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鲁迅 >

第4章

鲁迅-第4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谓人为黔首,言其头黑也。”
  〔5〕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
官谏大夫、中垒校尉等。曾于天禄阁领校群书,撰成《别录》。原有《刘向集》六
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刘歆(?—23),字子骏,官骑都尉、奉车
光禄大夫。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撰成《七略》。原有《刘歆集》,已散佚,明人
辑有《刘子骏集》。《七略》,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七
卷,已散佚,今存清人辑本一卷。
  〔6〕班固(32—92) 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官兰台令史。曾
校书秘府,继其父班彪编撰《汉书》共一百卷。其中《艺文志》载:刘歆曾“总群
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
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7〕“可观者九家”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记述十家,指儒家、道家、
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及小说家,并评论云:“诸子十
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8〕颜师古(581—645) 名籀,唐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中书侍郎、
秘书少监。精于训诂,以注《汉书》著称。
  〔9〕《伊尹说》 已散佚。《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伊尹》五十一篇,
亦已散佚。《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伊尹书》一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辑有伊尹遗文十一则。伊尹,名挚,商初大臣。
  〔10〕《鬻子说》 已散佚。又道家类著录《鬻子》二十二篇,亦已散佚。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一卷。鬻子,名熊,《史记·楚世家》称他是
周文王时人,周成王封其后裔熊绎于楚蛮,是为楚国之始。
  〔11〕《周考》 已散佚。
  〔12〕《青史子》 周青史子撰,已散佚。《隋书·经籍志》《燕丹子》题下
附注:“梁有《青史子》一卷,……亡。”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青史子,
青史系复姓,古代史官。
  〔13〕《师旷》 已散佚。又兵阴阳家类著录《师旷》八篇,亦已散佚。师旷,
字子野,春秋晋国人,平公臣子,精通音乐。其言论见于《春秋左氏传》、《逸周
书》等。
  〔14〕《务成子》 已散佚。又五行家类著录《务成子灾异应》十四卷,房中
家类著录《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均散佚。务成系复姓,名昭,一说名跗。东汉
王符《潜夫论·赞学》有“尧师务成”的记载。
  〔15〕《宋子》 已散佚。《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一卷。宋子,名钘,战国
时宋国人。参看本书第三篇。
  〔16〕《天乙》 已散佚。《史记·殷本记》:“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
汤。”下文《黄帝说》、《封禅方说》、《待诏臣饶心术》、《待诏臣安成未央术》、
《臣寿周纪》、《虞初周说》、《百家》,亦均散佚。《百家》,刘向编撰。
  〔17〕《汉书·艺文志》所录小说总数,应为“千三百九十篇”。
  〔1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等句,见《论语·子张》:“子夏曰:‘虽
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9〕长孙无忌(?—659) 字辅机,唐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尉,封
赵国公。永徽三年(652)奉命监修《隋书》十志。
  〔20〕魏征《580—643) 字玄成,唐馆陶(今属河北)人,官至侍中,封郑
国公。曾校定秘府图书,贞观三年(629)主持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史的编
撰工作。按魏征只参与编撰《隋书》纪传部分,《经籍志》系长孙无忌等人编撰。

  〔21〕荀勖(?—289) 字公曾,晋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由魏入晋,领秘
书监,官至尚书令。他曾据魏郑默《中经》撰成《中经簿》,系继《七略》之后最
详尽的目录学著作,现已散佚。据《隋书·经籍志》,《中经薄》分四部:甲部收
六艺及小学等书,乙部收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收史记、
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收诗赋、图赞、汲冢书。《隋书·经籍志》即据此将群
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甲为经、乙为史、丙为子、丁为集,与荀勖所定
以乙为子、丙为史有所不同。
  〔22〕《燕丹子》 作者未详,或言汉人所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
内容叙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命荆轲往刺秦王的故事。
  〔23〕此处“职方氏”应作“训方氏”。据《周礼·夏官》:“训方氏掌道四
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职
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
  〔24〕刘日句(887—946) 字耀远,后晋归义(今河北雄县)人,官至太保,
曾监修《旧唐书》。韦述(?—757),唐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工部侍郎。
玄宗时曾主修国史。毋炯,唐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右率府胄曹参军。参与整
理、校订内府图书,与韦述等人重修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后又独自节取该书
编成《古今书录》四十卷。
  〔25〕《汉书·艺文志》除总序外,每部类均有扼要评述,通称小序。据《旧
唐书·经籍志序》:“炯等撰集,依班固《艺文志》体例,诸书随部皆有小序,发
明其指。”其后《旧唐书》撰者据《古今书录》编撰《经籍志》时,为简略起见,
将小序全部删去。
  〔26〕张华 字茂先,晋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所撰《博物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卷。下文《列异传》,一说魏曹丕撰,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
沉》有辑本。参看本书第五篇。
  〔27〕曾公亮(999—1078) 字明仲,北宋晋江(今属福建)人。
  曾任史馆修撰,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他主持《新唐书》编
撰工作,书成,由其具名奏进。
  〔28〕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安(今属江西)
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所撰有《新五代史》、
《欧阳文忠集》。
  〔29〕戴祚 字延之,晋江东人,曾随刘裕西征姚秦,后任西戎主簿。所撰
《甄异传》,《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吴筠,字叔庠,梁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据《梁书·文学传》、《隋书·经籍志》、
两《唐志》,吴筠均作“吴均”。参看本书第五篇。此处所说“志神怪者十五家一
百十五卷”,指张华《列异传》一卷,戴祚《甄异传》三卷,袁王寿《古异传》三
卷,祖冲之《述异记》十卷,刘质《近异录》二卷,干宝《搜神记》三十卷,刘之
遴《神录》五卷,梁元帝《妍神记》十卷,祖台之《志怪》四卷,孔氏《志怪》四
卷,荀氏《灵鬼志》三卷,谢氏《鬼神列传》二卷,刘义庆《幽明录》三十卷,东
阳无疑《齐谐记》七卷,吴均《续齐谐记》一卷。
  〔30〕王延秀 南朝宋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尚书郎。所撰《感应传》,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八卷,已散佚;《太平广记》存佚文二则。侯君素,侯白
字君素,隋魏郡(郡治今河南临漳)人。参看本书第七篇。所撰《旌异记》,《新
唐书·艺文志》著录十五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此处所说“明
因果者九家七十卷”,指王延秀《感应传》八卷,陆果《繋应验记》一卷,王琰
《冥祥记》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一卷,《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
经籍志》均著录十卷。按九家七十卷,则以十卷为是),王曼颍《续冥祥记》十一
卷,刘泳《因果记》十卷,颜之推《冤魂志》三卷,又《集灵记》十卷,无名氏
《征应集》二卷,侯君素《旌异记》十五卷。
  〔31〕李恕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唐代名李恕者有三人,一为陇西郡
李晟之子,曾任光禄卿,余二人皆赵郡人。《诫子拾遗》,《新唐书·艺文志》著
录四卷,撰者李恕为何人,待考。
  〔32〕刘孝孙 隋末唐初荆州(治所今湖北江陵)人。曾任太子洗马。所撰
《事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系刘孝孙、房德懋合撰。据晁公武《郡
斋读书志》载,《事始》全书分二十六门,内容系考述事物起源。
  〔33〕李涪 唐末人。曾任国子祭酒。所撰《刊误》,《新唐书·艺文志》著
录二卷。书中考究典故,引古制以正唐制之误,下卷兼及杂事。
  〔34〕陆羽(733—804) 字鸿渐,唐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所撰《茶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系我国有关茶学的第一部专门著作。
  〔35〕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明兰溪(今属浙江)人。
所撰《少室山房笔丛》,《明史·艺文志》著录三十二卷,又续集十六卷。内容主
要为关于经史百家的考据,其中对小说戏曲的评述尤为人所重视。
  〔36〕《搜神》 即晋干宝《搜神记》;《述异》,即晋祖冲之《述异记》,
参看本书第五篇。《宣室》,即唐张读《宣室志》;《酉阳》,即唐段成式《酉阳
杂俎》,参看本书第十篇。
  〔37〕《飞燕》 即宋秦醇《赵飞燕外传》;《太真》,即宋乐史《杨太真外
传》,参看本书第十一篇。《崔莺》,即唐元稹《莺莺传》;
  《霍玉》,即唐蒋防《霍小玉传》,参看本书第九篇。
  〔38〕《世说》 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林》,即晋裴启《语林》,
参看本书第七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