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728章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728章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西河的着急,还要从之前的行政区域调整说起,九十年代末,云雾以及其他几个地市从西河省划出去之后发展得相当好。
  西原和云雾两座城市,原来也是谁都不服谁,不过原来都在一个省里,也只是憋在心里,但在云雾不再归西河管之后,云雾发展迅速,对于两座谁都不服谁的城市而言,这无疑就是巨大的刺激,这就是一场西部德比,谁也不想落在谁后头。
  长滩就是发展得再好,也还是一个地级城市,还不足以对西原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西原就成了西河独一无二的龙头老大,作为整个西河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西原在整个西河的经济布局中所占据的举重轻重的地位不言而喻,西原到绵西的城市带,西原到长滩的城市带,都需要西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可以说西河的很多经济布局都是围绕着西原展开的。
  而在西原,西原经济开发区在第二产业上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眼下的西原经济开发区看着规模还是不小,但是实际上却是东一下,西一下,还没有一个明晰的发展发现,陆政东从在长滩开始关注西原经济开发区,到了安新因为两地的开发区不管是从规模和等级都相差不多,实际上关注得更多一些。特别是对西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及新兴的游戏产业特别关注。
  当时的西原市里领导是想把西原经济开发区朝着高科技方向努力的,也初步搭起了一些基础平台,但搭起骨架并不意味着就成为了高新产业聚居地,要让高科技企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大量入驻,并持续发展,这才是算是开始,至于真正要形成效应,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但是恐怕让高科技企业们有些望而却步的是西原市的产业规划一日三变,几乎换一茬领导就要修攻一些规划以显示其与众不同,这让很多本来就需要一个聚集效应从而共同壮大的高科技企业无所适从。
  西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上一直都存在就短视行为,就像他当初在长滩捣鼓开发区让西原既眼热又着急,一着急就改变了原来的规划和安排,搞个四不像。
  而现在这位领导一离开,经济开发区又把重点转到了其他方向,而现在又想要把炼油项目引入开发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完全的机会主义,看着是捡到了西瓜,实际上是捡到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当然陆政东也清楚当年他在长滩的时候和西原经济开发区之间的故事,而在安新的时候,不但安新那个基础比西原落后许多的经济开发区超越了西原,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上也拉开了西原一个档次。
  陆政东很清楚眼前的两人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有些话就得斟酌斟酌才说道:“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更何况我也是西河人,在西河工作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于西河非常有感情,当然也希望这个大项目能够落户西河,不过这个项目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保。
  安原和安原经济开发区现在发展得很不错,海鸿电子、金光软件、河大制药,这些巨头都落户开发区,如果万一西原经济开发区争取到这个项目,这类企业该怎么办?估计会对园区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江至阳听着陆政东的话脸上表情不变虽然没有变,但心里却是有些叹然,这些事情为啥不让西原市里的主要领导来找陆政东,而是让他来,陆政东离开西河之后在体改委过渡一下之后就直接空降安新,虽然在老百姓中没太大的反应,但在体制内知道点消息的人来讲,也算得算是石破惊天了,不是别的,是安新需要一个救火队员,可是中央没派一老成持重的,却派了一个无比年轻的!
  而陆政东成为安新的市长、市委书记这期间,却是证明高层看人的眼光确实独到老辣。
  不管陆政东有没有和西原在经济排位上竞争的想法,但是排在安新前面一位的西原肯定是把陆政东所在的安新当成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结果是安新完胜,短短几年时间,安新一下把西原甩到老远,凭借这一番政绩进入西部办。
  想到这儿江至阳就觉得世事是如此变幻无常,陆政东就算是离开西河,可有些事情依然还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西河。
  这让江至阳不禁想,如果陆政东回到西河,西河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江至阳可以肯定得是陆政东在西部办呆的时间不会太长,用不了多久,陆政东就会外放成为正部级的省长或者市长,西河无疑也是上面一个重要的选项……
  江至阳胡思乱想了一会才回过神来,陆政东话里多少还给他留了些颜面,但是西原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他是心知肚明,这些年安原是在发展,但是步子显然迈得比较慢,曾经的风光已经随着岁月被雨打风吹去,曾经的西部第一强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也是排得上号的,可是现在已经沦落成在尾巴上晃来晃去的位置。
  至于西原开发区,江至阳前后也去了不下十次,给他的感觉是从第一次到最近的一次已经是近十年的时间了,可是西原经济开发区似乎还是在探索到底该发展什么道路。
  至于陆政东提到的这几家企业,确实算是西原经济开发区比较好的企业,可是除了这几家企业,开发区还有什么高科技企业拿得出手?
  这样零散的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效应,更无法带动起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形成集聚效应,西原的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一直停留在前几年的水准,虽然这两年西原经济增速有所提升,但是它的经济增速更多是来自于传统产业的贡献,比如汽车产业、机械产业和化工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等等,真正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不说陆政东,就是他都如此认为。
  西原经济开发区不过是西原的缩影,即便是他不算局外人,都觉得西原的整个城市都处于茫然中,就算是提出西部大开发之后,发展思路都还是不清晰,现在西原的主要财政真正指望的也就是房地产,但是房地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依赖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所以西原的房价一直还是上不去,不是西原方方面面的人不想把房价抬上去,而是抬上去就没那个购买能力。
  五行不定,注定是要输个干干净净的,西原落伍了,西原开发区落伍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大开发的提出就是西原最好的救赎机会,像这样的事情其实应该是市里来人,不说其他,就是交流下发展方面的心得对西原来讲也是很不错的,可是西原市里的领导们还是放不下架子……
  而姜东元的想法则和江至阳有所不同,陆政东当年为人上看似很低调,实际上还是有些傲气的,和以前相比,现在的陆政东显得成熟了许多,内敛了不少。
  和江至阳相比,姜东元更了解陆政东,陆政东话里的一个中心意思就是:布局要合理。不能什么东西都往开发区里装,那样也许适得其反。
  
  第192章 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三)
  
  “至阳省长、东元部长,这个项目到底花落谁家,主要还是一个横向比较,优中选优,西部办只是有建议的权力,决定权还是在发改委。”
  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于九八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又于两千零三年将原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而曾经的体改委,在九八年去掉里子,而走过了二十个年头,连最后一个称谓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年设立的体改委的成功即得益于其超脱和独立性,它是存在于旧体制之外的一个协调改革的主导机构,也正是因为其超脱性和独立性,使之成为了当年改革的中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但不管是坚持继续保留或者是力主撤销的人都没想到,再过十几年,当各种利益纠葛在一起之后又构织了一个个难以撼动的利益或者利益集团,如何打破这样的壁垒,推进改革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又是一道天大的难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的发改委的功能日益强化,话语权更大。
  “现在几乎只要有点条件的西部省市区都在积极的争取,最后肯定要优中选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稳操胜券。”
  江至阳也明白,这个项目是谁都想得之而后快。
  省里两位领导让他和姜东元来和陆政东来沟通衔接,大概也是觉得姜东元和陆政东比较熟悉,希望陆政东能够为西河多说点话,虽然陆政东没有决定权,但由于在经济上的建树,陆政东的建议肯定是会受到重视的,但是江至阳并不认为姜东元来凭借私人感情就能解决存在的分歧和差异,顶多也就是说能提供一个较好的沟通氛围而己。
  显然陆政东对于西河提出的方案不抱乐观的态度,不过他也还是必须要尽力的游说:“政东主任,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西河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至阳省长也为此呕心沥血,这几个月来头发都白了不少,按照中央的意见我们省政府也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先期已经动了起来,但是我也知道其他兄弟省市也盯得很紧,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希望西部办、政东主任能够给予我西河一些建议和意见。”
  姜东元也只好说道。
  “至阳省长、东元部长,对于中央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有利于西部更好的发展就应该怎样布局,放在哪个省市最合适,应该是有一个通盘的综合考虑,西河在西部不管怎么讲都是发展得比较好的省市。”
  江至阳和姜东元都同时沉默了,在这一点上看来西河的方案中对这一点把握不太好,有些想法太过于突出西河的优势,引发的其他兄弟省市的叫苦和叫穷,似乎对中央有很大影响。
  江至阳也很清楚一个上百亿的项目,对于一地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