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商业三国-穿越、三国、探索 >

第366章

商业三国-穿越、三国、探索-第366章

小说: 商业三国-穿越、三国、探索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色?那些器皿颜色倒是浑然一体,玲珑剔透。”   
  刘备了然:“关键是在颜料上。现在地大汉,应该是化学研究最兴盛的时代,对于所谓五石散、火药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但这之后,我国地化学研究走入邪路,钻入了制作所谓的仙药死胡同。最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一套系统的化学理论。加上儒家的打压,将化学视为奇淫技巧,导致其在中国走入末路。现在,当务之急是利用玻璃的生产需求,尽快确立一套化学体系,为我们民族的化学创立打下理论基础。”   
  任何一项科技的诞生都是有本源的,化学的诞生就是从玻璃工业开始的。大约在大禹治水的年代,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老的埃及玻璃工匠发展起来了实用化学(颜料化学、染色化学)。青州现在玻璃的产量很大,染色需求也很多,社会需求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也许,青州也能改变历史,发展出我们大汉的化学来。   
  最早的化学著作应该是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门生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用希腊文写成的,写成于我国东周时代,这是蔡伦“发明”纸之前约400年。这本书现在叫《化学纸草书》。而最原始的关于化学体系论著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师叔柏拉图《帝迈欧篇》,它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的一些论述,有元素论,化学变化观等。后世的化学思想大都源于此。   
  我国最早的关于化学的著作是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编著的《周易参同契》。书中记载了三个化学以应:硫和贡化合生成硫化贡的反应,氧化铅被炭化还原成铅,贡与铅生成合金的化学反应。而稍后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抱朴子》更是集古代化学、炼金术之大成。对于知识的积累来说,已到了学科诞生的时机,再加上青州还具备了强大的玻璃工业,足以提供大家实践机会。   
  “你此去波斯,卖完商品后,嗯,除了购买货物外,再为我买上一大队奴隶——玻璃工厂的奴隶。还有,再给我购买各类典籍,我需要当地大贤著的所有典籍。还需要通译——能够翻译大贤典籍的通译。买回来后,我付钱,价格嘛,他(它)有多重,我给你同重的白银。”刘备打定了主意,哪怕船主偷来抢来、虏来、骗来,只要是拿到青州,让青州的学科从此建立体系,付多少钱也值。   
  青州商人得到刘备的许可,不等青州下达开航令,均争先恐后地起锚出航。这次,有了第一次下南阳的经验,商人们有的放矢的选配货物,必然会获得极大的收获。   
  等到群舟散尽,刘备满腹心事地发动了座舟。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刘备刚刚出港不久,刘浑率领的童子军前锋擦肩而入连云港,仅仅差距这片刻工夫,刘备没能阻止住刘浑的南方杀戮。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六十九节    
  商人们带来的消息让刘备闷闷不乐,他一路上考虑此事,人显得默默无语。等大船在青鹿港靠岸,才下了船。刘备立刻叮嘱从人:“我怕今后事一多忘了,你立刻给我记下:悬赏10万元,征集玻璃染色的配方;另外,再悬赏50万元,寻求矿石混合后颜色变化的原因。”   
  码头上迎接刘备的人都是青鹿庄园的家丁,刘备本人是罗马奴隶的最大采购者,这些人当中还有许多金发碧眼的罗马奴隶。听到刘备的话,家丁们纷纷点头,更有几名管家模样的人给罗马奴隶翻译着,并掏出纸笔记下刘备的话。   
  青州最大的玻璃商就是刘备本人,家丁对这次下南洋的货物销售情况略有所闻,玻璃外销的迟滞,让玻璃的价格下跌不少,而这一悬赏,表面看来似乎是为了解决玻璃的对外销路。   
  “一千年,我们的化学,起步已经比西方晚了一千年”,刘备一边走上马车一边沉思:“如果在大禹治水时代我们造出玻璃,仍比西方晚数百年。要想赶超他们,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奋起直追。好在我们已搜罗了大量的西方典籍,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现在,青州还有许多人对“夷学”有抵触心理,认为天朝上国什么都有,那些夷学不值得一提。青州的富足反过来刺激了青州人的骄傲,虽然青州有严格的禁奴令,但他们总爱在私底下购买几名金发碧眼地奴隶作为随从泫耀。对于刘备让奴隶学习汉语的举动,他们颇为不满——奴隶一旦学会汉语,还能再把他们当作奴隶使唤嘛。   
  此前,刘备曾组织大量人手翻译夷学著作,化学的原始(分子学)理论出自于柏拉图,刘备打算在悬赏令的刺激下,让人‘偶然’发现这本夷学著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此潜移默化地推动夷学地本土化,让化学的发展少点阻力。   
  发展点科学理论需要绕这么大的圈,一念至此,刘备心中说不出地悲怆:为什么我们民族发展,总是那么多阻力?明明是先进理论,可是你要学习它,却有人跳出来反对。现在人们说的这是“夷化”,后世人们说这是“西化”。后世以“西化”名义阻碍变革,我们可以说他们很可能是日本人派来的奸细。派来妨碍我们民族变革图强盛的奸细。现在呢,现在说什么呢——日本还没有文字呢!   
  大约在明治维新的前后,中国地光绪皇帝也在维新。但日本维新成功了,我们失败了。日本从此摆脱了弱国地位,而我们继续袁败下去,甚至连光绪皇帝都差占保不住命。   
  为什么日本维新时日本人人不谈西化危险,他们西化后不仅没有丢掉传统,反而因国家的强盛导致传统顽固势力随之强横(他们的传统势力不是儒术,而是武士道与军国主义)。而我们怕西化危险,怕丢掉传统,我们的传统势力反而因国力袁退而日渐虚弱。   
  我们变革的阻力如此之大,难道我们的民族活该衰败?   
  这中间要是传统文化一点过错都没有,才怪。   
  想到这,刘备心绪烦乱,喃喃自语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对于国家昔盛今衰的哀伤,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   
  遗憾地是,我们数千年的变革总是在更换皇帝上下功夫,从没有在体制上、思想上进行变革的探索。故此,周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青鹿庄园少歇片刻,刘备下了决心,连发数封信送往各地。   
  一份信给大元老院,首先要求他们批准下南洋的船队起航。其次,要求元老院拍卖马鞍山铁矿经营权,用矿主的私兵换回近卫军团;其三,告知元老院在勃泥岛(菲律宾)上发现大型铜矿(产量约占全世界地23%)、在锡岛(马来西亚)上发现大型锡矿(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的消息,要求无老院着手筹备拍卖两岛地矿产与土地事宜。信的末尾,刘备谦恭地请求元老院批准自己前往泰山觐见圣上。   
  青州才向外派出两拨下南洋的船队,此时,若是给与国人巨大的财富刺激,会让国人开发拓展新航路的热情倍加高涨。中国历来是缺铜缺锡的国家,这两大矿产会让国人疯狂。此外,南洋岛上最适合种植甘蔗、香料,即使百姓买下的土地没有矿藏,种植也会让百姓致富。当然,为了扩大种植量,庄园主会疯狂地购买奴隶,增加劳动力。如此,夷学就会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就成了我们本身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此外的数封信,刘备则分致尹东、周毅、高山,告诉他们自己准备提出“进化论”学说,请他们与自己联手,从各个角度阐述“丛林法则(进化论)”的原理,解释“物竞天择,适者生顾虑,不适者淘汰”的观点。并强调:世界就是在这样的自然规律下向前发展的,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停的发展、强大。要想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出头,则需在制定律法、规则时秉承公正原则,使每个人在竞争中处于相同的起跑线。   
  写完这份信,刘备还不放心,复提笔给大儒管宁、孔融等写信。陈述道:自己正在和尹东、周毅、高山探讨一个学术问题,这是自己多年来观察野外生物物种时发现的一个奇妙现象。   
  在详细地解释了“丛林法则”的学说后,刘备耐心地解释说:这一理论也许和儒家地中庸之道有冲突。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有可能是自然界最朴实的基本规律。按照这一理论,秉承中庸的学说很可能是被淘汰者的哀歌,是弱者之术、亡国之说。要想生存与发展,绝不能中庸,要尽量优秀与强大。   
  刘备鼠恳切地表示:至圣先师给我们带来了知识的普及,自己地这一学说绝不是否定至圣先师功绩,只是时过境迁,现在时代变了,至圣先师的理论或许也要加以调整,以适应当前的时代。现在是个竞争地商业时代,应该给商人们一个思想指导。让商人们在物竞天择中,还要明白他们必须遵守现世的律法与规则。这些律法与规则则是人与兽的区分,这些律法与规则保障了竞争中平等的机遇,以及他们在竞争中获得的利益。   
  送走了信后,刘备心头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这封信能起什么作用,但心理隐隐存在着一份希望:自己在青州的身份,不会让他们对这封信置之不理。自己从建立社会秩序着眼,管宁等无论怎样,也许对这番理论作个说明,只要人们开始色论,那就好,这“丛林法则”会慢慢地灌输给庶民。   
  打破中庸,民族扩张就开始了。   
  “青州这几年的发展,已经颠覆了许多旧有地学说理论。摆在面前的事实,让人们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