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弦作者: n.w(完结)-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之徒,他不过报答赵匡胤知遇之恩,以及在皇室的庇荫下默许他与樊若水不足为外人道矣的感情罢 了。
「若水啊若水,等我回到汴京便向皇上称病请辞,和你一起远离红尘俗世,在江边垂钓终老一生吧!」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櫂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樱桃落尽春归去
赵匡胤往前一步,一手环住李煜的腰,另一手捏住他的下巴,狠狠吻了他一口,在他耳边低喃道:「侍寝,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陪睡,你不明白?」
「不…不要碰我!」几乎是本能反应,李煜惊叫一声,很自然推了赵匡胤一把,连退好几十步,不可置信看着他,问道:「皇…皇上性喜龙阳?」
粉蝶伫足,娇蕊轻荡,委委屈屈的秋日里,女子倚窗而立。
她梳着堕马髻,云鬓半斜,耳上环着翠玉勾,光泽夺目。一袭紫杉垂地,蔓延楼台千里,半绫黑缎系腰,娉婷遗世独立。一根根细若青葱的芊指握着本老旧书皮,雪肌凝膏的冰肤与之相衬更显反比。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算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不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夫人,您唸什么,绿儿听不明白。」
夫人,世上只有一个女子配的上这个称号,那便是『花蕊夫人』,西蜀第一美人──徐慧。
徐慧蹙眉寡笑,赛似天先的脸孔板着层寒霜,已经不知多少时日不曾展过笑颜。可惜古来美人若非病重便是浓愁,她有西施之病,又添上昭君新愁,西蜀覆灭后 她随孟昶入汴京称降,做了赵匡胤的虏臣,可来不到一年,孟昶在某次宴饮中无故暴毙,死因查无可查,天下人都看的出来,君要臣死、臣如何不死?
尔后她被赵匡胤纳入后宫,做了他的贵妃,就如她的名一般,鲜花虽娇,可却深埋土里需仰仗他人浇水灌沃,无法独立而活,更无法离开深深束缚却又与之脣齿相依的泥土。
「绿儿也有兴趣吗?本宫读的是《太公兵法》。」
「孙子兵法?」徐慧身后站着小小婢女,不过豆蔻年华,梳着两个小发髻,瞪着一双大圆眼,正是女孩子风华最盛的年纪,「奴婢不识字,也没有听过《太公兵法》,夫人跟绿儿说说里头在讲什么?」
「《太公兵法》乃姜子牙所作,多讲战国纵横权谋之术,姜子牙又称太公望,乃武王姬发贤相,佐周灭殷,将那大逆不道的纣王子辛烧死在摘星楼,还斩其爱妃苏妲己的头颅悬于朝歌城,从此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宏图大业。」
绿儿啊了一声,手中托盘险些握不住,惊道:「怎地如此残忍?」
「怎么残忍了?」徐慧微微一笑,点了一下绿儿脑袋,反问道:「妳没读过酒池肉林,不知道炮烙化骨,姜子牙这叫大快人心,顺天应人。」
「奴婢哪听过那么多古圣先贤的故事,识得孔老夫子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当然比不上夫人经论满腹。」
话到此处,上了妆的扇睫轻轻垂下,徐慧突然将《太公兵法》抛出,重重砸在碎花雕玉的窗棂上,骇走了几许憩在枝条上歇息的鹊鸟,大声道:「妳说的是,女 子无才便是德,像我读了万卷书,还不是沦为亡国奴到汴京做降妃?……读书?读书有什么用?作诗作词有什么用?才华盖天又有什么用?可惜的是我蜀中无丈夫, 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夫人。」
「江山虽好,可权谋却最是肮脏,赵匡胤事事明明白白,独独这件事他却不明白,似他这种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对局品茗那种清逸,更不可能寻觅真心所爱之人,日日与其闲观花开花落。」
「夫人,您怎么直呼大宋皇帝的名字?让人听见了我怕……」
「怕什么?」徐慧倏地打断,更加大声,「我心里只有一个皇上,他叫孟昶,如今给人害死了,再没有人可以做我的皇上。」
绿儿担忧隔墙有耳,不敢再这话题上继续打转,赵匡胤宠爱徐慧人尽皆知,任她言语顶撞从不责罚,自王皇后(注十)薨逝后凤阁之位始终空虚,人人都说徐慧得君宠,若非出身为蜀主前妃,如今早已是大宋皇后。
尽管如此,绿儿却只是个小小婢女,说错话是要脑袋搬家的,没自家主子这么大面子,只好岔开话题,「夫人,奴婢听王公公说曹将军大捷连获,今日班师回朝,俘虏了江南国主和他的小周后,还带回了皇上在民间结拜的兄弟,您要不去看看?」
「呵,那风流的南朝天子终于也沦作阶下囚。」徐慧轻轻笑了一下,话里不知是嘲讽多、还是感慨多,愣愣看着远方,夕阳无限,却已日落西山,「他日终究要见的,何必急于一时?」
* * *
崇元殿,赵匡胤与群臣议事之所,大宋王朝最宏伟的建筑。
「罪臣李煜叩见大宋皇帝赵匡胤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耸的大殿里,雕龙塑凤的梁柱栉比鳞次,仰首望不尽天顶,一片晕眩。崇元殿虽然宏伟,可论到富丽堂皇,与澄心堂却是差了一截。自古北方贫瘠,江南富 饶,金陵锦衣玉食春暖花开,汴京气候严寒连年争战,初入汴京时李煜还在纳闷,为何不直接送他面见皇上,却要在哪个王爷的府邸先住一宿?可这被他误以为是王 府的崇元殿却是天子御所,令他颇感惊讶。
「李煜。」
赵匡胤的声音很冷,淡的几乎没有感情,自己的名字被这样唸出,没来由的一股恶寒,觉得那声音又密又棉,紧紧缠绕他全身,彷佛随时会勒住他的颈子,直到他窒息才肯罢手。
「臣…臣在…。」当了这么多年江南国主,一下要把自称从『朕』改成『臣』有些不易,可再怎么不易也得习惯,退却了天子光环,他只是个普通男人,肩膀担着一家性命的普通男人罢了。
脑子乱轰轰的,没来由想起了辞庙前教坊奏响的音乐,或宫或商,或角或羽,泣慕相诉,哀恸九天,他流着泪与百姓道别,看着生他育他的山水草木,胸口抽痛,忍不住写了那首〈破阵子〉,陈乔看毕指着他的鼻子大骂,直说昏君误国,何以挥泪对宫娥、却不挥泪对宗庙?
李煜无法回嘴,也没有任何脾气可发,然后在曹彬清点江南财物时传出消息,说陈乔的尸体吊在城楼外摇摇曳曳,朝着烈祖(注十一)陵墓的方向已然冰冷僵硬,甚至还发出腐臭了。
「宠幸奸邪,荒顾政务,佞佛误国,诛杀忠臣,据城不降,增加死伤,称病不朝,分裂天下。李煜,你可知罪?」
赵匡胤一连细说了李煜好几条罪名,厉声质问,不怒自威。李煜是个儒质书生,如何抵挡的住赵匡胤何患无辞的欲加之罪?他拜倒在大殿上不发一语,为表请罪 之意他脱去所有外杉,仅着一件白色中衣;汴京天寒,少了皮裘貂衣的身子微微发颤,他不敢带冠,一头青丝随着扶拜散逸在宏伟的地面上,白皙似玉的后颈曝露在 众人眼前,令人有种想掐住的冲动,见那白嫩的颈子染上瘀紫折断。
「知罪便好。既然你已来朝,朕便赦免你昏愚之罪,位列九卿,做我大宋肱股之臣。嗯…素来降君朕都会封侯,你多次抗命,将朕的话当作耳边风,朕便封你『违命侯』,告诉天下即便像你这么冥顽不灵的人,我赵匡胤都能容纳。」
此言一出,朝上众臣掩嘴偷笑;违命侯?这算哪门子肱股之臣?赵匡胤讽刺的意味再明显不过。令人难耐的朝会终于结束,众臣挖苦,甚至连赵光义、赵谱都亲 身向他问候,似笑非笑的喊他一声『李侯爷』,李煜充耳不闻,走在汴京陌生的道路上,百木萧条,万花不红,与金陵鼎盛繁华完全不同,亡国之恨,破城之辱,他 看着南返的鸿雁,自己有没有再回去的一天?
「侯爷,李侯爷。」
「嗯?」李煜回头,一名太监打扮的官吏迎上他,他识得此人,是大内总管王继恩,赵匡胤十分宠爱的宦官。这人短视近利,见风转舵,他待罪明德楼下听候赵 匡胤发落时一付瞧不起的嘴脸,对他冷嘲热讽,怎么这会儿换了张笑脸,甚至有些谄媚讨好?他只是个降君,于大宋朝庭无法产生任何利害关系,巴结他有什么好 处?
「侯爷请留步。」
「公公有何指教?」
「卑职怎敢对侯爷有所指教?即便指教,那也该是皇上指教。」
「公公的意思是…?」
「皇上有请侯爷至御书房一聚。」
「御书房一聚?」
「侯爷怎地如此不解风情,皇上最爱翰林词藻,侯爷又是江南有名的大才子,自然是与侯爷闲聊一二,谈谈如何品茗作画、欣赏诗词歌赋了。」
「咦?原来皇上也喜欢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
「可不是嘛,皇上文成武德,骑马打仗之余也不忘驰骋文墨,他老人家时时念着侯爷,盼您早日来到汴京,谈谈那些孔孟骚赋呢。」
李煜松了一口气,虽然打从心底惧怕赵匡胤这灭了他国家的暴君,可既然对方喜欢诗词歌赋,说不定没有想像中那么恐怖吧?其实做皇帝也有许多难处,日日面 对大臣质问上谏,夜夜挑灯阅览奏摺表章,好不容易偷个闲看几场歌舞,又被说是『荒废朝政』、『宠佞后宫』,总之怎么做怎么错,不过一个小动作而已,天下几 千万双眼睛在看,叫人如何不崩溃、如何不发狂?
赵匡胤…莫非也是受不了这种苦处,想与他这个曾为君王的人谈谈心,纾解纾解压力?思即此处,李煜心有戚戚,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任何苦都不能对旁人说,其实心里很烦闷吧?「公公,我本是要回府的,既然皇上召见,不知能否差人给内子个口信,说我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