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 >

第26章

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第26章

小说: 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前一后,缓步下城。凌玉城稳定从容的身姿步态一如既往,唯有从来严严整整束在发冠里的长发,此刻被宝剑割得零落,散乱地披在肩背上。元绍慢悠悠地跟在他后面,看着他被风吹得一忽儿紧贴脸颊、一忽儿高高扬起的发丝,终于忍不住开口叫他停步。
  从城楼拾级而下的台阶幽暗湿滑,更不容二人并行。跟他们上城的大虞官员和凌玉城的下属们已经先行退出,此刻,狭窄的楼道里,只有他们两人一上一下站立。
  “你不必这样……”
  身后低沉的话音宛若叹息,凌玉城略略低头,默然无语。一双手从背后忽而搭上肩膀,十指蜻蜓点水般掠过前额、耳际,一缕缕替他收拢散乱的发丝,偶尔撩起贴着后颈的碎发,指节摩过肌肤的触感干燥而温暖。凌玉城安静不动地站着,须臾,满把发丝已教背后那人握在手里,五指深入发束细细理顺,跟着引了一段不知什么绳索绕过两圈,轻巧地把风中四散的头发系成一束。
  “好了,走吧。”
  转过弯的时候,凌玉城余光一瞥,元绍剑柄上常年挂着的银白剑穗,片刻工夫已经不知去向。
  
  近万军民逶迤成一条长龙,到得尽数离开剑门关,红日已经移过了中天。出城十里,大虞鸿胪寺少卿带着一干送行官员在班荆馆设筵,筵罢,酌酒相别。
  元绍不过随意点头还礼,举杯小啜一口就算全了礼数。那位少卿随即转到凌玉城身前,深深一躬,双手举杯,依足了历来送宗室亲王和亲远行的例行仪注正色祝道:“愿将军勿返。”(注)
  凌玉城脸色微微一白。元绍还在疑惑虞使这话来得有些奇怪,就听见凌玉城冷冷答了一句:“很好,我也不想回来。”手一扬,满杯琥珀色的美酒泼翻在地,退后几步再不开言。
  使节拜辞南归,元绍一行继续向北进发。剑门关地势险要,关城背后遮护荆襄沃野,面前两侧青山夹峙,唯有一条大道可以通行,雄关虎踞,山河表里。十几年前,出剑门关向北,十里之外便是盗匪丛生,马贼蜂起,不要说客商过境必须得多带护卫保镖,就是百姓也不敢离城过远耕种樵采。如今盛夏方过,道旁绿树成荫,极目望去,绵延群山上绿意浓翠如滴,风吹树稍静静生凉,从眼前一直铺展到天边。
  队伍又行进了五六里,山势中分,眼前豁然开朗。凌玉城一直被他的近身亲卫簇拥在中间,不时低语几句,身边人来来回回,忙得不可开交。看见先头部队已经踏进这片平地,他勒住缰绳,点马回到元绍身边,躬身道:“请陛下命两位将军约束队伍,臣有些事情要做。”见元绍点头允可,凌玉城调转马头虚抽一鞭,战马迎风长嘶,蹬开四蹄直冲到队伍最前方:
  “举旗,吹号!”
  身后两骑一左一右应声冲出,马上骑手都是单手控缰,奔到近前勒住缰绳,两匹骏马长嘶着人立而起。执旗人稳稳坐在马背上,手一扬,手中大旗深深插入土中,一阵风来,旗面在头顶刷地展开!
  那一瞬间,凌玉城身后的无数亲卫都是本能地屏住了呼吸,热泪盈眶。
  执旗人更不打话,单手一拎缰绳,硬生生凭着手力和裆劲,扯得那匹人立而起的骏马转了半圈,稳稳落地护住旗帜。这一手马术之扎实稳健,就是羽林卫那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汉子,看了也是暗暗点头。大旗招展,另一个骑手纵马上前,在旗帜下右侧勒马站定,昂首举号。
  号角长鸣,四野倾动。
  凌玉城背后,长年跟随的亲兵卫队左右分开,默不作声地从大旗两侧汹涌而出,四五百人纵马奔腾的气势,竟如千军万马齐至一般。再往后,押运着车队的骑兵们纷纷策马而出,跟着前方同僚的马队划过一个干净利落的弧线,面向凌玉城排成整整齐齐的队列。更远处,山峦谷地中,高亢激越的号声回旋相应,一列列马队从四面八方的山道上奔涌而出,马上骑兵雪色披风翻飞成一片连云,奔行之间,甚至倾身控缰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远处山头上角声才起,哥舒夜默不作声地一提马缰,向元绍靠近了几步。元绍原本看得有滋有味,见他这样倒是笑了:“这是干什么?”点马前行几步,冲着下方的平地一扬马鞭:“好好看看。”
  山脊上,骑兵队伍仍然一列又一列地涌将下来,在大旗前面停住,随后自然而然地向两边分开。马队越来越多,远远看去,不断扩大的方队横成行,竖成列,人人在马背上腰板挺得笔直,肃然无声。偌大一片空地,除了马匹偶尔的嘶鸣,竟是只剩下山风吹过旗帜的猎猎声响。
  凌玉城独自一人勒马站在旗下。这些人的到来早在他掌握之中——前些日子他尽遣亲卫属下,奚军居中调度,金波忙着处理产业,夏白理着北疆种种谍报明线暗线、往来传递信息,罗杀做的就是把凌玉城身边的大半亲卫分散开来,一个营头一个营头找各人的旧部、同僚、好友喝酒聊天。说起京城发生的种种事端,一帮厮杀汉看着好友身上累累的刑讯伤痕,到激动处不免一起痛哭大骂、喝酒砸桌子,很是有人当场摔了腰牌,宣称“这个皇帝咱不保了!去京城跟着大人,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大虞军制,军户另立户籍,赐土地,免徭役,世代从军,不得科考,不许行商。然而多年来军户制度早已败坏,军户多半被将官驱使为奴,边军当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恰恰是不入军籍、不领军饷,有些甚至不编入正规军队,由主将自掏腰包供养的亲兵家丁!(注2)
  凌玉城麾下五千铁云骑,倒有三千是他自己招募供养的家丁。这些人他多年来着意汰选,大半都是从边地马贼山匪、两边不着落的混血孤儿、打草谷掳来的小部族丁口当中收编。这些人无法无天,无胡无汉,多半都是上无父母,下无兄弟的光棍汉子。他的下属有样学样,除了金波实在是专攻文职,其他人身边都有几十几百不等的家兵。
  凌玉城一出事,这些家丁顿时无所归依。反应快的带着兄弟们重操旧业,反正当年山寨里的聚义厅还没有变成危房,做马贼时候的草窝也还能住人。反应慢的被下了兵器关在营地里,一天只有两餐稀粥,骂一句娘,稀粥里多一块土坷垃。左右看看,身边的同袍虽然拿着刀枪看守营地,一个个也是愁眉苦脸——凌玉城对于麾下精兵向来不吝赏赐,他们一个月林林总总拿到的各种津贴,比起朝廷发的军饷都要多个几倍,逢到打了胜仗收入更是丰厚,这下子难道要全部泡汤不成?
  如此种种缘故之下,罗杀等人带着部下私下里一招呼,一帮家兵呼朋引伴,引着那些虽在军籍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时靠着赏赐过得红火的大老粗,抄起家伙就钻了老林子,只等着凌玉城大队人马来到。到了今日,山峦上号角长鸣,那些在山寨里、草窝里躲藏了一个来月的家伙应声聚集,百川归海,赫然达到了八千之众!
  八千骑兵,默不作声地看着黑甲白袍、策马独立的凌玉城,和,在他头顶猎猎飞扬的大旗。
  与其说是旗帜,不如说是一块四四方方的黑绸——绸面上没有画图,没有字迹,镶边飘带一概皆无,一色沉黑的旗面上,甚至有无数箭射火燎的痕迹——然而,老资格的卫士们无不出神地仰望着这面黑旗,看着看着,热泪就不由自主地奔泻而下。
  十年前火烧芜城,凌玉城还没有资格打出自己的旗号,就是高高擎着这面毫无字迹的黑旗,将北凉军队一路追杀至边境;七年前奉命孤军深入骚扰敌后,也是举着这面黑旗,隐藏了大虞军队的身份千里奔袭,在北凉后方掀起腥风血雨;四年前回朝平乱,更是这面黑旗高高飘扬,旌麾所指,朝局翻覆。
  更不用说,他们每一次假作马贼盗匪,在两国边境上截杀北凉小股队伍,引领方向、辨识同袍的,都是这面空空荡荡、一字皆无的黑旗。
  此旗之下,无国无家。
  旗下,他们多年来仰望的主将按剑独立,神色沉肃,身姿挺拔。
  残阳如血。
                          
作者有话要说:萌物什么的最有爱了!
ps:朋友说:对于练武的人来说,剑穗是比衣带什么的(甩汗)还要贴身亲密的东西……
注: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触詟说赵太后》
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下一句是什么……
注2:明制如此。包括家丁制度也是军户制败坏以后的畸形发展……
pss:上一章没能发生的小剧场:
陛下:十年前你打的那一仗,方便我收了我岳父家的兵权。
小凌:谢谢我吧~~
陛下:但是呢,因为那件事,我老婆受惊早产,儿子养到三岁就没了,然后老婆也没了
小凌:所以?
陛下:所以你赔我啊……




☆、九天阊阖开宫殿

  天统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北凉皇帝大驾返国。
  次日传旨,赐青州为皇后汤沐邑,所部将士赐名玄甲卫,为皇后亲军。
  又次日,传书内廷,散尽妃嫔。
  举国哗然。
  其实北凉皇帝遣散内宫妃妾也不是第一次了,前面几代先帝姑且不论,元绍登基为帝时,府里的女人就只带了七八个有子有宠的进宫,其余的尽数就地打发嫁人。天统三年,元后薨逝,天统八年贵妃过世,宫里都曾经遣出年长无宠的低位妃嫔。左右草原上兄终弟及的还多得很,那些皇帝宠幸过一两次就忘了的女人与其一直撂在宫里发霉,不如趁她们还能生,赶紧打发出去找个男人生娃。
  这么多年下来按说大家也习惯了,反正皇帝放出去一批,隔几个月大家再送一批。然而这一次事态之严重前所未有,宫里有封号的妃嫔一个不留全部遣散不说,新任的皇后还是……唉,还是不说了。这些天晴天霹雳一个接着一个,真是让人吐槽都不知道从哪里吐起。
  八月十三,御驾还都。
  有司早已在城外摆下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