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殿下,陛下喊您回家 >

第52章

殿下,陛下喊您回家-第52章

小说: 殿下,陛下喊您回家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话停下时,整片空地上像是没有一个人,安静至极。
  忽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安静:“大人这样做,不是对大王不忠么?”
  苏赫之透过人群去看那个提出问题的男人。不,不应该叫他男人,应该叫他少年。
  这个少年看起来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样子,苏赫之笑笑,他本就知道,能问出这样问题的不会是个年长的人,只有年轻的孩子才不知道粮食的珍贵。
  少年感受到了苏赫之注视的目光,伴随着苏赫之的目光,空场上的人都将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这让他感到很骄傲,仿佛自己做了多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他认真一想,自己的确做了很了不得的事情,能够指摘丞相大人的错误,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
  为此,他将声音提的很高,声音中不单有少年的尖锐,还掺杂着未脱的稚嫩:“只为了区区粮食便将城池置于危险之境,大人这样做未免太过自私!身为大周的子民,我们怎可为了填饱肚子,便将处于要害之地的沫城拱手相让!”
  “区区?”苏赫之注视着这个淹没在人群中的少年,少年此刻已站到了一块大石头上,挺着胸脯,很挑衅的望着他。苏赫之摇摇头,叹息道:“你年纪还小自然不知道粮食的珍贵。你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粒米,它其中的智慧是你所不能了解的,就是我也无法将其全部说清。我可以肯定告诉你,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粮食积贮的多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仓廪实而天下安,稻谷欠则天下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你今天可以小看这些粮食,等到今年秋后你饿肚子,要与人易弟而食的时候,你还会这样想么?”
  少年昂起头,目光锐利:“会的!即便是死,我也会保持我的忠义和气节,不会为了区区斗米而置城池、置大王于不顾!如此下去,国之安在?”
  苏赫之面对沉默的百姓,以及尖锐的少年,有一种极为深沉的情感在他心中激荡。
  他感到自己体内仿佛燃烧着和少年一样的热血,他也不想放弃,也想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忠诚于大王。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面前那些年老体衰、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和牙牙学语、黄发垂髫的孩童身上时,他知道梦想终归要破碎。
  “保证忠义和气节的前提是百姓都填饱肚子,倘若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你拿什么要求他们知礼节、识荣辱?”苏赫之很用力地顿了顿手中的拐杖,“由于战争的加剧,大多数的粮食都要先供给军队,现在整个周国粮食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如果我们不及时播种,到了秋天恐怕我们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了!”
  他的话像是一个雷,落到人群中,将其炸得沸沸扬扬。
  少年沉默了,他没有想到现状会是如此。


☆、第三十八章 心的质问 (2163字)

  在齐军营中,昭乐登到高处便能够看到,梁军已经整装待发。
  昨天夜里,他以为自己理应不愿看到整装待发的梁军,但是今天早上他却忍不住披上衣服,来到此处眺望已经做好攻城准备的梁军。
  精神抖擞的梁军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昭乐看了一会儿,便扭头去看赵军的方向。
  赵军的士兵们虽然已经开始忙碌,却并不是为了战争做准备,而是在准备早上的饭菜。他不禁一笑,这次梁军怕是要孤军奋战了。
  初现的阳光缓缓铺陈开来,迎着步履坚定的梁军。
  同时,也迎着沫城紧闭的大门。
  昭乐和所有关心这场战事的人一样,眯起眼迎着阳光,眺望那座孤单的城池。
  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梁军吹响号角准备出发的同一时间里,沫城的城门打开了。
  那是一个宽阔的木板,缓缓落下,落到了壕沟之上,成为一座桥。随后是两扇大门,分别向左右敞开,门打开的很慢,一点一点……两扇门间的细小缝隙中有阳光投射过来,由于门缝的窄小,使得其间的阳光显得异常明亮,晃痛了昭乐的眼。
  从开始打开城门到城门大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昭乐就这样一瞬不瞬的盯着沫城的大门,直到它完全敞开,才合上双眼,轻轻揉了两下解乏,很快便揉红了眼睑。
  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男人牵着牛走出来了,又一个青年扛着犁跑了出来,接着是越来越多的壮年劳动者带着各式各样农具走出来了。昭乐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他猜想着,应该是带笑的吧?
  这已是成功的第一步。
  他满怀期盼地畅想未来,想着不久之后沫城上空会飘起盟军的旗帜,而百姓们还依然安居乐业。但现在,他已无法再继续畅想这美好的未来。如果说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是他所意想不到的,那么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就该是他意料之中,却因为意外带来的喜悦而忘却的可怕事实。
  梁军与他的距离非常远,可是他仍觉得那一阵阵的铁蹄声震耳欲聋。
  昭乐情不自禁地攥紧了拳头,望着沫城的百姓,望着与百姓渐行渐近的梁军,无力地摇着头,狠狠咬住颤抖的嘴唇。
  他无声地叫着:“不!”
  一个梁军骑兵砍杀了方才扛着犁的青年。
  因离得太远,他看不太清具体的情况,能够看到的只是一个乘着马的梁国士兵收回右手。他身上已经一片血红,大概是因为方才砍杀青年的时候,染上了青年身体里喷出的血。
  昭乐想,能够喷出血的地方,通常都是脖子。他又去找地上有没有带血的头颅,他想寻找那个青年的头颅。
  他找不到。
  他并没有清楚地看到那个青年的模样,所以他无法从地上诸多头颅里找到青年的头颅。
  周围突然都安静下来,他听不到外界的任何声音,战争的声音,死亡的声音,营中做饭的声音,晋女唱歌的声音……完全没有了声音,他陷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里,不再是单纯的安静,而是无声。
  眼前这个无声的世界里的动作也仿佛随着声音的抽离而变得迟缓。
  血喷溅出来的速度降了下来,先是一柄闪着阴冷光芒的刀自上而下的砍去,落在穿着粗布衣的百姓脖子上,鲜血从伤口里溢了出来,先是漫过刀刃,然后随着刀体的移动而染上刀背,深入的速度代表着刀刃是否锋利。
  骨碌碌,一个头滚到了身体旁边,身体定格在那里,接着像是一棵枯萎的、空心的树一样,轰然倒下,扬起一地尘土。
  在这个无声的环境里,一个声音骤然响起,令他措手不及。
  “这不正是你想要的么?”
  声音里带着些许戏谑,带着些许嘲笑,带着些许……不管带着什么,昭乐感到这个声音无比熟悉,熟悉的简直就像是他自己声音的一样。
  像他自己的声音一样……
  结果令他惊慌不已,这正是他自己的声音,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他的独语。
  “不,不是这样的,我没有想过要伤害沫城的百姓。”他痛苦地抱住头。
  另一个他笑了:“你当然没有想过要伤害他们,你一直都打算让公子羽做这个恶人,不是么?”
  “不,我没有!”
  “呵,姜昭乐,我就是你,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你真正的想法?你骗得了别人,骗得了自己么?”
  声音越来越轻,直到最后一个字说完,昭乐又一次陷入了静谧无声的世界。
  轰的一声,这个无声的环境崩塌了,他的耳中充斥着真实世界的吵闹声,这让他安心。
  守护在他身边的晋女仍然焦急地望着远处的战场,昭乐摸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梁军仍在城门外厮杀,城楼上的沫城守军已经架起弓箭,纷纷射向梁军。
  这时候,一队梁军冒着被箭射杀的危险攻向城门,只要夺下城门,便等同于夺下沫城。
  昭乐摇摇头,他有心叫齐军去阻止梁军,却又有何立场?
  大批的赵军奔赴战场,扬起漫天尘埃,他们宛若神兵天降,来助梁军一臂之力。同时,摧毁昭乐想要派兵阻止的幻想。
  他已再没有立场和资格阻止了。
  晋女在他身后轻声提醒:“殿下,赵军都已经出兵了,我们是否也该出兵?”
  昭乐感到有一个‘不’字卡在他的喉咙,迫不及待地想要脱口而出。
  他清楚地知道这是血液中的慈悲在驱使他,然而战场上的,需要的是冷酷、是杀戮,而非慈悲!
  他该如何抉择?


☆、第三十九章 战中之战 (1556字)

  “殿下!”王彩御来到昭乐身边跪下。“请让我上战场吧!”
  跟在王彩御身后跑过来的文知礼摇摇头,他紧赶慢赶还是没能来得及阻止王彩御来同殿下请战。
  昭乐收回远眺的目光,偏过头将其定格在王彩御脸上,他可以看到王彩御眼中的闪烁着的杀意。他略一沉吟,低声道:“今日我国不参战。”
  “为何?”王彩御错愕地抬起头。“这样好的时机……”
  “不要说了。”昭乐抬手制止了王彩御继续说下去,转而看向晋女。“你和王师兄去将今日不参战的命令传达下去,让诸位将士借由这个时机好好休整。我相信赵梁联军很快便会将沫城拿下……”
  话到此处,他情不自禁地望向沫城。
  外出务农的百姓们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惊醒过来,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农具与梁军厮打。兵甲齐整的梁军怎会畏惧这些手持农具的百姓,他们像是戏耍一般,几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将百姓分散着围在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圆圈中。
  百姓紧紧握着手中的农具,发出含义不明的吼叫,次次冲杀,次次失败。
  围成一个个包围圈的梁军在笑着,好像他们正在作一个多么有趣的游戏似的。
  在百姓又一次想要突围而出的时候,一名梁军忽然抡起胳膊,手中的刀落向那名正在奋力突围的男人肩头,扑哧一下,斩落了一条手臂。那男人抱着血流不止的肩膀倒在地上,他一边痛苦地吼叫着,一边爬向那条被斩落的胳膊,拖出来一条血路。
  梁军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