达——王梁极得其中精魄,甚至于引领了一个时代文艺青年的潮流。
事实上,不只是他,许多的世家名士,也都有这个趋向。
世家大族的教育,使得他们这类的世家子弟具有超人一等的才能,几百年簪缨世家的底蕴,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去恃才傲物。
几百年的荣华下来,世家需要的不再是富贵,而是平安。
他们每一代都会有子弟出仕,可也只是几人罢了,其余的人则会选择或者留居祖宅守家卫业,或者游历四方增长见闻,或者游学立著成一方清谈名士,既不会辜负了自己一生,也不会使得家族太过于煊赫,惹来倾家之祸,葬送了百年基业。
像是崔氏出身的清河崔氏,崔博弦就是选择了清谈名士这一条路,而他的长兄则是选择进入朝堂去闯荡,支撑起崔氏门楣,而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是可行的。
皇家或许可以容忍世家保存下去,拥有超然的地位,却不会容忍他们的势力继续扩大下去,既然世家这么识抬举,没有想着把前朝的那一亩三分地占满,那皇帝就得给他们面子,留着他们自然也就没什么大不了了。
毕竟历朝历代倒是这样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总不能皇帝跟泥腿子共治天下吧,那听一听就是不靠谱的。
再者,一家人下饺子一样的待在朝堂里野未必是一件好事,朝廷里头的职位就是那么几个,世家的子弟们却有那么多,总不能安排世家子弟去做弼马温吧,几百年传下来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又再者,一个家族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全家的子弟都挤在一起上场了,那到底是支持谁比较好一些呢?万一出现了分支子弟混的比嫡支子弟混得还要好的局面,那么家族到底是支持谁呢?
打断自己的礼法传承去支持庶出,似乎是不太好,可要是不知变通去支持嫡出,也同样是一手臭棋,那才是左右为难的事情呢。
与之恰恰相反的是,有时候将世家子弟分出去,反而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一加一大于二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就像是现在的崔氏,嫡长子在朝廷上崭露头角,胞弟也是清谈名士中的下一代领头羊之一,双管齐下。
对于清河崔氏而言,就是很好的选择。
这种世家内部一致决定的收缩力量,并不会直接削弱他们自身,相反的,反而会使所有的世家在一家遇难的时候驰援彼此,真正正正的拧成一股绳。
虽说二皇子是皇子,陇西李氏又是他的外家,可是世家之间几百年的互相通婚,以及彼此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内部体系,都使得他们很容易面对外敌同仇敌忾,二皇子如果敢对着王梁甩了脸子对他出手,明天的新闻头条大概就会变成——
#皇家是不是看我们世家不顺眼,想搞什么事情粗来!#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们要不要准备起来!#
#夭寿啊!怎么一点都不尊重名士,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礼崩乐坏了!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