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不是秦王所关心的,不过也不代表他希望瑾王或者宁王赢。瑾王与宁王这两个弟弟,他是偏向于讨厌瑾王的,这人比宁王有心计多了,要真的把自己皇兄赶下课上台的一定会是他。他那善妒的心眼肯定也容不了自己,宁王就更别说了,最后被杀的概率是百分之九十九。
秦王决定亲上战场,在时隔五年之后。
皇帝也有这个意思,秦王没推脱什么,打仗嘛,不就一堆人砍来砍去,又不是现代化战争。几颗核弹,导弹,然后一块地儿就没了。想到这秦王又幻想起来,要是在上辈子那个社会就好了,反正自己家里卖军火的,玩几颗导弹自己哥哥和祁哥大约是不会生气的。
秦王在没上过战场以来,一直以为古代的战争就是双方的大将出来单挑,挑完了谁死了谁就输。
后来上了战场才知道
17、平叛(二) 。。。
,电视剧里拍的都是扯蛋,这哪是单挑,是群殴!一大群人在将军类人物的带领下,看着和自己穿着不一样的人就开始砍,砍下脑袋算记功用。
第一仗是秦王打头阵,这挺倒霉的。这不只是第一战,还是心理战的第二步。
万幸的是皇帝的亲征军先叛军一步进了梧州,所以叛军只能在梧州城下叫阵而已。
自上而下,好处是有很多的。比如泼开水,丢大石头,射箭,都很方便。
所以,秦王这第一战也并非是很难打。
叛军连叫阵三天,秦王鸟都懒得鸟他们,自个儿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到第四天,叛军不叫阵了,直接攻城。秦王求之不得,自然是要守城。
叛军攻城攻了好几个时辰,损失无数。
梧州的防御工事很强,铁桶江山一样的硬。城门上的十二门大炮连着轰了几个时辰都有烫红的样子,秦王让大炮停了火。
晌午,叛军再次攻城,秦王勃发英姿,银甲长枪站在城门上督战。
这一次没用大炮,用的三连弩,因为拉力太强一般需要两个人合力才拉得动。这种经过不断改进的剑弩,射程远,杀伤力强,一般射向直线的一竖排人,可以一下子对穿两三人,就好像我们吃的烧烤一样。
然而这种弩也有一个缺憾,就是射程是直的。你可以从上往下射,也可以直着射,但就是别想从下往上射,一射就上天,要想射到城门上的目标得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那是站着等死。
首日的攻城,由叛军的失败而告一段落。
第二日,叛军依旧攻城,这一次秦王干脆在城门上搬了一张太师椅坐着。上午依旧是大炮做主力。
叛军一挫再搓,军心有些浮动,在晌午进攻的时候一个将军亲自带兵杀来,以镇军心。果然,叛军士气高涨,不要命的往前冲。
秦王看见城门下的人这么拼命,啧啧了两声,对身边的影卫问,“城门守得住吧?”
“守得住,听你的,全用石头堵住了。”回答的声音却不是任何一个影卫的声音,而是皇帝。
秦王转过头看了一眼身着铠甲的皇帝,撇着嘴道,“陛下是万金之躯,跑到城门上来做甚?”
皇帝看着城门下遍野尸体,皱了皱眉,第一次亲临战场,有这种反映已属不错。
“秦王很喜欢打仗?”皇帝问。在外人面前,皇帝和秦王还是很懂礼貌的,不你来你去,我来我去的。
皇帝的直觉不错,每次见秦王亲自打仗都会觉得他那张带笑的脸好像更加愉悦,高兴了。其他的时候都是有些慵懒,一副好像不想跟人认真计较的样子。
“大约吧。”秦王浅浅的回道。
这也是上辈子留下的毛病,喜欢看打仗,因为一大仗自家军火的销量就好了,哥哥就可以
17、平叛(二) 。。。
赚更多的钱了,虽然在没遇见祁哥之前,自己每一次都是被自家哥哥带着往那些战火纷飞的地方跑。那时候,想着也算是遥远了,母亲因为高龄生自己难产而死,父亲在几年后也因为一次战乱离世。那时候哥哥才十四岁,军火世家的名声摇摇欲坠,家中的几个叔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几个叔父为了牵制彼此不怀好心的扶了哥哥上位。自己从小身体不好,难养活,在父亲离世后哥哥根本不敢让别人照顾自己。为了从那些个叔父手里夺权每一次谈生意都是亲力亲为,重新组织人脉。而那时候,就算是再危险的境地,哥哥都会带着自己在一起,因为怕自己被那几个叔父暗算,更怕他死了自己也落不了好。
皇帝与秦王同时出现在城门上,而且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这些自然是落在城下叛军的眼里,这心理战术的第二步只剩最后一击。
秦王笑着对影卫吩咐,“把我的弓拿来。”
穿着银甲红里衣的影卫将装着秦王惯用的弓的盒子抬了上来。秦王打开盖子,一手将重二十公斤的银弓拿起,另一只手拿起一旁的长箭。
秦王深深吸了一口气,将弓拉满对准了目标,利箭带着风声疾驰而去。秦王的箭术很好,因为勤于练习的缘故,当然也有上辈子练习枪的原因,不过那时候带着的枪可没有这弓和箭重。
目标是那个先锋官,迎面一箭,虽然因为目标在动不是预想的正中眉心不过也射进了先锋官的左肩。
秦王的箭不是一般的箭,箭头上刻着他名字中的清字。
宁王与瑾王坐在中军帐中,两个人脸色都不甚好。连败两天,难免有些丧气,特别是在自己的先锋官居然被秦王射伤了左肩了后。
宁王只是觉得这秦王还是跟以前一样,看不清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有些反反复复。而瑾王却觉得这事没有这么简单,自己好像跳进一个巨坑里了。而他那个二哥,似乎就是那坑里的诱饵。
宁王善征战,不适合想那些太过复杂的阴谋。瑾王虽然善谋划,不过对行军打仗之事也不甚了解。两个人这么一联合,看上去倒是文武全才了。当然,此刻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对于秦王被囚的真相。
秦王被囚,那时候他们两个都还在宫中,皇帝做得再隐秘,他们也是能探出一二分的。可当初是秦王给他们示警的,而在他们离开京城的路上遇见的杀手也有从尸体上搜出皇帝近卫军的令牌。结果现在秦王居然成了皇帝亲征军的上将军,这都算了,也许是皇帝要挟他的。可这一箭就废了先锋官的事儿做得也太过了,要是装个样子何必这么认真,况且他们打的旗号是要扶持他上位,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嘛。
不过这也难不倒瑾
17、平叛(二) 。。。
王,就说自己手下的这些士兵,是自己一手拉练出来的,大多还是希望自己称帝的。何况只要自己对士兵们说秦王是被皇帝所迫倒也说得过去,毕竟秦王没见人的四年给他提供很大机会。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攻克梧州,连攻了两日,损失不低,可这必经之路不得不夺。
而宁王的看法就是等,等到下雨的时候,大炮就会没用。那个时候就算是有弩,也杀不尽那么多汹涌而去的士兵,到时候利用攻城梯一举拿下也不成问题。
至少就算拿不下梧州,也要把皇帝的亲征军给逼出来大战一场,这攻城战的确不好打。
18
18、平叛(三) 。。。
第三日,叛军停止攻城,二十万军队驻扎在梧州城外三十里处,什么动静也没有。
皇帝问诸将军有何看法,范振想了想说,“叛贼莫不是在等雨?此间季节长雨绵绵,十日有六七日便是雨天,大炮遇雨即会失效。待到那时候攻城……”
剩下没说出口的话谁也知道是什么,既然叛贼不动那就自己动,发动奇袭也未尝不可。
皇帝预备在晚上的时候利用驻扎在城中的五千精兵发动奇袭,顺便捣毁叛贼的粮草。
秦王坐在一边不说话,看着一堆人说来说去,觉得自己真成吃白饭的了。不过,秦王的心理素质很好,觉得吃白饭就吃白饭吧,无所谓。
等到皇帝和几个将军商量完对策,秦王跟着范振走了出去。
范振见秦王跟在自己后面便知道秦王有话对自己说,去了院子一处角落。
两个人私下里是不用见礼的,面对面站着。秦王看着范振问,“你与宁王比何如?”
范振想了想回道,“不知。”
秦王笑,拍了拍他的肩,“我看是不相伯仲。”
这时范振也反应过来了,低声问,“殿下的意思是,要我对付宁王?”
秦王点头,宁王好战,在军事方面还是很有些才能的。对于军事,当年太妃也细致的讲过,不过毕竟是学政治的,在军事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其实是比不过上辈子经常在战火里行走的秦王的。不过秦王也没对太妃说过,就是没事悄悄教教范振。
秦王和范振说完悄悄话就回了屋子,皇帝还在研究地图。
秦王在旁边的椅子上坐着,瞧着看地图的皇帝。在秦王眼里四十岁的男人都算是年轻的,皇帝才二十五岁多,自然也是年轻的。
皇帝的长相随了先皇,五官深刻,鼻梁高挺,身材也比较高大,是很有帝王之姿的。有传言说大宁第二个皇帝是太祖跟一位番邦女子所生,所以带着番邦人的血统,在长相上也多少受了影响。可惜,不是秦王喜欢的类型,所以再人中龙凤,秦王还是看不怎么顺眼当今皇帝。
对于自己的相貌,秦王纵然自恋也还是有一分自知之明的,在四个皇子中算是最没有特色的,不过好在有一双招人的眼睛,给自己添彩不少。
其实这不能怪秦王,要怪也得怪基因问题。先皇不说,长得高大魁梧,一身王八气,在基因上应该是强势的,所以原因出在太妃身上。
比起瑾王的母亲,太妃不够漂亮;比起当今太后,太妃背后没那么多势力;比起宁王的母亲,太妃没有那么多才艺。太妃有的也不过是一颗聪明的脑袋,而这个优势让她得到皇帝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