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1979年-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王”既然是自己做梦,怎么还问别人“状何如也”呢?显然这里边是有错误的。但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以讹传讹,直到宋代的姚宽,在他的《西溪丛语》中,才明确地把它校正过来。
原来,王、玉一点之差,造成了一个千古大错。文中有几个“王”字应作“玉”字,有几个“玉”字又当作“王”字。这个错误在《昭明文选》各种版本上都沿袭了下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曰:“哺夕之后,精神恍忽……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这时,楚襄王才问:“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荒唐的楚襄王听说这个女子娇艳得好象“白日初出照屋梁”,妩媚得好象“明月舒其光”,不禁神驰目夺,急不可奈地说:“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由这个故事使我联想到一些读书的道理,很想一吐为快。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细心,粗枝大叶、浅尝辄止是绝对得不到真正的知识的。但这话说起来很容易,做到却很难。宋玉《神女赋》刊刻的疏漏,直到几百年后才被发现、订正,不就是一例吗?我还常常听一些同志说:何必那么认真,我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这句话很多同志是深明其理的。但我怀疑持上述论调的同志是否真正懂得陶渊明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好读书,不求甚解”,仅仅是陶渊明的前半句话,只有补足了后半句,陶渊明的思想才更清楚。那后半句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时,对书中的意义每逢有一些体会,便高兴得忘记吃饭。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该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可见,“不求甚解”不过显示其洒脱的一种谦词而已。不然,真要象那些同志所理解的“不求甚解”,又怎么可能体会到书中的意义呢?王、玉不分,不是已经闹得主客不明了吗?
宋代陆九渊,曾说过:“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他又举了一首诗来说明这个道理: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九渊是个怎样的人,这里不谈。他的这个读书经验还是颇为可取的。他主张读书要扎实、深入,不要好高骛远,要多思,体会书中的含义。一时理解不了的,不妨先放一放,等到读完全书或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来看,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我看陆九渊的话倒是比较接近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确实含义的。对于所读之书,不是“何必那么认真”,而是一定要弄懂弄通它的主旨大义,所谓“涵泳功夫兴味长”。一时不能理解的,只好暂时放一放。但并不是丢在一旁不闻不问了,早晚还是要把它弄懂弄通的。陶渊明就正是这样做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欣然忘食”的喜悦,只有不断追求,刻苦钻研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他总结的治学三境界中,就曾用辛弃疾的词说出了这个心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找了很久,突然找到了自己心爱的人,这种无法抑制的喜悦,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人,怎么能体会得到呢?
“襄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李商隐《代元城吴令暗为答》),让“高唐神女”这个美丽的神话,启发人们的幻想吧,但其中的这一段故事,还是很值得每个读书人深思的。
杨牧之
1978年美国出版的几种畅销小说
美国的出版事业十分繁荣,每年要出版各种书籍四万多种,光是小说就出版三、四千种,其中重版书约占三分之一。据统计,1977年出版的小说共计3681种。要在这许多书中挑选值得一看的好书,确如大海捞针,一般读者往往不得不求助于报刊的书评、出版商的广告和读书会之类的组织的推荐。美国有个“每月一书读书会”,在国内拥有大量会员,会员买书受优待,可以廉价选购该会所挑选的作品,任何书籍一旦被它选中,即能在全国畅销。美国的图书评论杂志也都有专栏报道畅销书的书目、内容简介和畅销情况。例如比较有影响的《纽约时报图书评论》周刊每周报道三十种(去年只报道二十种)畅销书,小说和非小说各占一半。畅销书的名次根据销售数量排列,报道的内容共四项:本周名次、书名 (附内容简介)、上周名次以及连续畅销多少星期。读者也往往根据这类畅销书目选购书,使得已经畅销的书更加畅销。畅销书的销售量是根据全国各地共1400家大书店的销售数字用电子计算机统计出来的。七十年代美国畅销小说销售量最大的是描写流氓帮会组织黑手党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长篇小说《教父》,该书在1970年出版,到目前已销售1500万册以上。美国七十一岁老作家詹姆斯·米切纳迄今已出版约24种著作,销售数达两千万册,获得了约八百万元版税。据报道他和他妻子都出身贫寒,曾免费受到大学教育,他们为了报答,已把四分之三约六百万元版税收入捐赠给各大学和博物馆。由于书的销售量与版税收入有密切关系,有些作家一心想使自己的书畅销,专写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作品去投合某些读者的口味,这是大量商业化小说充斥美国市场的原因之一。但畅销小说中既有坏书,也有好书;它只说明拥有更多的读者,其他并不说明什么。总的说来,宣扬色情和暴力的惊险小说、犯罪小说之类当然更容易畅销,但当代著名作家的新作品通过报刊上的书评和出版商的广告宣传,往往也能畅销。下面择要介绍几个名作家在1978年出版的畅销小说。
詹姆斯·米切纳:他的一些小说如《夏威夷》、《百年》(庆祝美国建国二百周年的历史小说,从地壳变动形成科罗拉多州一直写到1973年的水门事件)等都是畅销书。他的新作《切萨皮克》,也是一部浩瀚的历史巨著,作者为了写此书,特地搬到马里兰东海岸居住四年,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切萨皮克湾近四百年(1583—1978)的虚构历史,再现了一些历史人物如华盛顿将军、尼克松总统等,叙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反映了许多重要社会问题如宗教自由、奴隶制、民权运动、环境保护等。小说的人物纯属虚构,故事富于戏剧性,该书已连续畅销二十多个星期,在畅销书中一直名列前茅。
赫尔曼·沃克:他是著名的战争小说家,二次大战后以战争小说《凯隐号上的兵变》闻名。1971年出版描写二次大战欧洲战场的长篇小说《战争风云》,深受读者欢迎,曾连续畅销十个多月。1978年出版《战争风云》的续集《战争与回忆》,也是长达百万字的巨著,内容跟《战争风云》衔接,主要通过海军上校亨利·帕格一家的遭遇,对珍珠港事变后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段历史作了生动的描绘。小说描写了中途岛、塔萨法隆加等战役,揭露了纳粹集中营里的恐怖暴行,还穿插了一些爱情插曲,内容丰富多彩,目前已跃居畅销第一位。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他是波兰裔犹太作家,今年七十四岁,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获奖的消息刚一宣布,刚出版的长篇小说《萨沙》销路就激增,立刻成了畅销书。《萨沙》是作者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带有自传性,内容主要写一个叫埃伦的年轻犹太作家对孩提时的情人萨沙忠贞不渝的爱情。小说对三十年代纳粹进攻波兰前华沙犹太人聚居区的生活有真实的反映。
约翰·厄普达克:他是当前最著名的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如《马人》、《夫妻们》、《兔子回家》、《跟我结婚》等都畅销。他的小说有较多的关于性爱的自然主义描写,但反映家庭生活很深刻,文笔也很生动,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有名的风格家。他的新作《政变》,以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为背景,写独裁者埃莱路上校推翻国王后当了总统,推行一条亲苏路线,想把他的国家建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穆斯林国家。但国内连续干旱五年,民不聊生,独裁者不顾饥荒,竟把美国救济物资连同押运的人都烧掉了。他的倒行逆施终于促使他垮台。小说是以独裁者流亡国外时的回忆方式写成的。
戈尔·维达尔:著名的讽刺小说家,最著名的是讽刺华盛顿政界的长篇小说三部曲《首都华盛顿》、《布尔》和《1876年》。他的新作《卡尔基》是一部预告世界末日的“启示录”式小说。卡尔基是印度大神维希转世(第十世)后的名字。故事主要讲美国一个参加过越南战争的退伍士兵凯利因贩毒去尼泊尔首都,在那儿自称卡尔基,收罗了一批年轻美国信徒,并预告了世界末日。他在一次电视广播中被暗杀,但到了他预告世界末日来临那天,又突然出现,身穿死神服饰,开始跳死亡之舞,地球上所有的人立刻纷纷倒在地上死去,只剩下卡尔基和他的四个信徒,其中三个还是美貌的年轻妇女。这五个人或神在空荡荡的地球上遨游,很象是飞到另一星球上的宇宙飞行员。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的讽刺寓意是人类已堕落为无价值的渣滓,全部毁灭了毫不足惜。
约翰·契弗:他的两部长篇小说《瓦普肖特记事》(1957)和《鹰猎者监狱》(1977)都得到好评,不过他的短篇小说写得比长篇更好。1978年首次出版他三十年来写的短篇小说全集,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评论家斯蒂芬·贝克称它是“美国文学中的里程碑,值得一辈子一读再读”。这个集子共包括短篇小说61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精神苦闷,刻划了一系列道德败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