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锦春-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最近正是心火大,这莲子汤甘甜可口,微带着一丝清苦,于他正合宜。一碗甜汤下去,竟是通体舒泰。
放下了汤盏后,桓道非便笑看着桓十三娘道:“果然很好,阿爷喝了这汤,身上都有力气了。”
十三娘听了这话,便又有些羞赧起来,红着脸道:“父亲若是不嫌弃,女儿愿意每天都为父亲端一碗甜汤来的。”
“那怎么成?”桓道非立时摇头,面上的笑意越发温和,“吾儿是要嫁去大族做宗妇的,这些小道略知一二也就罢了,万不可沉迷于此,还是以读书明理为上。”
“好的,父亲。”十三娘弱声应道,娇脆的面容上,笑容渐渐地淡了下去,微有些失落地低下了头,呐呐地道:“女儿知晓的,女儿读的书还是少,比不得四姊她们学识渊博。”
见她一下子像霜打了的茄子似地蔫了,桓道非方才觉出,自己的话似是正说在女儿的心事上,倒是有些不忍,便和声道:“阿蓁会做甜汤也很好,过几日再给阿爷做一碗来。至于读书,你很聪颖,夫子都说你学得很快。”
这话有着极浓的安抚意味,十三娘的面上便又有了笑容,用力地点头道:“是,阿蓁记下了。”
桓道非对这个女儿似是颇为疼爱,此时便和声道:“阿蓁也不要太累了,你身子还没好透,仍旧要小心些才是。”
“我都快好了呢。”十三娘说道,一面便将眼睛瞄去了书案,眼底流露出渴盼的神情。
那书案上放着石榴笺,却是桓道非刚才放在那里的。
见她盯着那请笺瞧个没完,脸上满是向往,桓道非的眸中便显出了几分心疼,柔声道:“阿蓁这次还是先歇在家里吧,好不好?你身子弱,医说还要再养养才好。等你大好了,为父……不,当是阿母自会带你去各处游玩一番的,那玄都观的枫叶就很美,今年秋天你便可去赏玩了。”
听了他的话,十三娘的眼睛顿时就亮了,欣喜地道:“父亲这话可做得数?”
“自是做数的。”桓道非笑道,面上满是慈爱,“等你大好了,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尽可以告诉家里人,为父一会再跟你几个兄长说说,叫他们带你各处玩去便是。”
十三娘欢喜得小脸儿都红了,眼中闪出明亮的光彩,原本看着有些细弱的模样,在这一刻也变得鲜活灵动了起来,欢喜地点头道:“阿蓁听父亲的。”
对于这个乖巧的女儿,桓道非看来很是满意,此时便笑着点头不语。
见他的神情比方才进门时缓和了好些,十三娘便也没再多待,再说笑了两句,便辞出了门外。
出得门来,外头的天空似有些阴,阳光不像正午时那样火辣,地上的树影模糊成了一团。
从跨院儿出来,往东穿过一条曲折的回廊,便是一条白石铺成的十字甬路。十三娘缓缓行至那十字路交叉的地方,便沉吟地停下了脚步。
她身后的使女便上前来,殷勤相问:“女郎想要去哪里呢?”
十三娘向她笑了笑,柔声道:“去四兄那里吧,我也好几天没见他了。”说着她似是有些感伤起来,微低了头道:“长兄总不爱与我说话,二兄和三兄也忙,也只有四兄还愿意理我一理。”
那使女忙陪笑道:“大郎君素来就是话少的,就在郎主面前,大郎君也是轻易不开口。二郎君和三郎君最近正忙着读书温课,准备参加今年的评议,也就没空儿了。其实几位郎君都很喜欢女郎的。”
“是么?”十三娘的脸上划过了一丝忧愁,眉心微蹙着,“沁梅,你不是在哄我罢?我知道,我……在外头呆了好多年,又是一直……在偏僻的地方长大的,长兄他们大约是觉得我……不够出色罢。”
说到这里时,她已是愀然不乐,怅怅地望着身旁的一棵梨树,眸中闪过晶莹的水光,长叹了一口气。
纤弱美丽的少女,立在满树青翠之下颦眉轻泣,似一幅画卷般动人。
那叫沁梅的使女满脸疼惜地看着她,柔声劝道:“女郎别又哭了。医都说了,女郎身子娇弱,最忌忧心苦闷,要时常笑着才好呢。夫人和郎主也喜欢女郎常常笑着的。”
十三娘被她一语提醒,忙提起锦巾来拭泪,一面便露出个苦涩的笑来,道:“瞧我,时常就会忘了这事儿,多得你常提醒着我。”
见她仍旧面带忧色,沁梅便上前一步,柔声道:“我之前说的都是真话。女郎乖巧懂事,待人又和善,满府里的人都夸女郎好,郎君们也是很心疼女郎的。”
听了她的话,十三娘的精神似是终于振作了些,将锦巾收了,面上露出个笑来,道:“嗯,你说得对,我确实不该老这样自怨自艾的。我们去瞧四兄吧,他说过要品评我写的大字的。”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地道:“哎呀糟了,这么说来,我却是没将大字带在身上呢。方才出门走得急,想着想着还是给忘了。这会我要是过去了,可不就是空着手儿么?”
第750章 请沉钩
这话说得沁梅笑了起来,柔声道:“女郎勿急,我这就替女郎去取来。”
“那你先去罢。”十三娘笑道,又指了指桓子瑜所住的院子的方向:“我先去四兄那里,你快些把大字给我送过来。”
沁梅应了声是,便转上了甬路的另一个方向,十三娘则脚步轻盈地去了桓子瑜的住处。
桓子瑜的院子里比之大书房也不差多少,亦是三明两暗的大屋,廊前一株古槐遮天蔽日,阴凉地下有石桌石椅,桌面上刻着一副棋盘。
不过,这院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弯活水引出的小池,池畔的种了好些蒲草,池中有游鱼嬉戏,雅致非凡。
因了这一片蒲草,这园子也叫做“蒲园”,乃是整个桓府中少有的大园子,就连桓子澄所住的“芜园”亦不及此处。
十三娘清秀的身影,便在那蒲草旁悠然行过,一去一回之间,也不过就半炷香的功夫。
当她离开时,桓子瑜面带温笑,一直送她到了蒲园门外,目送着她的踏着满地树影去得远了,方才回去屋中。
才一回屋,他立时便挥了挥手:“来人,去请张先生。”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僮飞跑了下去,没过多久,便领着个着青袍的男子,跨进了院中。
那青衣男子生得脸膛黧黑,五官平凡,唯一双眼睛很是明亮,举手投足朗然有度,却是中和了他面貌上的不足。
此人便是桓子瑜的门客张无庸,乃是桓道非亲自替幼子挑选的。
桓子瑜正在廊下立着,见张无庸来了,便笑了笑:“张先生来了。”
“我来得迟了。”张无庸拂了拂青袍,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尚书郎有何见教?”
桓子瑜任吏部尚书郎,张无庸便以其官职称呼于他。
“想和先生聊聊罢了。”桓子瑜道,神情有些疏淡,仰首看了看天,一摆衣袖:“罢了,家里闷得很,还是去外头说罢,我已叫人在小九川备好了渔具,便请先生与我沉钩作戏。”
“这样的时日,倒还真适合垂钓。”张无庸像他一样仰首看了看天。
天空灰蓝,薄薄地笼了一层云,槐树叶儿在风里晃动着,却是个适合外出的好天气。
半个时辰后,小九川的一溪清波旁,便多了两个人。这二人皆戴着细蔑斗笠,叫人望不见形容样貌,而在两个人中间,则搁着一个装鱼的大竹篓子。
张无庸侧首看了看那竹篓,笑道:“尚书郎这是要钓足了鱼回去给厨下加菜么?”
桓子瑜便笑了起来,拍了拍竹篓,感慨地一笑:“我倒是想,却要看机缘。”
“所谓机缘,一分天定,九分人为。”张无庸的神情淡淡地将钓竿伸进水中,视线凝向了水中嬉游的鱼儿,“尚书郎持之以恒,机缘总会来的。”
“我倒是愿意等,就怕等不起。”桓子瑜蹙眉道,慢慢地也将钓竿伸进了水里。
忽地一阵风来,溪水跃动,三两点溅上手背,微带凉意,而桓子瑜的声音也似染凉意,微微地冷着:“此次端午宫宴,父亲怕是不会让我去了。”
“尚书郎上回的举动,确实让司空大人伤了心。”张无庸调整了一下钓竿的位置,拿起旁边的小茶壶,倒了一小盅茶,慢慢地啜了一口。
桓道非位列三公,正是大司空,张无庸并非桓府仆役,便以官名称之。
听了他的语,桓子瑜便露出了一个苦笑:“先生以为,此乃吾之本意么?”
张无庸搁下了茶盅,抬手将被风吹乱了的衣袍整了整,道:“我自是知晓此乃卢夫人授意,尚书郎也是不得已与而为之。只是,尚书郎身在朝堂,当以朝堂为重,后宅诸事,我看倒未必要放在心上。”
桓子瑜面上的笑容越发苦涩起来,将钓竿压在玉镇石之下,叹了口气:“先生莫忘了,我上头还有个不输于我的三兄呢。他与我乃是同母,而阿姨待他,比待我更厚。”
卢氏育有两子,桓子瑾也并不比桓子瑜差多少,二者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桓道非比较偏爱于他,而在卢氏的心里,却更是宠爱先出生的三郎桓子瑾。
或者不如说,桓子瑾在卢氏身上下的功夫,远比桓子瑜来得更多。
“尚书郎亦是两难啊。”张无庸的神情很有些感慨,不过,很快地他便又肃了容,正色道:“然,尚书郎还是需得分清主次。卢夫人再宠三郎君,也及不得司空大人对尚书郎的好。我给尚书郎献计时,本是希望您将此事告之司空大人的。”
“我自是知晓的。”桓子瑜有些烦躁起来,抬手在脸上搓了搓:“只是,三兄和几位表兄每每羡慕于我,只说我独得父亲宠爱,所以样样占先。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我就总是想要好生展一次才,让他们另眼相看。结果从先生这里得了献计之后,我一时没管住嘴,就……”
他有些说不下去了,懊恼地低下了头。
张无庸四平八稳地坐着,唯风吹青衫,袍摆浮动:“尚书郎也不必如此。事情已然发生,记下教训即可,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