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雄-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这人正站在一块石头上,居高临下给百姓讲解怎么才能抵制台风减少损失,怎么才能在台风到来时尽可能的保住性命?他的声音柔和平静,没有一丝的激昂情绪,却让人听得很是信服,不由自主的信任他。
在看见他的那一瞬,郭文莺只觉心脏被什么重重击了一下,难受的要命。
她一直知道江一行在东南,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见到他,而且是此情此景,在这种地方。他看起来瘦了好多,也黑了好多,虽精神还好,但难掩一身的疲惫,一看便知有两夜以上没怎么合眼了。
村子里突然出现许多官兵,百姓们都忍不住回过头来,惊诧地望着他们,仿佛他们是一些不速之客。
有亲卫喊道:“大人在地,尔等还不速速退下。”
百姓分两侧如潮水般退去,但都没走远,只在一边静静看着。
江一行从石头上跳了下来,往这边走了几步,忽然瞧见站在最前面的郭文莺,身子只觉一震,随后呆呆望着她,竟茫茫不知所言。
最后还是郭文莺开口问道:“你,还好吗?”
这短短一句问出,江一行便觉心狠狠疼了一下,他轻轻拍了拍身上的土,强作镇定,“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来看看泉州的情况。”她低垂着头,并不敢直视他。上次他送的镯子都被封敬亭给摔了,此刻还真没面目再面对他。
江一行眉头锁了一下,“这边乱的很,常有倭寇上岸,前几日又刮了台风,你还是回去吧,免得再踩一脚泥。”
他看看她的鞋,上面已经满是泥泞,有些地方已经干了,还有又沾了新的。他下意识弯下腰去,用袖子去蹭她的鞋面,又像从前那一次两人一起上街,她一脚踩进水里,他也是用袖子去擦。
袖子刚蹭到脚面,郭文莺缩了缩脚,低声道:“江大人公务繁忙,还是赶紧帮百姓重建家园才是。”
江一行怔了怔,随后意识到两人之间早已不是从前的关系,他站起来,却不禁露出失望之色。他这人本来有些木讷,从没动过情,也没跟人谈过情。唯一的一次遇上郭文莺,却又被人生生拆散了。
这一年来他在东南过得并不好,一个从京都贬来这里的七品官能受到什么重视?他最发到这个偏远小县,每日里都要和倭寇斗争,时时都有生命危险。不过他并不怎么在意,人忙着就好,忙起来就会忘掉许多事。
此时听郭文莺这么说,只得点头,“那我去了。”
见他转身要走,郭文莺忽然心中一动,又叫住他,“我带了不少人,让他们去帮点忙吧。”
她叫张欣房领几百人去帮着搬东西,从水里把还能用的都捞出来,路唯新也带着锦衣卫帮着清理道边被台风刮倒的树木。他们本来是来视察的,倒变成干活的了,不过郭文莺发话了,也没人敢不听,就连红香和鸢儿也都帮着受伤的百姓包扎伤口。
他们出来时没想到这边环境是这样,也没带多少药品和食物,不过能留下的都给这些受灾百姓留下了,并告诉卢一钰,让他回去后运些粮食过来赈灾。
本来泉州附近几个县所剩人口就不算多,又遇上天灾,这些人也真是没活路了。
江一行忙道谢,这会儿他还不知道郭文莺是新任的闽浙总督,还以为她只是碰巧路过,便请她到县衙里略坐坐,也顺便吃些东西。
郭文莺想这些人帮着救灾也得花些时间,总归一时半会儿走不了,便道:“那就多谢江大人了。”
江一行搓了搓手,笑得有些腼腆,“你还是叫我一行吧,毕竟咱们也算相识一场。”
郭文莺点头,两人沿着官道往前走,这里离县衙大约有几里路,上了马也没花多长时间就到了。张强和皮小三几个在后面跟着,除了十几个亲卫,大部分人都留在村子里救灾了。因着她有些事还要跟徐横赏讨,便叫他也跟着一起。
县衙比想象中还要破烂,似乎不久前刚经过大火,有些地方有烧焦的痕迹,还没修缮完,看着大门的门板都晃晃悠悠的。
江一行道:“这里倭寇登陆的次数多,一年里总要来个七八次,也偶尔有小批的倭寇爬上岸,强了东西就跑了。朝廷虽在此处有驻扎军队,但这么大地方,都是小股人溜溜达达的,哪里管得过来,百姓们因此受了许多的罪。”
郭文莺转头问徐横,“此处驻扎了多少军队?”
“约有四五千人。”
郭文莺思索一下,“把人数增加到三万,然后把炮台筑起来。”
徐横有些犹豫,“先前筑过炮台,只不过让倭寇给炸了,筑炮台倒是不难,只是东南海岸线太长,不宜在一个地方驻扎太多人。此处还是驻水军合适,这个要回头跟徐海商量一下。”
郭文莺道:“水军要驻,陆军也要驻,具体怎么样,明日咱们去划定修建港口的地方看看再说吧。”
他们说着话,已经进了县衙,前厅也像是刚被打劫过,里面空空的,就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不看别的,光看这一处,真瞧不出来这是个县衙。
江一行满脸歉意的一笑,“这里确实简陋了些,你们先坐坐,我去给你们下点面条吃。”
张强忍不住道:“这县衙里就没厨子吗?”
“什么厨子,衙役都快跑光了,就剩几个老弱病残走不动的,其余的都到外面讨生活去了。”
第五百二十二章 面条
郭文莺深深震撼了一下,县衙都是如此,老百姓的家里还不定什么样呢?
这个江一行也是,这一年多也不知他过得什么日子,在这样破旧的县衙里,每日生活自理,还要想着照顾无辜的百姓。或者也只有他这样的性子,才能耐得住,居然就在这里任下去了。
江一行站起来往外走,上厨房下面条去了。郭文莺也随后跟了上去,她觉有些话还是得跟他说清楚,哪怕道歉也是要说的。
徐横也要跟着往外走,被张强一把拉住了。他笑道:“徐大人,咱们相识时日也不短了,就不能陪咱们哥几个说说话?”说着也不待他同意,强摁着他坐下,天南海北的胡侃起来。
他表面是找徐横聊天,实际上却是要给那两人制造独处的机会的。身为随身护卫,这点眼力价都没有,还干什么?
江一行进了厨房,就开始拿盆和面,放了抻面条,那边烧着火,水煮开了,面条就抻好了。往锅里一放,煮了不多一会儿,面条就飘起来了。
郭文莺看着他熟练的做着抻面,忽然觉得心里酸酸的,如果没有封敬亭霸道的非要抢她,或许她已经嫁给了江一行,家里也有这样一个小厨房,他在厨房里给她抻面,偶尔回望她一眼,全是宠溺的笑容。
可惜这世上没有那么的如果和或许,既然她已经走了这条路,已经和封敬亭定了终身,便也不能再想其他的了。
她低声道:“那日的事是我对不起你,害你被贬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我早就想跟你说抱歉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是我不该把你卷进那场恩怨之中。”
江一行煮面的手停了一下,随后平静道:“不是你的错,我知道你也是被迫的。只要那人待你好,我也便没什么可求的了。”
郭文莺点头,“他待我很好,也是真心的。而且我们已经成亲了。”
江一行怔了一下,“成亲了,他还让你上这种危险的地方来?”
“是我自己想来的,不关他的事。”
江一行沉默了一会儿,“总归是你们的事,轮不到我说三道四的。你也知道这地方危险,能早点离开就早点离开吧。”
郭文莺点点头,她说了一直想说的话,心里也觉舒服了点,长久以来,江一行一直是她心里的一块疙瘩,她总觉对不起他,想要对他补偿。既然她现在是总督了,以后能为他做的,便也多为他做些。
她问道:“你想留在泉州吗?把你调到外省做官好不好?找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好地方。”
江一行摇摇头,“不用了,我不能离开这里,这里的百姓太苦了,如果我走了,没有人愿意来这儿为官,百姓们会更加苦不堪言。”
郭文莺也知道他的性子,执拗起来,谁也说不动,不过既然他愿意留在这儿,那他们就齐心合力,一同把泉州建设好吧。
现在这里虽然人烟稀少,但一旦把倭寇扫平,在这里开了港口,建了海事衙门,这里将会发展为东南重镇,其地位比之福州还要重要。
两人说话的功夫,面条已经煮好了,一人用托盘端着几碗往厅里走。
皮小三正在门口站着呢,瞧见郭文莺端着面忙接过来,笑道:“头儿,这怎么是你干的活,交给咱们就行了。”
郭文莺道:“厨房里还有,你去端过来吧。”
她端着面进了屋,一人面前摆上一碗,几人坐在那儿开始吃面。
江一行手艺真是不错,面条煮的不软不硬的,吃的甚是劲道,尤其是汤头很好,用鱼汤熬的汤头,奶白色,带着一股甜香味儿,真是鲜美好喝。
这一年多郭文莺胃口一直不怎么太好,基本都是一碗饭,很少有回碗的时候,这回倒是连吃了两碗。
江一行看她爱吃,笑道:“还有些鱼汤,你可以带点回去,都是我自己熬的,用瓦罐盛了,回去热一热就能吃了。这边离海近,鱼虾最是新鲜,海边偶尔也有打渔的渔船贩卖。”
郭文莺笑着摇摇头,“带就不必了,一会儿我们还要去海边,看看新建的港口。”
“那我也陪你们去吧,那一块我熟。”
郭文莺点点头,吃过饭,他们也没等着路唯新那些人,就直接骑马去了海边。这里离海大约有三十来里地,骑快马,也就一两个时辰就到了。
他们跑马沿着海岸线跑了一段,郭文莺看这一处地方找的还不错,地方宽大,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