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 >

第1441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第1441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从八月初一开始,乾西二所富察氏与曹佳氏便都开始养病。

为了不将“病气”过给宫里贵人,自然也不用再往各处请安。

皇后与熹妃两位,都打发人探病。熹妃还好,只送了名贵补药;皇后这边,除了第一次补药,隔了两日后,还送来两位宫女,直接点名是送来服侍四阿哥的。

这两个宫女,都是十六、七的年纪,虽只穿着宫女服装,可难掩俏丽。

尤其是那个苏氏,花容月貌,把阿哥所的女子都比下去。

富察氏再好的教养,可年岁在这,直气得心肝疼,可还要强撑着叩谢皇后恩典。

待皇后宫的嬷嬷离开,两个新宫女也叫人带下去,富察氏对桂嬷嬷咬牙道:“嬷嬷,皇后平素里待我也好,为何我一病,就来这么一遭?”

桂嬷嬷也被这变故打得措手不及,忧心忡忡道:“是啊,皇后为何如此,莫非对福晋带三格格入字不满?”

富察氏也想不到其他理由,生出几分委屈。

带族姐入宫为媵,并非她所愿,可二叔如此安排,不仅是为富察家,也是为了她,她又不能抱怨……

阿哥所赐新宫女之事,曹颙当日便知晓。

并非他窥伺宫禁,而是因为那个美貌宫女苏氏。

那苏氏并非旁人,正是四阿哥之前在直隶收留的少女黄小乙。

曹颙调升户部尚书,曹家阖家返京,黄小乙也随之进京,一直住在海淀园子。

没想到这次富察氏称病,四阿哥将黄小乙接进宫,借着皇后的名义,安排进阿哥所。

黄小乙的身份,也从直隶孤女,变成了包衣苏家的女孩儿。

终于脱了这烫手山药,而且还将曹家撇清,曹颙心里是欢喜的。

即便这苏氏受宠,富察家一*到底,曹颙也不担心。因为查到最后“他们就会晓得一切是四阿哥的安排。

只要不让曹家顶着“送美”的名声就行。

那样的话,就是**裸地打富察家的脸。两家就没有转圜余地。

皇后此举,就有些“打脸”意思。

你们富察家不是带媵进宫吗,那她做嫡母的就赐下侍妾通房,不让富察家的女儿专房。

起码在外人看来,就是这个意思。

新旧两家外戚争锋。

曹颙对这些宫廷八卦并无兴趣,他正操心曹颂连任之事。

到了年底,曹颂来了家书。借着李卫的光,他的考评“卓异”就担心自己被调回京江南富庶之地,都是肥缺,多少人眼睛盯着。

曹颂写了家书回来,跟堂兄商量”不想这么快就回京。即便任满,也想要再谋连任。左右江南有李卫在,大树底下好乘凉。

曹颙也支持。

以曹颂的年岁与资历,升到现在这个位置已经是幸进,一时半会儿也升不到一品去”即便调回京,也还在二品上打熬。

虽说“京察”结果还没出来”现下打听谁惦记江宁的缺还早,可曹颙还是先往十三阿哥府,同十三阿哥打了招呼。

十三阿哥笑着说道:“你们兄弟也太小心了些,就算真有人谋算江宁总兵的缺”也不会绕过曹家去。到时候你这个户部堂官出面,为堂弟说项,谁还会折了你的面子不成?”

曹颙笑笑,不置可否。

他晓得自家分量,或许在朝堂上还能说上几句话,可在地方与军队中,曹家实没什么分量。

而能往军中安排子弟出仕的,无一不是满洲大族。

与其到时候,直接与他们相对,还不若求到十三阿哥这边,直接从吏部、兵部就断了这个安排。

十三阿哥见曹颙不语,笑着摇摇头,道:,“行了”难得你开回口,爷就应下了。有你这个堂兄处处照看,小二他们兄弟几个才真是有福之人。”

说起这个,曹颙心中也很自得。

京里权贵人家”有几今日子太平的。兄弟之间,或是争产”或是争权。

像曹家两房堂兄弟这般和睦的,也比誉为美谈。

说到底,还是因两房长辈去的早,曹颙长兄如父,堂弟们多承他教导,自己个儿也争气的缘故。

从怡亲王府出来,正好碰到王全泰。

曹颙想起王鲁生,忍不住多说了一句:“有些山东那边的事,想要同王大人打听打听。若是王大人得空,可往寒舍走一遭。”

王全泰闻言,不由一怔。

山东那边的事儿,什么事儿?

虽心中疑惑,他还是应承下来。

待与曹颙作别,王全泰就进了怡亲王府。

十三阿哥的脸上,已经没有面对曹颙时的温煦。

他将一个折子摔到王全泰怀里,不耐烦地说道:“看看吧,这已经是今年第三封弹劾你的折子!”

王全泰面色通红,接过折子,咬牙看了。

无非是“侍母不孝”、“不友不慈”这样的老生常谈。

折子中,还引用他家老太太与他二弟的原话,斥责他纵容媳妇对母亲无礼、与母亲别居、待兄弟侄儿刻薄之类的原话。

王全泰的脸一下子变得铁青,浑身忍不住发抖。

见他如此,十三阿哥倒是不好再深苛责,只皱眉道:“身在官场,名声最是要紧。你也是二品大员,怎么还管不好家人的嘴巴?”

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十三阿哥不是旁人,对王家的事也略知晓,所以王全泰没有隐瞒。

王全泰苦笑道:“我已经将府邸都让出来,避居旧宅,没想到也成了不是?不过是没应承兄弟的请,为他补差事,他们就逼迫至此。”

这世间父母偏心之事,并不少见。

十三阿哥不好说王家老太太,想了想,道:“以你现下身份,给你兄弟谋个出身也不是难事,成全了他又能怎样,早早打发了,还落个耳根子清净?”

王全泰无奈道:“十三爷不知,我那兄弟,好高鹜远,又重财帛,早在春闱落榜后,便说非吏部、户部不进。京里水深,我又哪里敢放任他胡闹。嗯打发他回乡,我家老太太又要死要活地给拦住。如今,侄儿们都进了京里学堂,摆出定居京城的模样,我又怎么撵人?”

十三阿哥恨铁不成钢道:“迂腐!你一个武官,千军万马都闯出来了,还硬栽进自己的小河沟不成?即便有你家老太太护着,你是一家之主,还拿他一个小小举人没办法?他想要京缺就京缺,他以为他是谁?你花上几两银子,给他安排个外省的辅佐官,远远地打发了,他还敢抗旨不上任?至于你们家老太太,年岁大了,往后少出门,也省的发疯,坏了你的名声……”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孝子的难处(下)

从怡亲王府出来,王全泰其实不为十三阿哥的呵斥难过,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对母亲的偏心,他心里也恼。可是人言可畏,他身为人子,又哪里能随心所欲?

可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原以为自己与妻子避居旧宅,能给老太太提个醒,让她安分些,没想到老太太却是变本加利。

难道她就不明白,她能依仗的是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个大宅子。

自己将两个不安本分的妾室送到庄子去,想让家中少些是非,老太太却好,教唆着他两个庶子。如今,两个儿子瞧着他的目光,不见亲近,只剩畏惧。听私下里,对嫡母也存了怨愤。

对生父嫡母不亲,整日里同几个堂兄混在一处,这两个儿子怕是保不住了。即便再教训,隔离了他们堂兄弟,他们心中也中毒了。

这个家,眼看就要散了。

他本是山东汉子,也是有脾气的人。对兄门生侄的亲情,早在昔时回乡成亲时就消磨地差不多。

之所以对老太太与弟弟的行为一再容忍,也是因为身在仕途,知晓官场危险,不敢有半点闪失。

就如十三阿哥今日给他看的弹劾折子,御史不是去考证谁是谁非,只要晓得他违逆母亲,就是不孝的罪过。

忍到现在,终于比及十三阿哥开口。

即便他行雷霆手段,即便再有御史弹劾自己,也不再怕了。

没人会理会他这个王府门人是否真的孝顺,可却无数人盯着十三阿哥府。

刚才十三阿哥的呵斥,也没有避着王府下人。

他相信,就算往后老太太真到衙门敲鼓告他这个长子不孝,也不会有人相信。

因为十三阿哥相信他,因为连十三阿哥都看不过去开口话,显得他这个“孝子”无能又无奈。

老太太再闹腾什么,城市被人看成是昏庸无礼、不知好歹。

骑上马,他面上露出几分自嘲。

自己还真卑鄙,这般纵容老太太偏心,隐隐地未尝没有装可怜之意;纵容兄弟鸠占鹊巢,大放厥词,也存了早绝情早断了的念头。

在官场上学来的算计,用到血脉至亲身上。

在以为自己终身要背负商贾身份时,弟弟与弟妇眼中的不屑与轻视毫无遮掩;在知晓妻子身世时,他们的刻薄嘴脸更是显露无疑。

那个情景,如此鲜活地印在他的脑中,使得王全泰片刻不曾相忘。

凭什么,他们就笃定,在他们无情无义后,在他们鄙薄轻视后,自己就该不记仇,就该毫无怨言地对他们好?

母亲守寡不容易?可父亲病故后,是他早早地从戎,支撑起门户,供养弟弟书。十多年的时间,他往家寄了一千几百两银子,只因为以为那是家人。

可获得的是什么?只为了给侄儿们“买翰墨”,他就要活该受穷,一分银子都要不回来,连娶媳妇,都要借钱?

他这任劳任怨的长子,活该拿着变卖祖产的几百两银子,带着妻子灰溜溜地离乡讨生活;而那个只晓得书,从不知生计的弟弟,就心安理得地用兄长赚得银子买田置铺,使奴唤婢。

想起这些,已经年过四十的王鲁生失了淡定,依旧恨恨难平。

那种怨恨,无法化解。

直到了曹府门口,王全泰才摇摇头,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迈进曹府大门,他心中也在思量,曹颙叫自己过来的用意。

也是为弹劾之事?还是为了都统府下人曾在郑家大放厥词?

他有些心虚。

他是晓得大舅哥性情的,宁做个富家翁,并没有出仕之心;可五月里,大舅哥却求了曹府,补了正六品的委署步军校,进了九门都统衙门当差。

不过是怕自己委屈了妻子,有为妻子撑腰之意。

以他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