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火车到月球-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这庞然大物,弄到月球上去?
想当初,当何院士提出月球移民计划后,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他在痴人说梦。
偶尔弄几个人上去跳一跳还可以,生活个一两天,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大规模移民,甚至把月球改造成地球一般的生存环境,就不再是痴人说梦了,而是异想天开。
但当何院士带领科研组把纳米调温板研究出来后,骂异想天开的反而多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让人永远生活在“温室”里,规模肯定大不了,而且月球要想成为地球,首先得有水,|奇…_…书^_^网|得有空气,得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显然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可是当何院士提出从地球上引水到月球的想法后,举世震惊了。
这种想法真的是匪夷所思,倒有些像文革中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样,不过,这是科学,不是喊口号,想法可以天马行空,但落实到行动上,就得看你怎么让想法变成现实了。
提出这个假想后,何院士又带领科研组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探素和试验,后来“二合一”管道铁路生产出来了,性能优异,不光有能力把水“抽”到月球上去,还能让火车在上面奔跑时,最高时速达到一万五千公里。
可是怎样把这条管道铁路“立”起来呢?而且稳稳地立在月球和地球之间,中间可是找不到支点的呀。
开初有位科学家提出,再生产一枚超大型的火箭,将管道发射到月球上去,可是这想法甫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对,因为火箭再大,永远也无法把总重量达四千万千克的管道运送到月球上去,何况还有火箭本身惊人的重量。这个方法很快就被何院士否决了。经过近半个月的日思夜想,何院士仍旧没有找到说服自己的答案,他只好暂时停止了思考,去图书馆找了几本有关人类飞行方面的故事书来看了一下,当他看到飞机的发明人莱特兄弟的故事时,他忽然有了想法。
几吨钢铁在空中是永远也飞不起来的,但是你根据空气动力学,让这几吨钢铁变成中空的飞机,那他不仅能飞起来,而且里面还能装载不少的人和货物。
何院士一下茅塞顿开了,如果让这几千万千克的管道自己飞起来,那么它自身的重量会不会就不成其为重量了呢?
有了这种想法后,何院士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他开头打算在管子的顶部安装类似火车头的动力装置,可是这与把管子往月球运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何况这“火车头“不光马力要惊人,而且还能飞起来,这甚至比重新造一艘超大型火箭还要难。
最后何院士想到了核动力,又由核动力想到了分子原子,这次他终于意识到了世界上最大动力应该是来自物质本身原子分子的裂变和组合。也就是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时的原理。那么如果在管道里加入裂变水,在管道材料本身里又加入纳米振动催生剂的话,整个管道就变成了定向飞行的长条原子弹,因其分子结构的在裂变和组合时会产生惊人的能量,只要好好引导这种能量让他经沿着一定的轨道飞行,那么这根二合一水铁路不就可以自己飞到月球上去了吗?
理论上已经解决了让管道飞到月球上去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实验,因为原子能技术已经被人类掌握得炉火纯青,不光可以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子弹,而且还可以利用原子裂变来发电为人类造福,所以在管道和水里加入核磁共振并不是难事。首先,何院士试验的是一小截管道,说是一小截,那是相对那四十万千米的长管道来说的,这截管道也有一千米长短,何院士不光试验让它直飞月球,而且还在检验它飞行时,速度是多少,管道本身能否耐近万度的高温等等。
后来试验取得了成功,管道的飞行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宇宙飞船的速度,达到了每秒钟一百公里。而且管道抵达月球后,完好无损。
在这次试验的基础上,何院士的移民月球计划便再也没有听到反对之声,因为只要月球上有了水,有了往返地月之间的有轨铁路,那么以后人类在上面有意识地制造臭氧层,也就不再是难事,根据何院士事先的测算,只要月球上面人口达到十万时,经过二十年左右时间,即可让所有人类告别纳米调温棚,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月球上了。
现在十名航天员已经在月球上生活了一个多月时间,对水的需要也是与日俱增。正是发射二合一水铁路的时候。
地球上将有两个管道固定点,其中一个点设在三峡大坝上,负责吸水送水。另一个点将固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除了把三峡的水先送到这儿来进行核裂变和核磁共振外,还负责调试和操控月球火车的运行速度。
管道被有规律地盘成金字塔似的圈,飞行时间和速度已经过严格掐算,精确到0。00001秒,月球上十名航天员已经严阵以待。他们已经挖好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至少可以保证月球村一年生活和生产的用水量。
当水管抵达月球后,随之而来的将是这根直径达两米的管道源源不断的将长江之水送上天来。
池子再大,对这根大水管来说,也不过几分钟时间就可以灌满了。那么多余的水用来干啥?
用来制造大气层!地面根据月球气温的变化,白天直接供水,因为月球温度高,这些水一经流出管口就会变成水蒸气,逐渐在月球上空形成乌云,夜里温度低时,如果直接将管道的水排出后则会变成冰,随着冰层的堆积,将有可能影响管道水源的输出,因此夜晚会考虑将水分解成氢氧后,以气态的形式排放。从而在月球上空形成最初的空气,并让上面的人逐渐摆脱对氧气瓶的依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举世瞩目的、人类最伟大的梦想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
仍旧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球的记者和政要几乎让整个西昌人满为患。
能够到现场观看的终归是少数,除了各国元首和一些大媒体的记者外,便是十名航天员的妻子儿女。
管道飞天的时间被定在上午九点,能见度最好的时候,主要是方便观看和电视台向全球的直播。
何院士今天自然成了整个航天城的焦点。
长江的水已经装满了整个管道,这些水也会成为飞天的动力。
何院士已经坐到了高高的指挥台。四周有数百部摄像机以多种角度对着他,同时也对着他身前一茶几模样的小桌子上的一个红色的按键。茶几上还有一个台式话筒。
“现在进入二合一水管铁路飞天前半小时准备。”何院士对着话筒喊道。
现场议论纷纷的随着这声喊,立时变得鸦雀无声。那巨大的原子钟开始嘀答嘀答地走动,像指挥棒一般控制着现场所有人的心跳节奏。
“进入十分钟准备。”何院士又喊了一声。现场的人群纷纷举起了望远镜。
个别承受力差的人,已经开始骚动起来。
“现在进入飞天倒计时,10、9、8、7、6、5、4、3、2、1!”那个“1”刚一出口,何院士便按下他桌子上的红色按键。
被盘成金字塔状的飞天管道,仿佛一条巨龙,“嗖”的一声,直冲九霄。
一小时零五分钟后,一根通天的水管和铁路就这样矗立在了所有世人的眼前。
月球上很快传回消息。管道已经开始出水,而且还有更好的消息,有几条鲤鱼草鱼之类的水生动物已随同长江之水到了月球,而且还是活蹦乱跳的。
地面上掌声雷动。
何院士并没有从他的指挥台上下来,而是又开始指挥工程师,马上安装磁悬浮登月火车。
第一批上去的将是一千只鸡鸭羊兔,他们既是试验品,同时也是向月球输送的第一批动物。
正文 第四章 登月列车出发了
发射成功,只能说明通天的铁路成了现实,但能不能把火车开上去,才是全局的关键。
经过数千工程技术人员三天的辛劳,共九节车箱一节火车头的登月列车就组装完毕,并像一条乌黑的巨龙,过山车般趟到了轨道上。
何院士虽说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很放心,但如此众多的环节,哪怕一点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空难,不得不慎之又慎呀。
进入首发前,何院士又带领指挥部的全体科技专家,再次对登月火车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检查。并根据要求,在各自负责的环节和部们的检测保证书上签上了各自的大名奇Qīsuu。сom书。以后若是出了事,那么查出哪个部分的问题,就拿负责这个部分的人开刀处理。
登月火车的起始段并不是呈九十度角、直愣愣地矗立在地面上的,而是像一般火车一样,停靠在水平的站台上,目的自是方便人或货物的进出,当起动后,火车会像飞机一样,先是滑过三公里左右的平路,然后进入三公里的坡路,前三公里火车的速度将从零直接升到每小时三千公里,然后在进入越来越陡的坡路,当火车最终与地面呈九十度角时,火车完成了起步阶段,速度很快升到每小时一万公里,火车的动力主要来自轨道本身,利用磁悬浮原理,因不接触,便没有磨擦力,再加上纳米水管里充满了水,而水里又加入了分子裂变动力从而与磁轨形成核磁共振,使附着在上面的火车能够摆脱地球的引力,轻松快速地直刺苍穹。
让火车飞跑起来已经没有问题,可是怎样让里面的人或动物抵抗负荷力和离心力呢?不可能所有登月的人和动物,都去弄一件抗负荷的宇航服来穿吧。那样以后还怎么大规模移民呢?
这方面的问题不是何院士所能解决的。列车可以耐上万度的高温,可以让里面的人温暖如春自由呼吸,可是在快速的运动中怎样让身体舒适不出意外,这的确是个难题,好在何院士有一个聪明而又漂亮的女儿,叫何羽天,尽管只有二十二岁,可已经在美国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了。何羽天研究的课题本来是人的大脑移植术,而且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将一位因心脏病自然死亡的科学家的脑袋与一位因车祸死亡的年轻的人脑袋进行了对接,结果这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