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浮生记-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三章 此子要做折槛郎
第三十三章此子要做折槛郎
郊祀结束之后,大雨不止,道路泥泞,随大驾外出祭天的臣工一时回不了城,暂时在斋宫避雨。
御驾此时已巡幸长杨宫。有人臣戏谑道:“天子行幸,风伯清尘,雨师洒道,诚不欺我也。”他刚说完,就有同僚伸手捂他嘴道:“你少说两句吧。”其余众人无不垂头叹气,做有苦难言之状。
众人在风雨如晦中苦苦煎熬了一天,到了傍晚雨势终于稍歇。圣旨传来,可以回城了。当这群浑身泥浆,失魂落魄的大臣们自南熏门鱼贯而入时,不少人震惊地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
即使有大雨的洗刷,依然掩盖不了满城的血腥味道。御道两旁羽林军寒芒四射的刀戟,反射着他们同样冷彻心肺的面容。有人发现,现场指挥羽林军的不是京畿守备,甚至不是京兆府的人,而是像一片鬼魂般漂浮着的大理寺少卿左风眠。
“左少卿,为何越俎代庖?”有人扬声质问道。左风眠在马上欠身,淡然道:“是陛下圣旨亲点风眠来此,为众位大人清道。此日京城多飙风。诸位小心风大闪了腰。”
相信过不了多久,所有人都会知道冬至这一夜所发生的事情。知道太子被软禁,知道京城两杜一死一伤;知道“银刀卫”统帅和右金吾将军被替换。知道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如果不是端王率军来救,则圣躬蹈危,臣下破胆,宗庙几至倾覆。
回城的第二天本是上朝的日子,因为御驾还在长杨宫,故停朝一日。实际上裴瞻此时已身在禁宫,他只不过比群臣稍晚回来一点点而已。
烟波殿里,太子白衣在地。他此时还只觉得自己是运气太背,只恨抢先赶回来的人是裴昭业,而不是顾廷让。若是父皇的人,自己一定有把握将事态平息下去。
裴瞻眼里带着哀怜的神色,哑声问道:“听说太子妃今晨在延祚宫投缳未果,现下还在昏迷中。”“太医说她一时死不了。”太子裴建业不知皇帝为何先问太子妃的事,忐忑回答。他这一句毫无感情的对答,令裴瞻怒上心头,将桌上一封书信弹到地上:“这是太子妃的字吧,你自己看。”
裴建业看了几句,遽然大怒,控制不住将书信誊本撕了个粉碎:“贱人!原来是她害我!”起先他还在疑惑,老二难道真似费长房有缩地功,这么短时间就能摆平天璇、天枢二营?却原来是这贱人吃里扒外。他此时脑袋也算灵光,知道万万不能承认:“父皇,信上所说并无一字属实。不知为何这贱人要栽赃陷害儿臣,儿臣冤枉!”
“住口!”裴瞻一拍御桌,骂道:“若不是她,朕今日不知还能不能坐上这金銮殿呢。这么好的媳妇,朕当初真不该指给你!朕走时怎么说的,正心以复礼,你可有一个字听进耳朵里?你天天跟那么些宵小之辈鬼混,一点脑子也不长,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娘!”
听皇帝说到敏慧皇后,太子终于忍不住动情落泪,不住伏地磕头:“是儿臣的错。请父皇饶了儿臣这一回吧。”
裴瞻听着“咚咚咚”的磕头声,脸色却越来越冷淡了下来,他指示小黄门将一枚玉带呈给他看:“这玉带上面并没有内府印记,不是朕赏赐的,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裴建业脸色大变,支支吾吾了半天,才道:“是母后赏赐儿臣的。”
“胡扯八道!”裴瞻只觉匪夷所思到了极点:“朕与你母后结发三十载,从不知她有这样一条玉带!你私自交通武将,意图逼宫篡位,敢做不敢认吗?为何诋毁你的母后?”
“是真的!”裴建业情急之下,极力分辨道:“儿臣幼时从母后宫里偷出来的。那时只听说是宣懿皇后的遗物,儿臣只是好奇想要把玩一番,后来再没有机会还回去。至于交通外臣,那是没有的事。”
他面容不似作假,裴瞻将信将疑,再次将目光转向那条方团玉銙,一时间头晕目眩,满脑子都是“报应报应”的聒噪声。他以手触额沉吟良久,又发问道:“玉带的事朕自会查清楚。你老实回答,这次的事老三有没有参与在内?”
“没有!不关守业的事!”太子倒是斩钉截铁,显得兄弟情深。裴瞻冷笑道:“有没有参与,也不是你说了朕就信了,若教朕查到一点蛛丝马迹,你们兄弟二人一起下狱做个伴!好了,你回宗正寺等候发落吧。”
太子垂头丧气转身要走,裴瞻冷喝一声:“回来!把脚镣手铐带上!”太子浑身一个哆嗦,虽知是做给外人看的,也忍不住落下泪来。裴瞻本想说:让你回宗正寺是为你好,现在宫里随便弄个幺蛾子,都能整死你……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失望太多,以至于再无安慰的能力了……
裴瞻等太子走后,问宫监道:“端王在干什么?叫他来见朕。”因右金吾将军协同太子叛乱被革职查办,由端王暂领,负责禁宫守备,此时正在宫内巡视。
裴昭业确在东宫查抄证物,陪同他一起的还有叶渐青。两人正在点检太子的书信,忽然有人来报,说太子妃醒转,想要见一见叶渐青。
“见我?”叶渐青一脸茫然,他还是十多年前太子大婚时远远见过李氏一面,此前此后再无交集。在裴昭业的首肯下,他到了东宫偏殿。彼时夕阳如血,映衬延祚宫一副“繁华事已空”的颓态。
太子妃李氏脖子上有明显的淤痕,与叶渐青寒暄几句后,忽然道谢:“小侯爷,前夜送信之事多谢你了。”青纱帐后的叶渐青怔了一怔,摇摇头:“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今次倒是多谢娘娘大义灭亲。”
帐子无风自拂,叶渐青似乎听见了李氏嘤嘤的哭泣声。遇人不淑,虽百般掩饰,依旧遮不住心酸与后悔。太子裴建业也是,贵为国储,却连身边女人都收服不了,身处高位,却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李氏道:“我是没脸去见陛下了。请端王或侯爷带一句话,我想到西山出家,若是陛下不允,就在宫里带发修行。”
叶渐青大吃一惊,忙道:“娘娘何必如此?女子有三从之义,无自专之道。听闻陛下并没有怪罪娘娘的意思。圣意不明,何妨以退为进?”
“我心已凉了,不愿留在宫里。”李氏靠着床头,冷不防问道:“小侯爷为何要留在这是非之地?明明可以远走高飞的。”
交浅言多实是大忌,但因这次感念她及时戳穿太子的阴谋,叶渐青也以真心话相答:“公主奶奶的事,我想知道真相。”李氏黯然道:“真相对你今后的人生并无半分益处。人世间有些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你好。”叶渐青却是早已听够了这一套论调。从他的公主奶奶开始,从暖雪到晴云,从裴昭业到顾苏,从李四海到沈蔚,都以“为你好”的名义将他编织在谎言的牢笼中,永世不得解脱。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这世上没有什么善意、恶意的谎言。只有已被戳穿的谎言和将要戳穿的谎言。我要知道真相。哪怕这真相是我不能接受的。”叶渐青答道:“不然我就无法继续走下去。”
太子妃叹气道:“知道了又怎样?有句话叫亲亲得相首匿、子为父隐……”
“那是不对的!”叶渐青打断她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公主奶奶真的有罪,
我也不能维护她……”他说到这里哽咽了一下,想起那夜听到的“天下两大恶”的批语,咬牙说道:“只要不是莫须有的罪名,我会替她好好向天下人赎罪的。”
宁饿不苟,宁死不屈。香消玉殒经年的裴永真居然留了这么一个要命的难题在人世间。青纱帐后的人影过了良久悠悠叹息:“我以为只有我是傻子,原来你也是痴人一个。好吧,宣懿皇后的事,镇国公主的事,我知道的都告诉你吧……”
裴昭业本在东宫书房翻看书信,眼皮不住乱跳。他不知李氏有什么话要与从未谋面的叶渐青说,但又不好派人监听,心里居然有些忐忑。正胡乱揣测之时,外面传来旨意,要他和叶渐青到烟波殿面圣。他走到偏殿外面,正好看见叶渐青从里面出来,表情里有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碎神伤,遂关切道:“你怎么了?娘娘和你说了什么?”
叶渐青呆滞的目光移到他的脸上,慌忙摆手:“没什么,没什么。娘娘说她想要出家为尼。”
这,真是多此一举。裴昭业皱眉。他本想进偏殿与太子妃交谈,身后来自烟波殿的黄门却催促他道:“殿下,快走吧。”
两人一齐到了烟波殿。裴昭业先入殿,皇帝也不过“这次辛苦了”、“好好办差”之类的场面话,对如何发落太子无一语透露,对他这个王府都快被拆掉的儿子也无半句宽慰之话。裴瞻与他说了两句闲话,居然宣叶渐青入殿。裴昭业一阵头皮发麻,抢先道:“父皇,这次要不是叶公子援手,儿臣是无法……”
裴瞻倒很和颜悦色:“朕只是想赏他而已。他能不计前嫌,实在是识大体的人。”
裴昭业无论如何不相信皇帝的鬼话,眼睁睁看叶渐青上殿三拜九磕。待他跪拜完毕,裴瞻褒奖两句,道:“你方才与太子妃说话了?”叶渐青垂首道:“回禀陛下,是。太子妃当年的媒人是草民的奶奶,太子妃托草民向陛下传一句话,罪孽深重,想带罪修行,请陛下允诺。”
太子妃心灰意冷要出家?裴瞻也是吃了一惊,冷下脸来:“朕知道了。你们还说了别的话没有?”“没有了。”叶渐青俯首道。
裴瞻从宝座之上俯瞰他弯曲到畸形的脊梁,好似要把自己压在尘埃里,不觉缓声道:“你也不要这样诚惶诚恐,好像要藏到砖缝里。亲亲得相首匿,你奶奶的罪和你无关。念在你父亲为国捐躯,一生忠勤王事的份上,朕准备恢复你安宁侯的爵位,你接旨谢恩吧。”
就有一名宫监手持黄绢走到叶渐青跟前。裴昭业在一旁暗暗松了口气,一心为他高兴。
“陛下,”叶渐青忽然抬头道:“真要赏赐的话,草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