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铠-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话实说不行,拍马吹捧也不行,众位大臣低头不语,主帐中一片安静。
偏偏皇帝慕容破也不说话,就这样瞪着大家,这难堪的沉默足足持续了一炷香功夫,兵部尚书慕容淮干咳一声,终于开口了:“陛下,微臣有点浅见,请陛下指点。”
“老尚书,你请说。”
“陛下,逆贼拓跋雄起兵谋逆,肆虐我大魏半壁江山,祸害我万千良善子民——不管怎么说,此獠和一众党羽于今日恶贯满盈,这总是彰显朝廷声威的好事,朝廷应以广为传播,威慑海内不臣!”
慕容破“嘿”了一声,好像有点不以为然,但脸色却已和缓不少:“老尚书,你继续说。”
“谢陛下。逆首伏诛,这自然是好事,但美中不足之事,却是孟太保心慈手软,除恶未尽,有失朝廷厚望了。逆贼诡计多端,假意归顺,欺骗孟太保,骗得了他的收容。孟太保毕竟还年青,行事稍微莽撞了些。老臣觉得,朝廷最好是派人给他提个醒,莫要被恶徒蛊惑了。如果孟太保不好下手,就请他把那批不赦恶徒交给朝廷有司依刑律来处置好了。”
“尚书卿,你所谓的‘不赦恶徒’是指何人?”
慕容淮干咳一声:“这个,执掌刑律该为刑部之事,老臣也是门外汉。但若依老臣浅见,凡旅帅以上的叛首皆应定为与谋逆首,他们的甄别处置之权该归朝廷刑部,不该由东平军擅赦擅免。”
“让东平军交出旅帅以上级别的叛军将领给朝廷?”
众人听得眼前一亮,都在暗赞叹慕容淮经验老道,提出的建言中正平稳,其中更是暗藏锋芒:让东平军把一些叛军将领交给朝廷甄别处置,这是名正言顺的要求,只要孟聚还自认是朝廷的将领,他就不好拒绝这个要求。但只要孟聚交了人,叛军那边对他的信任肯定就大跌特跌,他们内部肯定会产生缝隙的,那朝廷就有了从中离间的机会了。
慕容破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他说:“老尚书所言老成持重,甚合朕意。一切尽如老尚书所言,刑部速速发文给孟太保,请太保交出一众谋逆来,勿再包庇纵容他们了。”
当天,朝廷展现了罕见的高效率。刑部当场制定了通缉名单——名单上洋洋洒洒,一共列了七十多人,包括拓跋雄在内,不管死的还是活的,边军的四十多名旅帅、镇将和都督人人有份,另外还有三十多人的文官名单。
刑部左侍郎赵钧定被慕容破任命钦差,连夜出发,赶赴安平城。
~~~~~~~~~~~~~~~~~~~~?“朝廷的通缉钦犯?”
孟聚摇摇头:“赵侍郎说的何意?本座怎么就听不懂了。本座是朝廷的良辅重臣,在本座这边,怎会有什么朝廷钦犯?”
刑部赵侍郎陪着笑脸:“太保爷有所不知,您收容的那一批叛军,其中有些是在朝廷的通缉榜上的,应在不赦之列……”
“哦?这个通缉文榜,本座怎么先前就一点不知道?”
赵侍郎满脸尴尬,他不好意思说这个通缉榜就是我们今天刚做好的,就是专门用来对付你的,他只能苦笑着:“按照大魏律,谋逆者诛九族……”
“赵侍郎,本座也是做过刑案官的,刑律也知道一二。谋逆者诛九族不假,但大魏律还有一条:被裹胁良民,自行出首者可赦;若改过自新,向官府检举逆首,可赦;若倒戈一击,持逆首首级向官府出首的,不但无罪还有功,朝廷可论功而赏——边军的弟兄先前一时糊涂,被拓跋雄蛊惑,犯下了大错。但大伙洗心革面,幡然醒悟,把拓跋雄宰了向朝廷出首,这该是在可赦之列了。”
“太保爷刑律精通,下官佩服。您说的没错,一般裹胁之民,出首皆可赦,但刑律却还有一条,犯下‘与谋’、‘逆首’二罪者,皆在不赦之列。太保爷莫怪,咱们刑部也是依律行事罢了。”
孟聚饶有兴趣地向赵侍郎倾过身子来:“参与伪皇叔叛乱的边军兵马多达数十万,朝廷不可能把全部人都杀了吧?这个‘与谋’和‘逆首’的罪名,朝廷是怎么定的?”
“朝廷的意思是,大部分官兵都算是被逆首裹胁的吧,但那些高级军官就要算是逆首之列,不可赦免了。”
“高级军官?高到什么地步,一省都督吗?”
“朝廷的意思是,旅帅以上级别的将领都可以算是逆首了……”
孟聚把身子往后一靠,他微笑着:“这就是说,旅帅以上级别的将领都要追究谋逆?”
“正是。”
“按照大魏律,谋逆之刑是要诛灭九族的?”
“这……也算是吧。”
“也就是说,边军所有的旅帅都要被诛杀九族?”
赵侍郎觉得好像有点不妥:自己奉朝廷命令过来,要求孟聚把人交给朝廷刑部,具体要如何处置,是由皇上和朝廷最后决断的。但被孟聚这样绕了两绕,话就变成了“旅帅以上级别的边军将领全部要诛杀九族”这好像不是自己的话吧?
但话赶话到了这个地步,也容不得赵侍郎改口了,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正是,朝律煌煌,谋逆者诛九族!”
孟聚摇头叹了一声,他对堂下壁立的两排军官说:“这位是钦差、刑部侍郎赵钧定大人,他说的话,就是朝廷的意思,你们可听明白了?”
军官们低沉地回应道:“都听明白了。”
无数充满杀意的眼神从四面八方射来,赵侍郎如坐针毯。望着周围那些满怀恶意的军官们,他隐隐觉得事情好像有哪里不对。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三百一十三 冲突(下)
“太保爷,被通缉的这些钦犯,您何时能移交朝廷呢?”
“本座先看看啊,”
孟聚漫不经心地提着那份通缉榜文,看了一阵,他摇摇头:“赵侍郎,这上面的人,本座怎么一个都不认识?”
“孟太保这是在跟下官开玩笑了,马公公回来已经启禀圣上了,说在贵军之中见到了史文庭、洛小成等人,他们可统统都是榜上有名的啊。”
孟聚翻了个白眼:“是吗?马公公认错人了吧?倘有这些人,本座怎会不知道?”
“马公公说他亲眼见到了史文庭!”
孟聚淡淡说:“马公公听错了,那是我麾下的军官石文亭。”
“还有洛小成……”
“那是罗笑城,是我中军传令官,马公公又听错了——赵大人啊,马公公是内侍,是阉人,他识字少,犯下这种错倒也情有可原。但你可是进士啊,你该是识字的吧?怎么也跟着他一起犯糊涂?”
赵侍郎险些被憋死,十年寒窗苦读四书五经,满腹诗书才高八斗,现在竟被一个武夫军阀问自己识不识字,但偏偏这武夫手里拿着大刀,自己想发火也发不起,只能赔笑道:“下官自然是识字的——孟太保,这些钦犯都是朝廷急索的,有可靠线索,应该就在您军中。要不,您好好查实一下?”
“既然钦差这么说了——好啊,那就查查呗。”
孟聚随手把榜文递给身后侍立的将领:“虎子,你把通缉榜拿下去,好好看看,上面的人,你认识哪个?我和钦差就在这边等着了。”
王虎接过榜文,他看了一阵,摇头道:“上面的人,末将都没见过。”
孟聚微微一笑。他望向下首的一个军官:“史帅。你也来看看,这些人——特别有个姓史的,你认不认识?”
史文庭旅帅用力地摇头,大声嚷道:“大都督,这上面的鸟人,不管姓屎姓尿,末将一个都不认识!有哪个敢没事上门找碴,污蔑咱东平军窝藏钦犯的,咱给他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一边说。他一边恨恨地瞪着赵侍郎,那凶狠的目光令对方不寒而栗。
“唉,史帅,莫要这么冲动嘛!黄帅,通缉榜上有个叫黄旻的,好像是你本家矣!你来看看,是否认识他?”
黄旻旅帅忍住笑,一本正经地上来看了几眼。他若有所思地打量着赵侍郎:“榜上有个人。还真有点眼熟啊,末将好像还真见过了……大都督,只是,末将不敢说啊。”
赵侍郎精神一震,他急切道:“这位将军,莫怕,朝廷为你做主,你但说无妨——是在哪见过钦犯了?”
“既然这位大人这么说了。末将就有底气了——末将看着,赵侍郎,您长得倒是挺像那钦犯的,您看,这眉目,这眼睛,这鼻子……啧啧!大都督。这位赵侍郎该不会是假冒的钦差吧?”
熊罡旅帅粗声粗气地嚷道:“难说得很,这年头,啥都有假的,假冒个钦差也不是啥稀奇事嘛!大都督,要不,咱们把这位钦犯给绑了,送给朝廷领赏去?三千两呢!”
堂下军汉们嘻嘻哈哈笑成一团,赵侍郎木着一张脸,全无表情——赵侍郎来之前,也是做过准备的,孟聚会抵赖,这早在他预料之中了。但他估计,孟聚收容了那么多的边军叛将,总得交一两个出来给朝廷顶罪的。只要孟聚肯交人就行,只要他屈服,那朝廷打击孟聚威信、在东平军挑拨矛盾的目的就达到了。
谁都没想到,孟聚的态度如此强硬,寸步不让。大魏朝三百年的积威和震慑,在他身上竟是半点都没发挥作用。
~~~~~~~~~~~~~~~~~~~~~~~~~~~~刑部赵侍郎失败而归,朝廷震动。慕容家终于意识到,若不给予东平军更大的压力,那是没法让东平屈服的。皇帝与众臣们整整讨论了一天,终于做出了决断:“为了追索叛逆,为了朝廷的尊严,大魏朝绝不姑息,东平军必须要交人,为此,朝廷不惜与东平军一战。”
到这时候,朝廷做出这个决断,这已经无关利益与理智了,纯粹只是为了维护朝廷的脸面了。慕容破看得很清楚,哪怕是朝廷跟东平军干上一仗输了都比这样退缩好——力战不败,这并不丢人,朝廷又不是没打过败仗。但缺乏勇气就是丢人,各地眼看着中枢在地方镇藩面前表现软弱,朝廷的威信荡然无存,接下来的麻烦会更大。
六月五日中午,大批金吾卫官兵和斗铠突然冲进边军的一处营地,声称要搜查朝廷的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