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上雪作者:匿名君(完结)-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同领命要走,又被子文叫住:“等等,你再去查查,西夏国师乌朵身边,这几年有没有一个汉人药童侍候,查这个务须隐蔽,不要给第三人知道。”
张同带着他那一队兵马退去后,子文立在原地,翻来覆去只是看着手中弯刀,一颗心无法控制地炽热了起来。方才张同那番话便是坐视了他的猜想,斩狼的,果然不是丁一。那么,这个所谓丁一,只怕当真便是阿吾。当年阿吾决绝而去,对他自是失望已极,如今不肯相认也在情理之中。
他轻声吩咐:“备马,我要亲自去丁大夫府上还刀。”
是的,还刀。无论是丁一无意掉落,还是阿吾有意留刀,这都是他目前唯一能找得到的借口,唯一能够再一次接触这个人的借口。只要再见一次,那些困惑他的不同之处,或者相同之处,或许便能寻到一个答案。
他不曾料到的是,身为西北军大帅的施仲嘉,亲自捧着一柄无鞘的弯刀,却立在云州城一间小小的破庙门前,不得其门而入。
敲门,不应。闯门,不妥。问附近巡逻的兵丁,只说丁大夫不久前回来了,关上门再没出来。
身边的亲兵颇为愤慨:“大帅,让我翻墙进去,把他绑出来!”
子文失笑:“小孩子不懂事,这是求人的时候,怎能无礼?”
“大帅有甚么事情能求到他头上,不过一个小郎中罢了。”小亲兵忿忿不平,“大帅是甚么身份,站在这冷风地里求见,他连个屁都不放,便是皇上也不曾这
61、弯刀 。。。
样慢待过大帅!”
子文腾出一只手,在那小亲兵头上重重一拍:“去找你刘爷爷问为甚么,别在我面前啰嗦。”
那小亲兵年纪小,但身手特别灵活,人小身轻,跑起来尤其快,口又紧,不叫说的,打死也不
说,子文平日里命他往来传信,一向是极得力的,因此对他颇为宠爱,此番倒是头一遭赶他去见刘丰,他一双还带着孩子气的眼中便满带上了迷茫。
通西北军,哪个不知刘丰刘总管铁面无私,到他手底下,总讨不了好,那小亲兵眨巴眨巴眼睛,再也不敢吭声。
子文转身,锲而不舍地敲门,越敲越有节奏,颇有在这破板门上敲出一曲《凤还巢》的架势。敲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之后,门终于开了,丁一披着衫子,散着头发,端着一盏油灯,忍无可忍地站在门前喝问:“你没完没了地敲门,究竟要做甚么?”
子文微笑道:“打搅先生休息,是嘉的不是。嘉此来,一是奉还先生落下的刀子,二来是为求医。”
“求医?”
“是。”子文笑得眉眼弯弯,“最近气候干冷,嘉总觉心浮气躁,夜晚难以安眠,平日里还容易发脾气,敢请先生看看,这是甚么怪病?”
丁一将油灯高高举起,灯光照在子文脸上,晃得他睁不开眼。过片刻,灯光移开,丁一板着的脸重新出现在视野中:“进来,我与你把把脉。”
子文示意亲兵们在外守候,便抬脚进了门。
破庙中陈设非常简单,地上三个破蒲团连在一处,上头铺了条毯子,一个小小的青布包裹放在供桌一角,其余尽数空空荡荡。
丁一将油灯放在地上,掀开毯子,抓出个蒲团丢在子文脚下:“坐。”
子文老老实实坐在蒲团上,将弯刀放在两人中间,笑道:“先生看着文秀,这把刀子倒是饮血无数的模样,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丁一不知从哪里摸来块头巾,三下两下将头发绾起,将衫子系好,凑到子文面前盘膝坐下,捉过他一只手凝神把脉,只说了一句:“切脉时不要讲话。”
子文倒也听话,便当真安安静静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只盯着丁一仔细地看,从头看到脚,一点小细节也不放过。丁一的手很瘦,五指修长,指尖微微有些皲裂,轻轻搭在腕脉上,略有些粗糙,却非常温暖。他的额头光滑饱满,没有皱纹,头发乌黑,匆忙间束发,便有一缕垂在耳畔,左侧的耳廓微红,想是在睡觉时被压住了。他的神情极为专注,眼睫低垂,在脸上洒下一小片阴影,在昏暗的灯光下,那道长长的伤疤也变得不那么刺眼。
鬓角、颈项、眼窝,都找不到一丝易容的痕迹。
可是为甚么
61、弯刀 。。。
,阿吾习惯左侧卧,丁一方才也是左侧卧?
为甚么,丁一绾发的动作,与阿吾那般相似?
为甚么,丁一的手,与阿吾的手,一样大小,一般纤瘦?
他想得出神,冷不防听到丁一问了一声:“施帅身上有伤?”
“是。”子文一怔,“几年前在西平府,被一块崩裂的石头打在肩头上,引动旧伤,这些年一直时好时坏,遇到阴天就痛得不行。”
“你体质偏寒,冬天受伤,之后又不曾好生调理,寒气入骨,天长日久积攒下来,不痛才怪。你说心浮气躁,失眠易怒,我倒诊不出甚么,大约是战事未平,施帅心中事情太多,因此难以静心罢。不妨试试将各样琐事列个清单,照单做事,如此看来一目了然,心中便不会乱。不过用兵之道千变万化,这法子在军事上只怕难有甚么效果,还要药物辅助。这样,我与你开个方子,你按方用药,过七天再来复诊,看看药效如何。”
他说着,起身拿起油灯,踢踢踏踏走去供桌前,打开包裹摸出纸笔,便写起方子来。
子文也起身凑过去,假意看他在写甚么,实则凝神看丁一耳后有无可疑痕迹,看了半晌,一无所获,丁一却愠道:“怕我下毒么,写个方子还要监视着。”
子文一笑:“不敢。只是看先生取灯把脉都用右手,写字却用左手,很好奇而已。”
丁一默然片刻,答道:“不要叫我先生。丁某鄙陋,当不起这个称呼。”却对左手写字一节避而不谈。
“先生写字用左手,想是右手有伤,写字不灵便。军中的大夫虽然不及先生高明,治外伤倒有些本领,不知先生可肯给我看看你的伤口?”
丁一抬眼定定望着子文,忽然抬起右臂,坦然伸在子文面前:“给你看。”
子文一颗心登时“咚咚”跳了起来,伸手去挽他袖子,碰到丁一纤瘦的手腕时,指尖已微微有些颤抖。
但不知袖子卷起之后,看到的会否是当年那条熟悉到极处的伤疤?
作者有话要说:那柄弯刀取自阿拉伯弯刀的制式。阿拉伯弯刀也叫圆月弯刀,曲线形,刀身狭窄,弯度较大,长1米至1。2米,刀身上有一道较深的凹痕。其特点是韧性和硬度好,刀刃极为锋利,据说可以将一片薄纱半空掠为两半,并且能将一个钢铁的头盔猛劈为两半。
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在中国享有盛名,唐朝诗人杜甫在《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里面称赞阿拉伯刀“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阿拉伯弯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真正的阿拉伯弯刀都是取印度乌兹铁矿所铸,有独特的冶炼花纹,十分锋利。在中世纪,印度出产的一种叫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也叫大马士革钢,也就是铸造型花纹钢,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包括中国剑、马来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纹钢(日本刀),当然,几乎所有古代的花纹钢都是用来制作武器的,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形成肉眼无法分辨的锯齿,使得刀剑更加锋利。
它前端弧度很大,后端是直的。作战时以前部弧形破甲,威力几乎和大斧接近,因其刀刃接触铠甲时,弯刀接触面小,容易砍入,尤其是侵入铠甲后,弯刀刃与铠甲近于垂直,能够继续破入,而直刀与铠甲交角小,阻力要大很多。宿营时用前部弧形的后端反曲砍柴或砍树,也胜过直刀。
关于斩狼之人的身高:过去的尺和现在的尺长度不太一样。我查到了两种换算表,第一种: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时,一尺约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约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和现在已经差不太多了);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这表格看着挺精确可信,可当我想到水浒中著名的黑矮子宋江还有六尺的身高,就犹豫了……六尺,按这个表格换算过来已经1米9了,这都算矮子,那高个子的究竟多高啊= =
还有另外一种换算表:
最初在殷商时期,那时的“一尺”很短,还不到16厘米,接近现在的半市尺。
周朝人以手腕到胳膊肘关节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前臂长度)作为一“尺”。这也可以解释,前臂的两根骨头,有一根叫做“尺骨”。然而,人的个子有大小,前臂的长度自然也不一样。所以“周尺”其实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目前一般认为西周的1尺为20厘米左右。
到了东周以后,诸侯割据,长度单位也就更加混乱。从现在出土的文物和资料来看,整个东周时期,各国尺度分歧严重。有的地方(如齐国)还在沿用 16厘米的殷商尺,中原地区大多数国家则是以约23。1厘米的为一尺。西边的秦国最初使用的尺有27。7厘米,在商鞅变法后,改用中原地区的尺,即一尺约长23。1厘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定位“一尺”的标准,沿用秦商鞅规定的23。1厘米左右,并颁行天下。从此中国有了全境统一的“尺”。
以后随着朝代更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