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沙-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到这个时候,F…22J上的导弹告警机才会发出警报。
在此之前,三架战斗机上的雷达告警机都发出过警报,只是没有得到重视。三名飞行员还以为是“上杉”启动了火控雷达,前原与纪野在警告他。再说了,进入太平洋上空,“上杉”就犯过一次类似的错误。
等到导弹告警机发出警报,再进行机动规避,已经太晚了。
为了提高命中率,刘威把暧M…120D的自导距离由通常的二十公里缩短到十公里,攻击稍近那架战斗机的则只有五公里。在这个距离上,F…22J的隐身性能再好,暧M…120D的弹载雷达也能探测到。
更要命的是,这三架F…22J同样挂着四具大型副油箱。
编队左后侧那架F…22J还没来得及抛掉副油箱,暧M…120D导弹就扑了上来,用二十公斤高能战斗部将这架四亿美元的战斗机送入了大海的怀抱。因为正在做战斗准备,精神高度集中,所以飞行员没来得及跳伞逃生。
另外两架战斗机抛掉副油箱,进行机动规避的时候,暧M…120D已经迫近。
距离不到两公里!
虽然F…22J的最大机动过载为九G,但是暧M…120D的最大机动过载超过四十G。通常情况下,导弹的机动过载是战斗机的三倍,战斗机就很难逃脱。在将近五倍的情况下,战斗机更加无法逃脱。
暧M…120D是暧M…120系列中程空对空导弹中的最新型号。
与前三种型号相比,暧M…120D的最大改进就是用冲压发动机取代了火箭发动机,将最大射程由暧M…120C的一百二十公里提高到一百六十公里,后半球最大攻击距离也超过了八十公里。
除了提高射程之外,冲压发动机还有一项很突出的性能,即在全射程内,能让导弹保持更高的飞行速度。使用火箭发动机的暧M…120C在到达最大射程处的时候,飞行速度仅有二点五马赫,而不是发射时的四马赫。
暧M…120D没有这个问题,在飞行二十多公里之后,速度仍然为四马赫。
这是与目标的相对速度,而不是相对于地面的绝对速度。
最后两公里,导弹的飞行时间不到两秒,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F…22J做不出任何规避动作,飞行员甚至来不及释放诱饵干扰弹。
与前两枚导弹一样,这两枚导弹也是近炸引爆,用弹片摧毁战斗机。
暧M…120D有两种起爆引信,一是由激光雷达控制的近炸引信,二是碰炸引信。只有在近炸引信失灵的情况下,碰炸引信才会发挥作用。
战斗机不是坦克战车,即便是皮坚肉厚的A…10C在空对空导弹面前都非常脆弱。
被预制破片击中,F…22J绝对是在劫难逃。
三架F…22J被击落的时候,刘威驾驶的F…22J已经爬升到一万五千米高空,而之前的巡航飞行高度仅为九千米。
速度没有减,仍然为一点八马赫。
向东飞行了大约一分钟,刘威压下拉起操纵杆,F…22J翻滚着爬升了大约一千米,开始转向俯冲。
飞行高度降到一万米的时候,刘威再次启动火控雷达。
数秒钟后,AN/AGP…79雷达再次锁定了三个目标,大编队右侧那三架F…22J。
可惜的是,刘威的F…22J上只剩下了两枚暧M…120D,而且此时日本飞行员已经知道前方编队里的战斗机遭到攻击。
为了确保有最大收获,刘威选择了一个目标,射出了两枚暧M…120D。
弹舱门合上的时候,刘威已经能用肉眼看到大编队后方那三架F…22J了。此时双方的距离大概为三十公里,超出了常人的目视范围。如果太阳再升高一点的话,刘威还能看得更远一些。
因为没有想到敌机已经来到后方,所以那三架F…22J没有散开。
可以肯定,三架战斗机都启动了火控雷达,正在搜索前方一百二十度范围内的空域,寻找攻击他们的敌机。
对刘威来说,这是绝佳的机会。
把火力通道调整到暧M…9X上后,刘威启动了光电跟踪系统。
F…22J很先进,却没有像J…10那样配备头盔瞄准系统,所以无法由飞行员目视引导,必须使用战斗机上的火控系统。
在视距内格斗中,最可靠的当然是光电跟踪系统。
虽然暧M…9X为格斗导弹,但是最大迎头攻击距离达到二十公里。可惜的是,尾追攻击距离不到十公里。
为了保险起见,刘威没有急着发射导弹。
逼近到十公里以内,他才打开战斗机的肋部弹舱门,让安装在挂架上的暧M…9X伸出头部,由导弹上的红外/紫外双模式引导头自行寻找与跟踪目标。
随着导弹锁定了第一个目标,刘威射出了第一枚暧M…9X。
仅仅几秒钟后,第二枚导弹也飞出了F…22J的弹舱。
此时,第一架受到攻击的F…22J已经开始机动规避。虽然暧M…9X在搜寻与攻击目标的时候不会发出电磁信号,但是火箭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热量,仍然能被战斗机上的导弹告警机探测到。
紧接着,第二架受到导弹攻击的F…22J也开始机动规避。
刘威没有理会那两架战斗机,而是盯住了编队最前方的那架F…22J。
暧M…9X号称全球最先进的格斗导弹,具有高达一百二十度的离轴发射能力,机动过载更是高达六十G,双模式平面阵列导引头能够自动生成目标的红外/紫外图像,几乎不受诱饵干扰弹影响。
用最先进的导弹对付最先进的战斗机,正是物为其用。
僚机受到攻击,领队长机立即发现从后半球杀来的敌机。
日本飞行员肯定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在战斗机性能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被敌机占据后半球攻击位置,意味着被动挨打。
F…22J拉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冲向高空。
刘威不甘示弱,也立即拉了起来。他已经用光全部导弹,只剩下那门六管二十毫米“火神”机炮了,必须把距离缩短到一公里之内。
日本飞行员严格遵从了美国教官的指导,充分发挥出F…22J的垂直机动性能。
得益于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美国的战斗机更加重视垂直机动性能,F…15系列战斗机就比同时代的Su…27拥有更加出色的垂直机动能力。F…22也不例外,标准空战载荷时的推重比高达一点四,垂直机动能力世界一流。
可惜的是,咬住他的也是一架F…22J。
因为用光了全部导弹,烧了更多燃油,所以刘威这架F…22J的推重比还要高一些,加速爬升能力更加出色。
更重要的是,刘威不需要为剧烈机动产生的高过载发愁。
对于只有普通人体格的日本飞行员来说,这是一道怎么也迈不过去的坎。
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
以现代的材料技术,提高战斗机的最大过载并不难。
难的是,无法提高飞行员的承受能力。即便是最优秀的飞行员,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承受九G过载。再大的话,人体根本承受不了。如果持续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因为血液无法流入大脑,飞行员会黑视,甚至昏厥。
受此影响,几乎所有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最大过载都不超过九G。
激烈的空中格斗中,过载达到九G是很常见的事情。
特别是对那些急于摆脱敌机的飞行员来说,为了活命,必须飞出最大过载。
拉起战斗机后,日本飞行员立即遇到了与纪野同样的问题:战斗机的雷达整流罩突然脱落,差点砸中座舱。
情急之中,日本飞行员根本没有时间思考。
也许只是装配上出现的质量问题吧!
在被敌机咬住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攻击敌机,所以不用考虑如何瞄准。摆脱敌机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也不迟。
可惜的是,跟刘威比承受能力,日本飞行员差远了。
数秒之后,两架F…22J的机动过载就达到九G。日本飞行员连抬起手来都很吃力,更别说做其他动作了。
他必须坚持,也只能坚持。
没过多久,日本飞行员就感到呼吸吃力,仿佛一块巨石压在身上。
九G过载,相当于把体重提高到正常情况时九倍。假如飞行员的体重是七十公斤,那么此时的体重就是六百三十公斤,等于额外承受了五百六十公斤的重量。算上飞行服、随身装备等,还不止这个数。
高过载,最大的影响就是血液无法流入大脑。
人类心脏的能力非常有限,而大脑又是耗氧大户,别说长期缺氧,就算只有几秒钟,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黑视,即视场变暗,什么也看不到。
虽然黑视没有后遗症,减压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是对于飞行员来说,变成瞎子与被敌机击落没有多少区别。
更严重的是,黑视之后,如果仍然没有减压,就会昏厥。
在空战中昏厥,等于宣判了死刑。
这些道理,日本飞行员都知道,而且他相信,敌机飞行员也会面临同样问题,所以谁坚持得更久,谁就有更大的胜算。
在这一点上,日本飞行员非常有信心。
他是日本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飞行时间超过三千个小时,平均每年飞行五百个小时,即便放在全世界,也是最顶尖的。在与美军飞行员的对抗训练中,他们这批飞行员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能,连美军教官都非常赞赏。
黑视前的一刹那,日本飞行员扳动操纵杆,F…22J翻滚着改出了爬升,转为俯冲。
过载迅速降低,由此产生的不适感也在逐渐消退。
可是没等日本飞行员反应过来,几枚曳光弹从机身左侧擦过,接着F…22J像是被什么东西砸中了一样,猛烈震动起来。
炮弹击中驾驶舱之后,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到死的时候,日本飞行员都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一架F…22J从上方俯冲而下,在它身后,那架被机关炮弹击中的F…22J已经在翻滚坠落的过程中分解为成千上万块碎片。
用机关炮干掉对手,让刘威觉得十分过瘾。
谁让他是特种兵出身呢?
刘威驾驶的这架F…22J也只能做出九G机动,这是飞行控制软件的最大限制制,再大也做不出来。只不过,进入九G机动后,刘威除了觉得身体有点沉重之外,没有产生任何不适感,也就没有急于改出机动。
正是如此,他的爬升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