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8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蕃早期的官僚制度主要是赞普集权领导下众臣分治的一种制度,众臣亦拥有各自的城堡、庶民(奴户)、农田、牲畜、草场和森林等,实际上他们是地方领主。平时都住在自己的城堡办理政务,有重大事件时,统统集合在赞普的宫中商议,若需出兵,首先由大臣自告奋勇,再由赞普批准委任后,即成军官。
因此,早年吐蕃的各支部队都自带后勤,后来才通过王田隶民制度,组建起半职业化的常备军队。
在王田制度下,土地和草场、牲畜属王家所有,但是隶属的农民和牧民可以从官府领受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牲畜从事生产,并因此而对官府承担赋税和劳役。其中按照“庸”和“桂”分成两大阶层,若干个世业生产的“庸”户供养一个脱产的职业武士“桂”,组成类似府兵的五茹六十一东岱的军役体制。
但是对于直属王军之外大多数部族领臣来说,他们的军队给养与在其在青藏高原内部的部落生活状态没有什么两样。除了打仗,饮食等依旧操持游牧习俗,只是将打仗融入部落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这就是吐蕃人在部落军事制度下军事生活的主要特点。当前方战事失利时,紧随其后的辎重牛羊亦会随之一同丧失。
而这次吐蕃清理而出,不但动用最精锐的王军主力,连作为预备役的暗军,也调遣起来,为了确保这些军队长期占据和辎重供应,更将大量王田隶民的族人家眷,随同大量牛马粮秣迁徙到低地上来,以示破釜沉舟之坚决。
后来又将占领的地区,大肆分封给那些宗贵领臣为蔽翼,为了经营新占据之地,顺带也将他们领内的庶民奴婢,举家成落大批移了过来。
因此这次人口牛羊缴获极多,远超预期,虽然吐蕃军队可以跑,但是这些留在地方上的吐蕃附民百姓可是跑不掉,就算官军一时顾不上他们,但是河西那些墙头草的藩部,可没有放过他们的理由,他们顺势报效朝廷的军功和斩获,都落在这些吐蕃人身上。
若不是龙武军对斩获审核严格,并且开出了赏格,活口比死人头值钱,只怕这些吐蕃弃民,会被那些报复的河西军民,杀的血流成河。
“俘获太多。。”
我楞了一下,把再次偏移的思绪拉回来。
“那岂不是要比预期多付出数百万缗了。。”
随军的司马岑参皱着眉头道。
“只怕一下周转不过来啊。。估计其中朝廷能够认可的赏格不过三成。。其他要我们自己想法了”
“其实你要这样想啊。。”
我摇摇头开导他道
“这笔钱我们并不是一口气拿出来的,完全可以籍着甄别和输送的程序,分成多批次来完成的。。”
“真正要直接给钱的。。其实只是一部分,”
“其他完全可以用诸如牛马猪羊等活牲,米布盐糖酒茶等本军所属自产物料成品,甚至房屋田地甚至是工役、赋税,来抵扣掉一部分,只要有还可以玩延期来周转。。”
“象军中的赏格,也不是那么着急的,除了抚恤烧埋救治所需,其他可以先发给他们兑票,等班师后在放现或者用其他东西折抵”
“就是直接放给钱的部分真正也有人愿意给我们放贷。。毕竟是打了胜战”
“那用什么做抵押。。战前我们已经贷记了一大笔了。。”
“当然是河西大片的无主之地了。。”
我轻描淡写的道
“除掉那些圈定的矿山、工场和军屯之地,还有大片可耕可牧的水草之地啊。。其他盐泽、铜沙、油坑,也还有一些不是。。”
这次吐蕃入寇,几乎是用烧掠等方式将河西地方清洗了一遍,再加上战后的清算,河西本地的土藩胡部几乎少了一大半,他们留下来的大片土地,除了筹赏那些有功部落,和建立安置伤残劳军的军庄屯点之外,自然是划归官有。
虽然不是特别肥沃富饶,但胜在地方大数量多,收拾收拾也有一些产出的。
“只要把消息放出去,总也有一部分愿意招投。。”
“只要他们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意向,这短期的得失,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然后我们可以适当收回部分对吐蕃的军债,找人制造紧缺的行情。。”
我继续循循善诱道。
“相信有大把的人,愿意为我们托这个行情的。。”
这次河西大战打的一波三折,前后惨烈无比,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以说无数。
但对我来说,物资钱粮普通人力的损失,都不算什么,国家对战打的就是综合国力和资源消耗,对龙武军来说,真正损失的是那些有经验的老兵和士官,在前期为了稳定战局,积累反攻的力量,他们可以说付出巨大的牺牲。
龙武军教育普及率是天下所有军队中罕见的,老兵也要求能够通晓才数百常用字可能成为基本的头目,加上他们的战场经验,只要形成规模,走到哪里都可以带起一支队伍来。
至于那些士官,更是要进修过才能胜任的,一个学兵出身的队正,起码要经过三年的战术军略的培养,三年从学兵到辅官的军中见习才能正式服役。至于那些童子军、少年亲事出身的,所费的时间和功夫就更长了。
但是活下来人的人,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成长,基本都可以成为军队中的骨干和根基。
“吐蕃来使求见。。”
我嘿然一声,真是奇了,这吐蕃的使者难道不要钱的,一个又一个派过来。
。。。。。。。。。。。。
作品相关 第五百六十二章带路党
第五百六十二章带路党
第五百六十二章 带路党
“卫总管权拢右节度使,提领回纥诸藩勾当。。”
“高左军以本职领河西节度副大使,知青海湟西事”
“马使君加枢密知事,转任关内都督,除河西节帅。。”
“李枢副罢西北路事,转任东南诸道。。”
“韦中侯居中筹给有功,加枢密知事,巡西南路。。”
“严大使这次也总算功德圆满。。去掉了那个粮台的头衔,受右千牛卫中郎将,勋明威将军,实授陕郡防御使,检校潼关防要。。”
朝廷的一系列诏令,不同立场和位置的人也看出来不同的东西。刚退朝的朝臣之中,已经嗡嗡议论开来。
“天子好手段啊,如此一来龙武系各大军头,为了备敌和就任,大都要领本部常驻在外,再加上北军轮战制度。。就算京中有什么事,也需要足够反应的时间。。”
“这样京畿中原本龙武系一边独大的格局,重新被倒转了过来。。”
“那就不怕这些中军京营的人吗放出去后,在地方继续做大大么。。。”
“做大?你知道就职的可是西北路啊,那是本朝军门世家云集的重地,无论是朝中的河西系,还是地方上的河东军、朔方军的根子所在啊。。”
“龙武军出身的北军系和卫军系挟大胜之势,在当地站稳脚跟是没有问题。。但是想要更进一步,为所欲为,就没那么容易了,再说河西拢右战后多半残破,没个长时间的水磨经营功夫很难见效的,而朝中地方也不会安然坐视的。。。”
长安城。
“这是大好事啊。”
新一届的南社特别年会,或者说是战后善后大借款,兼红利分赃大会上,剑南出身元老赵合德如此慷慨激昂放言道。
“我们的网点和下线可以铺开的更远更大啊。。。同时还拥有了一个大后方,将安息北庭连成一片啊,那是几条完整的经营路子啊,西北路还有谁敢卡我们的脖子。。”
他这么说自然有他的底气,
大唐以首都长安为中心,形成放射状辐射全国有七条最主要的驿路体系,以维持的对这个庞大国家的控制和影响,主要以秦汉的驰道为基础,加上这些年新修的马车直道和河渠。
而作为这些驿路干道体系的外延,大唐对外亦有七条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和交流路线:
其中路线最长最远的广州通海夷道,实际上是属于雍国公主采邑和那位开府名下的南海都督府的幕后操控下;最东变的营州入安东道也在龙武系出身的特别派遣军的势力范围内;
另一条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由雍国公主名下另一处采邑的夷洲商团和江南背景的登州商团占据主导地位,既有竞争和对抗,又有相互合作和渗透,对外排斥竞争者;
而受降城入回鹘道;最近才因为那位开府大人的回纥之行,刚刚重新打通,要足够的时间才能恢复旧观;
其他从夏州、云中至草原的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安西北庭入西域道;安南入天竺道着三条路线。
那位开府名下的产业和龙武军的外围,都有插手或是涉及其中,拥有相应的利益代言人和固定据点。其中涉及的产业链和利益循环,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庞大来形容了。
而自乾元朝开始,大唐朝廷的中枢,因为种种缘故,很早就开始注重商业,现在朝廷所抽各色名目与商业活动相关的税赋,就占了春秋两税岁入的五分之一。
随着西北的定鼎,意味着又有一条传统的黄金之路,纳入龙武系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内。
。。。。。。。。。。。。。。。。。。。。
河西道的地势,越往西走海拔越高,也越发的凉爽,
大军拱卫中,缓慢行进的马车之上,被用隔音的帷帐和毡毯包裹的严严实实。
坐在我怀里女人雪腻的身体,已经变成粉色,但是小慕容丝毫没有放过她的意图,像脱水的鱼一样喘息着,虽然不堪泥泞濡湿,但在在小慕容精妙的动作下,一次次激灵的挺直了身体。
“你的身子还真是老实啊。。”
媚眼如丝的小慕容,轻轻舔着手指,姿态优美的让我想起琴弦,弹奏之类的形容词。
我不得不承认,百合也有百合向的好处,同为女人的独特口味,让她对身为女性身体的把握,精确地恰到好处。
这其实也是一种香艳而旖旎的特殊拷问,当年不告而别的理由,一点点询问她这些年经历的细节。然后在跌宕起伏欲望的煎熬和感官心理落差中,由小慕容由身体的反应,判断所说的真伪。然后对某些刻意隐瞒或是含糊不清的地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