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媒·戒-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摄周期。
有这么多好处,谢湘林觉得公司上这个项目可以说稳赚不赔。于是赶紧寻找作者,通过打听,在北京通州找到了作者林和平。林原是东北某省作家,《血色残阳》是他创作的第一个电视连续剧剧本。一年多以前,他揣着剧本到北京,给很多家影视公司送了剧本和大纲,但一直没有动静。谢一听暗喜,马上跟他谈拍摄版权转让。不过,林说,剧本的版权归了他现在立足的一家小公司。
公司老板是个抽烟喝酒的东北女人。在双方初步谈好价格、拟定协议时,又拿着协议去别的影视公司吆喝。老游的公司在影视圈内有相当影响,老游公司看上的剧本别人自然不敢轻视。一看,果然好,越看越好。于是,女老板又反过来跟他们提价了。70万,80万,90万,如此这般,三番五次,把个湘西倔脾气的老游惹毛了,老子不要了!
谢意识到游老板是真发火了,不是商业策略,又气又急,赶紧找到《走向共和》的责编、央视的吴兆龙老师,请他对剧本作个判断。吴老师其时正跟王跃文等编剧帮老游策划、改编《龙票》剧本,翻看以后说,考虑到这是个不错的成熟的剧本,不用再费时费钱策划、讨论、修改,且有三十集以上,一百万买下来都值。
此时的老游受了小公司的气,加上心思全在《龙票》这部计划中的大片上,便杠上了。那边厢对方两边也忽悠得够了,见好就收,卖给了别人,最终谢便与这部剧失之交臂。
谢湘林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与淳朴而有才华的编剧林和平成为了好朋友。林老师后来创作了好几部艺术性强的电视剧,如《继父》、《女人一辈子》、《西圣地》等。
《血色残阳》这个本子后来辗转到了柳云龙的手上,成为他试水监制的第一部剧。2005年,该剧在全国各地播出,收视飘红,南北通吃,虽然成品在导演的整体把握、演员的选择及表演上有诸多不足,但市场已经证明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剧。后来柳云龙自导自演大获成功的《暗算》,多少吸取了前剧的经验。
谢湘林离开湖南后一直与王伟等人保持着联系,密切关注着他们的发展。2004年下半年,谢在老游公司广州的总部工作。此时已是天娱传媒副总的王伟带着联系超女分赛区的任务来到广州。王谢在位于天河北路的公司见了面。
看了王伟随身带来的《超级女声》节目方案、推广方案,还有海选的录像,谢湘林非常认可王伟对这档节目意义的阐述。知道王伟很辛苦地在各地推广,谢分析说就算搞定几个分赛区,也只有这几个地面频道在推广,影响仍然是局部的、孤立的,不能形成全国性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上一个卫视,为什么不找湖南卫视呢?王伟无奈地一笑,当然找过啦。
不用多说,谢湘林就明白,不同频道的条块分割、对此节目价值的认识不够等等因素都会造成这种结果。沉吟了一会,谢湘林自告奋勇地说,留套资料给我,我找机会去游说广东卫视。
几天后,经过预约,谢孤身走进了广东台那栋大楼,受到台长的亲自接待。谢递上资料,把这档节目的形式、内容、意义、前景及合作模式介绍了一番。台长表示将交给台里相关节目部门研究论证。
谢湘林不了解的是,当时广东卫视刚刚调整自己的定位,确定将广东卫视打造成财富频道。上超女这样的节目当然有些不合时宜,只会造成频道定位的混乱。何况04年那届超女选秀还刚刚起步,谁看得出这只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呢?
当然,谢也同意,当时全国卫视台,只有湖南卫视具有全面的包装、操作、运营能力将其做火,换了任何台,都不可能做得这么成功、这样经典。
《超级女声》上湖南卫视是05年的事。据说五一长假,湖南卫视白天时段娱乐节目不够,拿超女填充,欧阳台长发现收视不错,影响很大,认识到其价值,于是与天娱传媒合作,才有了后来超女的大红大紫。
谢湘林在北京和广州度过了一段近两年的时光。2005年初,在湖南卫视欧阳常林台长的关心和召唤下回到湖南卫视电视剧制作中心。
当时魏文彬借助超女的红火,正大力倡导大片创新和节目创新,希望促进湖南广电再上层楼。局、台、频道轰轰烈烈地开了几天会,很热闹了一阵子。投身参与了以后,谢发现老魏说的广电发展面临系统创新很有道理,在旧的系统和机制下,尽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如果决策者的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果断,甚至不知道谁是决策者,那频道创新的运转会大有问题。
对于搞业务,谢湘林总是按奈不住地热衷。在我们的录音谈话里,他对湖南广电风云人物的臧否非常到位,但津津乐道得更具体的是电视业务。
谢参与了重点项目——情景剧的激烈竞争。
湖南卫视从十个竞选者中挑出三个人,一个是湖南卫视主持人、着名笑星大兵,一个是《真情》栏目制片人陈晓东,一个就是谢湘林。台里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拿出节目方案,两个月里拿出节目样片。
别人都有现成的实力雄厚的班底,而谢湘林只能临时拼凑。
三个月到了,在T2区的会议室里,卫视领导和制片人济济一堂,审看样片。
大兵的情景喜剧叫《快乐茶吧》,人物、故事发生在一个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茶馆里。谢湘林策划的情景喜剧叫《电视是个台》,反映的是电视台年轻人的生活。陈晓东发现情景剧难弄,便克隆了一个韩国的“反转剧”。最后的结果是,自主创作的情景剧样片因有争议被搁置,非情景剧的“反转剧”却通过了。
这个结果让大兵和谢湘林很失望。谢湘林认为“反转剧”是个昙花一现的东西。既然认定情景剧是个可以长期做的项目,是创新方向,就不能因样片不成熟而有急功近利想法,轻易放弃创新的目的。
艺术创作上的瑕疵不是两个样片未获通过的原因,《快乐茶吧》的问题是后续剧本创作不能保证跟上,《电视是个台》是有的领导担心影响湖南卫视的形象。
当时的湖南卫视正因“超级女声”大热而受到来自社会上的一些指责和压力。《电视是个台》喜剧性地表现了电视人的工作、生活、爱情,同时也真实地表现了电视台内部的竞争。有一点谢湘林跟领导是一致的:这个卫视制作播出的情景剧不可避免地会被观众认为有湖南卫视的影子。正是这点让谢湘林觉得会一播就火,也正是这点让领导们特别是管意识形态的领导不放心。呵呵,也许压力大了就缺少娱乐精神吧。
谢湘林其实请人策划了几个方案,但他觉得还是自己亲自策划的《电视是个台》最好。一是题材新颖,电视台里的年轻人怎么工作生活,对此行业大部分观众感兴趣,而剧中栏目也更能联通社会,表现更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二是符合湖南卫视定位,青春、快乐、时尚;用广电自己的主持人客串演出,又方便又盘活了资源;三是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编剧题材、故事可以源源不断。
我一直觉得这个剧名好玩,问谢湘林怎么想到取这样一个名字,有人质疑吗?谢说,那倒没有。这个名字有点无厘头,却化自禅诗“明镜亦非台”,算是大俗大雅,也符合喜剧要求。
情景剧搁浅后,闲不住的谢湘林,忙里偷闲,帮深圳卫视策划了一档节目《大爱无疆》。
当时深圳卫视上星不久,新上任的深圳市广电局局长广开言路,延揽人才,颇有一番作为。2006年上半年,谢受朋友之情,策划一档节目。
经过调研,谢湘林发现,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毗邻港、澳的深圳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虽然这座城市因年轻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一种新的文化——爱心与慈善,却在快速滋长。深圳志愿者和义工的比例全国最高,志愿团体发育最好,涌现了无数的感人故事。于是谢在方案中建议,爱心、慈善已经成为这个年轻城市的文化品格,深圳卫视的定位和风格也应相符合。建议深圳卫视抢先打出慈善这面旗帜。
谢设计做一个周播的常规节目《大爱无疆》,同时台里新闻与之保持联动,一旦有大事(天灾人祸)发生,新闻进行直播,栏目则做特别节目,全台动员做大型活动比如慈善募捐晚会等。每年都可做全国性的或全球华人的慈善人物表彰晚会。这样整个深圳卫视的风格、特点就出来了。
谢湘林认为,好的节目策划应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一应该有源源不断的节目题材可做,第二有大批关注、参与的潜在观众,第三有拓展社会资源的空间,第四能触动大众心灵、影响社会发展,第五可以提升频道品质,增强传媒力量。
谢笑着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方案对于卫视来说不只是一档节目,不仅仅在文化上有意义,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是大有裨益的啊。通过大型慈善活动,多少政要、大企业家、明星大腕汇聚你这儿啊,你可以整合多少资源啊。
谢湘林觉得这真的是个大好事,于是在给深圳卫视交方案前先给自己的节目创新部门交了一份,也许他担心万一人家做火了,自己会愧对湖南卫视。
在递给创新部门的方案里,他满怀激情地加了一段话:
“湖南卫视的节目创新,不应满足于节目形式、表现手段的花样翻新,还要看它是否发掘社会内涵、占有社会资源。
慈善、公益事业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急欲突破、壮大的一个领域,是广泛存在于政府和民间、各阶层和人群中的愿望和冲动。
慈善需要文化的涵养,需要媒体的宣扬。如果有一家卫视率先举起大旗,登高而呼,必定应者云集。如果有一个卫视栏目专注此事,必定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赢得广泛的观众和市场。
凭借《大爱无疆》,湖南卫视可以广结善缘,开拓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