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折锦春 >

第40章

折锦春-第40章

小说: 折锦春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喜:“我也觉得这个好,虽然不大懂二兄在诗里说了些什么,但读起来很舒服。”
  秦彦婉赞许地道:“六妹妹这样便很好。文章到手,先好生朗读几遍,也许读着读着便能明白了。”
  秦素闻言,满面欣然,遂起身道:“那我便读一遍,二姊听我有没有念错。”
  秦彦婉颔首:“甚好,你且读来。”
  秦素便端端正正地捧了纸,朗声诵读起来:
  “人生知何似,微雨过惊鸥;鸥飞如时去,雨落万古愁。
  乘云看苍海,提剑踏浮舟;顾此更残夜,使我多烦忧。”
  诗不算好,意气满纸,却是少年人的心性,只有最后两句暮气重了些。至于多用陈句,此乃刚学写诗之人的通病,秦彦婉自己都不能免俗,自不会去挑秦彦昭的眼。
  秦素念完诗后,便切切地望着秦彦婉,似是在等她评判。
  秦彦婉作势抚掌道:“读得很好,无一字念错。”
  秦素暗里无奈长叹。
  这诗的问题这么大,秦彦婉这个聪明人都没听出来么?


第62章 残夜忧
  秦素捺下心神,仍是摆出虚心求教的模样,指着诗问道:“还请二姊赐教,这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秦彦婉十分耐心,当真便逐句解释了起来:“这诗的头一句是感叹人生短暂,就像飞鸟掠过细雨一样,倏然便过去了;第二句仍是感慨人生,说那飞鸟飞得那样快,便如时光飞逝,而那细雨又是那样的多而密,就像人生在世诸多的忧愁烦恼;第三句则是抒发胸怀,说的是想要摆脱这人间烦恼,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像侠客一样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却是有些伤感了,说的是愿望虽然很美好,可却无法实现,只能守着漫漫长夜,置身于人间诸多烦忧,真是让人……”
  她忽地收住了声音,眉间飞快地掠过一丝愕然。
  “怎么不说了,二姊?”秦素追问道,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她。
  秦彦婉却像是没听见,双眸只锁在那诗上,渐渐地,脸色便有些发白。
  她方才一直没注意到,在那诗文左下角随手标着一个日期,便是今年的十月初五。
  十月初五,正逢秦世章大殓之后,棺椁于主院停灵。
  秦彦昭身为孝子,哭灵期间有感而发,写下诗文,这并不逾制。可是,当此感伤悲痛之时,他不悼先君之恩、不念逝者之慈,却怨世事烦扰,恨不能远离此处,放舟于天地。
  这是一个孝子该有的心境么?
  这样的诗,哪里有半点孝道可言?说是抱怨不满倒更合适。
  而更叫人揪心的是,诗的最后一句“顾此更残夜,使我多烦忧”,那“更残夜”不正是“哭灵夜”?这样的夜晚竟令秦彦昭感到“多烦忧”,此间道理,实是不能细想。
  秦彦婉一时间后背尽湿,霍然起身,不想起得急了,身子不由晃了晃。
  “二姊!”秦素眼疾手快扶住了她,一旁的采绿与采蓝吓了一跳,忙抢上前来,采蓝便急声问:“女郎,可是哪里不舒服?”
  秦彦婉摇了摇头,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个笑:“无事,坐一坐便好。”
  几个人忙扶坐着她坐下,采蓝跑去一旁倒了一盏水,面上的神情颇为犹豫。
  秦彦婉于这些小节处自律极严,自成服后便一口水没喝过,每日全靠着那点米粥度日,采蓝知道自家女郎的脾性,故端着水盏却不敢上前。
  秦素挪了挪脚,迟疑了一会,终是安坐不动。
  秦彦婉一片孝心,秦素无由置喙。且,她自己尚且遵着礼制,却来劝嫡姊违制,这事若被有心人传出去,林氏又要说她居心不良了。
  “无妨的,恐是今日起得早了些。”歇息了一会,秦彦婉的语声又恢复了平静,面上亦有了一丝血色,唯那双水瞳深处波光隐隐,若暗潮汹涌。
  秦素终于放了心。
  秦彦婉看懂了,这就好。
  嫡女身份,名声良好,又有林氏这柄大伞撑在头上,此事由秦彦婉出面,实在远胜秦素百倍。
  她垂首望着自己的手,眸中一片沉静。
  她仍是不懂,平白无故地,秦彦昭为何写这种诗?
  据她所知,秦彦昭对秦世章是有着孺慕之情的,心地亦很纯正,绝不会真如诗中所暗示的那般,对先君生出什么不好的心思。
  既非对秦世章不满,那么,秦彦昭的“烦忧”,又是从何而来?
  木屐踏上厚厚的雪地,“咯吱”作响,空气中一片冰寒。石桥下的水结了冰,薄薄的冰面下,隐约可见游鱼来去。
  秦素扶着阿栗的手,缓步自石桥边经过,一路都在蹙眉沉思。
  那两页诗文已被秦彦婉留下了,理由是她想拜读,还专门派采蓝跟着秦素回来,务要将剩下的诗文取走,秦素自是欣然同意。
  秦彦婉这样做,便是她聪明谨慎之处。
  连秦素都觉出秦彦昭不对劲,秦彦婉比她更了解对方,肯定也察觉到了。
  秦彦昭行止有亏,绝非一日可就。
  高老夫人与钟氏的溺爱固然是一大原因,也难保没有旁人暗中引诱,甚至陷害。
  所以,秦彦昭的身边很该清理一番,最好是将人、物、事全盘仔细地清查,若是能给阿承清出一个更好的位置,秦素便更满意了。
  她低眉沉思着,一行人转出小径,来到了竹林边上。
  对于自己的二姊,秦素很有信心,她相信秦彦婉一定会去找林氏。
  此事绝非小事,秦彦婉这么个明白人自是清楚,由林氏出面彻查乃是上上之谋,亦必能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两院之间原本便矛盾重重,昨日西院又塞了个钟财进来打理庶务,林氏心中正不满着,秦彦婉现在拿出了秦彦昭的把柄,林氏怎么可能轻轻放过,一定会大做文章。
  有林氏虎视眈眈地盯着,再有太夫人居中坐镇,高老夫人与钟氏是怎样也含糊不过去的,再加上昨日德晖堂闹的那一场,秦彦昭只怕又有得苦头吃,钟氏亦要受些牵累。
  秦素不介意事情闹得太难看。
  秦彦昭也确实该吃些苦头。
  连个才子都还不是呢,倒学了一身的名士脾气,也不想想,那些所谓的名士,哪一个不是大士族出来的?以秦家现在的门楣,那样的“名士”他们根本出不起。
  “女郎,这里滑,小心些。”阿栗小心翼翼地说道,将秦素的胳膊扶紧了些。
  秦素被她一言提醒,这才发觉她们已然行至东篱门外,那石阶上余了少许残雪,确实有些滑。
  “采蓝,你也小心脚下。”秦素扶着阿栗的手,半侧着身子叮嘱采蓝,眼尾余光瞥见前头明间儿门帘忽地一挑,一个青衣小鬟一溜烟跑了出来,沿游廊转去了旁边的西厢房。
  秦素只作不知,神色如常地进了屋,先将剩下的几篇诗文寻出来给了采蓝,打发她走,方招手唤了廊下的一个小鬟进屋。
  “锦绣去了哪里?”秦素漫不经心地问道
  那小鬟方才一直缩在西厢房取暖,见秦素回来这才跑了出来,此时便有些心虚地道:“锦绣姊姊去东华居领对牌,碳快用没了。”
  秦素沉默了一会,挥手叫那小鬟下去了,蹙眉不语。
  总这样也不是个办法,阿谷这样明目张胆地往她屋里跑,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得想个法子才行。
  秦素倒不是想将她赶走,只是觉得,阿谷进出她的屋子太容易了,要给她增加一些难度。有了难度,才会觉消息更加可信,也更容易迷惑阿谷背后的那个人。
  若是以往,此事行来却是不易。不过,现下出了秦彦昭的事,则此事便容易许多了。
  秦素心下轻松,悠然地坐在屏榻上,拿起一只绣绷看了起来。


第63章 西泠雪
  西庐的院门前,清出了细细蜿蜒的一条窄路。
  那路是以白石铺就的,映了天光便越发白亮。路的两旁堆满了扫出的雪,厚得几乎能没进人的小腿去。雪堆旁便是一棵高大的梨树,满树琼柯玉枝,在阳光下晶莹如玉。
  一只麻雀在空地上蹦跳着,像是被那雪冻得站不住一般,没个消停的时候,那尖尖的喙在雪堆里这里一啄、那里一翻。
  “啪”,一根梨枝终是承不住积雪倾压,断落于地,连带着那半枝残雪也落在了地上。
  那麻雀受了惊,“扑棱棱”飞走了,在半空里划出一道不甚鲜明的灰色印记。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鬟自小径尽头转了出来,远远地看了一眼西庐紧闭的大门,又看了看那守在门边面色肃然的仆妇,脚下不敢有丝毫停顿,自另一头拾级而上,跨进了游廊。
  直到在游廊里转过两个拐角,那小鬟才停下脚步,抬袖抹了抹额角的汗。
  她生得颇为秀气,却并不打眼,眉眼细细,鸦青的头发梳成双平髻,髻上插着对称的两根木钗,一身白衣黛裙,却是西院最普通的使女装扮。
  她在廊中歇了会脚,方才又继续往前,自游廊而至夹道,又穿过一道宝瓶门,便来到了一所小院前。
  那小院的院门半掩半阖,院门由荆条与木条合编而成,缝隙中缠满藤萝枯黄的细茎。院门的上方悬着一块原色木匾,无漆无裁,边角处还留着断茬,像是匠人随手劈开的一般,匾上是朴拙的“西泠”二字。
  这小院的院墙亦非白墙,而是别出心裁的黄泥墙,墙面上亦垂挂着藤萝。想必到得春时,那碧绿的藤萝牵门绕壁、垂花坠蕊,自有一番幽静古朴的意味。
  那小鬟推门而入,却见院中的雪铺了厚厚一层,并无人扫。一棵合抱的桃树占据了院子的整个西角,树下一张石桌、两方石凳,上头也堆满了晶莹的雪。
  “你来了?”一个容长脸、相貌娟秀的使女正守在倒座房的门边儿上,此时便探了身子向那小鬟招了招手,说话的声音却是极轻:“如何去了这般久?女郎等了好长时间了。”
  那小鬟连忙上前轻声招呼:“旋覆姊姊好。”
  旋覆向她点了点头,问道:“东西都拿来了么?”
  那小鬟也不说话,将一个青布小包自怀中掏了出来,递给了旋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