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考古学家们把特洛伊视为具有悠久而曲折复杂历史的名城,而不是用来证明文学传奇的真相。
10。揭出“法老诅咒”内幕许多人都知道,3000多年前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的诅咒”神秘而又恐怖,它已流传了大半个世纪,说木乃伊会向闯进陵墓的人索命。
最近,一个英国学者发现了文献,证明“图坦卡蒙诅咒”其实并非源自埃及,而是由近代英美小说家竭力炮制而成的。
揭开“法老图坦卡蒙诅咒”之谜的是英国公开大学埃及学家蒙特塞拉特。他顺藤摸瓜,追溯到170多年前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家,以及一出“木乃伊脱衣”的表演。该表演于1828年在伦敦皮卡迪利剧场公演,25岁的女作者韦布疑因此得到灵感,创作了小说《木乃伊》。
故事发生于22世纪,描述满腔怒火的木乃伊还阳复仇,威胁说要勒死书中的英雄———青年学者埃德里克。然后,一部由无名氏所写的童话《事业成果》,描述了探险家把木乃伊燃烧,照亮神秘的金字塔内部,木乃伊因此被描绘为报复心重的恐怖魂灵。
30多年后,木乃伊复仇的设想发展成为咒诅,并“移民”到了美国。1869年,《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写了短篇故事《金字塔迷途记》,又名为《木乃伊的诅咒》。该小说本已失踪,最近才由蒙特塞拉特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寻回。此书可能部分取材于上述英国童话。书中描述了探险家燃烧木乃伊后,在陵墓内发现了藏有种子的金盒,偷回到了美国,其未婚妻把种子植下,长出奇花,她在婚礼上戴上花和吸入花香,就变成木乃伊干尸。
1923年,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陵墓被开启。著名女小说家科雷利把两者联系起来,耸人听闻地说:“任何乱闯封闭陵墓的人都会遭受最悲惨的惩罚。”带头闯入法老王图坦卡蒙陵墓的卡那封勋爵,在两周后暴毙,“法老诅咒”由此登上世界大报的头版,“谁敢碰法老王陵墓,死神马上降临”之说不胫而走,引发穿凿附会。其实,该陵墓开启时在场的26人中,只有6个在10年内相继死亡。世界上只有已知和未知,不存在神秘。
11。灯塔王宫失踪之谜埃及最大海港城市亚历山大,公元前332年是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都城,公元前304年又是统一埃及的托勒密王国的国都,公元前30年成为罗马行省的首府。当时人口曾达40万,与罗马、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并称为世界三大城市。
今日亚历山大拥有250万人口,夏天有100多万人来此避暑。港口年吞吐货物量2760万吨;海角立有一座新灯塔,但比古灯塔大为逊色。滨海大道延伸26公里,一边是豪华旅馆,一边是海滩浴场。
1892年由避暑行宫改建的希腊———罗马博物馆,收藏着本城零散的文物,展示亚历山大饱经沧桑的悠久的历史。奇怪的是,这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荡然无存,连遗址也找不到了。硕果独存的因建于罗马庞贝大帝时代而得名的庞贝大石柱,高28米,底径2。8米,顶径2米,孤零零的竖在一人高的石座上。其他文物跑到哪里去了?特别是闻名世界的最高灯塔和历代王宫,怎么踪迹杳无呢?脍灸人口的亚历山大灯塔,真面目如何?到底是怎样失踪的?
最权威的记载应数公元前2世纪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的著作。他亲睹过灯塔的盛况,将当时埃及、希腊、巴比伦和七个建筑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后人对亚历山大灯塔又有进一步的描述,并画出精细的图样。
灯塔总高134米,比现代最高的日本横滨灯塔还高28米。塔分四层,全部以纯白色大理石砌成,缝隙用熔化了的铅液浇铸,坚如磐石。
底层是四方形的基座,高约69米;第二层是八角形塔身,高38米,每面有精美的雕刻;第三层是圆形环廊,中间置一大铜盘,燃烧柴火,靠大陆一侧廊边架设一面大铜镜,将火光反射到海洋上;第四层是雕像,用圆柱在环廊上托着塔盖,顶端屹立海神波谢伊顿的全身像。
塔身外围筑环形驰道盘旋到炉室,供马车拉运燃料。这灯塔实际上也是一座摩天大楼,内设300间厅室,供管理人员和卫兵居住。
灯塔建造年代是公元前285年到公元前247年,监督者是托勒密国王普图莱梅。菲莱代夫,设计师是希腊人。建造空前绝后的灯塔,一是航海的需要,一是显耀亚历山大王的赫赫战功。自从亚历山大海角尖端的法罗岛有了它以后,塔顶的薪柴燃烧不息,地中海航船有了导航方向,夜航海难事件大大减少。它一直工作了15个世纪,即使亚历山大城多次地震,大片房舍被毁,灯塔仍岿然屹立。
公元1302年的大地震,亚历山大毁灭,灯塔也不能幸免,顶截坍落。1375年又一次猛烈地震,全塔毁坏。随着地层沉陷,法罗岛连同附近海岸地区慢慢沉入海底,千古奇观从此烟消云散。
没有见到实物,终归是一个谜。谁敢相信二千多年前能够造出那样庞大的灯塔?许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海洋学家不断追寻灯塔的踪迹。
1978年到1979年,美国和埃及的考古专家历尽艰辛,在当地年迈巫师的帮助下,从城东海港的水下找到灯塔的遗骸。经过大规模的清淤、发掘,渐露端倪,证明历史上记载的亚历山大灯塔绝无夸大不实之词。
更大的收获还在后面。灯塔附近还发现了公元3世纪地震时沉入海底的一批文物。其中有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里奥巴特拉的王宫,她的情夫、罗马统帅安东尼的宫殿,许多小型的人面狮身石像。在伊西丝。法里亚神庙残址上,发现更多的雕刻品。此庙的女神是古埃及三大神之一,形象是头戴牛角王冠、手执权杖的裸女,专司人间生育繁殖事宜。灯塔的遗骸是找到了,然而古人用什么方法造出如此宏伟的灯塔,这还是一个谜。
12。越王古剑为何不生锈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最近,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当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
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然而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去的呢?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俑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把把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剑刃锋利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而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
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呢?谁能想像,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谁能想像,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
我们不禁要问,秦始皇的铸剑技术是谁人传授的呢?秦始皇时可以使用铬盐氧化处理法、发明形态记忆合金,为什么鲁班就不能发明机器人马车呢?关键在于,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他们的技术渊源是什么呢?
13。神秘石坛内藏七重玄机江西鹰潭龙虎山崖墓之奇的千古之谜还未破解,日前,仙人城上出土的一件文物又给这座仙风飘渺的道教名山增添了多道谜题。
2002年4月上旬,在仙人城兜率宫北侧,从30厘米深的地底挖出了一口石质大坛。这个外观呈微鼓状的大石坛从外到里“剥笋”般打开后竟有7层之多。最外层有垫脚、坛身和盖子,三个部分均用整块石头镂空雕凿而成,几个成年人费力地搬开盖子,只见盖子的穹窿内侧环刻着“宝月行(源)心记净空”8个阴文汉字;第二层是一口石质坛子,形状酷似个大南瓜,有8条凸出的瓜楞,顶部拱桥型把手中间有拇指大小的孔,穿上绳子。
“剥开”第一层,石质的中函酷似一个大南瓜用力一提,坛子对半分开,正中摆放着一口精制美观的瓷质坛子,轻轻揭开这个色泽洁白的瓷坛,里面整齐有序地叠压套置着4个暗褐色陶碗,陶碗中仍残留着些许金白色粉末和胶状物质。
在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的核心景区,特别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水岩崖墓群附近惊现奇异古物,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4月9日,专程赶来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放经多方考证,初步判断此物是灵函。这