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殿下,陛下喊您回家 >

第85章

殿下,陛下喊您回家-第85章

小说: 殿下,陛下喊您回家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夫人望着面前的尸体,毫无防备下,她被附着在死亡上的力量震碎了悲伤。她的眼泪,只在满月般的脸上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她拢拢头发站起来,目光越过跪在身前的晋女,喃喃自语:“他们来了……”
  晋女扭过头去,远远地看见正在赶过来的晋国大臣。
  “望你能戴罪立功。”密夫人的声音很轻,晋女抬头看她的时候,她已经端正地坐了回去。晋女起身退到一侧后,命人收敛地上的尸身,立即遭到了密夫人的阻止:“不必!现在还不到时候。”
  早在晋王尚未生病的时节,群臣便已分为几派,分别支持几位公子以及镇边王,余下的那些则都是保持中立,却又鱼龙混杂,完全不同。
  有的当真是刚正不阿,不愿拉帮结伙;有的却是诡计多端,时而倾向这一派,时而倾向那一方,总是那一方势强便依附于那一方。这两种人,前一种虽惹人恨却能得人敬,后一种则是既惹人恨又让人瞧不上,然而,这两种人中,总是后一种活的长久一些。
  随着大公子和四公子的死,以及镇边王出逃,多个党派顿时锐减成三派,分别支持两位公子以及保持中立。
  就在他们前来晋宫的路上,分别支持两位公子的大臣们尤在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谁也不知道,晋宫大殿上没有他们的公子,等待他们的只是尚有余温的尸体。
  密夫人端正地坐着,眼中无悲无喜。
  赵躬亲位极人臣,此刻在慌乱的群臣之中隐隐有些首领的味道,不管是哪一派的,都将目光投向了他。人走茶凉,世间常理。在场每一个人都明白,人已经死了,他们便是再支持也是无用了。他们之中,没有想要去给公子陪葬。
  赵躬亲隔着地上的尸体,偷偷打量密夫人。
  事已至此,他已看透结局,唯一能做的便是支持密夫人,帮助她完成昭乐太子的大业。
  这是不单单他无路可走,更多的是他还记得当年看到的天象:终有一天,齐会称霸于天下。
  也许还有一些对小师弟的报恩之心也说不准,他极不合时宜想起了李斯,怕是到慈明死的那一天,慈明都不会知道李斯是他的亲哥哥。
  赵躬亲垂下眼听着密夫人宣读晋王死前留下诏书,听她用平静的语调讲述方才在大殿上所发生的一切。现在,对于所有人来说,密夫人所说的是真是假,包括她手中的诏书是是真是假,都已经毫无意义,他们能够看到的只是齐军冰冷的刀刃和密夫人平静无波的美丽脸庞。
  传位于姜白。
  在场的人听到这件事时,都从心底发出了冷笑,就连密夫人都有些不相信,然而这却真的是晋王留下的遗命。
  赵躬亲措不及防地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时,并没有如他所设想那般意外。他本以为密夫人会说大王要传位于昭乐太子,却完全没有想到她会这样说。
  他隐隐约约地觉着这真的是大王的命令。
  他想起了大王往日的所作所为。当大王对儿子们的争斗感到失望后,曾一度毫不计较地帮助齐国,那时候是否已经下了这样的决定?大王对百姓的热爱,他一直看在眼中。为了百姓的未来,大王选择这条路并不奇怪。
  原来一切,早在晋王的算计之中,只是到了现在他才看清。
  殿中很安静,密夫人放下手中的诏书,依旧平静地坐在那里。
  晋女微微颔首,齐军手中的刀剑发出了整齐的声响。
  赵躬亲第一个跪下来,表示愿意遵从王命。余下的文臣跟着他跪下来,屈服于齐军手中的刀剑。只有几个武将仍旧梗着脖子,不愿屈服于刀剑之下,甚至已经有人去挑战齐军手中的利刃。
  “各位将军。”密夫人的声音不大。“与其此刻与齐军厮杀,不如想想如何保卫国家不受人侵袭。”
  一名武将嗤笑一声:“公主不是正带人在侵占土地么?末将此刻正是为了国家而战。”
  密夫人摇头:“将军今日所为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不愿因顺从齐国而被人指摘,而父王的诏命乃是为了晋国的百姓能够得到安乐的生活。将军的名声和百姓的生活,究竟孰轻孰重,将军心里想必是有计较的。”
  武将们到底是被密夫人的话所打动,还是被齐国的军队所压制?没有人知道。
  晋史上也只留下了这样一句:天正十二年春,晋王薨。甚至连晋国的未来和归宿都没有提及。因为,在那之后的晋地,已改为齐地。
  国已易主,它的历史自然要载到齐史中。
  密夫人于晋宫里上演这一场易主大戏尚未结束,另一场大戏也已经在昭乐的安排下,于赵都拉开帷幕。


☆、第九章 珍贵的技艺 (2309字)

  楚政心里一直很清楚,昭乐在觊觎着晋国的土地。
  他相信,昭乐也同样清楚,他也在觊觎着晋国的土地,不然昭乐不会这么快就出手。
  子玉将晋国的消息告知楚政时,楚政正准备去军营。他听了子玉的话,极不自然地笑了一下:“无妨,昭乐他徒有土地也是无用。这种时候,他还不敢动用晋国的军队,至多是拿些钱粮充当军饷。真不知他要这块烫手的山芋有何用!”
  “但是……”子玉还想说什么。
  “不必多说。”楚政顿了一下。“三月之内,昭乐定会将土地双手奉上。”
  “这……”
  “你不信我?”
  “臣不敢。”
  楚政摸摸鼻子,又想起来昭乐:“他急于扩张国土已是犯了大忌,赵灵宫不会放任不管。昭乐一国应付不来定会找我出手相助,到那时候,想要什么还不都由着我?”
  看子玉仍是忧心忡忡的样子,楚政蹙起眉头:“姜昭乐,他别无选择。”
  “可他的师傅还在赵宫。”
  “那又如何?赵灵宫对魏慈明是什么心思,别人看不出,我倒还明白几分。况且燕于琴死后,他的所有门客都已经归到文知礼手中。昭乐若要与赵国结盟,恐怕最先出来反对的就是燕于琴的那些门客。”楚政想到了项梁给他探回的消息,本有心将那些消息透露给子玉,想了想后,还是没有说。“那都是些能人,昭乐不会愿意轻易放手的。”
  “臣只怕……只怕……”子玉支支吾吾地说了好几个怕,却也没说出是怕什么。
  楚政看了他一眼:“你是怕昭乐知道是我派人杀了燕于琴么?”
  子玉抿了抿嘴,垂下头算是默认了。
  “呵。”楚政笑了一声。“这件事只要你不说出去,他一辈子也不会知道是我派人杀了燕于琴。”
  “是。”
  “下去吧。”楚政叹着气站起来,决定在去军营前,先去一趟关着姜白的那间偏殿。
  姜白在楚宫的生活可以说的上是悠闲至极。
  楚政进来的时候,刚好看到姜白在修剪院子里的一株桃花。红艳艳的桃花映得姜白的脸有些发红,直到这时候,楚政才发现姜白的双眼与昭乐如出一辙。他沉默地站在院子里,看着姜白修剪花枝。
  姜白从他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他,却仍是拿腔作势地修剪着花枝,心里揣测楚政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近来他并未听到任何关于齐国的事,那么楚政前来想必不是为了让他给昭乐写信。
  其实,姜白心里是不太愿意给昭乐写信的。就像是楚政说的那样,他总觉得这个儿子和他不太像。直到他修剪完眼前的这一株桃花,楚政仍旧没有开口。姜白心里便有些发毛了,扭头飞快地扫了楚政一眼,又扭回去修剪花枝。
  “齐王陛下。”楚政走上前,笑的很讽刺。
  姜白放下手中的花剪:“楚王。”
  楚政将密夫人在晋国的所作所为告之姜白,并道:“我想过不了多久,昭乐大概就会来接你回去了。”
  “是么?”姜白感到很难过也很无奈。“我的儿子没有住到这里前,你会让我回去么?”
  楚政摇头:“不,如果他杀了我,你就能够离开。”
  姜白看了楚政一眼,唇边带着不屑的笑:“他不会。”
  “不会什么?”楚政明知故问。
  姜白明白他是在明知故问,只好扯扯嘴角,答道:“不会杀你。”
  “你怎么知道?他长大后,你从未见过他。”姜白肯定的语气令楚政兴奋。
  他很希望他想要听到的那个答案能由昭乐亲口说出来,但如果不能由昭乐亲口说出,退而求其次,由昭乐的父亲说出来也是一样。
  “他到底是我的儿子,多多少少我还是能知道些。”姜白抬起头,注视着楚政的眼睛。
  “你知道多少?”楚政的口气很不快,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楚王想我知道多少?”姜白话锋一转,“楚王可否帮我一个忙?”
  楚政拧着眉头问他:“什么忙?”
  “我想要一台织布机和一些生丝。”
  楚政不由笑了起来,不可思议地望着他:“你会织布?”
  “不会。”姜白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觉得这十根手指还算很灵活。“但我想试一试。”
  楚政失笑:“试了又如何?你织布有什么用?况且我国水土并不适合种植桑树,我没有地方去找生丝。”
  姜白略带羞涩的笑了:“我若学会了,便可教给你的百姓。到那时候,天下便不止齐国可以生产丝绸,楚国也可以了。至于生丝……”他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思索后面的话,“昔日鲁国的章丘、博山,还有吴国的会川、临沛,都早在几年前就已种植了桑树。只是他们无法掌握纺织的方法而已。”
  “他们无法掌握,你就可以么?”楚政眯起眼睛,饶有兴味地望着眼前的姜白。
  姜白道:“所以我只是说试一试,我在齐国的时候,曾去过几次丝绸作坊。”
  “姜白。”因为尊重他是昭乐的父亲,所以楚政从未这样叫过他。“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想让我去为了那些桑树和纺织丝绸的技术,去掠夺昭乐刚刚得到不久的土地,从而引起我和齐国间的战争?那样的话,你能得到什么?还是说,你以为你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