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薇-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尬的笑容:“臣妇言语粗鄙,竟与公主谈论这些农桑,污了公主圣听。”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商贾、农桑都是末节,不入清贵者之流。汤老夫人想起来时丈夫万般嘱托,少说多听。
自己竟然张口闭口与大公主谈起农桑之事,还拿着府里的菜园子沾沾自喜地夸赞。老人家一时坠坠,赶紧立起身来请罪,生怕说错了话惹得公主厌烦。
慕容薇春风满天,示意老人家坐下。宫人适时上来为老夫人添茶,慕容薇又娴静地笑道:“老夫人言重了,农桑本是重中之重,是国之根本、民之生源,哪里有粗鄙一说。本宫看着,好似伽儿也有话要说,你想说什么?”
公主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对孙女极其友善,和颜悦色提着孙女的名字,汤老夫人放下心来,却再不敢乱说话,场面一时又回到初进门的沉滞。
小丫头却不怯场,见公主殿下提到自己的名字,不好意思地望了望祖母,轻轻咬着下唇,露出慧黠的笑容:“方才伽儿听祖母提到庄稼,忽然想到了去年腊八节那场雪。祖母那日曾说,这是瑞雪丰年之兆。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句谚语,是祖母在通州老家,真切地指着铺着白皑皑落雪的田地教给她,一直叫她记在了心上。(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知音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样的民间谚语慕容薇从未听过,却能从汤伽儿神采飞扬的脸上,深切感受到它的魅力,也感受到汤伽儿对来年丰收年景的真切期望。
“伽儿也对这些感兴趣,还随着祖母学习农桑?”听着汤伽儿清脆如珠落玉盘的声音,慕容薇饶有兴趣,望着面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汤伽儿随着祖母长在民间,见多了百姓靠天吃饭,知道他们的日子有多艰难,与京城世家出身的姑娘从本质上就不相同。
祖母种菜时,汤伽儿往往在一旁捉虫;祖母纺纱时,她又在一旁帮着摇车,经常拿着庄子上收的东西分给她在民间的几个小伙伴。
小丫头人虽不大,却生就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时常看天气留心农桑,关心着民间疾苦。
见公主殿下垂问,汤伽儿不好意思地咬住嘴唇:“伽儿不懂那些,只晓得风调雨顺,种地的人才有饱饭可吃。今春里再多几场雨水,种下的庄稼便可抽条,到了秋日,金灿灿的稻谷小麦满仓,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汤伽儿正是换牙,正中的门牙掉下来还未长出。她说得一本正经,只是轻轻一笑,又露出门牙正中豁着的大缝,惹得慕容薇想笑又不敢笑。
很喜欢汤伽儿这样不加掩饰的率性,到与妹妹有些相当。不过妹妹娇滴滴的惯了,像是未经风雨的凝露玫瑰,远不如汤伽儿这样,自由张扬,如乡间茁壮成长的小树。
宫中糖果好吃,与阁老府里那些不同。说话间汤伽儿已吃了两粒雪白的窝丝糖,如今又捏起一粒放入口中。
想到她还豁着的门牙,慕容薇示意流苏上前,将自己面前新制的樱桃酥搁到汤伽儿面前的长几上,笑盈盈对她说道:“伽儿姑娘尝尝这个点心,不甜不腻,你如今正在换牙,可不能多吃糖。”
汤伽儿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听话地将将窝丝糖吐在身后宫女捧的漱盂里,捡了一块樱桃酥含在口中,立时眉开眼笑。
慕容薇瞧得喜欢,唤了璎珞过来,吩咐道:“小佛堂后头的橱子里,有先朝一套线装的《齐民要术》,去取了来,赐给伽儿姑娘。”
若是赏个荷包首饰,汤老夫人也就却之不恭。她听汤阁老提过这本书,知道有些来头,听闻公主殿下要赐这么重要的书籍,先忙忙替孙女推辞。
慕容薇婉转笑道:“不瞒老夫人说,本宫于农桑之事一窍不通,白白糟蹋了好书。却是佩服伽儿姑娘小小年纪,说话便如此有见地,本宫很是喜欢,拿了这套书,由着伽儿姑娘修习去吧。”
汤伽儿双眸愈亮,就是夜空里最耀眼的星星,忽闪间带着无比璀璨的亮光,连身上那抹粉红的怆俗都变得灵动起来。她曲膝向慕容薇行礼,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公主姐姐真是伽儿的知音。”
慕容薇身份尊贵,伽儿却直接以姐妹相称。汤老夫人大显尴尬,一叠声斥责着孙女:“不要乱说话,一旁坐着去。”
瞧着这祖孙二人互动,慕容薇再忍不住,怕老夫人不自在,她只好拿帕掩唇,遮住唇角奕奕的笑意。
这对祖孙不知礼却天真淳朴,白嬷嬷也瞧出慕容薇是真得喜欢,便不再制止,只笑着添趣,又请老夫人坐下。
待璎珞捧了书过来,汤伽儿小心地伸出手抚摸着线装的古籍,露出稀罕的神情。她重新向慕容薇行礼,谢过赏赐,然后就将装书的填漆描金盒紧紧抱在怀里。
汤老夫人按着礼节向慕容薇告退,由宫人领着出得殿来,正遇着三皇子慕容芃来给皇太后请安。
汤老夫人认得是三皇子,赶紧停了步子行礼问安。汤伽儿随着祖母叩拜,舍不得怀里的书,只紧紧抱住,却又仰起一双乌溜溜烂若点漆的眼,大胆地直视着慕容芃,觉得这个身着藏蓝滚边锦袍的小男孩长得很是好看。
知道是汤阁老的家眷,慕容芃含着雍容的笑命人扶起,一时好奇,又多望了汤伽儿一眼。
宫中难得有这般大胆的小丫头,慕容芃一眼望去,见小女孩不闪不避,唯有眸色清澈若泉,似是精灵一般灵动,那一眼留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时此景,两人都不知道,面前的人便是以后一生相守的那一位。
八年之后,十六岁的汤伽儿由楚皇后做主,正式入主东宫,成为慕容芃当仁不让的太子妃,真正可以与慕容薇姐妹相称。
慕容芃即位之后,改年号明德。成年后的汤伽儿,居住在楚皇后曾经住过的凤鸾殿内,正式成为西霞一国的皇后,真正有着母仪天下的典范。
此后的凤鸾殿富贵尽洗,简朴随意。因凡事亲力亲为,亲自下田种秧、织布纺纱,汤伽儿在民间口碑极好。
更有明德五年的一场洪涝灾害面前,已是两位皇子之母的正宫皇后汤伽儿,以如此尊贵的身份领着人走在赈灾的最前线,亲手将粮食物品送到受灾的百姓手中,换来西霞国内人人爱戴,都尊她一声平民娘娘。
这些都是后话。
过完了初五,再有几日便是上元佳节,姑苏皇城一年一度的花灯会极其热闹,崇明帝特意留秦恒与顾晨箫出了上元再走。
因为两位殿下的驻足,西霞宫内,一年一度的诗笺会便变得更受重视。
若说皇城的花灯会是民间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好地方,而宫内的诗笺会便是京城豪门贵室公子小姐们相看的好场所。
秦恒的来意不胫而走,楚皇后隐晦莫测的答复也令人浮想联翩。
既是不属意慕容薇远嫁,京城贵女中到有几位想冲着建安太子妃的头衔使劲儿。何况秦恒与顾晨箫都是传说中一等一的美男,便是远远鉴赏一般,也会给这些闺秀们添许多闺中话题。
过了年,慕容薇便是十三周岁,该担起事的年纪。前几年的诗笺会都由楚皇后承办,今年她却想放权。(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于飞
后宫里琐事不断,加上如今孟昭仪有孕,楚皇后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捉肘见底。
见慕容薇如今行事越发稳重,更有心好好历练,楚皇后便颁下懿旨,命温婉与陈芝华协助慕容薇,共同办好今年上元佳节的诗笺会。
温婉已在楚皇后身边服侍多年,行事稳妥有章法,承办区区一个诗笺会,自然不在话下。
便是陈阁老府上二小姐、慕容薇的表姐陈芝华,如今已满了十六,也是秀外慧中的女子,早在家中帮母亲打理中馈,行事亦是周全有度。
接了楚皇后懿旨,两人便认认真真琢磨,时常与慕容薇一起探讨办好诗笺会的法子。
温婉还未册封,尚未完全卸去尚仪的身份,平日依旧帮着楚皇后理事,不过住处从凤鸾殿换到了含章宫,楚朝晖亲自为她布置了房间。
过了初五,楚昭晖便从宫内又搬回安国王府,将偌大的含章宫交给温婉打理。
温婉喜静,含章宫内留的人不多,闲来烹茶抚琴,到是十分清幽的好地方。慕容薇见这里安静,便每日约着陈芝华来含章宫准备诗笺会的事宜。
即便温婉封了郡主,她如今有生母生父在世,也不便一直住在安国王府。慕容薇私下里早求了母亲,要温婉如今依旧住在宫内,与她们姐妹一起随着韦娘子、齐娘子等师傅学习女红与六艺。
年前有人见安国王爷的丧仪上,温婉以义女的身份哭灵,暗地里讥讽温婉为了飞上枝头变凤凰,连这种事情也肯做。
如今,又因温婉册封的旨意迟迟未下,便有人想着看这位尚仪的笑话。待看到温婉明正言顺住进楚朝晖闺时的含章宫,又将随着慕容薇姐妹一起随在宫中教习,又有人开始心酸嫉妒。
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说的便是温婉这样的气度。
她心中无愧,种种宠辱淡若陌上自在花开,根本不理会外面谣言满天飞。
宫学本是初十开课,因今年的诗笺会隆重,又是公主亲自承办,韦娘子便将开课的日子推迟到了正月二十,给了慕容薇和温婉足够的时间。
老师体恤,做学生的怎好偷懒,慕容薇去谢韦娘子的恩典,正好捧着每日一张的临贴给韦娘子教课业。
韦娘子平日严厉,这一次认真看过慕容薇的临帖,却对着交来的课业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公主笔力娴熟,形神兼得,想来平日没少下功夫。”
慕容薇汗颜,今时今日,腕上笔力比韦娘子认识的自己多了十几年功力,自然能当得一句没下少功夫的夸奖。她羞涩而笑,谢了韦娘子的夸赞,又郑重地行了礼,才告辞出来。
与韦娘子告了假,慕容薇再去寻平日教授音律的齐娘子,将母后吩咐她承办诗笺会的事情说了一遍,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