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非常媒·戒 >

第52章

非常媒·戒-第52章

小说: 非常媒·戒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湘林这一点看得非常准,他以极低的价格把片子买了下来,然后把总编室同事叫拢来,自己亲自动手剪了一集做样本,然后把任务分下去,每人几集。又叫李卫重新做了片头和片尾,还找了一首歌放在里面,经过这样的删减、包装和再创造,放到频道一播,一炮打响,创造了非常高的收视率。
  另外一件事是关于是否购买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是一部由刘恒的优秀小说改编成的一个非常好的电视剧,已经在北方不少电视台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谢湘林看样片的时候非常感动,感动得流了眼泪。
  但是看完以后,他冷静一想,结论却变了:不能买。
  为什么?
  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部剧的幽默不符合南方的幽默逻辑,湖南的幽默文化跟北方的幽默文化是不一样的,北方观众认可贫嘴张大民在辛酸中夹带的那种幽默,湖南人就不接受这种东西,湖南人不喜欢这种自虐的、窝囊的东西。第二,经视在抢这个剧,已经把价格抬得很高了;以谢湘林的判断,这是个赔本的买卖。
  频道领导知道谢湘林的意见后急了,亲自做他的工作,不理解这么好的一部剧为什么不买。谢湘林说了自己的理由,却没有把领导说服,领导说他看走眼了,如果这部剧被经视拿走,收视率肯定会非常好,这对我们会非常不利。
  在原则问题上谢湘林也是不轻意让步的,他强调湖南观众的欣赏习惯,强调价格已经被经视抬得高得离谱。但他也没能说服领导。领导说:“那这样,我们在频道里面抽几个人,作为普通观众来看看这个剧,听听群众的意见。”结果就抽了几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看,因为那个时候两个人意见相左的情况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你说最后由群众来决定,群众又不傻,既不想担责任,也不想得罪人,结果所有的表态都是很含糊的,‘哎呀,好像也还可以’,‘哎呀,又怎么怎么……’就是很暧昧的态度。再说了,他们当时确实把握不准,他们不是干这个的,知道什么观众受众心理啊,收视率啊?领导没办法,就逼谢湘林,说“如果经视播了这个剧,收视率又很高,你要负责任!’那个时候谢湘林已经豁出去了,就拍胸脯向他保证,说我来负责。
  后来这个剧还是被湖南经视拿去了,播出以后,反响平平,收视率创了湖南经视的新低。付出了高昂成本的湖南经视感到莫名其妙,完全懵了。
  生活频道定位边缘而软性,本来就不好做还经常被湖南广电领导部门批评,说他们跟家庭、生活贴近得不够。谢湘林很不服气,就想自己亲自做一档节目,做一档与家庭、生活、情感有关联的节目。
  当时在湖南经视做体育节目的苏建华是谢湘林在湖南台专题部时的同事和朋友,也被请来当策划。
  谢湘林设计了三个板块:
  第一,“萝卜白菜”版块,专门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来讨论,现场有很多观众,台上有几个嘉宾、加上两个主持,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说他们曾经策划过的话题之一是关于借钱的,谁都碰到过,都有话说。他们给现场的每个观众都准备了一个按钮的,大屏幕上当场就会出现调查结果,赞同的多少人,不赞同的多少人,很快被分成两派,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再加上嘉宾或专家的评点总结,便能展示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
  第二,“比较生活”版块,两个含义:一个是提供一个很故事化很生活化的标本,另外一个是让大家进行互相比较、互相参照、互相关照,就是“比较生活”,这是一个专门做个人的故事或者说是怎样做人的故事。比如这本书前面提到过的“走进戒毒所”、“为婚姻辨法”等等,通过一些特殊人群或个体的故事,折射到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共鸣。
  第三,“当家理财”版块,这是对前两个版块的补充,除了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和对某个话题认知的需要,还要给观众一个实惠的东西,怎么样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们当时联系了阿波罗超市,针对某一款商品进行价格竞猜,低于原标价又最接近原标价的现场观众有奖,他猜出的价格,将成为该超市该商品在这一周内的优惠价,很好地实现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他们把这个节目统称为“大当家”,这个名字是苏建华提出的,谢湘林觉得非常好,又贴切又响亮。
  这档由潘峰和贾芳共同主持的节目后来很有影响力,开始却差点胎死腹中,因为台里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谢湘林是总编室主任,他牵头做节目等于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显失公平。
  谢湘林是个坚持梦想,敢于舍得的人,便去找频道道长刘沙白,宁愿辞掉总编室主任的职务,也要把节目做起来。刘沙白见他决心很大,只好同意。谢湘林振臂一呼,原来总编室的几个人就跟着他走了,包括李卫和王伟。
  谢湘林担任栏目组总制片人比总编室主任矮一级,大家开始叫他谢老师,他勤于律己,施惠于人,让十二个人紧紧地团结在他周围,非常上进、非常愉快,用活了频道的优惠政策和他们自己制订的奖励机制,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家拿的钱比别的栏目组高出不少,年底还能奖励大家到海南、泰国去玩,这让大家的辛苦有个盼头,集体出去旅游也增加了团队的感情和凝聚力。
  谢湘林把每个人的潜能都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节目不仅在生活频道收视率总是名列前茅,而且还获得了“湖南省最佳原创电视节目”奖。
  正是在这里,王伟逐渐成长为栏目的制片人,在与潘峰、贾芳、李卫、王谅、封继承等策划制作了“走进戒毒所”、“为婚姻辨法”等大型系列活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之后,王伟的心里就埋下了活动运营产业这么一个种子。
  谢湘林做节目做得风风火火的时候,他空出来的总编室主任的位置却是几易其主,前后换了三四个人,人员也臌胀很快,多时大约二三十个,是谢湘林当主任时的三四倍。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但肯定力量杂,反而把真正干事的力量给抵消了。
  吴澧波走后刘沙白也走了,他去湖南电广传媒在北京的子公司远景东方当总经理去了。
  生活频道的力量一下子就弱了下来,到2004年,频道间激烈的内部竞争让魏文彬觉得该整合了,湖南广电把经视、都市、生活三台合并,统称湖南经视,原来生活频道的员工一下子变成了“三等公民”,大家都感觉到没着没落的。
  三个台的节目合并在一块儿,时段是有限的,有些节目就得下,“大当家”被认为不适合在经视做,就停掉了。谢湘林的团队面临解散。他和栏目弟兄们一起想辙,很快策划了一个“铁嘴童牙”节目,是讲小孩子的。
  谢发现七到十岁的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是很新奇的,介于童趣与少年老成之间,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欲望,但表达能力又不充分,其语言呈现便会具有一种独特性,不同于成人的逻辑,往往出乎意料,做成语言类的节目应该非常有意思,会让成人观众觉得很娱乐很生活。
  他们很快就做了一个样片,经视领导审查的时候看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可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节目没有通过。节目上不了,意味着团队赖以存在的理由失去了。
  当时的他们,制播分离的条件基本不具备。中国电视就是发展到了今天,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也走得非常艰辛。谢湘林只好看着大家各谋出路。
  他的团队散了,这让他无奈并且愧疚。王伟成立海南天娱后,谢湘林曾告诉他两句话,一是要抓住团队,二是要抓住资源。
  就在这个时候,谢湘林个人生活中出了件大事,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
  其实1999年11月,他的妻子就查出了卵巢癌,这几年谢湘林一边要陪妻子做各种治疗,一边要兼顾工作,很不容易,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更加丰富复杂的感悟和体认。
  妻子的去世对她打击很大,三台合并又让他失去了团队和施展的舞台。这时,有几个朋友劝他改变一下环境,邀请他去工作。
  谢湘林找经视台长吕焕斌请假,吕台表示理解和支持,还主动提出将他经济节目中心副主任的职位保留一年。
  他选择去了朋友老游的公司,因为老游的公司是做影视剧的,当时热播的《金粉世家》便是这家公司的出品。老游看中他有总编室的经历,比直接从事影视制作的人更了解观众,了解市场。谢湘林也觉得影视制作毕竟没有离电视太远。就这样,他在老游北京的公司当起了总经理。
  这期间有好多事情,我因为也在改编自己的小说《青瓷》为连续剧,对电视剧的策划创作、市场定位等等非常感兴趣,所以下面这个跟剧本有关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作为老游北京公司的总经理,谢湘林最重要的工作是抓剧本抓项目。在浏览了大量送上门的或通过朋友找到的剧本和大纲之后,他发现没有让自己满意的。一天,他清理公司文件柜里尘封了一两年的剧本和大纲,在故纸堆里发现了《血色残阳》的三集剧本和全部大纲,他惊奇这么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东西怎么会被埋没。
  谢湘林说,一个剧本如果是悬疑剧,又是女人剧,还是民国剧,那影视公司的老板应该重视了。悬疑剧吸引人,女人戏好看,民国剧好编,特别是海外观众看得懂,可以发海外,市场大啊。具体到《血色残阳》,编剧手法老到、全面,语言有相当功力,其对白既刻画出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又很好地推动情节的向前发展。在悬疑设置、情节结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方面都独具匠心。还有一点,这部剧的大部分戏都在一个大院里发生,这对于老板来说可以降低拍摄制作的预算,缩短拍摄周期。
  有这么多好处,谢湘林觉得公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