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神州侠隐 >

第130章

神州侠隐-第130章

小说: 神州侠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测到法难将至,密宗要在汉地灭绝,定下了将法脉移于海外保全的计策,假以时日再由东瀛密宗反哺中土。史传惠果乍见空海,含笑相告曰:‘我先知汝来,相待久矣,今日相见,大好大好……必须速办香华,入灌顶坛。’惠果采用的是灌顶大法,在三个月内将大法授毕。空海得法后回东瀛,创立了真言宗,史称东密,也成全了惠果为密宗定下的移脉海外的一番苦心。

这是一支法脉,另一支就在西域。”

祝荪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众人知道这宗佛门隐情和混元教的关系即将解开,大气不敢出,等着祝荪讲下去。

祝荪接着说:“西域与天竺本来就多有往来,早年就已经采信佛教,弘扬佛法,后来又有天竺密教大师寂护、莲花生、阿底峡等入西域传法,但西域颇多法术道派,密教传入之后自然与当地的宗教融合,密教也多有演化融合,失去了原本的真义,这个并不是我所说的唐密的另一支法脉。

唐密入西域,是随着皇室公主远嫁吐蕃而带入的,由身负密宗密法的法师担任护法跟随公主入西域,一为护送,一为弘法。但由于西域已有坚固的宗派体系,正宗而纯粹的唐密无法渗透传入,密法法师在西域无所作为,只能一心向法,默默无闻。

后来有个吐蕃高僧,打听到唐密宗师在吐蕃,于是上门求法,两人均是当代佛学高僧,一番禅理辩论机锋频出,无异于高手过招,当下一见如故,相互交流密法,唐密宗师将密宗真法倾囊相授,而吐蕃高僧报以他融汇天竺、西域的一番禅理,相得益彰,两人道行修为都大为精进。

吐蕃高僧不仅佛法精湛,也是西域有名的星象学家,星象学来自西域以西的波斯,传闻星象变化中隐藏着世道沧桑变化的启示,因此西域对此道十分着迷。吐蕃高僧却另辟蹊径,经由密宗心法的点拨,从星象中发现了星象周天运行与人体内的小周天运行有某种契合,心想如果可以使人体阴阳气息与星象运行相符,与日月盈亏相合,乃至天人合一,也许是一种即身成佛的蹊径。高僧试图从练气修行之道上找到大悟成佛的方法,于是苦心钻研,穷一生心血,耗几十年光阴,终于让他悟出了一部参造化之奥秘的经书,名叫‘天罡大藏经’。

没错,吐蕃高僧一生修佛悟道,没有参悟出即身成佛的禅理,却得出了一套惊天动地的武功心法,‘天罡大法’就是从‘天罡大藏经’中而来。不过也说不准,也许‘天罡大藏经’中就暗含着即身成佛的诀窍,因为天下大道都是同归于一的,从武道之中也可以了悟成佛的,只是过程中难免有人会滥用而已,也就是说,辜沧海所学这套大法,其实并非什么邪门武功,而是正宗的佛门心法,没有人知道这套心法的威力有多强大。”

祝荪说道这里,久久地沉吟了一下,众人也都无言以对,没曾想到原来一直视为魔教大法的“天罡大法”竟然与中原还有这样的渊源,却不料如今这套大法又被用来对付中原武林,造化如此,岂不令人啼笑。

采瑛散人回过神来,问:“那这‘天罡大法’和宝象上师以及他的徒弟有什么关系?”

祝荪笑着说:“你这杂毛老道,明明已经猜到了,还来问我?那我就把故事说全了。当年宝象上师来中原取法不成,后得知汉地密宗已绝,只有东瀛和西域有法脉,宝象上师觉得东渡东瀛太远,不如西域便利,于是就入西域探访,却一直无法寻访到当年那个随公主远嫁入吐蕃的高僧的密法传人,也未见其遗著,当时他还不知道‘天罡大藏经’之事,于是宝象上师便回到了天竺,嘱咐三大弟子在西域寻访,一有消息便传信告知,我就是在那时候到天竺见到宝象上师的。

宝象上师为此苦恼不已,堕入了执念,我也曾劝说上师不要执着于光复密教,但越是得道之人,一旦执迷越是不容易拔出,但我想宝象上师德高望重,虽然为执念所苦,倒也不会做出什么糊涂事来,后来我就告辞了上师,回到了中原。

后来是前面所说的,巴郎入中原挑衅,我为了见识一下他的武艺以及告诫他不要再来,于是出面和他切磋了一番。我从天竺回来之后就开始钻研唐密,所以才从巴郎的‘天罡大法’中看到了密教心法的影子。和巴郎一战之后,我又遍寻典籍史料,还两次远走西域寻访,终于让我知道了这段唐密秘法在西域移脉入武的隐情,至于‘天罡大藏经’如何落入巴郎和辜沧海之手,我就不得而知了,想是某种机缘巧合,才让吐蕃高僧的秘法传入西域武林吧。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我猜想随着‘天罡大法’的威名远扬,假以时日宝象上师,或者他在西域寻访的三大弟子总能探访到这段隐情,宝象上师一旦知情,一定会去向巴郎或者辜沧海求法,但这等绝世秘法,想来任由谁都不会轻易传授,我一直担心宝象上师会受人勒迫。”

采瑛散人说:“你是说宝象上师和灰衣僧就是为了求取秘法,才受辜沧海所迫,为混元教入侵中原出力?”

祝荪摇摇头,说:“我说过,宝象上师是得道高僧,绝不会做这种事,但你刚才也听那灰衣僧说了,宝象上师已于去年圆寂,所以灰衣僧为了完成师尊遗愿,这才投靠了辜沧海。”

采瑛散人说:“没想到一代高僧的弟子,竟沦落至与魔为伍,岂不讽刺得很。”

祝荪说:“其实佛与魔本是同体,只是一念之差而已,佛魔可互换,所谓殊途同归是也,他们心想借道魔道,成就佛业,也许也是坦途,只是不知中间犯了杀业,那就还要经历多几大劫难才能化解得了啊。”

楚天阔说:“要是宝象上师还在,可能他的弟子也不敢如此忤逆行事。”

祝荪冷笑一声,说:“那倒未必,宝象上师佛法修为极深,年纪并不比我大,按说不至于如此短寿,想来他是为执念所苦,以及在佛与魔之间挣扎不休,一方面是佛学大道,一方面的杀身报业,不知如何抉择,这才郁郁而终。他的弟子想必是看到了上师心中的挣扎,才舍身向魔求法,甘为辜沧海所使,也要完成师尊遗愿,其实他们的牺牲也很大,这其实也是宝象上师所留下的冤孽,哎,一生道行毁于一旦啊。我正是知道那灰衣僧舍身报师的决心,才愿意放过他一次,希望他们早日放下执念与狭昧,回归正道才好。”

采瑛散人稽首说:“樵老慈悲为怀,贫道十分佩服。”

祝荪指着采瑛散人笑说:“你这杂毛,老是给我戴高帽,我哪是慈悲,我是知道恶人自有恶人磨,江湖不是我的江湖了,自有高人去对付这群魑魅魍魉。”

楚天阔知道祝荪暗指自己,遂说:“方才听前辈所说,那灰衣僧使得是达摩棍法,我先前遇到一个灰衣僧,后来与两位世外高人谈起,他们就怀疑那是达摩没有传入中原的全套达摩棍法,今日在前辈口中得证,不知此棍法可有什么破法?我遇到的三个灰衣僧,每个人所使的棍法相同,当兵器却的不同。”

燕过涛说:“还有这事,他们用的都是什么武器?”

楚天阔说:“第一个是用木杖,一种极为坚硬的檀木杖,使起来如同疯魔,威力强大,据说达摩棍法也被称为疯魔杖法。”

祝荪点点头说:“那是达摩棍法的第一层境界,似疯如癫,那是宝象三大弟子末位的伏虎尊者。”

楚天阔接着说:“第二个用的是一根筷子大的金针,还有一个紫金钵,敲击声如同魔音,夺人心魄,还能用金针使出达摩棍法,虽然武器细微,但力道似乎更大。”

祝荪说:“那是达摩棍法的第二层境界,举轻若重,以芥子见须弥,也叫须弥杖法,那是三大弟子的第二为降龙尊者。”

楚天阔恍然大悟,说:“是了,那降龙尊者还有一套叫‘锁龙针’的绝学,用小一些的金针钉在人背后要穴,可以封闭人的气脉,令人武功全废,南宫世家家主南宫璟先生就中了此招,现在被迫躲在奇门阵中避难。”

祝荪点点头,说:“我听说过这种绝技,那是波斯传过来的技法,原先是金匮术上用以止痛的针法,后来在西域变成了佛门制服狂魔的绝技,据说要用一定的力道和顺序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而且拔出也有一定要诀,我倒是没听宝象上师说起过他的弟子会这套绝学,但他给弟子取名降龙尊者,也许和这套技法有关。”

楚天阔说:“南宫先生也略有所闻,所以不敢轻易用内力逼出金针。”

燕过涛说:“那今日所见这灰衣僧,自然就是笑狮尊者了?”

祝荪说:“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他,他用佛珠串使出至刚棍法,化柔为刚,刚柔并济,是达摩棍法的最高境界,但他修为还差一点,更高一点应该是挥绸为棍,甚至手中无棍,运指即为棍,如果他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恐怕连我都对付不了。”

众人啧啧称奇,竟还有如此高深绝妙的棍法,看来佛门之中的绝技,所以高深莫测,无怪乎中原武林说,天下武学出少林,也是从佛理出发而言。

楚天阔说:“那这套旷世棍法,可有什么破解之道?”

祝荪摇摇头说:“天下至高武学,都没有什么破解之道,只有因应之道。因为到了至高境界,都是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招意而无招式,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一旦遇上,只能见机行事,当机立断。比如对疯魔之招,就只有以柔克刚,以慢打快;而对付第二层举轻若重的棍法,那就只有举更重若更轻,以拙克巧;到这第三层刚柔并济的棍法,那就只有以弱敌强,以点克线。”

楚天阔眼光一闪,说:“所以刚才前辈只是一点,就破了笑狮尊者的一线直劈。”

祝荪满意地笑笑,说:“你悟性很高,笑狮的棍劲很强,如果跟他以硬碰硬,很难不败在他精妙的棍法之下,达摩祖师是天纵奇才,他的棍法举世罕匹,我这根拨草棒可也经受不住啊。”祝荪哈哈一笑,“所以必须打蛇打七寸,以点击面,以全力击对方之弱点,一举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