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阳关故人 >

第21章

阳关故人-第21章

小说: 阳关故人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二笑道:“今日我等四人能共聚于此烹肥羊、饮美酒,也是天赐的机遇。纵然他日命丧沙场,黄泉之下也是有伴的,何必过多哀叹!”
  浥尘笑叱道:“说什么黄泉不黄泉?大好的日子,怎么不说年年今日?”
  老胡道:“就是!老头子我还想着鞑靼人先下黄泉呢!”
  四人相视一笑,对月举碗,齐声道:“干!”
  作者有话要说:我承认这一章是专门为了小狐狸写的,小狐狸很重要的,没有它就没有后面的情节。只是小狐狸的作用,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揭晓。
  那个跟我说加油的妹子,谢谢你~在这样惨淡的点击率下看到有人跟自己说加油真心感动!不过我不知道怎么回复你,为什么我点那个“回复”的选项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一章里面的诗词神马的,大家看看就好,我翻了好久的资料才找到的,平日里不读诗词现在要用了才去翻书真心好辛苦。。。


    ☆、逢变故西域危急 语悠然渺岚威胁

  【20】
  都说新年新气象,西域却开了个不详的兆头。
  启泰三年正月十五,阳关停了几天的大雪再次纷纷落落。随着大雪一同而来的还有一份急报:西域都护崔典佑于上元夜家宴中遇刺身亡,着各部属即刻前往敦煌城奔丧。
  管席将元二与浥尘二人送至营门口,面色凝重,叮嘱道:“你们二人此次前去,务必千万小心。一旦有变,立刻派猎隼回来报信。”
  “知道了,你且放心罢!”元二摆摆手,翻身上马,道,“你照顾好阳关,千万注意鞑靼人的动向,一有动静立刻通知我!”
  管席皱着眉,点头,又看了一眼浥尘。
  浥尘会意道:“你放心罢,有我在。”
  语罢也翻身上马,紧了紧斗篷,与元二一同并肩策马,奔向茫茫风雪中。
  待走出一段,元二便催马靠近,道:“阿尘,如今局势怕是要艰难了。”
  “嗯。”浥尘点点头,皱眉道,“尹连承是燕王的人。当年太祖将他贬到西域,原是要打压燕王的,谁知他竟把西域变成了敛财的好地方。皇上花了多少时间精力,才将西域自燕王手里夺过来。如今崔典佑遇刺,玉门关又是燕王的,这下子恐怕不止西域,连鞑靼都要落到燕王手里了。”
  浥尘说着叹了口气,道:“阿诺,你要早作打算。”
  元二心中知晓这话里的意思。
  阳关不同于玉门关立场鲜明,但这许多年来,敦煌城主每逢节日便送来粮草财物,颇有拉拢之意。如今出了事,势必要逼阳关顺势而下,将人情卖与敦煌。
  元二皱眉道:“若能置身事外最好。”
  浥尘摇摇头,道:“只怕不易。崔典佑在此危急时刻遇刺,说不蹊跷谁能信?若是燕王出手还好,怕就怕是……”
  元二明白,怕就怕是皇上为了灭掉敦煌城主而找的借口。
  浥尘顿了顿,又道:“皇上这次是一心要除掉燕王在西域的势力了,不知会不会功亏一篑。皇上到底年幼,怎比得过燕王征战沙场多年?何况燕王身边还有个尹连承!”
  元二听他话里不自觉就偏向皇上,不由得就想笑他被圣贤书毒害了,满脑子的忠君爱国。嘴上道:“管他皇上还是燕王,只盼他们在京城里打打闹闹就好,莫要祸及天下百姓!”
  浥尘低声道:“但愿如此。”
  语气里全是担忧………下这样大的雪还要“即刻”前去奔丧,只怕事情不妙。
  两人的担心一点不错,事情果然不妙了。
  传到阳关的急报上说“各部属”,两人到了都护府才发现,海天峻推说大雪封路、边防要紧,只派了个小文书前来。而敦煌城主直接说抱病在身,虽就在敦煌城,竟也没有来。
  来的只有阳关。
  “早知如此我们也不来了。”两人回到驿站后
  ,元二烘着炭火皱眉道,“白趟了趟浑水。”
  浥尘斟了杯热茶捂着手,眉头紧皱,道:“来与不来都是一身麻烦。来是随皇上,不来是随燕王。这局势本就是剑拔弩张,给尹连承这么一闹,更是势同水火、不死不休,阳关只怕没安宁了。”
  浥尘话音才落,房门忽然传来“叩叩”几声轻敲。浥尘与元二对望一眼,心中俱道:“麻烦来了。”
  元二拍拍浥尘的肩,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即站起走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是个白衣束发的男子,身量清瘦高挑,面容普通却年轻得紧,看样子不过十六七岁。衣衫普通,不像富贵人家出来的,身上却又带着逼人的富贵之气,分明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换上普通衣衫的。
  那少年见到元二便拱手做了个揖,道:“见过元守将。”
  声音柔婉低回,竟丝毫不输于女子。只是少了一分女子的娇媚,添了一份少年的柔软,叫人听了心头说不出的舒畅。
  元二皱了皱眉,懒得想这是哪一派来的,左右都是麻烦,有甚区别?点点头只道:“进来说话。”
  那少年闻言微微一笑,面容竟似突然活过来一般,一双眼盈盈闪闪,说不出的光彩夺目,狐狸一般勾魂。
  那少年走进屋内,也不等元二招呼便向浥尘拱手笑道:“浥尘公子,别来日久啊。”
  浥尘眼神一下子变得冰冷,放下了茶盏道:“渺岚公公?”
  元二闻言微微一惊。这人竟是宫中的太监?浥尘如何认识宫中的太监?
  渺岚被浥尘那不冷不热的语调逗得一笑,理了理长袖只管在桌前坐下。自顾自地斟了杯茶,端起来细细地吹了口气,才眼也不抬地说道:“元守将可知,咱家此次是为何而来么?”
  元二从前在王府时也没少进出皇宫,不是没见过太监,却不知为何看这渺岚分外不顺眼。当下便心头不爽起来,冷声道:“是皇上要我的阳关?”
  渺岚眨了下眼,道:“元守将说的是什么话?真真是……阳关几时又成了元守将的了?”
  摇摇头,像是听了什么极好笑的话忍不住要笑,却又顾着礼仪风度生生忍在嘴角。渺岚道:“也罢也罢。”
  元二本就极其不愿趟这趟浑水,奈何阳关是个险要的所在,逃都逃不掉。心中越想越烦,止不住喝道:“废话少说!”
  渺岚微微一愣,像是从来未曾遭此对待,眼中闪着几分新奇。歪着头想了想,笑了开来,道:“元守将还真是如传言般的爽快,如此,咱家也不拐弯抹角了。”
  他垂下眼,用茶盖轻轻拨弄杯中浮浮沉沉的茶叶,道:“皇上的意思呢,是要鞑靼大军从阳关入主西域,助吾皇除了尹连承这不忠之徒。”
  他语调随意平常,有如在说“皇上今日批了份
  奏折”一般,漫不经心又风轻云淡,却把元二听得差点跳起脚来。
  “什么?!”
  渺岚看了一眼被浥尘拉住手的元二,笑弯了眼,道:“皇上的意思是,鞑靼大军若灭了尹连承,大夏愿以西域为酬。”
  重复一遍,干脆说得明明白白。
  “胡闹!”元二心中怒起,不管浥尘手上用劲,怒道:“皇上未免太过胡来!鞑靼的兵是能借的么?西域是随便能送的么?西域有丝路!光是征收赋税便养活了十万将士!鞑靼对丝路垂涎已久,若不是玉门关、阳关护着,哪里还有年年进贡的珍宝?更不消说鞑靼觊觎中原之心久已有之,若非西域作屏,中原早易主矣!”
  “元守将这话可真是放肆了啊。”渺岚嘴上说着训斥的话,脸色却还是那般悠悠然然的,笑道:“元守将怎么就不理解吾皇的良苦用心呢?皇上舍弃西域,舍弃丝路的千万珍宝,是为了尽早平息与燕王的干戈,唯恐中原生灵涂炭。如此兼顾天下,实有壮士断腕之风范!此等英主,千秋难得!”
  渺岚说着,遥遥往东方拱了个手,道:“欲驱外寇,先安内疆!区区鞑靼何足挂齿?便是将西域暂时舍与鞑靼又如何?待吾皇除了燕王这心头大患,自然会御驾亲征,届时要将西域夺回不过是囊中取物,有何艰难?”
  元二闻言冷冷一哼,道:“只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元守将。”渺岚的语气依旧是散散漫漫的,却隐隐带了几分威胁。“咱家是带了吾皇密旨前来的,将军这是……”他望了元二与浥尘一眼,笑道:“抗旨么?”
  “哈哈!”元二忍不住大笑起来,昂首道:“抗旨?若是十二年前,这倒还能吓住我。只是现在,抗旨又如何?抄家灭门又如何?不过是取了这颗脑袋而已?我又何惧!”
  渺岚闻言也不恼,只是轻轻地道了声:“哦?元守将不提醒,咱家倒是忘了………前朝荣王府,因冲撞武烈王以致满门抄斩了。”
  他说着稍稍挑高眉梢,一双眼角都微微飘了起来,像是听到了何等孩子气的话。笑道:“朝堂上都是这么说的。只是啊,咱家却听了这么个消息。说是荣王府大公子神通广大,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把二公子秦诺偷梁换柱给送了出去。还有当年号称第一国手的浥尘公子,因一手琵琶惊世绝艳,被武烈王特特免了死罪,充入教坊做了伶人。”
  他看着元二与浥尘闻言皱紧了眉头,眼中不由得笑意更盛,继续道:“说起来,不知浥尘公子可还记得?当年公子千方百计寻死,可是在下三番四次救起的你呢。就是武烈王朝灭了之后,咱家也照顾了浥尘公子许久啊。”
  浥尘闻言不禁白了脸,握住元二的手不觉用力,冷冷道:“公公的照料,浥尘没
  齿难忘!”
  渺岚笑着拍了拍手,道:“浥尘公子还是这个臭脾气,调教了多少年怎么就是不改呢?咱家真真是佩服!佩服之至!”
  他看着元二眼中原本消去的怒火再次熊熊燃起,笑道:“元守将莫生气,且保住了身体。你可知当年浥尘公子为何消了那寻死的念头么?因为啊,他心中念着一个人,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所以哪怕是过了十二年也要逃出皇宫,千山万水地去找他。”
  渺岚说着轻轻叹了口气,颇有几分心疼怜惜的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