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朱镕基传 >

第39章

朱镕基传-第39章

小说: 朱镕基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熔基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後,许多人分析此举标志著「上海帮」主掌中共政权,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牵强的分析。早在江泽民和朱熔基共同主政上海时,他们的一位下属,就曾用大陆流行的一句戏言形容他们两人的关系,阿朱和小江「不是一股道上跑的车」。

「上海帮」论者,首先从籍贯上把钱其琛、邹家华都列为「上海帮」,殊不知邹家华只是父亲原在上海出名,而本人原籍并非上海,且邹家华也从来没有在上海学习和工作过。而钱其琛也只是在上海从事过中共建政前的地下学运,中共建政後,则长期在北京中央政府系统工作。

持这种分析的人,又根据朱熔基和江泽民曾一同在上海共事,作为其「上海帮」主政的论据。但如此分析,中共十四届政治局里当时至少还应该有天津帮,因为李瑞环、李岚清、谭绍文都来自天津。也还可以有甘肃帮,因为乔石、胡锦涛、温家宝,包括原来的政治局常委宋平,都曾在甘肃长期工作甚至就是从甘肃起家。

「上海帮」的难以成立,还因为朱熔基与江泽民,在上海时的相互配合谈不上默契,而他与邹家华在第一副总理的人选上,更是「一山容不得二虎」的对手关系。

在个人气质、性格、工作作风等方面,江泽民与朱熔基都有很大的差别。即使过去两人同时主政上海时,在处理上海工业生产和治理上海的环境等方面,朱熔基都大不同於江泽民的措施和方法,这也是为江泽民所不悦的。

一位中共上海市委官员说,待到朱熔基在市民中威信越来越高时,朱熔基似乎忘记了自己同江泽民在党内地位的明显差别,而分庭抗礼起来。'网 //。517z。'

每次,在江泽民去基层视察有消息传到市政府,朱熔基立即也会下去基层,并在第二天报纸上与江泽民一样有新闻、有照片。因为朱熔基与市民关系亲密,他下基层後,许多工人会争著同他握手、合影,鼓掌欢迎他,而江泽民则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因此在新闻报导的现场描绘中有明显差异,江泽民看了非常不满意。

後来,上海市委办公厅和政策研究室专门给几家报纸发了文件,强调两个领导的宣传规格要一样,「不能扬朱抑江」,如果江泽民与群众在一起的时候,群众没有鼓掌,没有争著握手等情节,则要把有关朱熔基新闻稿中有这类描绘,一律删除等等。这即使在芮杏文、江泽民争斗时,也没有过这样的文件。
 
瑜亮心结

朱熔基到北京工作,由於是邓小平钦定,江泽民似乎末曾表示过反对意见,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还赞扬过朱熔基。但这并不等於像外界揣测的那样,江泽民希望与朱熔基联手,以「江朱体制」替代「江李体制」。

自九三年四月李鹏病休後,朱熔基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自然在中共媒体上的曝光率极高。在此之前,因为海外对中共领导人的追踪报导就从来是「扬朱抑江」,以致江泽民心里有气又说不出口,所以江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朱熔基在中共自己的媒体也处处领先。

七月五日朱熔基主持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坚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於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决策」,这本来应该是中共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按照惯例,这种新闻,应该是在党报头版头条。

但因为当天江泽民,参加了一个各省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座谈会,江泽民办公室就指示:「总书记关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讲话内容,在报纸的位置上不能低,要放在头条。」

谁都明白,江泽民的这个「重要讲话」,其实就是覆述了毛泽东的一句原话。另外,这句话就同「没有水就没有鱼」同样性质,谈不上什麽「重要」。但《人民日报》等大报编辑人员,接到总书记办公室的钦旨,也只好违背新闻常识,把江泽民的「重要讲话」放在头条,朱熔基主持会议的内容只能屈居第二。

仅从这样一件小事,就足可以看出江泽民无时无刻都在与朱熔基斗法。所以,即使因为李鹏激流勇退或因久病不愈,而让朱熔基尽快登上中共宰相宝座,江、朱二人也成不了如江、李那样的「体制」。就如同当年的赵紫阳和李鹏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至於李鹏与朱熔基的关系就更加微妙。虽然邓小平在决定中共十四大领导人选时,李鹏和江泽民都已经表示「完全同意小平同志的安排」,但这不过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九二年六月底,邓小平和陈云曾就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组成,各拿出一份增补人选名单。邓小平的名单是:田纪云、刘华清、李铁映;陈云的名单只有邹家华、刘华清,因为当时他还建议宋平留任。此後,双方开始讨价还价,从最後达成的妥协结果中,即可以看出中共高层矛盾斗争的激烈,更可以看出邓小平的老谋深算。

李鹏的心事

事实上,陈云拿出的方案也是江泽民和李鹏的方案。权威消息说:九二年四月份左右江泽民曾召见过胡锦涛,告诉他中央准备提名记他在十四大时,进政治局和书记处,以後的主要分工是协助宋平,主抓党建和组织工作。

可见当时江泽民还是想让宋平留任。江泽民所以希望宋平能够留任,是因为必然留任的乔石和李瑞环,从来都不买他的帐,如果没有宋平保驾,他在常委里的实际地位会更低。

至於李鹏,他最怕的其实是田纪云进常委而不是朱熔基。因为他心中十分明白,若邓主张田纪云进常委,虽然没有直接谈到九三年春天全国人大上的总理人选问题,但田纪云到九三年已经两届副总理任满,按照他的资历,他不可能出任国家主席、政协主席或人大委员长,唯一的可能就是接任总理。

出於这一分析,李鹏在政治局常委进行人事问题讨论时,对别人的关心次之,首先要达到的目的是竭力阻止田纪云进常委。

为了达到阻止田纪云进常委的目的,李鹏一是在常委会大吵大闹,给田罗列了对党中央镇压「六四」的决策态度暧昧等数条罪状:二是找到刚刚病愈出院的王震告状,说田纪云一直是赵紫阳线上的人,无论如何不能重用。

在常委会上,李鹏坚持说田纪云当初从四川进京入主国务院,就是赵紫阳拉帮结派的证明。乔石反对他的意见,说赵紫阳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并未表现出这种作风。

李鹏辩不过乔石,又改口说至少现在国内外、党内外都把田纪云看成赵紫阳的人,所以如果让田纪云在十四大以後担任更高职务,海外内外都会猜测我们党在「六四」问题上,已经转变态度。

李鹏在商定十四大政治局常委名单时,自然支持陈云的意见。因为他自以为如果出邹家华顶替姚依林的位置,首先是两人好配合;其次是邹家华可以在明年的全国人大上,继续出任副总理,最多是在副总理前面挂上个「第一」或「常务」的头衔,肯定不会危及他李鹏的总理宝座。

这则消息还说:李鹏在向王震告状时,还专门捎去了田纪云那篇著名的在中央党校的讲话。这篇讲话几乎通盘否定了中共在五十年代的所谓「成绩」,同时又措词激烈地抨击了党内的「风派」人物,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矛头直指江泽民。

王震没有闲情看完,只听李鹏念了几句关键内容。当李鹏说到「建五十年代特区」时,王震已经气得开骂起来。王震对李鹏说:你去找陈云同志,对田纪云的问题一步都不能让。

其实,还没有等李鹏找陈云,陈云那边也早已对田纪云开骂。陈云说:没有五十年代的成绩就没有共产党今天,怎麽能把那个时候的成绩都否定?田纪云太过分了 重用这样的干部,什麽时候又有政治上的大风大浪,他把共产党出卖了都可能。

真正可以挑大梁的人才

官司打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其实心里早有准备,但表面上还要表现得没有想到矛盾会这样严重。

邓小平对江泽民、杨尚昆和薄一波说:我过去考虑朱熔基十三大上的党内职务,只是中央候补委员,所以希望他十四大上先当政治局委员。现在想想,既然对田纪云直接进政治局常委有那麽多人反对,也就只能让朱熔基上了。李鹏和邹家华都属於稳健型的领导人,而田纪云和朱熔基则同属於敢想敢干型的干部。总理和第一副总理,总要「一文一武」搭档才能互补,现在看来只好让朱熔基,顶替姚依林现在的位置了。

江泽民在常委会上,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以後,平时与朱熔基常有观点和意见不合的李鹏,竟然第一个表示「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见」。

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在谈到改革开放的同时,曾讲过「F六四'的问题不能说是处理过重,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允许我们有比军队进城更好的选择。「六四」的案不能翻,一翻就天下大乱。」

当时邓小平之所以又想起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外界纷传李鹏在此之前曾有一个内部讲话,提到「六四」处理过重的问题。虽然这个讲话内容是否属实,难以证实。但「六四」後不久,李鹏的子女即到处散布「在军队进城和开枪的问题上,李鹏不可能有决策权」之类的话,不可能不传进邓小平的耳朵。

所以邓小平眼看李鹏在「六四」的问题上的心理防线,已经越来越不坚固,因而认为这应是给他打气,而不是给泄气之时。

邓小平心里十分明白,李鹏这杆大旗起码是目前还不能倒。在「六四」的问题上,李鹏和邓小平已经是站在同一防线上,双方即使在经济改革上的观点相距甚远,在政治问题上绝对已经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可见,邓小平起用朱熔基,的确是从经济改革开放的角度重用他的能力;而保留李鹏则完全是因为「六四」情结。

有人说中共干部的一大特点就是「武大郎开店,不允许伙计比自己高」,李鹏就是这样。不过,同邓小平的出发点一样,李鹏也是因为「六四」情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