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读书 1979年 >

第117章

读书 1979年-第117章

小说: 读书 1979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回来,王熙凤讲得也对,各有各的难处。编辑工作辛苦,人所共知。再好的计划,也有个改变调整。还有稿件的质量如果存在着问题,也是不大好办的。但是,无论如何,后果全由“劳动力”承担,总是不大公平吧!
    据说过去有种“合同”,约稿时签定。由于合同有约束性,可以使双方更慎重,更负责任,看来是种好办法。办法既好,何不早日恢复起来?如果过去的合同制有些缺点,也可以设法改进。

黄仑
从开本谈起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陈大远同志的散文集《安徒生的故乡》,一见到它那比小三十二开本还要短而窄的袖珍模样,便想起十几年前这家出版社精心出版的一套散文丛书:巴金的《倾吐不尽的感情》、冰心的《樱花赞》、孙犁的《津门小集》……。这套散文丛书开本统一,设计风格也很和谐,色彩淡雅,纤巧秀丽,摆在书店里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
    可是,就为了这开本和装帧设计,前些年也曾经受到了批判,理由是没有反映阶级斗争。
    封面设计怎样反映阶级斗争呢?于是当时的书籍封面几乎全都变成了红海洋,不是红旗,便是握紧拳头的人物画像,也有直接画枪炮的,结果把封面装帧搞成一个颜色,一个式样,抹杀了装帧艺术的特性。至于开本,几乎没有差别。如果说,这就叫反映了阶级斗争,这简直是政治上的一种庸俗化。
    现在百花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散文丛书,冲破了禁忌,勇敢地恢复了小开本的装帧设计,表现了编辑工作的认真和精益求精的作风,也反映了一种革新精神和标新立异的胆识。这是值得发扬的。听说,他们还要把过去出版过的三十二开本的叶圣陶《小记十篇》等也改排成小开本,纳入这套散文丛书之内。同时出版社为了坚持这套散文丛书的小开本和抒情风味的装帧设计,也曾经作了许多努力和艰苦的工作。这本身对那些怕麻烦,图省事,马马虎虎,无所作为的出版家来说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
    书籍的开本完全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年,巴金同志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少年读物小丛刊》、《翻译小文库》时,不都是装帧各异,开本不同吗?特别是那套《翻译小文库》,尽管是三十八开小本,淡绿色的封面,仿宋体的书名,道林纸印的作者像,序跋齐全,校对认真,不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吗?我还藏有巴金的《死去的太阳》和他翻译的《薇娜》初版本,前者出版于一九三一年,后者在一九二八年,全都是厚达二百余页的三十八开本,并不显得小气和轻薄,也没有妨害了钱君施展他的装帧艺术才能。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记得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小丛书》,象《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这样的书亦是三十八开本,但是,有谁嫌它开本小、不严肃呢?
    我并非专门提倡小开本,不过是想借此一端来说明我们的装帧设计应该解放思想,百花竞异,不拘一格。

余时
书籍广告


    抗战以前,我国的出版物往往有书籍广告。不仅杂志如此,许多的书也如此。抗战以后就大大减少了。解放以来,仅偶然看到少数的书在环衬上有。这大概和节约纸张有关,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我以为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书籍广告不仅有商业目的,而且也方便读者,增广见闻,不应削弱或取消。
    如何恢复书籍广告而又不浪费纸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希望大家注意研究。

扬帆
劝君莫要乱买书


    二月二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天津轻工业学院来信,说今年的课本截止二月二十日绝大部分还没到。二月二十二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黑龙江红星林场的信,那儿的青年渴望学习外语,“广播电台曾多次播放英语讲座,可是我们没有教材”。
    类似的事当然不止这两件,这说明了当前书籍的供需矛盾太大了。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四人帮”搞了十年文化专制主义,把知识的土壤变成了沙漠,现在有限的纸张和印装力量无法一下子湿润它。但读者买书的盲目性,同样也是一个原因。
    以英语初级课本为例。《广播英语》、《电视英语》、电大《英语》、商务版《大学基础英语》、人教版《基础英语》、四卷本基础英语、商务版外院《英语》,还有理工英语,中学英语课本,再加上900句汉译注释,书店在北京发行的和北京有关单位、学校印刷的,总数已超过百万套,数倍于北京在学英语的人数。流到外地的,终究是少数,其中相当多的人学英语买了几种课本。这些课本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的,程度不一、快慢不一、教学方法不一。基础打好之后,多读几种辅助读物是必要的,有助于提高的,但是对于初学者在打基础的时候课本多了却相互干扰,反而不易学好。如四卷本基础英语,是英国习惯用法。900句偏重于美国习惯用法。这种差别对有一定基础的来讲,不费什么力,初学者却就是一种负担。
    盲目性表现在一本书可以为水平相差极远的人所购买。如四卷本基础英语,一说好,大家都抢。我询问了三十多个购买者,竟然没有一个说因为有人教这个本子而买的:有十几个是为快进中学的儿女以后学习而买的,有为现在在学英语(都不是因为有人教这个本子)而买的,有一个是为自己在大学学英语的孩子买的,有一个是为已经学过许国璋英语第五册的孩子买的,有两个是为已从外语学院毕业的爱人买的。这么广泛的“通用性”,可见购买者的盲目性有多大。
    有个同志有孩子在中学,有英语课,托人无论如何要买本《汉英辞典》。人家劝他不必买:汉英嘛。他总觉得有比没有强,还是买好。
    除了英语就是数理化,见书就抢,根本不问内容适合不适合自己的需要。有个上过中学的同志为了辅导自己的孩子,是数理化就买。一天看见书店卖《李代数》,他也买。回家打开才知道根本看不懂。《算得快》出版不久,风靡一时,哪儿卖,那儿挤破柜台。这是本适合小学三四年级的书,很多被中学生的家长买去了。
    有些书本来可以过几年再买的,有机会也“提前”买。有一个同志,他的孩子刚上小学,就为她买《数学竞赛集题集》和《物理学七百题》。有一对年轻夫妇,为两岁的孩子买了《一千○一夜》、《格林童话》、《邦斯舅舅》、《高老头》等书。讲这件事的时候,旁边一个同志说:“去年我也给我孩子买了不少,都包得好好的放着”。而她的经济并不富裕,孩子也还没有上学。
    读者盲目买书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专制主义搞得没有书看。但也有发行上的问题。如四卷本《基础英语》,书店征订通知上就讲这套书“专为非英语国家成人及学生学习英语而编写”,“从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可供初学英语者及英语教学者参考使用”。就是没有讲这套书是用英语讲解的,适宜于开班当课本用。书籍和其他商品不一样,它的广告也要和其他商品有所不同:它总要一方面能吸引一部分人,一方面又要排斥一部分人,才能帮助读者挑选,减少盲目性。而我们的发行指导历来主要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总把书籍描绘得尽善尽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老幼皆宜。比如,翻译出版的一些外国中学课本,在文化大革命前,内容提要上都讲明是“供研究外国中学教学之用”,但现在这类课本,有的内容提要却说“本书可供中学师生和中等文化水平的工农兵读者、知识青年等参考”(科学版《PSSC物理》)。读者范围未免太广了,形成抢购,而到不了中学教师手里。学生多一两本理科参考书未尝不好,问题是印数有限,书给教师能发挥的作用更大,在基本课本还不能保证的时候,还是先雪中送炭为要。只能吸引人、不能排斥人,是现在内容提要在指导发行上的致命弱点,出版社有责任对此改进。

汪家熔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兰姆姊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肖乾译)已在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印。这是一百几十年盛名不衰的普及古典文学的读物,过去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了莎翁的。作者不仅对莎翁有研究,而且如译者所说,他们“写得一手好散文,并且具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作者对莎翁原作善于剪裁、选择,如译者指出,“他们虽然很注意简炼,然而为了帮助小读者对剧情理解得透彻些,在《哈姆莱特》中却不惜使用一些篇幅去说明王子为什么不马上替他父亲报仇。全书虽然严格尊重原作,为了适应读者的生活经验,在《太尔亲王配克里斯》中,却把玛丽娜被卖作妓女那段,隐约地用‘被卖作奴隶’一笔带过”。
    这本故事集是选取了莎翁的二十个喜剧和悲剧改写的,如《威尼斯商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等都包括在内了。这些故事的社会意义,在译者前言中略有说明,可以帮助读者理解。
    使我们有些觉得遗憾的是这次重印用了小三十二开本,看起来不太舒服;插图的印制质量也不太理想。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观后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的举行是非常及时,非常成功的。
    我们经常听到出版界的同志,美术界的同志,以及爱跑书店的读者对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的不满。包括我自己在内,时常是看到难看的书就骂,却不知道有这么多有才能的同志默默地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次看了展览会摆出的一些书,真使我惊喜,特别是过去从不注意的枯燥乏味的科技书,有不少很吸引人的有创造性的美好设计。试想,当此千千万万读者都正在为四个现代化加紧学习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