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西军大败,旧朝已无再战之力,关内尽是我军的天下”
他肃容裣笑,目炽如刀。灼灼刮刺在对方年轻地面庞上。
“这彼弱我强之势,你又能凭据什么,敢来挑说我部,做那螳臂当车无谓之举”
。
“我虽然无须交你出去,但大不了把你杀了一埋,这兵乱之时。谁又自知,也于我后路无损把,心高胆大是好事,但是不明时势,找死也不怪别人了”
说到这里,言中已经浸透肃杀战利的味道,突而厉声向外喝道
“亲护兵何在”
刹那哗啦连声,门厅间猛然冲进一群顶盔贯甲的亲兵,显然早侯多时了,个个森冷肃杀。刀剑寒凛直逼将过来。
“这不明时势的人。薛将军才是把!”一个有些变调的声音响起。
面对利刃临颈,饶是李萼少年胆巨自持甚高。也不禁面色发白,转了几变,却迅速平复下来,转而淡然无波的失声而笑,“彼弱我强?难道叛军真的还有余力进取么”
“再说,遭逢大败的,只是西北诸路和山南军而已”
他说到这句话,意味深长地看了薛嵩一眼,对方正是目光闪动似有所思。
“我家大人挟两府三军四部兵甲十万,附丛军民数十万计,可是丝毫未损的。。。这武关、散关、扶风、兰田诸多关要尽在我手,偌大的关内,残破的无粮可就,无兵可募”
“这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彼方,这个强势不过是镜花水月,一时表象尔”
“若是将军所持的仅仅是那同罗胡,那就算了,我也算认人无眼,死得其所”
李萼越发从容,对着咫尺刀光印出的自己形容,却弹整起了衣冠。
“不过,这些胡人安身立命地根子,可都在塞外茫漭草原上,同罗人又素来逐利避害,习惯利字当头,唯从强者,支持的一时,难道还支持的一世,小可实在看不出贵军,有什么能够让他们久留不去的理由”
薛嵩虽然沉容不语,却已然挥手退下众亲军。作为严庄的直属,他自然知道一些内情为了引来那些同罗胡南下,要许诺付出何等的代价。
“当然了,若是将军委决不下,那也无妨,退走潼关也足以自保无余,只是若还在这城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好说了”
“不过所谓穷途末路的变节,怎么比的上危乱逆境中的拨乱反正,锦上添花人人都会做,但是雪中送炭才弥足珍贵,将军可见刘正臣、王玄志的故事”
说到这一节,薛嵩才真正心中稍稍动容起来,作为大唐曲指可数地勋门之后,他与同为前代节帅后人地张忠志、安守忠不同,他对安禄山可没有多少知遇之恩或者能够为之效死的情感,纯粹是大势所驱。
原范阳留守刘客奴以反戈一击,虽然为史思明大败,却依旧受范阳节度使。
而那位杀伪官而反正地,新任安东都护王玄志更是他地老上官。这种能够让朝廷不吝封赏,以天下榜样的机会并不多。
明知道这船要沉了只是迟早的事,再为它陪葬就是愚蠢的行为了。所以他可以派出心腹,与成都行朝那位太上的宠臣大将暗通声息。
但他在西军攻势中,不愿意随大流反正,自然是希望从这条后路中,得到最大的好处。既然投入了这么多心思。再叫他消极避战,且求一时之苟安。也非所愿。他也不是没有决断的人,事情已经逼到眼前来了,不容他不做出选择。
只是最后一点地顾虑,作为大将在外的保证,他们地亲眷家人,都留在洛阳为质的,种种孝道亲情尤在眼前。
“眷念亲情。人之常性,不过将军年华正韶吧,妻子儿女没了,还可以再取,再生养。。。但是整个家族的前程和未来都没有了。。。。”
那李萼似乎猜出他的心事。又重重的加码上来。
“贵祖薛(仁贵)安东大人不甘轻贱,破门自立,见赏于太宗、高宗之世,扫平东夷威服百胡。新罗、渤海今尤见生祠,就是令叔薛(纳)平西,在吐蕃、西番人中也是闻风丧胆,人称薛血海,何等威风”
他故意扫视薛嵩了一眼“难道将军就希望这累代忠良名将世风,就断送在你这一世上”
“放肆”饶是薛嵩自承城府。明知对方是言出激将,却也奈不住了
李萼却心中大定,面上却做无奈状
“可逆臣之名,可不是那么好洗清的,非天大之功。。。。据说西凉栗末族的安姓中人,皆已纷纷改姓,以示耻同贼宗”
。。。。。。。。。。。。。。。。。。。。。。
另一个地方也在上演一出全武行,全承泰一行正在用一种比较激烈地方式劝说着另一位守将,地上躺满了横七竖八,被引进来杀掉的尸体。
门窗户扉探入的密密麻麻的刀尖箭蔟。虽然正对在咫尺。而似乎并不能影响他们的决心,手中依旧稳稳错刀横驾。让人毫不怀疑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被挟持对象的脑袋削下来,让围困的亲军投鼠忌器隐不敢发,
。。。。。。。。。。。。。。。。。。。。。
人生真是反复无常啊,我掸着身上地尘土黑灰,心有余悸的发出这一声声感叹。
以我这同样久战疲老之师,要想把战败的敌军全部留下来是不可能了,在这四野通达的平川之地,也不可能完全阻止他们的逃窜。
古时战争多以击溃、大破、击败的描述,而甚少全灭之说,就是源于冷兵器杀伤力地限制。在野战中。士兵拼不过还可以逃,要想全歼委实不易,但如果主将以下阵亡的太多,以至于失去足够维系士气和支撑人心的骨干,这军队就名存实亡了,很难再有聚合还复的机会了。
虽然这个胜利来的未免意外,但是“乘你病要你命”的基本道理,我还是晓得的,这些贼军都是极难缠的角色,还有那些胡骑,也是极其狡猾的角色,跑的比兔子还快,真要被他们逃进长安城,又是一场旷日持久地消耗战。
因此大量追击捕俘地任务,都分配给了汇聚而来的地方部队。高赏格地悬赏猎头令也大量发布下去。
锄奸团、斩首队,剃刀、锯齿、选锋,飞斥、风字营、还有许多类似的编制,也都投入这种针对敌官头目斩首性质的定点追击中, 尽可能的削弱叛军。
正当我看着,前方轮番梯次送回来,无数的成扎成捆,堆如山高的旌旗战鼓,笑的合不拢嘴,虽然大量目标都被拍成不可分辨的肉饼什么的,但光看盔甲和旗帜,其中清点出来的斩获数量之巨,让负责核计点卯的功曹和仓曹所属,唱数唱的嗓门都哑了。
但没想到崔佑乾的骑兵,却这最后时刻,出人意料的突然出现在战场中,
他不愧是出身安禄山嫡系老三边,历史上让名将郭子仪、李肆业都吃过亏的强雄人物,居然懂得用我惯用的战术来反将我的军。
无论战况怎么激烈,就是按兵不动,一直隐忍到同袍友军全线溃败也没有动静,仿佛从世上消失一般,就等我军大部都分派出去追打落水狗,才伪装成西军残部突然接近,有心算无心之下,查点让我功亏一篑被番盘了。
也是我得意忘形,为了追求最大功绩,身边只剩下一些充事中军的旗手、虞候,以及神机、中垒这些,因为行动缓慢,被留下来打扫战场的后勤建制。促不及防之下,结果就吃了大亏。我战场中螳螂捕蝉机关算尽斩别人的首,却战后被别人黄雀在后来斩我的首。
那些仓促组织起来人马,结果那些叛军冲到近前,突然纷纷翻身落马,挥刀刺马,吃痛狂冲,一个照面的狂奔踩踏,就把我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防线冲的七零八落的。随后骑冲步随的掩杀过来,直追杀的我的中军大旗,一路狂奔连退了十几里。连我本人也几度遇险,多仗得身边那些宫内营带出来的好手拼营救。
又多亏了医营里那些伤兵们随后赶至拼死相救,奋不顾身的用身体和血肉,硬生挡住迫杀近在咫尺的刀箭,挣得脱离的一线之机,才有那些随帐学兵、参军,拼了命的丢砸油瓶,制造出一道道火墙,利用战马怕火惊而不走的天性,才稍稍阻却了这些贼兵的突袭,汇合了好几股人马,才稳住脚步。
待到重整再杀回去才发现,中垒营中的那些油料储积,在乱战中已被付之一矩,留给我只有扬尘而去的背影,和满地让人欲哭无泪,已然不可收拾了的残烬。
。。。。。。。。。。。。。。。。。。。。。。。。。。。。
跳票了,抱歉,前些天台风,下乡去了,停水停电
作品相关 第二百零九章 在长安
第二百零九章 在长安
第二百零九章
随着大量地方人马的汇合,越近长安,队伍就越发峥嵘鼎盛,前后绵延,看不到边,
唯一让我欣慰的是,几天后传报解思的奇兵队,在潼关前的青马驿,成功截住这伙神出鬼没的家伙,一场大战突刺冲杀下来,崔佑乾部刚转职的骑马步兵,在马上战斗根本不是这些的前安西骑军老兵的对手,三千对一千居然被杀的大溃而逃,连潼关都没能逃进去混杂着同罗人向北逃窜,稍稍给我找回一点面子。
“这就是上京长安”,我深深吸了口气,勒马居高远眺,虽然在我那个时代,早已经听过无数的描述和猜想,但初见真实的所在,还是不禁为它的雄浑瑰丽,巍峨宏伟而目眩神移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错,这就是上京”岑参有些颤声接口道,虽然离开不久。
身后左右的随同诸将,早多少露出一些激动、期盼、神往、茫然、震撼。。。乃至追怀伤神,近乡情切之类的情绪,更有人失声哽咽起来,哪怕最久的,也仅仅离开不过两年,就是因为眼前这座,也不知道寄托了多少人的梦想和回忆,代表了无数人希望与誓言的城市。
又回来的感觉真好。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据我那个时代的考证,唐长安前身是隋大兴城,为大臣宇文恺设计。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标榜“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地气象。将城池建设得超前宏迈,以及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宏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