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折锦春 >

第152章

折锦春-第152章

小说: 折锦春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没去想这件巧合到令人生疑的事,是不愿想,还是不敢想?
  这其中的区别,她竟然有些闹不清。
  她只知道,当她带人上山,亲眼目睹了这许多仆役的死伤之后,她是觉得庆幸的。
  庆幸秦素不在府中,不在阿承左近。
  此刻细思,她为何会觉庆幸?是庆幸于摆脱了这个出身不好的外室女,还是单纯地觉得……害怕?
  周妪的后心已被冷汗浸湿,僵立原地,面色发沉,那厢阿葵便走上前来,苍白的脸上不见情绪,态度冷淡地道:“妪,请吧。”
  看着她伸向院门处的手,周妪心底一滞。
  她忽然便记起,秦素留住于白云观,是因为命格奇特,身系秦家满门今后的福运。
  这位六娘子,总有一天会回去的。
  而更重要的是,阿承以及她本人,皆帮了秦素许多的忙,他们祖孙与秦素,已经拴在了一根绳上。
  此念一起,周妪的脑海中便如一道闪电划过。
  她现在才来与秦素划分彼此,已经太迟了。
  她一心只挂念着她最宝贝的亲孙子,正所谓关心则乱,却犯了最大的错误,便是左右摇摆不定。


第242章 八护卫
  周妪扪心自问,她此前始终不敢去想的那个疑问,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秦家六娘,或许真如东陵先生所说,乃是命格奇特之人,甚至,并非常人!?
  他们祖孙为秦素做了那许多事,此刻收手已是不及,对两方面都没好处。此外,再退一万步说,跟着秦素,也未必便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麻烦。
  便在这短短一瞬间,周妪的脑中已是飞快地闪过了无数个念头,而待她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身前是已是数级石阶,阶旁浓荫匝地,绿柳拂槛,正是烟霞阁的院门。
  她一时想得入神,竟不知自己是何时出得门来的。
  她心下微惊,回过了头,想要对阿葵说句话,便在此时,身后蓦地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妪如何在门外站着?”
  这沉稳而又略带沧桑的男子语声,令周妪瞬间闭上了嘴,面色亦重新恢复了平素的淡然。
  “董管事来了。”她转过身,客气地向董凉打了个招呼,语声很是恭谨:“劳动管事又跑了一趟,辛苦了。”
  董凉穿了一身苍黑色的衣袍,脚上的黑色布履纤尘不染,不疾不缓地道:“此皆是太夫人的吩咐,我不过跑个腿罢了。六娘子独自在外,身边不可无人护卫。”
  他的态度很平缓,虽是一日之内连续两次往返于白云观和秦府,可他看上去却无一丝疲态,亦分毫未受这潮闷天气的影响,衣襟袖摆皆是干净,连头发丝都没乱上一根。
  董凉是去调拨侍卫的。
  原先蓬莱阁的那些侍卫,再也不能好生执行护卫的任务,故他便又回府调拨人手,而周妪则留下来安顿好诸事,二人当时便是如此分工的。
  “太夫人思虑周全。”周妪恭声说道,又客气地向董凉一笑:“小董管事这一不在,董管事便忙了起来。”
  听人说起了董安,董凉的面上便浮起了一丝笑意,颔首道:“田猎是个力气活儿,他年轻,由他接手最好。他做事还算周全,我也能放下心来。”他似是颇为感慨,说到此处便叹了口气,抚了抚夹着银丝的头发,有些自嘲地道:“我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的,可跑不动了。”
  虽是自嘲,然语气中的欣慰却是鲜明的。
  周妪便笑:“一说起小董管事,董管事这话便多了起来。”顿了顿,又关切地问:“庄子上头可没什么事罢?”
  董凉放下手来,将两只衣袖拢在小腹处,语声平缓:“好在无事。林家两位郎君并那些客人们,皆是只受了些虚惊,也无人受伤,今日一大早,一应客人已经都送回府了,方才阿安才使人送信回来,说他正在田庄检查房舍、清点米粮数目,兼查一查账目,待处置完了便会回来,恰好可跟得上我们离开青州的车马,太夫人却也放了心。”
  “那真是谢天谢地。”周妪合掌念道,面上含了淡笑,与董凉对视一眼,二人俱是心领神会。
  董安留在田庄是怕有人趁乱生事,而他防着的人,便是林氏的那两个嫡兄——林大郎林守正、林二郎林守诚。
  便在四月下旬,林氏兄弟便打了秦家的名号,陆陆续续地邀请一些上京的中、小士族子弟去田庄行猎,因来的人有早有迟,故这场田猎便从四月下旬一直延续到了昨日地动。
  说起来,秦家在上京的那两所田庄,便位于南门外百里处,占地极广,乃是太夫人名下的产业,每年的出息都很好,依山傍水、物产丰富,风景也十分优美,尤其多出野物,实是田猎的好去处。
  如今秦家阖府守丧,这些士族之间的交际却不好就此停顿下来,由林氏的两个兄长出面自是合宜的,因此,这田猎便得了太夫人的首肯。
  不过,太夫人清楚林家人的嘴脸,虽应下了田猎之事,却也不是毫不设防的,便命董安跟了过去,名义上是跟去服侍,实则却是监视,还特意给他配了五十名侍卫,声势颇大。
  “此乃托太夫人洪福。”董凉缓声说道,自袖出取出一柄小巧的竹扇,一面扇着风,一面悠然地道:“阿安是奉命行事,还是太夫人深谋远虑。”
  周妪闻言,赞同地点了点头,复又向他身后望了一眼,却见他身后立着几个劲装男子,她的眸中便微露讶色,问:“这些皆是派来的人么?”
  董凉不紧不慢地摇扇引风,颔首道:“正是,是太夫人亲自下的令,说要多派些人来,她老人家才会放心,我便加了一倍的人手,太夫人也点了头。”
  他答得很周全,并未因周妪的身份而有所轻慢。
  周妪虽只管内宅,却是太夫人身边得力的红人,故董凉待她的态度便客气了些,解释的也很清楚。待说完了那些话,他便又向院门处看了看,略略放低了语声问:“六娘子是安歇了么?”
  周妪想也未想,立时点头道:“用罢午食便歇下了。昨晚受了大惊吓,整半宿皆不敢回房,一直便坐在院子里,如今安顿了下来,人便乏得很。我见她睡得安稳,便先来门外迎人,就是怕一会侍卫们来了,惊动了六娘子。”
  侍卫们皆是青壮外男,秦素并不好直接相见,周妪给出的这个理由无疑很合适,很自然地便将她被秦素赶出来的事情遮掩了过去。
  事实上,在想明了一切之后,周妪心中对秦素的态度,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刻的态度自又与方才截然不同。
  董凉闻言倒未做表示,只淡然地道:“既是如此,便不必惊动六娘子了,只我和妪交代罢。”说着他便回身指了指那些侍卫,说道:“太夫人叫选稳妥的人来,这八人皆是我亲自挑的,武技不错,行事更是有度,往后便由他们护着六娘子罢。”
  周妪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细细打量,却见那八名侍卫虽年龄不一,但看面相却是个个稳重沉着,并无轻狂模样。


第243章 奉身契
  一个面容微黑、身材高瘦的侍卫,向前踏了一步,对周妪施礼道:“某林四海,见过妪。”语声颇粗豪,态度倒是很有礼。
  周妪屈身还了一礼,旁边的董凉便道:“林侍卫乃是故郎主当年亲自请来的,这几人亦皆是在秦家守了多年的老人,太夫人对他们极是信重。”
  寥寥数语,却是将林四海等人的来历以及太夫人的态度皆做了说明。
  “太夫人待六娘子真真是好。”周妪说道,又向董凉微微躬身:“还请董管事稍候,我进去说一声。”
  阿葵原先是在门外的,后见来了这许多年轻男子,便避去了门后,将事情的原委听了个大概后,此时她早便回了后院,将事情禀告了秦素。
  经了昨晚之事,阿葵已是视秦素如天,再不敢生出半点违逆,事事打从心底顺从,行事更是比往常沉稳了许多。
  听得她的回话,秦素眉尖微蹙。
  居然来了八个侍卫,比此前多出了一倍!
  这其中,会不会混进了监视她的人?
  这念头只转了一瞬,秦素便又丢去了一旁。
  只要人不在她的身边,甩开还是容易的,阿葵、阿桑与阿梅,还有那六个长得差不多的小鬟,哪一个都能作她的替身。
  再者说,那银面女若真能调动侍卫,只怕当初来白云观的路上就能动手了,何须等到现在?
  秦素心中微定,便又捡起一柄团扇,轻轻地扇了起来。
  “妪来了。”门外传来了小鬟通传的声音。
  秦素神色未动,一旁的阿葵觑着她的面色,扬声道:“叫她进来。”
  秦素便在心里点了点头。
  周妪的确惹恼了她,阿葵显然是明白了秦素的意思,便没用那个“请”字。
  湘竹门帘轻轻挑起,周妪提步走了进来。
  秦素淡淡地扫了她一眼,却见她敛着眉眼,态度恭谨,唯那种疏离与淡漠,此刻已然不见。
  她毕恭毕敬地向秦素行了个礼,便将侍卫的事情说了,比起之前的冷淡,态度已是大不相同,待交代完了事情,她又缓声道:“……便叫李妪去与林侍卫见面吧,往后女郎若要外出,可遣李妪去安排,有什么事,女郎也尽可吩咐她去做。”
  秦素淡淡地看了她一眼。
  前倨而后恭,看起来,方才的那番恐吓,还是起了些作用。
  “阿葵,去将此事告诉妪。”她轻声吩咐了一声。
  李妪其实并不在远处,便守在门帘外头,阿葵出去传了话,那李妪隔着帘子躬身应是,便自去了。
  周妪始终恭立在侧,待李妪走远,她便又语声柔和地道:“女郎可要去歇一歇?李妪很能干,女郎不必担心。”说着又向帘外的阶下看了一眼,见还有几个小鬟站着没动,她便又笑着轻声道:“她们也都是老实能干的,全是我亲自挑上来的,女郎尽管使动,这一应人手的身契,我下晌便给女郎送来。”
  主动投诚,态度可嘉。
  秦素的眉尖动了动,终是漾起了一丝笑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